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纸上人-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么晚找来,必定是急事。

刚一开门,就看到门口满脸是汗的许编辑和一位陌生的先生。

那位陌生的先生连自我介绍都没有,就急切地说:“快,林海潮声先生,赶紧收拾一下,去东北。”

雪兰家里的几个女人都懵了,还是许编辑匆忙介绍道:“这位是咱们报社南边的总经理陈先生,他刚才接到了北方的电报,说是命林海潮声在大帅下葬前赶往北地。大帅生前喜欢您唱的那两首歌,有时候自己撩开嗓子唱,说平定天下、逍遥一生乃是平生志向。如今他去了,上面下令要你在他的追悼会上演唱《精忠报国》,消息传到南方政府,政府直接从军队调人来护送您过去,如今车队就在楼下等着。”

李氏愣愣地看着二人,一句话都说不出口。

那位陈先生却绷不住了,急忙说:“先生还不速去准备,耽搁了事,你几个脑袋赔啊?”

“是,是。”李氏急忙转身向屋里走去,还没进去就又走回来,“只下令叫我去吗?我女儿呢?”

“命令上没有写山岚先生,只叫您去。”陈先生道。

“二位稍等,急不在这一刻,我进屋跟我娘说两句话。”雪兰不顾两个男人焦急的神态,拉着李氏进了屋子。

“五姐……”李氏刚一开口,就被雪兰打断了。

“娘你听我说,这事发生的急,看来你是非去不可了,你怕不怕?”雪兰问。

“这……都是那么大的官让我去啊。”李氏的脸色有些青白。

“娘,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雪兰不等李氏回答就继续说,“大帅被东瀛人谋杀了,这里面的文章先不细说,但大帅也算是个有气节的汉子,不肯出卖咱们华夏国的利益,这才被仇杀。你去为他唱首歌,送他一路,也算是应有之义。但有一件事情你需要知道,当前全国人民都在期盼国家统一,北伐战争打了这么多年,眼看着东北不敌,战事焦灼。此时却发生了外国人谋杀我国大员之事,反外和统一的声音必定高涨,特意让你去唱《精忠报国》这首歌,究竟原因为何,你能明白吗?”

“是……”李氏有些云里雾里,“是为了反外和统一?这……这种大事……”

“是为了鼓舞士气,是为了振奋民心,这种大事本来跟我们这样的小人物是无关的,可既然此事突然落在了我们头上,我们就不可以后退。常言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你现在要做的这件事很重要,可称得上事关国家民族的大事,虽然我们只是其中的小角色,但‘何惜百死报家国’唱的就是这种气魄。我们或许不敢‘百死’,但为了《精忠报国》,也不枉您唱了这首歌,还记得我教你唱过的《大华夏》吗?”

李氏似乎是被雪兰的几句话激起了豪情,双手微微颤抖:“娘记得,记得。”

“咱们除了唱《精忠报国》,或许还可以唱唱《大华夏》,‘我们的大华夏,好大的一个家,经历过多少风吹和雨打’,此时统一形势大好,娘要好好唱,唱得人们齐心协力,唱得人们荣辱与共,唱得人们共御外辱。如果能促成国家统一,娘也算是办了一件大事。”

李氏的眼睛忽然燃起了星光,在夏夜昏暗的灯光下显得异常明亮,似乎手指也不再颤抖了。

“娘知道了,娘会唱好这首歌。”李氏说。

“别怕,我和三姐陪你一起去。”雪兰说。

李氏却微微凝眉,半响后摇摇头:“不,你和三姐不能陪我去,你们还是留在家里吧,这事我自己就行了,万一北边发生什么,却不能让你们出事。”

说着,她拿出行李箱,开始收拾行李。李氏的动作很麻利,很快就收拾好了随身物品,然后她穿上了一件素淡的深蓝色布衣旗袍,头发挽成一个髻子,耳环手镯全都摘下,最后素淡的仿佛尼姑一样。

这时,她才打开了房门。

门外,三姐已经收拾好了行装,正在跟许编辑急切地说着什么。

看到了李氏出来了,陈先生急忙上前道:“既然先生收拾好了,那咱们赶紧走吧。”

李氏却转身对三姐说:“你不用跟着我,你和五姐在家里等我回来。”

“那怎么成?”三姐道,“你一个人怎么行?”

“你们两个未婚姑娘跟着我东跑西跑算怎么回事?就算是为了国家大事,也到底少不了抛头露面,你以为歌女登台演唱有多么光荣,都在家里给我等着。”说完她看向许编辑,福身道,“先生,我这就去了,两个女儿就托付给您了,我从未离开过她们,此时不得已分开,我……”

许编辑却朝李氏一揖到底:“夫人此行非比寻常,您就放心把二位小姐交给我吧,我和家人一定照看好她们。”

第59章

雪兰和三姐一夜没睡,天蒙蒙亮的时候,姐妹两个依然相对无语。

昨晚的事情太突然了,一个车队半夜过来,就这样把李氏接走了,闪得姐妹两个连早饭都没处着落。

毕竟李氏不方便单独上路,所以就让大妮跟着了。三姐还要去报社上班,这天早上两个人只得去早餐摊上买了两碗云吞吃。刚咽下早饭,丁氏就过来了,拉着雪兰去了她家。

“李姐姐出门这段日子,你们两姐妹就跟着婶子住,婶子给你们做饭吃。”丁氏说。

李氏太宠孩子,雪兰和三姐都没下过厨房,连大米都蒸不熟。这年代又木有高压锅,没点水平的主妇真心蒸不熟大米的。

丁氏是个比李氏还巧的主妇,各种北方小菜、面食和点心都做的很棒,雪兰在他家吃了两天饭,就感觉自己好像又胖了一圈。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会变成土肥圆的,雪兰忧愁的看着碗里的红烧猪蹄。因为家里来了客人,丁氏可着劲做好吃的。

但是好吃的太好吃了,为了变苗条,不能吃好吃的,做人还有什么意思。于是雪兰决定摒弃家里蹲的生活,每天出去运动运动。

她的运动方式很简单,就是跟丁氏逛菜市场。

丁氏是个闲不住的女人,既爽利又泼辣,来沪市没多久,就把附近的大街小巷都逛遍了,现在都会说沪市本地的方言了,他们一群人里,就她是个女中豪杰,都能用方语跟人对骂了。

这天出去买菜的时候,雪兰在路口听到了一阵歌声,忽然就愣住了。

远远的,她看到了一个拨弄着琵琶的女人。

“唱得好听吧。”丁氏笑着跟雪兰说,“那个盲人经常在这个路口卖唱,我觉得她唱的《笑红尘》比录制碟片的那个女明星强多了。”

隔着一条马路,雪兰静静地望着那个唱歌的女人,她看上去三四十岁的样子,穿着一件朴素的褂子,团坐在地上,怀里拨弄着一把琵琶。女人的眼睛应该是看不见的,因为她的眼珠一动不动,呈现灰白的颜色。

她正在唱那首《笑红尘》,声音纯净、动人、饱经沧桑。

在雪兰的故事里,唱《笑红尘》的就是一位盲女,所以此情此景给了雪兰强烈的震撼。

因为这个女人的声音太美了。

不说出尘空灵,也有一种洒脱超然之感,听着听着,就会觉得很感动。

这时候正是上午七八点钟,路上行人都来去匆匆,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个正在唱歌的女人,她坐在那里,美得仿佛一幅静止的画,那灵动的声音似乎赋予了她全新的生命,带着听歌的人也去往了不同的世界。

“闺女,还听吗?咱走吧?”丁氏问雪兰。

“哦……嗯。”雪兰点点头,跟着丁氏回家了。

从报社里得知了李氏的消息,据说她在追悼会上唱了《精忠报国》后,马上就有人邀请她去学校等地唱歌了。李氏第一次去学校唱歌的时候,就唱了那首《大华夏》,结果引起了轰动。这首歌曲简单明快,调子轻松,易于传唱。最重要的是寓意很好,在全国上下都抱着统一华夏,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大背景下,这首歌在大街小巷很快的流传开来。雪兰还看到《大辰报》上刊印了这首歌,并且有不少人写信来赞扬雪后山岚,还说希望她能继续书写类似的歌曲,鼓舞人心。

至于林海潮声先生,她现在红了,这个名字几乎红遍了南北。有时候歌曲的力量很强大,甚至比雪兰这个写文章的还要强大。比如《大华夏》,这首歌贵就贵在歌词简单畅快,也不拽文,普通老百姓都能听个明白清楚,了解到一个大华夏的可贵和伟大之处,也凝聚了想要统一的普通百姓们的心愿。

雪兰和三姐读着李氏寄来的信件,这些信都是她念着,别人给她写的,但信里李氏的语气越来越不同了,有时候那种自豪和欢快可以透过信纸传来。

果然见过世面的女人就会变得不一样,这种就叫自信吧。

日子一天天过去,已经深秋了。

这些日子里,每天每天,雪兰都会跟丁氏一起路过那位唱歌的盲女,有时候雪兰会驻足听一会儿,然后给她放下几角钱。盲女的耳朵也许特别好,时间长了,她竟然主动开口跟雪兰搭话。

“谢谢您,总是来捧场。”她对雪兰说,女人的声音非常好听,似乎是仅仅听她说话,就是一种享受。

“不客气,您唱得真好听。”雪兰说。

“让您破费了,我回家后才知道,您每次都打赏不少钱。”盲女道。

“您的声音太美了,比录制唱片的歌手都唱得好。”雪兰说。

“您过奖了,那怎么能比,人家是大明星,我只是个街头讨饭的。”盲女笑道。

雪兰说的是真心话,因为这个年代的歌星,唱起歌来总有种唱戏的感觉,调子有时候尖锐,有时候婉转,给人拿腔拿调的感觉。

雪兰问盲女:“不知道先生家在何处?”

“不敢称先生。”盲女道,“小女夫家姓周,家就在后面的弄堂。”

雪兰迟疑了一会儿说:“若有机会时,请先生上门唱曲可行?”

“求之不得。”盲女睁着灰白的眼睛,向雪兰颔首道。

雪兰正在写《冰冻千年》,她把小说的前三章寄给《小说周刊》后,就收到了连载的邀约。

与她联络的编辑叫王万膳,他回复雪兰的第一封信就用十分惊喜的语气说一直想联络您,原来您来了南方云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