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年轻时我们都是傻逼 作者:舒二(晋江2014.03.10完结)-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着画板去那棵老银杏树下。不远处的操场有跑动的人群,踢足球或打篮球。有时候眼前还会晃过程晗小小的身影。
  投在投稿箱里的,真正来自我自己的只有六个字,写在一张黑色硬纸片上的字。暗篮的字迹,并不很明显。
  那天,天空中下着细细的小雨。我在投稿箱前站了很久,手中纸片微微潮湿,头发上开始一滴滴地滴下水珠。然后我深深吸了口气,很正重地把纸片塞了进去。然后,很自然地转身走回教室。
  教室里依旧和往常一样嘈杂着,男生们好象要把房子拆掉了一样闹腾着。我坐到座位上,长长地呼了口气。慢慢调整自己的心情,一点点让自己静下来。事后很长时间后,文学社开会。我想看到人依旧没来,于是我只能在角落里发呆。
  晚上,我给程晗发短信。却不知道该写些什么。看着手机屏幕暗了又亮,亮了又暗。最后我还是只发了三个字:程大晗。
  他回过来用朋友间的调侃的语气说:怎么,想我了?
  我回:是。
  好好睡觉,晚安。他回。
  我看着手机,突然有种想哭的冲动。吸吸鼻子,我把手机塞进枕头下。闭上眼睛睡觉,眼角不自觉地微微潮湿。然后开始做梦,梦见周梓严和程晗。在我们所熟悉的环境里,他们一直嘻笑着,没有我的存在。他们感觉不到,我也感觉不到。
  “程晗,我喜欢你。”这是我写在卡片上的字。
  有一段时间,我几乎是不人道地在怀疑别人。我知道每一封稿件都必须经过主编周梓严的手,也许是她没给程晗。后来想通了才明白自己有多蠢,那封匿名的表白信就算到了程晗手里他不会知道是谁。而且谁也不会想到我会做这种感性得几乎幼稚的傻事。
  人家说,冲动是可爱的。就我而言,我没多少意愿把这样的冲动放在高中里。可就很多个瞬间,我又那样不受控制着。我也不想就这样草草地错过,可是一切迹象告诉我,我们没有能走在一起的理由。
  而淡漠,是周梓严对程晗的态度,亦或说是程晗对周梓严的态度,亦或说那只是我用来自我安慰而看出的假象。关于周梓严和程晗的故事,是我把一些别人讲的零碎的片段拼合起来,才窥到了大概的全貌。
  他们相识在初二,一个年龄都不算大的时期。那时候周梓严就特喜欢郭敬明。她是个看起来就与众不同,行为更与众不同的女生。她喜欢一个人在夕阳中围着操场一圈圈地走。而她最成功的地方就是不会在乎别人的眼光,就那样偏执地做着自己认为值得的事。
  程晗是校篮球队的,在那个不大的学校里他有着能让很多女生尖叫的能力。可是在他身上又让人感觉不到有丝毫的张扬。
  他们的认识是自然而然的。程晗喜欢周梓严的特立独行,那时他眼中的周梓严是极不庸俗的。而周梓严也许就是在带着沉稳气质,又很优秀的程晗身上看到了小说中男主角的身影。
  那时候他们通很多信,从现在我所了解的周梓严来看,我能想象他们聊天内容所带有的情感色彩。莫名的哀伤,没理由的忧虑。一种时间长就会让人极度疲乏的东西,却又真的心疼,难以割舍。
  他们都相同地喜欢文字。喜欢琢磨一些感性的诗句。那是很少有人能挤进去的世界。他们一起静静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一起写有同一文题的文章。
  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父母有过怎样的反应和态度,只知道他们几乎都是顺顺利利的。也许他们的家长都理解和相信自己的小孩,也许老师也找他们谈过话,但最终都放心了。
  而在我的生活中,我一直不提爱情,不提爱。因为我也说不清,青j□j彩浓重的生活中的我们那些纯粹的东西究竟算什么。也许真的就是美丽脆弱的假象,不朦胧,靠得太近就碎了,并轻轻地失望着。
  可是,它却是那样真实着,真实地想一个人,真实地梦见一个人的身影。
  似乎一切东西都不能完全理性对待,却也不能完全感性着,于是,只能一直矛盾着。
  也许就像张爱玲说的,“人生是不彻底的”。我们拿得起,放不开。我们永远不能过得什么都清晰得像电脑里的数据和文件。
  零八年,五月十二日。一个举国震惊的日子。
  听到这个厄耗之前,我们都在不咸不淡地过日子。懒散的,悠闲的,也几乎是麻木的。
  消息是老班用沉重缓慢的语调说出来,像是一声声长久的哀叹。
  地震是常听说,可是没有亲眼看见,和亲身的经历,总觉得还是遥远。可是,它就那样毫无预兆地发生了。
  我是个怕死的人,怕看到一些生命的无端消逝。因为心会不自觉吸附疼痛,然后只能用眼泪来缓解。
  学校开始破例每天按时让我们看电视,让我们看到所有的悲痛还有温情。晚饭后,大家都安静地坐在座位上,看屏幕上闪滑过的镜头。
  我就那样低着头,像一个没心没肺的局外人。我知道我只是在畏惧些什么,也许是那些会像洪水一样淹没而来的哀伤。我只是不想用那种恐惧悲痛的目光注视他们,我只要去默默感受就好。看不见我眼中那些力不从心的同情。
  我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加剧了自己的沉默,只听周梓严讲,却不回应。我也不再常常回头找唐秋白讲话,我看着窗外,窗外是一片新鲜的绿色。只有绿,模糊一片。然后,我想起我的外婆。那个让我对死亡产生恐惧,明白什么叫真正的无能为力的人。
  在童年那段记忆里,最清晰的身影是外婆。我是跟着外婆长大的,那一种渗入骨子中的情感是没人能取代的。
  外婆走的时候是秋季,我初二。接到电话的一瞬间,脑袋突然一片空白。我突然感觉不到任何东西的存在,包括泪水。微微回过神的时候,我没有请假,冲出学校,上了公车。
  我一遍遍地想起电话里老妈的声音,泪如雨下。我死死咬住下唇,深深低着头,看着眼泪一滴滴地砸下。我现在已无法确切地描述当时歇嘶底里的程度,那是一段近乎死寂的时光。

  第六章

  我在雨里,心空落得厉害。那样突然消失的人,要我怎么去找寻,怎么去抓住?
  晚上,央视的晚会。一屋子的女生都在轻轻地抽泣。周围是昏暗的,没有灯光。窗外下起了雨,很猛烈的。声音大得像大量的冰块砸向地面,我不禁打了个哆唆。
  全体起立默哀,那一段近乎刻进脑海的调又响了起来。
  我站着,浑身僵硬。没办法思考,没办法想太多。我仿佛又置身在了只有自己一个人的世界,空茫一片。
  哀乐毕,我不知道。周梓严扯了扯我的衣角,我才愣愣地坐下来。泪水一片。我有想抱着一个人哭的冲动,却没有这样的人。
  唐秋白看出我的异样,小声问我:“你没事吧?”我没有转身,摇了摇头。
  悲伤中感受到的温情是最真切的,像冬季里一丝丝最为真实的温暖。有很多的事迹和足够的理由来让我们感动。
  八岁的他们、十八岁的他们、八十八岁的他们,感动的不只是一小群人。而令人感动的永远不是他们悲惨的遭遇,而是他们面对苦难坚强乐观的态度。
  看着电视,有好几个瞬间,我都在扯嘴角。努力的。
  几乎每一处的人都在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募捐,我们的学校很简单。各班收款,没有其他的花样。
  而杰是地震发生几天后转到我们学校的,一个四川男生。
  对他的第一印象来自他的自我介绍。那时候他穿一条浅灰色休闲牛仔裤,上衣是蓝白相间的条纹长袖衬衫。他的眼神一直很温和,又有着让人无法忽略的自信,而笑起来的时候却又是满满的羞涩。
  老班给他单独在第一排安排了座位,也就是我和周梓严的前面。
  周梓严似乎是那种你要多少热情她就能给你多少热情的人,似乎永远都能很好配合别人。总让我想起故事红楼里的宝钗。有时候我讨厌她那与年龄不称的老成,有时候却也不得不佩服。
  我是个慢熟型,又喜欢安于现状的人。所以,我和杰陌生了很久。
  周梓严就那样热情地冲他笑,为他介绍学校的点点滴滴,甚至于一些我不知道的点滴。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程晗看到这些会不会很正常地去吃醋,甚至生气。我没有想过要去知道答案,可后来还是知道他会,而且会毫不吝啬的伤心。
  因为杰的到来,有一些东西似乎就这这样开始悄悄变化了。
  那个一直用忧郁眼神和我聊天的周梓严开始习惯笑着说话,虽然眼睛里还是有着很浓重的忧郁色彩。从他们零零散散的谈话中我只了解一点有关杰的事。
  杰下课的时候都喜欢转过身和周梓严聊天。我那时候就有意识地去尽量听清他们的谈话。我是个不太喜欢关心别人事的人,而这样的举动只因为我老想起程晗。
  “你们家在灾区吗?”周梓严问这些话的时候,语气中透着小心和同情。
  “不是。”杰轻笑着摇了摇头。
  “那你为什么来我们这借读呢?”
  “也没什么,只是亲戚在这儿就来呆会。”
  “哦。”周梓严应了一句,没再追问。”
  “傻子才会相信,大远的跑这来借读玩。”我握着笔,自言自语式地小声嘀咕着。却没想到周梓严和杰都听到了我的话,而且都挂着尴尬的表情看着我。感觉到异样,我抬起头。羞愧不已,于是干笑几声说:“我自言自语呢,你们接着聊,接着聊。”
  接着,我赶紧低下头,我知道周梓严认真起来的目光会让人不寒而栗。当然,我还想象得到,他们有的最多的情感是讶异。杰讶异一个陌生新同学的不客气,周梓严讶异一直风清云淡的我表现出的小情绪。
  傍晚,教室的拐角处覆上一层轻柔的光。有时候会照亮语文老师的半张脸,阴阳分界。
  “我们不知道是谁发现了水,但我们能肯定不是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