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波伏娃画传-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她眼泪汪汪地说:“我愿意给你任何你所需要的东西。”但她只是说说而已,萨特和她相处了一年,他们的关系依旧停滞不前。  这时玛丽亚·波登闯入了萨特的生活,她是一名正在准备参加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的哲学专业学生,久仰萨特大名,一直想见他一面。巧的是,波登的未婚夫是梅洛·庞蒂——波伏娃和萨特的大学同学,也就是扎扎生前的男友。波登通过梅洛·庞蒂的介绍,找到了萨特请求辅导。梅洛·庞蒂对波伏娃和萨特的“契约爱情”很有看法,觉得萨特道德败坏。但拗不过未婚妻的梅洛·庞蒂,还是为她介绍了,但梅洛·庞蒂特地告诫波登:“萨特是个恶魔。”这句话反而更加激起波登的好奇。  萨特礼貌地接待了波登,只上了一次辅导课,波登就为萨特妙语连珠的口才彻底倾倒。上完课他们又去酒吧喝酒聊天。酒过三巡,波登向萨特吐露了爱意,萨特有些不知所措。他想了想,婉转地说:“虽然我很喜欢你,但是我并不需要你。如果你愿意,我们只能交往三天。”萨特的坦率更让波登对他的好感又增几分,她同意了。当晚他们就发生了关系。这些情况萨特也都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波伏娃。波伏娃也发现,通过奥尔加事件,自己已经能够以更加泰然处之的心态对待萨特的偶然情人们。  梅洛·庞蒂对萨特的这种做法感到愤怒。虽然当时法国的男子的性态度普遍比较随便,男人们和己没有感情的女人上床是很平常的事。萨特却深感自责,他不想为这样一次没有感情基础的一夜情伤害好友梅洛·庞蒂。而且他自己不喜欢波登,也不喜欢和自己不喜欢的人上床。萨特最最担心的就是旺达会因为他和波登的事情生气。所以他速战速决,很快和波登断绝关系。波登虽然很爱萨特,但她知道萨特有了波伏娃和旺达,根本没有自己的位置。三天后,她冷静地和萨特分了手。他们保持了友谊,陆续有一些通信。  波登走后,萨特灵机一动,决定用他和波登的事情来刺激一下他和旺达僵持的感情。他把主意告诉了奥尔加,希望她协助自己。奥尔加答应了,她把波登的事告诉了妹妹,并劝导了她一番。效果很好,第二天旺达就给萨特写了封情书。但他们之间仍然吵吵闹闹,旺达也并没有让萨特对自己有进一步的举动。  1939年的暑假,旺达和萨特一同去度假。结果到最后钱也不够花了,为了节约,他们在旅店只要了一个房间。晚上旺达准备睡觉了,萨特为了不干扰旺达,溜进厕所,在昏黄的灯光下看书。旺达被感动了,叫萨特一起来睡觉。那天晚上他们俩发生了关系。


第二部分:爱情契约千里寻夫(1)…(图)

  萨特也没有忘记这个日子,10月10日那天他还特地给波伏娃写了一封情书:“你给我10年的幸福,我要立即再签一个新的10年协议。”    好景不长,二战爆发了,刚刚和旺达度假回来的萨特应征入伍。波伏娃去火车站送他,萨特即将奔赴前线,他看着波伏娃忧心忡忡的样子安慰她说:“没事的,我是气象兵,不会有危险的。”萨特走了,波伏娃不禁回忆起10年前,也是在萨特即将服兵役的时候,他们签定了“爱情协议”。萨特也没有忘记这个日子,10月10日那天他还特地给波伏娃写了一封情书:“你给我10年的幸福,我要立即再签一个新的10年协议。”不过,他最担心的还是旺达,她年纪小,感情不稳定。他生怕她在自己不在的时候移情别恋,几乎天天都给她写信。  在营地度过了两个多月的萨特已经慢慢适应了军队的生活。这天,一个士兵给他捎了一张纸条,萨特打开一看,上面写着:“你把烟斗忘在雄鹿小餐厅了,等你来拿。”是波伏娃的笔迹!萨特又惊又喜兴奋地往餐厅跑去。本来老百姓是不允许到前线看望亲人的,但是波伏娃十分思念萨特,她东跑西颠,最后以探望病重的妹妹为由,终于来到了萨特所在营区。波伏娃看到萨特身姿矫健地向自己跑来,不禁百感交集,他们紧紧拥抱在一起。  波伏娃和萨特在营区度过了愉快的6天,虽然以前他们大部分时间也是过着两地分居的日子,有过不少的别后重逢,但是都没有像现在这样难舍难分。6天许可期限到了,波伏娃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萨特,俩人都巴巴地盼着明年1月份的时候,萨特的8天休假早日到来。  假期到了,萨特回到巴黎。4个月的军旅生涯让萨特对安逸舒适的都市生活生出一些不适,老觉得“不实在”。这4个月也让他不再抱有远离政治的想法,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做点什么。  回到军营不久,萨特意外收到了波登来信,她想和萨特重修旧好。萨特拒绝了,在他看来,无所谓什么“旧好”,他和波登根本就没有真正“好”过。萨特的绝情让波登怒不可遏。她气急败坏地告诉一个朋友,还把萨特以前写给自己的信拿给他看。巧的是这个朋友正好是旺达的好朋友,一转身就把这事儿告诉旺达了。这下可把旺达气坏了,她马上写了一封信把萨特臭骂了一顿。  萨特收到信后,心里又委屈又着急。他每天给旺达写2封信,好言相劝赔礼道歉,甜言蜜语赌咒发誓无所不用其极,只希望旺达能够原谅自己。旺达认为萨特的信是“满纸荒唐言”,不为所动。萨特被逼无奈,他给波登写了一封信,非常冷酷地把波登给数落了一番,说她是一个低级的女人,很烦她讨厌她,和她的肉体关系是猥亵的低级的。他没有把这封信寄给波登而是寄给了旺达,让旺达寄给波登。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旺达知道,自己对波登是没有感情的。他本以为旺达看完之后就能消气,不会再寄给波登。让萨特始料未及的是,旺达竟然真的转寄了。萨特十分后悔,他事后回忆觉得这样做太卑鄙了,因为在与波登度过的三天里,他的确是带给波登自己爱她的错觉。如今他像赶走一只苍蝇一样地想赶走波登,还羞辱她。萨特非常后悔,他很担心波登会找他算账,不过波登没有什么反应,也就这么不了了之。但萨特下定决心,今后绝对不和自己不爱的人上床。  旺达最终原谅了萨特。不久她生病了,萨特听说后急得要命,他想去巴黎探望旺达。他甚至想到向部队谎称结婚,骗取假期,这样他就能在巴黎呆上几天。后来波伏娃写信告诉萨特,旺达得的并非什么大病,萨特才打消了这一念头。这是萨特第二次想到结婚,十年前他曾经向波伏娃求婚。  不过旺达与萨特之间的恋情依然充满了波折。二战爆发后,萨特被征入伍,旺达就和迪兰剧院里的一个演员好上了,和萨特的感情慢慢变淡了。不过他们的感情还是很稳定的,旺达确实陪伴了萨特一生。到了后期,与其说他们像情人,不如说像父女。因为旺达像个总也长不大的孩子,任性而固执。        他,波伏娃,给我的只是伤害。                               ——比安卡


第二部分:爱情契约千里寻夫(2)…(图)

  在奥尔加之后,波伏娃又经历萨特与旺达和波登的两次“偶然”爱情。每次,萨特都会通过写信坦诚汇报他与姑娘们的相处情况,对此,波伏娃已逐渐变得见怪不怪,波澜不惊。与此同时,萨特还和另一个姑娘保持关系。她就是比安卡·郎布兰。1938年,比安卡走进了他们的生活,成为“三重奏”的新任女主角。波伏娃去世7年后,比安卡出版了《被勾引的姑娘》(中文版题目为《萨特、波伏娃和我》)。书中描写了与人们以往印象中截然不同的,自私自利、冷酷无情的波伏娃和萨特的形象。一时间众人哗然。比安卡为什么要这样做?她与波伏娃和萨特到底有着怎么样的爱恨情仇?  比安卡  比安卡说:“对我来说有三个萨特,一个是慷慨迷人的男人,第二个是著名的哲学家和作家,而第三个是一个粗野的男人,这正是我认识的萨特。”    比安卡·郎布兰也是波伏娃在巴黎莫里哀中学教书时的学生。她是犹太人,为了躲避东欧的排犹运动,1岁多随父母离开祖国波兰,来到了巴黎。她长得非常漂亮,笑容甜美,尤其是眼睛,十分迷人。在学校,她成绩优异,高三时在课堂上认识了波伏娃。她很快喜欢上了这个从不备课、讲课却激情澎湃的女老师。波伏娃也注意到了这个对哲学感兴趣的小女孩。  两人很快无话不谈。波伏娃把自己的经历,比如女友扎扎、伴侣萨特、还有与奥尔加的“三重奏”等等,都告诉了比安卡。比安卡为之着迷,她打心眼里崇拜老师,并逐渐演变成一种狂热的感情。比安卡通过中学毕业会考之后,两人相约去旅行。在一个简陋的旅馆里,她们发生了肉体关系,彼此感情更加深厚了。在回程的客车上,她们旁若无人地亲热拉手,令其他乘客为之侧目。  1938年的秋天,比安卡进入巴黎大学读书,波伏娃还给她介绍了3个同龄的朋友,他们都是萨特的学生。3年后,比安卡和其中一个叫做贝尔纳的小伙子情投意合,并结了婚。他们十分要好,经常在一起玩耍、学习。  有一天,比安卡向波伏娃请教哲学问题。波伏娃答不上来,于是她对比安卡说:“不如你去问问萨特吧。”比安卡按照波伏娃说的地址,找到了正在咖啡馆写作的萨特。她吓了一跳,没想到自己的老师波伏娃竟然会选择这样一个人作终身伴侣——他穿着脏兮兮的衣服,而且他实在太丑了。萨特对她的问题做了一个精彩的解答。他好像并未发现这个女孩被他的丑陋震惊。相反,他却被比安卡的美貌深深吸引了。  几个月后,34岁的萨特开始猛追18岁的比安卡。他写了很多炽热的情书给比安卡,亲热地称她为“我的波兰小姑娘”。写情书是萨特的拿手好戏,比安卡很快“缴械投降”:“他的魅力、亲切、智慧都对我很有吸引力。我不再注意他的丑陋,甚至为受到他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