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波伏娃画传-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什么要羡慕他们呢?在西蒙娜的计划中,从未想过要变成男人,她全部的想象力都专注于她身为女人的命运。这大概可以算得上西蒙娜女权意识的最初构想。少女时期她接触了乔治·桑等女作家、女艺术家的作品,逐渐感觉到,女人在文学艺术方面也能够做出杰出的成绩。      “我有一个固执的地方,那就是无法忍受无聊,因为无聊很容易变成忧虑,那些仅仅能运动我的手足却无法令我理性参与的工作,不免也会让我空虚……我最重视自我充实,就像我发现盲目履行婚嫁的枯燥乏味一样。”  ——西蒙娜《闺中淑女》    那时,曾经有一个朋友问她将来想成为什么,她不假思索地说:“成为著名作家。”那时,最有名的女性都是在文学上大放异彩。作为一个女人,文学巅峰比较容易攀登。那时,西蒙娜就已经想好今后要从事的职业:不是写作就是开书店。在她眼中,世界上没有其他的职业比那两样更为珍贵。  和父亲的疏懒不同,母亲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父亲乔治鄙视经过努力工作才能获得的成功,在他看来,一个人在出生时候就已经具备了一切不能再还原的才能。而母亲则不同,她亲自带西蒙娜上学,同女儿一起上课,检查作业等等。为了适应西蒙娜在班上的进度,她甚至开始着手学习拉丁文。西蒙娜说:“她好像一个女圣人,随时准备自我牺牲,把生命完全奉献给他人。惟一的缺点就是她太容易生气了,不过她的热情和情感弥补了她变幻莫测的脾气。如果她太过完美,也不可能深刻地影响我。”父亲的个人主义、不信教的伦理观和母亲教导西蒙娜的严肃传统道德观相互对照,使得她专注于不同意见之间的争论,西蒙娜长大后自己也说:这是她最终成为知识分子的原因。  西蒙娜3岁时就喜欢看书,孩童时期最大的快乐之一,便是母亲替她订阅私人书刊的那一天。西蒙娜非常喜欢安徒生童话,成年后也非常欣赏安徒生:“安徒生不仅仅是一位儿童文学作家。”不过,她非常讨厌安徒生的《美人鱼》,“美人鱼罪不该得地枯萎挫折消耗。临死前她一直受痛苦。可是她却没有任何罪过。她所受到的极大痛苦,直至死亡都令我作呕。”  7岁时,西蒙娜就开始自编童话,老师们亲昵地称她为“小才女”。她最喜欢的课程是天文、地理和历史。每当妹妹向她提问,西蒙娜就给她讲述罗马历史和法国历史中的小插曲。在学校西蒙娜始终是个优等生,每个老师都喜欢她。为了鼓励优秀学生,老师在圣诞节把西蒙娜打扮成圣婴,让全班同学跪在她面前祈祷。


第一部分:学校里的小才女家境衰落(图)

  西蒙娜成了一个狂热的小爱国主义者,她和妹妹在她们经常玩的演戏游戏中,分别扮演法国总统和沙皇,热烈讨论如何讨伐普鲁士人。  西蒙娜入学不到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1914年8月3日,德国向法国宣战,父亲乔治也应征入伍了。西蒙娜穿着仿制的蓝色军装上街为难民募捐,她募集了不少钱。大人们都夸她懂事,说她的虔诚会让上帝拯救法国。她对上帝更加深信不疑了,并开始接受一个年轻神父的教诲,一个月忏悔两次,一星期领三次圣餐。  不久乔治因犯心肌梗塞而退役回到巴黎,他原先是个律师,战争让他失去了不少客户。随后他被派到国防部工作过一段时间,还为杂志社拉过广告,做过不少工作。外祖父的鞋厂也破产了。加上通货膨胀,收入骤减,家境每况愈下。家里人都感到无法面对贫穷的生活。在家里他们不浪费任何东西,甚至一片面包皮、招待券和任何免费的消费品。西蒙娜和妹妹把衣服穿到破得不能再破。母亲的手里从不闲着,她经常一边看书一边编织。为了节约用纸,西蒙娜在笔记本上用极小的字体写得密密麻麻,搞得老师以为她是一个吝啬鬼。  西蒙娜父母的家族都曾是蒙巴那斯的大户人家,他们的家族结识了许多阔气的朋友,有时候,西蒙娜和妹妹会被邀请到豪华公寓参加节庆,用西蒙娜的话说起来,“那是令人作呕的奢侈”。当其他小女孩穿着闪闪发亮有花边的衣服,姐妹俩却穿着颜色暗淡的毛织布。“我感到有点不如意,节庆结束时我感到疲倦流汗胃胀,呕吐在地毯上。只有回到家,心里才感到高兴。我所受的教育使我感到德行和教养比钱财更重要。”西蒙娜安静地接受了简朴的生活,并始终相信自己简朴平凡的生活是值得羡慕的。西蒙娜对于物质要求的淡泊来源于此,她的一生都十分简朴。即便成年之后,西蒙娜也不是非常注重打扮修饰,甚至还满不在乎地穿着一双破了一个大洞的长筒袜和伴侣萨特一起去餐厅吃饭,气得萨特扭头就走。在西蒙娜小说《女宾客》中,西蒙娜再次对自己的不修边幅做了一番自嘲:她经常穿着过时的鞋子,勾破的丝袜而不觉丢脸。  家境日渐衰落,西蒙娜仍然平静地享受她的童年。她十分担心随着自己的长大,这段无忧无虑的时光就会一去不复返。她对婚姻感到不解和沮丧:当一个人在20年里喜欢她的父母,她怎么能离开她的父母去跟随一个陌生人?婚姻令人不快,婚姻是将不相识的男女强撮在一起。受到母亲的影响,小时候的西蒙娜也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她祈祷,向神父忏悔,每年要进行一次心灵修行。她曾一度疯狂地想做一个修女,并经常严肃地宣布说:“我不会结婚的。”父亲看到她一本正经的样子,忍俊不禁:“等你15岁的时候再说吧。”一语成谶,西蒙娜终身未嫁,当然她也没有去当修女。  尽管战争打破了西蒙娜生活的宁静,但是她仍然对未来报有乐观的态度。一战的最后一年,学校里的学生就都跑得差不多了,班上只剩下西蒙娜和另一个男孩。有一天,西蒙娜母女三人一起来到学校,发现大街上和房子里都空荡荡的,为了躲避随时可能降临的炮弹,所有人都躲到地窖里去了。“我们对自己在路上漫步的大胆行为着实想笑,为我们的勇气和精力,我们肯定自己是特别人物。”


第一部分:学校里的小才女女友扎扎(图)

  “扎扎一直是个喜欢嘲弄别人的人,在12岁到15岁的年龄里,她把讽刺当作自己的职业。她不仅把大多数人当成笑柄,而且矛头也指向陈规陋习和约定俗成的东西。她是某些人心中的害群之马和另外一些人的宠儿。”    西蒙娜10岁的时候升入小学四年级,邻座换成了一位新来的学生,她叫做伊丽莎白·马比耶,短短的头发,皮肤黝黑。她去年在乡下家里煮马铃薯时,衣服着火,大腿被烧伤,因此在家休学一年。西蒙娜对她有这样的经历十分佩服,觉得她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伊丽莎白说话十分诙谐有趣,她经常学老师说话,模仿得惟妙惟肖。虽然因为休学而耽误了不少功课,伊丽莎白的成绩依旧名列前茅,只比西蒙娜差了一点点。班上的同学都亲切地叫她扎扎。  扎扎是个好脾气的姑娘,很少生气。她待人接物彬彬有礼,落落大方,尤其是她对老师说话的态度,完全是向对同辈人一样的口气。她敢说敢做,在一次气氛庄重的钢琴演奏会上,她当着许多来宾的面,弹完曲子后向坐在观众席上的母亲吐舌头,这在当时是一种极没有教养的行为。虽然老师露出指责的眼神,她却仍旧坦然自若,以至没人敢上前斥责她。这在西蒙娜看来,简直是一个壮举。有一次两人一起演舞台剧,扎扎反串男角,她的男装扮相十分惊艳。舞台剧很成功,两人也变成了好朋友。扎扎出身良好,两家的大人十分高兴两个女孩的交往。  扎扎行事很有个性,她的放肆使得某些老师生气。“她是某些人心中的害群之马和另外一些人的宠儿。” 西蒙娜对扎扎的一些激烈言论赞赏不已。扎扎的母亲经常带她到各种场合露脸,以期认识一些年轻男人,最好是有学识的富家公子,然后嫁给他。扎扎对此感到很反感,她说:“因利害关系而结婚的女人和妓女没什么两样,由于便利或者金钱而毫无爱情可言地奉献身体,是对自身的不尊重。”  和扎扎在一起,西蒙娜常常为自己没个性而感到伤心,尽管她成绩排名在扎扎之前,这好赖让西蒙娜有点安慰,不过扎扎似乎根本不在乎名次之类。这也让西蒙娜感到沮丧,除了用功,自己一无所取。扎扎改变了西蒙娜的性格,让她变得勇敢,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变得我行我素。老师们也隐约感到,西蒙娜受到扎扎的坏影响很深。她不像以前那么驯服了。所以有老师要企图将西蒙娜和扎扎的座位调开,西蒙娜死活不肯,她趴在桌上伤心地哭了。  这件事让西蒙娜发觉自己对扎扎的感情很深。她原本不太喜欢数学,但扎扎喜欢数学,西蒙娜便也硬着头皮努力的地学。当西蒙娜走进扎扎的房间,想到房间里都是扎扎用过的东西就无比激动,身体竟产生一种异样感。每次放假,她就感觉崩溃,因为不能见到扎扎了。每次开学,她都为能再次见到扎扎而欣喜若狂。有一天,她突然意识到:“我由于她的不在而受着煎熬。”此后,她接连几天提早来到学校,惊愕地望着扎扎的凳子想:“如果她永远不在这里,如果她死了我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没有她,我是活不下去的。”她想象着当有一天听到扎扎的死讯,自己将会怎样当场断气。  十几岁的时候,西蒙娜曾鼓足勇气向扎扎表白:“我喜欢你。”这让扎扎吃惊不小,因为扎扎对西蒙娜并没有像西蒙娜对自己有那样深厚的感情。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扎扎的很大一部分内心世界是对西蒙娜封闭的。当年的扎扎也未曾料想自己给西蒙娜的生活带来多么大的幸福快乐。直到西蒙娜20多岁时,她才发现其实扎扎并不像她看到的那样洒脱,她的内心也十分脆弱。


第一部分:学校里的小才女郁闷的14岁(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