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小说巨匠-第2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叶崛、孙泊雅和两位万象老师都是莞尔一笑,康令月则似笑非笑地摇摇头。
  出了机场之后,早有一辆白色中巴车在外面等候。大家相继上车,随意选了座位坐好。这一次杨丽璐十分避嫌地没和柳敬亭坐一块,孙泊雅再次出面救场,笑吟吟地在柳敬亭旁边坐下。
  汽车开动之后,柳敬亭拉开车窗,看着异国的街道。转头跟孙泊雅说话:“你看过《纵横四海》这部电影吗?”
  孙泊雅点头,道:“周润发、张国荣和钟楚红主演的。”
  柳敬亭颇为感慨道:“那是九十年代的电影了,在时尚之都巴黎取的景。”
  “嗯,怎么了?”
  “我记得电影里有个场景是三位主演开着敞篷车在巴黎街头飞驰,记忆特别深刻。”
  “然后呢?”
  “巴黎是时尚之都,又是所谓世界花都,有多少明星能像他们那样毫无违和感地在巴黎驰骋?”
  孙泊雅点头,接道:“我们国家有太多人。不自主地去美化甚至神话这些外国大都市,归根结底是骨子里遗传下来的自卑感在作祟,他们三位之所以没有违和感,是因为他们完全自信。”
  柳敬亭不置可否,指了指窗外,道:“可是人家的天空似乎真的比我们的要蓝一点。”
  ……
  尽管柳敬亭急着看他们的话剧排练成果,但按照叶崛安排,他们要先去住的地方。洗个澡之后去吃饭,饭后各自休息三个小时,晚上的时候才能去剑桥看他们的表演。
  柳敬亭是个急性子。听到这种安排自然有些皱眉,叶崛却早有准备,劝道:“今天是《哈姆雷特》 第 220 章 ,本身就具有不输于任何国度的魅力,再说,柳敬亭可是有《哈姆雷特》、《小王子》、《嫌疑人x的献身》加持的vip人物。
  柳敬亭的vip属性在《哈姆雷特》正式表演后完全爆发,这部本就来自英国本土的传世经典剧作,通过柳敬亭的手,再现这个世界。
  在场的观众虽然不够多,但是接连不断的掌声却彻底验证了这部剧的成色。
  在《哈姆雷特》进行的过程中,现场的英国学生说的最多的一个单词就是“amazing”。
  amazing!
  惊奇的。
  这是一部令人惊奇的话剧,而这种惊奇,才刚刚开始!
  
第二百二十一章 剑桥校园的沸腾
      莎士比亚被称为人类文学奥林匹克山上的宙斯,地位异常崇高,而《哈姆雷特》无疑又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该作品所呈现出来的深厚内核让无数“莎学家”为之痴迷。
  这也是为什么一句“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能传世至今的原因。
  今晚到大礼堂的人虽然不多,但作为世界排名前十的名校大学生,他们的欣赏水平仍不容小觑,先不说精彩的剧情,单是高频出现的经典台词就着实给他们带去不小的震撼。
  本来是抱着打发时间,做好随时准备离场的观众,看完整部剧之后,甚至忘记离场,仍旧沉浸在前所未有的话剧观赏体验中。
  能关注到这么小规模的公演的同学,当然是话剧的忠实爱好者,既然是话剧的忠实爱好者,当然能隐隐捕捉到《哈姆雷特》的伟大。
  当演员出来谢场时,坐在前排的柳敬亭率先起身鼓掌,接着在场所有观众相继起身由衷地把自己的掌声送给了舞台上的演员,其间不乏叫好声。
  这个时候,主持人适时出场,说了一通放置世界所有舞台而皆准的套话之后,提高嗓音道:“今晚场上还坐着一位贵宾,一位来自中国万象学园的贵宾,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刚才大家所看到的这部精彩绝伦的话剧,就是出自他手,下面让我们欢迎《哈姆雷特》作者,我们中国的朋友——柳敬亭丈夫!”
  在场的英国学生或许还有人不认识柳敬亭的,但是中国留学生,几乎无人不识,甚至还有几个留学生特意是为了看柳敬亭而来。
  叶崛、孙泊雅和两位万象老师一边拍手,一边侧身让柳敬亭走出观众席。此时的柳敬亭对这种局面早已不再陌生,而且在话剧开始的时候,叶崛就已经提醒他等下要上台。
  柳敬亭一脸诚恳微笑,快步走上舞台,还没站稳,就听观众席有人叫道:“古庸生,好样的!”
  看来今天来现场的还有古庸生的武侠迷,柳敬亭颔首致意,英国那边的学生却有些困惑,不是说是柳敬亭吗。怎么又变成古庸生?
  反应机敏迅速的主持人很快为大家解释了这个疑惑:“古庸生,这应该是柳丈夫的另外一个笔名吧?”
  “是。”
  “果然如此,好,那现在我们开始问话剧的问题,请问柳丈夫。你看完整部剧之后,有什么样的评价?原著的精彩呈现出了多少?”
  柳敬亭沉吟片刻。认真用英语说道:“首先。我要跟大家坦白一件事,这部《哈姆雷特》的故事,虽然取丹麦的背景,但本身是属于英国,熟悉英国历史的同学一定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台下有人附和。
  柳敬亭续道:“其次,演员们的表演虽然有不流畅的地方。我想那应该是时间不够充足的原因,但总体来说,已经十分令人惊讶,谢谢所有演员。”
  尽管在把话剧交给英国之前。柳敬亭坚信英国人能更好更快地理解剧本,但是真正观看表演之前,柳敬亭还是感觉到一些莫名紧张,毕竟,这样的旷世名著若不能广泛流传,这个世界就失色太多,好在这些剑桥的精英们没有让他失望。
  “最后,嗯,希望这部剧能更好,被更多人看到,”说到这里,看了一眼坐在观众席的两位老师,想起他们交代的话,补充道:“也希望这次合作能给中欧文化年涂抹上一角不一样的色彩。”
  随着柳敬亭的讲话结束,大礼堂观众开始散场,几个中国留学生,各自拿着几本武侠小说冲上舞台找柳敬亭签名。
  签完名之后,《哈姆雷特》的两位导演终于抓住机会,拉着柳敬亭去聊天,而这当然也是柳敬亭一个晚上最想做的事情。
  于是,三个人聊了一个通宵。
  ……
  “从明白话剧是什么意思开始,我就接触话剧,这些年来,看过的话剧怎么也不会低于两百部,而昨晚随意看的一部名叫《哈姆雷特》的话剧,却是有史以来让我感到最不可思议的一部话剧,历史、爱情、理性、哲思,我现在甚至都不知道应该从哪一个角度入手分析,更让我吃惊的是,这部剧居然出自一个中国少年之手,没错,我昨晚看到那个来自古老中国的男生,听中国的学生说,他还是一位写功夫小说的作家,难以想象的东方天才!
  噢对了,推荐喜爱话剧的同学不要错过这部《哈姆雷特》,因为这会让你后悔很多年,同时,推荐暂时不喜欢话剧的同学同样不要错过,因为你们会因此爱上话剧。”
  这个帖子来自剑桥大学某公开论坛,可能是因为发这个帖子的id在话剧话题上比较有信服力,所以这个帖子发出来不到十个小时,就吸引了三四千的点击和三百多条回复,一时间成为论坛最火热的帖子。
  受此影响,昨晚看了话剧的同学纷纷发帖陈述感受,字里行间对《哈姆雷特》颇多溢美之词。
  一边倒的口碑自然能激起一一部分学生的好奇心,但同样会为话剧拉起大大的仇恨,特别是这个话剧还是出自一位异国人之手。
  “我是不了解为什么这次所谓公演,我半点消息没得到,但是我能了解为什么论坛里会突然出现那么多赞美那部话剧的同学,这应该是一次毫无例外的推介,为显示两国伟大友谊?动机足够多,不必一一例举,奉劝各位一句,做推介,记得要发出不同声音啊,这么言辞一致,难以取信于人。”
  这个帖子也是支持者无数,然后论坛顿时分作两派,开始辩论,和所有辩论一样,辩到最后,大家基本都忽略了最初的主题。
  午饭过后,论坛的论题已经变成“一个中国学生,怎么可能写出让英国人喜欢的话剧”。
  这个话题的出现瞬间将战斗的范围扩大,一些不明真相的本土学生只是看到这个论题就抑制不住内心的震怒,果断发帖攻击,而同样不明真相的很多中国留学生自然不答应,同样果断地加入战团。
  这场由《哈姆雷特》引起的辩论,掀起剑桥论坛许久未见的热闹场面,敏感的校园记者早已狂奔到正在指导话剧排练的柳敬亭的面前,正全身心投入话剧的柳敬亭实在没时间接受采访,最后被缠得没法,把那句被文学评论界列为经典的断语抛给了记者: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柳敬亭讲完这句话完全把记者丢开,不停地小声跟话剧导演沟通着,这位记者眼见这种场景,深知继续待下去也问不出什么,而且这句话听上去简单,实际已经表明了态度,多说无益,安静地观察了一会,在笔记本上记了一些东西之后,悄然离开。
  ……
  关于柳敬亭的争吵仍在继续,大家的情绪也逐渐失控,论坛的气氛因此变得剑拔弩张,最后终于成功引起了学校的注意,校方负责人很快找到柳敬亭,柳敬亭这才意识到那个记者的问题,似乎是同一个问题。
  “我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这样的情况,只能用事实说话吧?”
  柳敬亭说的“事实”自然指的是话剧全面公演,不料剑桥那位负责人不知是有意还是无心,立即接道:“既然这样,请柳丈夫赶出一篇文字发到《大学报》上,对这件事做一下解释,让好让同学们把注意力放到别的事情上。”
  柳敬亭鉴貌辨色,立即明白了来人的意思,苦笑一下,点头答应,校方负责人这才满意地松了一口气,正准备起身离开,被柳敬亭留住。
  “您稍等,你要的文字马上就有。”
  柳敬亭说着向奥斯丁借了一支笔和一张笔记本的纸,开始书写。
  校方来人大跌眼镜,惊愕地说不出话,奥斯丁和话剧的几位负责人也好奇地走了过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