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工业大亨-第1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记者同志,你们尽管问,我一定知无不言。”彭书记的土普通话更严重,几位记者要用心的听加上揣摸才能明白他说的意思。这就是湖兰不同于其它地方的特色,湖兰是十里不同音,一个县里都有好几种口音。外人基本上听不懂当地的土话,即使是普通话也是土普通话,也很难听懂。
  “彭书记,我想问你,你听说过沈丹青先生吗?”领头的记者没有客套,直接问他道。
  “听说过,是我们村里沈老师的儿子。”彭书记乍一听到记者问沈丹青就知道他们调查清楚了,不好否认了,就照实说了。
  “你知道他小时候的事吗?”记者立刻来了精神,终于问到一个知情的人了,于是他就追问道。
  “这我就不知道了,我同他们家相隔有两里多远,小孩子的情况我就真的不清楚了,你要问大人我还有可能知道。”彭书记也如实回答了记者的这个问题。
  旁边的曹副乡长听得是一头雾水,他们又是先生又是小孩的,这唱的哪门子的暗话呀!
  “那你知道他们家在哪里吧!我们要去他家的邻居釆访情况,麻烦你带一下路,可以吗?”记者也知道彭书记没有说慌,隔着两里多远的小孩子的情况,他确实可能不知情,不过他的邻居就肯定知道了。于是他就问道。
  有车子就是快,两里多路没用到五分钟就到了。沈丹青家里离乡政府反而更近,只相隔了不到三百米。
  一栋普通的三弄红砖二层小楼,是当地常见的楼房款式,平平无奇。记者们根本不相信这里就是一个亿万富翁的家,不过想到他们家早就搬到惠州去了,也就心下释疑了。
  到了这里,随便逮个人就可以问了。相信他们都了解情况。刚好有一个人背着一把锄头好像是刚从地里回来,记者就迎上去对那人说道:“同志你好!请问你认识沈丹青吗?”
  那人没有急着回答记者的问题,而是看了旁边的彭书记一眼,看他没有打眼色才回答道:“认识,他家就是这里。”
  “那你一定知道他小时候的事吧!能告诉我们一些情况吗?比如他有哪些出众的地方。”记者又问道。
  “他小时候就是个傻大个,有个外号叫大傻,出众的地方就是他生的个子高大,比同龄的人要高大的多。”那人不经思索就回答道。
  “你仔细想想,没有别的出众的地方了吗?”记者急了,他要了解的可不是沈丹青的缺点,这让他怎么写稿啊!于是又问道。
  “嗯!出众的地方……对了,他胃口特别好,吃得特别多,所以长了这么大个子。”那人想了想又回答道。
  ……
  ………………………………


第148章 :大气
  “同志,你还是没明白我的意思。我想了解的是他比别人更聪明的地方。”记者同志着急了,再次提醒道。
  那人想了一想,最后无奈的摇头说道:“没了,我实在找不出来了。”
  记者没法再问了,于是就再找了几位其它不同年龄段的邻居问,得到的结果如出一撤。实在没办法,他们最后决定到沈丹青读过书的学校去了解情况,他们心想或许能得到好的评价。
  学校离沈丹青家里也只有两三里远,开着车没几分钟就到了。大村学校是小学和中学一体的学校,倒省得他们来回奔走了。
  他们随便找到一位老师就自报名号道:“老师你好!我们是湖兰日報社的记者,想向你打听一个人的情况可以吗?”
  “记者同志,你们好!你们有什么问的就尽管问吧!我一定知无不言。”那位老师很客气地说道。
  “请问你认识沈老师吗?”记者首先问道。
  “认识,一个性格很随和的人,不过他早几年前就离职了,我听人说,是他儿媳妇接他们俩口子去惠州定居了。”老师随口就回答了他的问题,显然对沈老师很熟悉。
  “谢谢!但我今天想要了解的是他的儿子沈丹青。你还记得吗?”记者继续问道。
  “记得,沈老师离职的时候,我还觉得纳闷呢!他儿子小时候很傻的,又生得牛高马大,大家就都叫他大傻。哪成想他去了广东,居然有出息了,连他爸妈都接去享福了。真是出乎人意料啊!”老师讲着讲着就感叹起来。
  “老师,你知道有谁教过他的书吗?”记者又问。
  “我就教过他书,不然怎么会记得他。”老师回道。
  “那他的学习成绩还可以吗?”记者满怀希望地问道,他希望能得到一个不一样的情况。
  “差得一沓糊涂,每次考试都是班上的倒数一、二名。小时候,沈老师没少打他,但是时间久了,见他还是原粑粑,就对他失望了,不再管他的成绩了,各任课老师也一样。就这样,他混了个初中就掇学了。他实在不是那块读书的料。”老师讲得很祥细,可是却不是记者同志想要的情况,这些情况他无法上報。于是又诱导似的问老师道:“他有些别的优点吗?”记者特意将“优”字念得重一点,以提醒老师。
  “优点的话……也有,就是从不欺负弱小的同学,孝敬父母。上课也只是发呆,从不干挠老师上课。”老师努力的想,才想出几个勉强算优点的例子。
  记者同志终于得到了一丝有用的信息,他知道再问也没有什么效果了,就客气地对老师感谢道:“谢谢你!老师。”随后就告辞离开学校了,在车上他就与同事商量道:“还要釆访吗?好像没有什么有用的信息,缺点倒是一大堆。”
  “依我看,不要釆访了,跟他熟悉的人都釆访过了,再问别人也没什么用了。”其中一位同事讲了他的看法。
  “嗯!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只有靠笔杆子润色了。”领头的记者也认同地说道。他所说的笔杆子润色是文雅的说法,通俗地讲,就是造假。
  “嗳!也是奇了怪了,他就是一傻子,是怎么赚得这么大身家的。我真搞不懂了。”随后领头的记者又感慨道。
  “可能就是这么一股傻劲,所以他公司的产品质量做得特别好。我听说他的公司所做的产品全部出口了,有的还是国际名牌。”那个记者回答道。
  “也只能是这个原因了,不然解释不通。”领头的记者似乎是自言自语地说道。
  回到報社,领头的记者就到報社总编辑那里汇报此次釆访的情况了。
  “总编,我们这次没有釆访到有用的信息,令你失望了。”他先不讲理由,只承认错误。这就是他高明的地方,起点低,回旋余度就大。
  “怎么回事?怎么可能没有有用的信息呢?难道你们没找到地方吗?”主编很疑惑地问他道。
  “当然找到了,我们采访了他的邻居、老师、同年,都没有我们想要的信息,缺点倒是一大堆。”他渐渐地放出了信息,令领导不那么难以相信。
  “都采访到什么了?跟我说说吧!”主编的语气中,已经有点不高兴了,
  “几乎我们采访的所有人。都一致说沈丹青先生小时候是傻子,脑袋瓜子不灵活,经常发傻发呆,一发呆就是几个小时不动。他小时候不太爱说话,性格相当孤僻。也不喜欢与同龄人玩耍,所以没有朋友。情况基本上就这样,可能唯一的优点,就是孝敬父母,还有长的身材高大,也算是个优有点吧!”记者同志一股脑地把他所知道的情况告诉了主编。
  “我看你才是傻逼,傻子能有这么大成就吗?他发呆是在思考问题,他不喜欢与同年人玩耍。是觉得他们很幼稚,证明他思想成熟。他性格孤僻,证明他很冷静,稳重。”主编的才华还真不是盖的,把那些别人看来的缺点,全部改成了优点。也无意中道出了沈丹青的本质,这就是他真实的本来面目。
  “可是他成绩很差,怎么解释?”记者同志自作死的问了一句。
  “我说你傻你还真傻,你不知道不写就是嘛!你要知道我们是做正面的宣传,一些不好的情况,是绝对不能写上去的。就这样吧!你按我刚才所说的思路去写吧!写好了给我看。”主编狠狠地教训了他一顿,又给他指明了方法,就让他出去了。
  有主编给的几个关键词“成熟、稳重、冷静、善于思考”作骨架,这编文章还是很好写了,只花了一下午的时间就写好了,经过主编的审核,第二天,一篇花团锦簇的文章就上報了,报纸上的沈丹青从邻居、老师口中的傻子摇身一变,变成了少年成稳、智足多谋的正面形象。这就是政治宣传的需要,说你是对的,你就是对的。
  扯远了,我们再来讲沈丹青。沈丹青他们在招待所好好的休息了几个小时,到了下午五点钟的时候,曾局长就又来了,他来邀请沈丹青一行人赴宴的,一桌专为他们设的接风宴。
  “沈总请,我先饮为敬。”在招待所的贵宾包厢里,曾局长向沈丹青敬酒道。
  “请”沈丹青也回敬了一杯,第一杯酒必须回敬的,随后就可以随意了。这是中国古老的礼节。
  喝了杯酒,热了身子,大家就吃了几口菜,沈丹青还慈爱地不忘为小家伙挟菜。就听到曾局长问他道:“沈总,你们这次来长沙,是检查工程进度吗?”
  曾局长这是釆取侧面试探的策略,太直接地问不好,容易使客人尴尬。
  “这只是一个次要的原因,我现在对工程进度还没有什么要求,因为我们有一些技术还没有达到。我这次来的主要目的,是想与政府商量一下,工业园的农民安置办法,房屋拆迁补偿,祖坟迁移补偿等几个影响工业园施工进度的问题。因为关系到当地农民的切身利益,所以我们制定的规章制度,补偿办法,需要得到政府的同意。曾局长,请你将我的想法告诉政府,我先谢了!”沈丹青道出了这次来的目的,并为了感谢曾局长,先干了一杯酒。
  “沈总,你放心,我会传达的。”曾局长嘴里答道,也回饮了一杯酒。
  曾局长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就不再用话试探沈丹青了,怕引起他反感。随后宾主双方谈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