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踏天无痕-第1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虎贲军将领,包括宁致泽在内,很快发现,使两队最精锐的重甲骑嵌入黑巾兵与普通流民军之间,从侧翼包抄黑巾兵的战阵,很可能是个错误。
  黑巾兵的作战意志太强了,两翼的长矛阵被破坏,盾矛阵却岿然不动;盾矛阵被重甲骑摧毁,后面还有新的盾矛阵集结,更有不计其数的持矛兵、掷矛兵,从侧面包抄上去,极尽一切手段,将重甲骑的速度拖慢下来。
  重甲骑除了坚不可摧的重甲、重铠外,最大的优势还是速度。
  重甲骑的速度,一旦被压制住无法提升上去,不仅要面对黑巾兵的疯狂阻拦,这时候还有大股的流民军将卒从后面疯狂包抄过来,层层叠叠,仿佛惊涛狂浪的将这些重甲骑的团团包裹起来。
  虎贲军重甲骑都是选自通玄境以上的精锐悍卒,刀戟挥舞,普通的流民军将卒根本无法抵挡他们的劈斩,几乎每一道刀光戟芒之下,都有人命殒落,或头颅滚地,或手脚斩断,但黑巾兵太顽强了,每一侧都有上万黑巾兵死死缠上去,令虎贲军重甲骑根本无法肆意冲杀侧翼的流民军,更无法拉开两军的距离继续发动毁灭性的冲锋。
  也许杀伤四五名流民军及一两名黑巾兵之后,才会有一名重甲骑轰然倒下,但也是黑巾兵杀戮意志太顽强了,即便是流民军被杀散之后,也能死死将重甲骑缠住。这样,被杀散的流民军很快就能重新聚拢围杀上去。
  如此残酷的交换比,看上去极不利流民军,但在宁致泽将地方武备从两翼调上来之前,六千重甲骑就已经消耗怠尽了。
  虽说流民军的伤亡虽然六七倍于此,而黑巾兵的伤亡也绝不低于七八千,但这样的结果,对双方士气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
  在过去近一年的惨烈撕杀中,蓟阳诸郡的流民军二十一战皆败,被虎贲军斩杀上百万兵马,但虎贲军自身的伤亡却不到万人,流民军可以说已经被杀得士气崩溃。
  这时候用五六万人的伤亡,竟然将虎贲军里最精锐的六千重甲骑歼灭了,这是什么概念?
  五六万人的伤亡,丝毫没有挫伤流民军的士气,反而令他们的士气彻底的激发出来,面对从两翼压上来的地方武备,流民军将卒此时更是毫无惧色,抓起地上更精良的兵刃,就奋不顾身的迎了上去。
  相反的,从两翼前移接战的地方武备,士气就有些沮丧了。他们在武卒战力、兵甲战械,是要好过流民军,但要比虎贲军差得一大截。
  正面战场还在僵持着,乐毅从本阵各调一万黑巾兵精锐,与两翼的流民军将卒配合,与从两翼扑上来的蓟阳郡地方宗族选拔出来的将卒厮杀在一起,两翼很快就最先变成绞肉机一般的修罗杀场。
  这段时间来,或被动撤入以及事先闻讯聚集到巨鹿岭的流民军将卒,将近四十万人,最先进入战场仅有二十万;在歼灭虎贲军重甲骑之后,天师巩宝也知道这一战不胜则亡,已经不可能再留有一丝余力,将剩余的十数万流民将卒以及十万老弱病残都往黄麋原的战场推进……
  入夜后,战事丝毫没有停息的迹象,一处处燃烧的营火,与天际的星月辉映,将残酷而血腥的黄麋原战场照得通明如昼。
  双方胶着到一起,特别是两翼广及数十里的战场,双方混战在一团,宁致泽已经失去调动两翼兵马的能力,只能等他们分出胜负。
  相比而言,黄麋河正面的战场,虽然集聚十五万虎贲军与十万黑巾兵,厮杀的烈度却要少得多,似乎双方都在等两翼的战事分出胜利之后,才能下定决心做最后一搏。
  宁致泽还是太优柔寡断了,他舍不得十五万虎贲军及上万宁氏精锐子弟兵在黄麋原损伤太惨重,以致宁氏失去在燕京立足的本钱;他一直寄希望两翼能先有突破,等到他看出两翼地方武备支撑不住、有崩溃迹象时,再下决心已经迟了。
  两翼地方武备从支撑不住,到崩溃,是一个极快的连锁反应,而后地方武备崩溃后,无论是将领或底层兵卒,直接下意识的反应,就是想撤回或逃回到虎贲军所在的本阵寻找强有力的依托跟庇护,兵卒想活命,地方将领则想着依托虎贲军的坚固战阵,或能有重新整顿兵马的机会。
  这时候宁致泽想调兵遣将都来不及,天光大亮时,就看到无数溃兵在流民军将卒的驱赶,像洪水似的往本阵席卷过来。
  而在此前,乐毅又不断的从正面的战线抽调黑巾兵精锐,加强侧翼……


第200章 黄麋原(五)
  虎贲军在黄麋河南岸的正面战线,侧翼最先是被数以万计的地方溃兵冲乱,继而每一侧都是两万黑巾兵精锐与十数流民军将卒所形成的滚滚洪流冲击而来。
  宁致泽就没有想过虎贲军战阵两翼有被杀溃的可能,炼入防御法阵禁制的轻型战车、大型弓弩、战械都安排在正面,想着等两翼兵马绞散叛军的防线后,然而从正面直接碾压叛军的本阵,这样就能一鼓作气的彻底解决掉这场战事了。
  如果这时候宁致泽直接放弃两翼的防线,直接推动本阵猛然的进击黑巾兵的正面防线,不是没有挽回败局的可能。
  毕竟经过乐毅此前的调动,正面的黑巾兵人数已经减少到五万人,想要抵挡十五万虎贲军的冲击,极为困难。这时候只要虎贲军从正面撕开口子,不断的快速往前推进,暴露出来的两翼就会不断的缩小,最终就不会成为其软肋。
  宁致泽还是太犹豫了,一直拖到两翼薄薄的防线被冲溃,被流民军将卒挟裹着黑巾兵精锐如洪流般冲击过来,才想到要从正面撕开口子,就已经有些迟了。
  这一刻,天师巩梁、巩宝等赤眉教明窍境、道丹境强者都直接进入正面战场,与五万黑巾兵精锐一起,死死的守住战线,很快黄麋原战场就彻底的陷入血腥混战之中,仿佛绞肉机,无情绞杀敌手双方将卒的性命……
  黄麋原虽然近百里宽阔,但诸路马兵分散开来,铺天盖地,就成了谁都无法轻易脱离的屠杀场。
  宁致泽、宁成志等人,午后在三千多宁氏精骑的簇拥下,浴血杀出重围,艰难的退到黄麋原东侧山岭的谷口,这时候再回望战场已经是欲哭无泪,怎么都没有想到,会在黄麋原遭遇如此惨烈的溃败。
  什么都完了,十五万虎贲军精锐、上万宁氏精锐子弟兵,都差不多葬送在这里,宁氏还有什么筹码,助太子燕丹掌握燕京城那些凶险诡异的局面?
  就凭坐闭逾三十年、已经过五百岁、道之真胎都已经早走下坡路的道胎境老祖吗?
  宁致泽、宁成志肠子都悔青了,在猜知英王有变之后,就应该不管会被流民军追袭尾部,虎贲军主力就应该第一时间回撤武胜关观望形势,不至于将筹码都输在黄麋原。
  现在什么都迟了!
  在这样的混战之中,天地元气被杀伐兵气搅得狂暴不堪,风雨雷电交加,宁致泽、宁成志等人修成再高,发挥的作用也极有限。
  刀光剑芒纵横,也就是绞杀的效率高些而已,而流民军里也不是没有制衡的玄修强者。
  虽然流民军的精锐数量要比虎贲军低得多,但真正战场陷入混乱之中,流民军是主导着战局的发展,天师巩梁、巩宝也始终各率一万黑巾兵精锐,没有参与混乱不堪的绞杀战,此时则缓缓往东岭谷口这边逼过来。
  这时候宁致泽、宁成志等人即便集结三五千重甲精骑,他们也知道已经没有重新杀入战场、逆转战局的可能,他们只能守住谷口,希望能收拢更多的溃兵,能够逃出去。
  他们此时唯一的优势就是跨下的良骑,但是流民军将卒太多了,铺天盖地,黄麋原百余里方圆,几乎到处都是流民军将卒的身影,到处切割、穿透,虎贲军及地方武备只能各自为阵,各自突围,只有少数人能聚拢到宁致泽、宁成志所守的山口。
  到天黑之前,宁致泽、宁成志只能退守最近的谷阳县城,在谷阳县城再次收拢部分残兵,赶在流民军杀出黄麋原,他们再次仓皇东逃。
  虽然流民军伤亡也极惨重,但士气如虹,他们已不敢再困守一城,以免被流民军彻底围住……
  ……
  虎贲军大溃,仅剩两万残卒随宁致泽撤回武胜关的消息传出,燕京大震。
  消息传到潼北府,则已经是七天之后。
  刚刚入秋,潼河南岸已经有一丝凉意,陈海策马停在潼河的南岸,望着浩浩荡荡的潼河。不知道是英王这边想故意写出宁氏的愚蠢,还是太子那边想将英王的阴谋更直观的揭穿出来,燕京传来的邸报对黄麋原一战的描述非常详细,十二万黑巾兵精锐在黄麋原突然出现,就注定的战局走向,宁成泽优柔寡断,葬送了虎贲军近三分之一的精锐。
  流民军的伤亡也极惨重,黑巾兵死伤不会低于半数,普通的流民军将卒死伤可能要超过二十万,但流民军赢得了这场堪称辉煌的关键一战,清理战局,得到虎贲军遗弃下来的大量兵甲、战械,战力只会更强。
  宁成泽率两万残卒退守武胜关,虽然京畿还有十万虎贲军精锐,但短时间内已没有出武胜关北进的可能,要是再惨败,武胜关失守,大燕帝国都有可能覆灭了。
  虎贲军不能出武胜关北进,蓟阳郡已经被打烂,尽数落入赤眉教之手,而流民军的兵势极盛,此时北域诸郡也就苗氏能与之争锋,但短时间内苗氏只可能固守疆土,也不可能贸然出兵与流民军争强。
  不然的话,即便是能惨胜,苗氏在北域的势力也注定会衰败下去。
  流民军会继续留在蓟阳,还是从蓟阳郡挥师东进,短时候还难分辨,但想必也不会莽撞强攻武胜关、进军京畿,也不大可能北进去强攻苗氏,燕京城的形势却更加错乱复杂了。
  即便这时候天下人都知道,十二万黑巾兵精锐,是英王赢述故意放到蓟阳郡的,又能拿英王奈何?
  此时的英王赢述,留在秦潼关督造新城,而早在陈海、屠子骥率部进入野狐岭之前,赵无泰就从第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