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商海惊涛-第5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是岑氏兄弟这些年一直努力的方向。
事实证明,岑氏兄弟能在香港黑社会里坐到最大社团龙头的位置,手底下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得到杨星的前世经验指导,又有充足的资金,他们把眼光跳出香转向内地后,觉得真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啊。杨星还在中央帮他们说了些好话,打消了他们香港回归前曾被国安局找上门的惶恐,于是放开手脚,很快就在内地影视市场打开局面。
除此之外,杨星这个时候推动旗下电影公司和内地加强合组还有政治性的考虑。97年香港回归后正遇到百年一遇的亚洲金融风暴,即使有杨星提前预警和积极斡旋,香港政fǔ又和中央携手合作,终于力保香港经济一枝独秀,未被风暴吞没,但香港经济由此受到了重创,需要马上摆脱衰退阴影这点却是不假。
中央不想刚刚回归的东方之珠蒙尘,在杨星等有心人推动下,程沧海亲临香港,把《和香港更紧密经济安排》(cepa)计划提前好几年推出,以提振香港信心,支持香港经济。cepa计划中有一项就是内地为支持香港经济,同意将香港和内地合拍的影视组品视作内地影视,不受电影进口配额限制,对香港影人赴内地的合拍电影的问题,也在证件管理和工作签证上予以方便,还提出允许港资投资内地影视工业和影院院线,这相当于把内地庞大的影视市场向香港电影打开了大门,给低迷的香港影视业打了一剂强心针。
岑氏兄弟听从杨星吩咐,紧紧抓住了这个机会,不仅签约了不少香港影星北上参与内地影视企业的大片拍摄,还在各地依托中星国际在国内主要大中城市建设的娱乐设施积极上马中国星院线影院,现在已经国内拥有高档电影数目最多的院线影院,虽然光靠放映电影还不能做到收支相抵,但如果杨星预测的以《英雄》为代表的国内大片热潮兴起,他们信心满满的认为除了电影放映外,依托电影附带的相关产业,只要国产大片形成规模,赚钱不成问题。
所以虽然中星集团事业逐渐走上正轨,杨星又想让韦尔奇接手他的工作,尽量平时不多插手公司具体事务,只是这一次事关身边美人苦苦相求,而他也想对国产大片推一把,免得将来好莱坞大片打入国内,国内只能处于被动挨打的地步,所以他就让岑氏兄弟邀请香港影视圈里名人汇聚追星园,利用前世记忆帮着挑挑将来会走红的电影。
他运用“预知未来”的本事,的确挑了一批大有希望出名的剧本,像成龙的《神话》,周星驰的《功夫》、陈德森的《十月围城》等剧本都被他“慧眼”相中。杨星还谈到他对香港电影比较欠缺的特技技术不放心,准备花大价钱组建一个专门负责使用电脑、焰火、化妆的特技公司,还装作无意的提出使用当今最先进的3d动画技术打造一部国产动画大片,名字他都想好了就叫《功夫熊猫》,免得将来国内影人哀叹外国人拍的熊猫我们拍不出来!
有岑氏兄弟广泛的人脉,还有杨星建议采用《无间道》那样一部影片几大天王和天后助阵的模式,杨星推出自己旗下公司的电影大片很有信心。当然他说不出口的另一个原因是总算能给成天缠在自己身边的女人找些事做,免得她们拉着自己夜夜**,铁杵也要磨成针啊!
……
第五百九十二章 大棋局
第二部名震天下'第五百九十二章大棋局——
第五百九十二章大棋局
除了岑氏兄弟成为追星园的座上客,还能经常出入追星园的就只有杨星的几名老部下星华地产的于德利、安义礼,星富投资的方凯叔侄,以及查国强江雨秀夫妇。他们到来当然不会只是恭贺杨星喜得贵子,跟着杨星这些年,经过商海的风浪熏陶,这些人都已非吴下阿蒙,就连往日九都地头蛇的查国强也早已洗心革面,办了加拿大护照,和老婆儿子过上了“海外富商”的平静生活。他跟其他人一样都已经是中星集团的重要人物,所以杨星把他们叫到一起,是谈论集团布局国内的“大棋局”计划。
杨星这些年虽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呼风唤雨,外人看来中星集团核心业务似乎就是最喜欢在金融市场上大赌一把。只有杨星心里清楚,他之所以经常借助前世记忆放手一搏,真正的目的还是要壮大实体经济的实力。现在偏重于生产的几大产业园已经完成了大半,杨星的目标也算达成了不少,把众多手下叫来,就是想吸收消化在金融市场上获得的暴利,将中星国际旗下企业的品牌旗帜插遍全国每处城乡。
这一点和中星集团正在国内全面推动的“大棋局”计划息息相关,该计划实际是要打造一个巨大的产业链条,通过这个计划把“十方俱灭”的所有公司串联起来,让每家企业彼此精诚合作互相扶持,从而发挥出“1+1》2”的效果。
该计划的核心是由星华地产依照在国外流行的“mall”模式加入中国元素打造的城市中心商业中心,“mall”这个词最早指的是林荫道,但现在已经特指规模巨大、连成一体、包罗众多专卖店和商铺、集购物、休闲、娱乐、饮食为一体的商业中心或加盖的林荫道商业街。
由于“mall”这种建筑在美国经常是建于郊区,开车抵达,大得让人在里面玩上几天都可以,而且建筑外形为了容积够大,多选用圆柱形外观加上一个大屋顶,于是又被戏称为“大蘑菇”。但是星华地产把这种“大蘑菇”移植进国内,就必须考虑国内居民大多没有私家车,要选择城市中心交通发达地区来建设,从地图上看,就是在不同城市之间,利用这种“大蘑菇”为支点,构成了一副中星向全国扩张的大棋局。
国内大中城市布局由于历史原因,往往大同小异,一般都有一两个商业中心地带。那里是人气最旺,商业活动最火爆的地段。但随着城市发展,这些商业中心地域狭小,环境破旧脏乱差的问题越发突出。而国家推动房地产业成为国家支柱产业,当地政fǔ当然不会放过商业中心地产这块大肥肉,纷纷提出全面改造商业中心,打造城市新形象的口号。
理想很美妙,现实很无奈,商业中心涉及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首要问题就是改建工程的资金哪里来,还有当地民众房屋拆迁安置,道路改造等都是令政fǔ头痛不已的大问题,而国内房地产业大多数还停留在贷款拿地建房的“空手套白狼”的初级阶段,要开发这类商业地产注定要先垫支很大一部分款项,他们和市政fǔ都是有心无力。
而作为最早涉足国内商业地产开发的龙头地产企业,星华地产显然既有经验又有资金,所以从98年起,星华地产就在全国许多城市推出了改造城市中心商业地段,修建中国版“大蘑菇”的计划,而凭借在九都修建国内第一条商业步行街和在上海改建星天地的榜样,这个布局全国大中城市的“大棋局”推进顺利。
这个计划首先是和目标城市政fǔ谈判,要求对城市中心商业区进行成片开发,在国外同类的“mall”中,规模效应是绝对必要的,世界上最大的mall——加拿大“西爱民顿”,建筑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商场出入口达50个之多、停车位达2万辆,有800多个商家、商场内有100多家餐馆,经营项目包括生活日用品专卖店、各种餐馆、娱乐设施,每年营业额达28。8亿美元。
所以星华地产提出的建筑物面积大得惊人,几乎没有市政fǔ能抵挡这样的巨额投资,谈好方案后,星华地产自然就需要当地政fǔ出面完成旧商业中心居民搬迁,道路规划,旧楼拆迁等一系列手续。
星华地产也不是只会躲在市政fǔ后面幕后指挥,等进入建设阶段,凭借资金优势,星华地产对于市政设施和“大蘑菇”的修建,主要资金几乎都由企业垫付,而市政fǔ只需承诺用部分土地出售所得和将来租金收入抵付给星华地产集团就可以,这样不需要市里出一分钱,就能完成旧城改造和白白获得一个新的大型商业“大蘑菇”,只要是有些政治抱负的市领导都不会拒绝,这也是星华地产和许多城市的谈判进展顺利的主要原因。
当然星华地产耗资巨大的建设“大蘑菇”,自然不是只为了祖国建设添光彩,肯定大有赚头才会出手,同政fǔ签订的合同规定,鉴于星华地产集设计、开发、建设、物管、旅游等职能于一身,新商业中心建成后,内部外观设计新颖,焕然一新的门面影院等设施除了分给市政fǔ的部分外,其他房产的处置是出售还是出租,都由星华地产说了算。
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星华地产不想不会让自己辛辛苦苦建好的商业中心和步行街给闲置,在设计时就拉来了自家兄弟企业入驻,像星悦旅游旗下的连锁酒店、旅行社;星富银行;星海商贸的百货公司、超市和电器数码连锁店;星美时尚的化妆品、奢侈品专卖店和美容院;星光娱乐的院线影院,游戏城;喜洋洋餐饮的快餐店、餐馆酒楼;以及黑洞软件的连锁网吧,甚至明星ktv、云海文化实业公司旗下的茶楼、画廊等等,修建前就已经各自找好了位置,只等“大蘑菇”一竣工,就会纷纷在里面的黄金地段开业,利用他们在国内各行业打拼出来的品牌效应和商业中心的地理位置优势,再次把人气聚拢起来。
这就叫做“mall”的集聚效应,mall里面包括散铺、专卖店、餐饮、超市、百货、影院、娱乐设施、运动场所、酒店,甚至旅游景区等。由发展商聘请商业规划专家进行精心规划和组织设计,各种业态均可得益于其他业态的人流及消费流。同时在业态组合上实现“错位经营”,即具有不同档次或特色百货店、专卖店和超市,以及餐饮、娱乐、运动、休闲项目各自拥有不同的消费群体,同一消费群体又具有不同的需求。不仅能让mall内更加丰富多彩,还避免了以往老式商业中心同行业间过度竞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