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在好莱坞-第6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伊朗官员直接宣称,这是好莱坞继《阿尔戈》后,又一次向伊朗发起的“文化战争”。

他们似乎吸取了上次舆论战失败的教训,不管民间的声音如何,政府方面不再轻易开‘地图炮’,反而紧紧抓住‘文化侵略’这个话题不放。

“文化入侵是敌人惯用的伎俩,这种诽谤和侮辱伊朗不会接受,也不会惧怕。”

好莱坞的真实面目是什么。其实这些年来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有所了解,那些唯利是图的制片商们为了利益,抹黑一个国家的事,发生了不止一次。

尽管北美的媒体依然在讽刺伊朗——气度狭小,如同影片中的波斯人一样,具备了残酷的独裁者特征——但中东的不少媒体,暂时对伊朗报以了同情的态度。

“目前,美国与伊朗正因核问题争吵不休,西方国家寻求联合国向伊朗作出更严厉的制裁,好莱坞在这个敏感时候推出这部电影。分明是采用文化和心理战术,借助侮辱伊朗远古文化,刺激现代人敌视伊朗。”

这是不少中东媒体的观点,瑞恩看到后,根本没有放在心上,好莱坞一向商业为先,各大电影公司更是市场营销高手,制造争议则是博取知名度的一个有效手段。

《斯巴达三百勇士》由二线演员和二线导演担纲,片中并没有巨星压阵。伊朗方面的激烈反应反而使影片成为国际新闻热点,除了本就火爆的北美市场外,海外的票房数字也节节攀高。

仅仅二十天的时间,《斯巴达三百勇士》的北美票房就超过了2亿美元。全球票房则在伊朗人的一片抗议声中,轻轻松松迈过了3亿5000万美元大关。

或许是在关于《阿尔戈》的舆论战上面的惨败,伊朗政府明显克制了很多,始终是拿电影和文化说事。轻易不开启群嘲模式……

北美的媒体开始时还上蹿下跳,准备再次大干一场,可惜对手始终不发力。不过短短几天的时间,关注度也直线下降。

不过,被人忽视的另外一个国家的媒体,这时忽然出声,打破了有些冷清的舆论场面。

“国际耶路撒冷日”名为支持巴勒斯坦,实际上就是反以色列,而且在公开集会上焚烧大卫星和以色列国旗,如果以色列没有反应,那才是奇怪的事。

以色列的《国土报》除了发表例行的抗议外,也将《斯巴达三百勇士》拿出来说事。

“伊朗人对《斯巴达三百勇士》的反应实在让人好笑,确切地讲是伊斯兰教徒毁灭了波斯,毁灭了以琐罗斯亚德教为代表的波斯文明,好莱坞拍摄这个不再存在的野蛮文明的电影,轮得到这群波斯文明的真正敌人和仇人来维护‘波斯人’的尊严么?“

“现代的所谓波斯族已经丧失了包括文字在内的所有古代文化,并全盘接受了伊斯兰教。而且从统治民族降低为阿拉伯人、蒙古人、突厥人和阿塞拜疆人的奴隶。现代的波斯族伊朗同古代历史完全脱节,他们和我们不同,他们是没有历史的民族!”

“伊朗,这个中东的异类,从某种角度看,是一个自身文明失败的低级版本,他们丧失了自己的历史、文字和宗教,成了一个被其它文化征服的亚文化……”

被好莱坞和北美媒体嘲讽,伊朗可以忍耐,但被自己口中一定要消灭的以色列讥笑,伊朗几乎立即陷入了暴走状态。

《国土报》的言论出现的第二天,伊朗总统内贾德发表了言辞激烈的讲话。

“以色列的‘犹太复国主义政权和犹太复国主义者们’是一个毒瘤,而这个毒瘤很快就会被切除!”

“一个新的中东即将建成,因为拥有神的庇护和人民的帮助,新中东不会再出现美国人和犹太复国主义者的身影。犹太复国主义政权的存在对全人类而言是一个极大的耻辱。事实上,攻击犹太复国主义政权就是保护全人类的权利和尊严!”

同时,内贾德下令封杀包括《纽约时报》网站、亚马逊网站、谷歌搜索、youtube等在内的世界知名网站,全国所有广播电台与电视台禁止播放西方音乐,禁止放映外国电影,尤其是那些含有违背伊朗穆斯林文化的西方文化因素的电影。

当然,上述网站和文化产品以前也无法从正规渠道进入伊朗。

伊朗政府对待以色列和西方文化的态度,终于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首先跳出来的肯定是联邦政府,白宫发言人严厉谴责了内贾德,他说——如果伊朗政府真正关心保护全人类的的权利和尊严,那么伊朗政府就应当停止核试验,解放妇女和消除极端宗教主义,那才真正是对全人类的贡献。

同一天,联合国安理会的发言人发表声明称,安理会对内贾德的发言强烈不满,他认为中东地区的国家领袖应该利用其影响力“缓和、而不是加剧该地区的紧张局势”。

就连一向对伊朗持宽松态度的法国和俄罗斯都骤然变脸,称内贾德的讲话“粗暴得离谱、令人无法容忍”。

终于,一场关于文化方面的争议,再次演变成了社会政治方面的焦点。

也就是在这时,瑞恩接到了全美犹太人协会的邀请,赶去世界媒体之都伯班克参加了一次非正式酒会,尽管酒会上没有明确讨论最近的热点话题,但众多来自媒体行业的犹太裔,都明白酒会的目的,也达成了无言的默契。

随后,北美众多媒体开始了对伊朗新一轮的抹黑行动,华特迪士尼旗下包括儿童频道在内的各大媒体,再次掀起了抹黑从青少年抓起的宣传攻势。

对于瑞恩来说,伊朗人既不是前世的同胞,又是今世的对立面,他们名声是好还是坏,他才不在乎呢。

abc电视台很快就播放了一卷关于内贾德的录像带,严厉控诉他和他代表的伊朗政府否认犹太大屠杀的事实。

“在2005年12月一个伊朗全国转播的电视讲话中,内贾德称犹太大屠杀是一个人们杜撰的传说。一年后,他还举行了一个为期两天的否认犹太大屠杀的会议!”

录像播出后,abc电视台还援引了几位知名社会评论家的评论——内贾德和伊朗政府的言论只会欺骗无知者和文盲,在西方文明社会,这会使他们看起来很可笑,事实是犹太屠杀事件是人类历史上有最充分记录的事件!

节目还宣称,伊朗政府在对待犹太人上,要么是进行无耻的挑衅,要么就是惊人的无知,他们应该立即停止这一令全世界愤怒的行为。

nbc电视台的节目上,也出现了类似的论调,甚至直指内贾德的伊朗政府是宗教的傀儡。

“作为神权和政权二元政治的独特国家,内贾德实际上并非真正的元首,哈梅内伊和围绕在他身边的大阿亚图拉们,才是伊朗真正的主宰。伊朗今天的内政、外交主轴与其说是内贾德的主张,毋宁说是那些没有任何世俗经验的大阿亚图拉们的立场,这些不通时务、与世隔绝的人,正将伊朗带进极端主义的深渊……”

波斯湾局势骤然紧张,安理会警告伊朗尽快放弃核试验,而内贾德的回答是——为什么你们有这个权利,而我们却没有?

这简直是公然挑衅五大流氓国的权威,联合国几乎是以最快的速度通过了对伊朗的新一轮制裁法案,联邦政府甚至还附加了额外的单方面制裁……

随后,白宫专门处理好莱坞事务的负责人找到了几大制片公司,敦促好莱坞方面进一步制作有关伊朗方面题材的电影,联邦政府会为其中的部分费用买单。

第七百二十九章文化冲突

与主流社会大体保持一致,维护所在利益阶层的利益,这几乎是全美所有富豪都会做的事情,瑞恩同样也不例外,以他如今的立场,伊朗那就是对头,何况通过抹黑伊朗,还能获得巨大的收益。

就在北美对伊朗一片的声讨中,他名下的詹金斯电影基金会,宣布将投资两部伊朗题材的电影,分别是现在定居巴黎的伊朗女漫画家和插图画家玛嘉?莎塔碧执导的《我在伊朗长大》和被伊朗政府驱逐出境的伊朗导演阿斯哈?法哈蒂的《一次别离》。

至于电影的题材,肯定都紧密围绕伊朗社会的现实状况。

前者通过一个早熟而且直言的女孩的眼睛,揭示伊朗伊斯兰革命时期,基要主义者掌握大权导致了伊朗人的希望破灭,女性被迫戴上面纱,数以万计的人被投进监狱,她自己最终被迫离开家乡前往法国,去追求一个乐观光明的未来。

后者会展示当代伊朗人在亲情和宗教生活方面的纠结,影射批判伊朗等级分明的宗教社会现状,尤其是将关注伊朗女性的处境。

除了詹金斯电影基金会外,华纳兄弟、迪士尼影业和派拉蒙影业都会参与到电影的投资、制作和发行工作中,联邦政府也将申请一笔特别赞助,为这两部影片的部分开支买单。

早在九十年代中期,瑞恩就选好了所处的立场,即便是为了他和以他为代表的整个集团的利益,也会继续坚持抹黑伊朗的宣传。

作为先是被监禁、后又出驱逐出境的伊朗著名导演,阿斯哈?法哈蒂甚至被身后的众多力量推上了奥普拉脱口秀,向全世界诉说在伊朗坚持创作会遇到的危险。

“法哈蒂先生,你拍完《关于艾丽》后被伊朗政府下了禁拍令,还一度被投入监狱,最终被迫离开故乡。你应该很了解在伊朗哪种电影题材是不能碰触的?”

“有很多题材不被允许,比如对文化、政治的异见,暴力题材或者有性场面的电影也不行。这也是为什么伊朗电影很难发展起来的原因,伊朗电影人一直在寻找合适的表达方式。我们没办法战胜审核制度,只能在夹缝中坚持创作。”

“你在伊朗时,会宁愿冒被关进监狱的危险也要自由地拍电影吗?”

“我不是个英雄,也不是个政客,我只是个拍电影的。我只希望在我有话说的时候能通过电影把话说出来。如果要我选,我更情愿在不冒险的情况下自由创作。但在伊朗,这明显是不可能。”

同样。玛嘉?莎塔碧也接受了众多西方媒体的采访,其中的一段话,还被北美媒体拿出来反复炒作。

“我只是想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