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同人)贾琮求生记 作者:乙姬v5(晋江vip2012-06-22完结)-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请告知兰儿,就说我们兄弟也想参加明年二月的县试,求他在舅老爷面前敲敲边鼓,拜托了。”贾环贾琮长揖下去。
“使不得,这可千万使不得。”素云轻叹口气,“二位爷放心,我一定把话带到。”
“多谢。”
转头贾环贾琮拜托街边孩童送了两盒点心给周家嫂子素云,忐忑不安地回家等信去了。
过几日,贾兰辗转托人送信来,说是他已经报上名了,请两位叔叔也去把名报上。
考前的紧张复习和家人的忙乱准备我们就不一一浪费口舌了,我们也不去联想贾琮他们在号房里的痛苦,我们只看结果。
三月县试结果张榜出来了,贾兰高居第二,贾琮名列第十五,贾环则取了第三十六名。
四月的府试结果出来,贾兰依旧是第二,贾琮落到了二十名,贾环则滑到了倒数第三。
八月的院试,贾兰勇夺案首,贾琮则幸运地入围廪生,能入县学学习,贾环遗憾地名落孙山,只好来年再战。
不说赵家村人多么的自豪,村里终于出了一名秀才,单说邢夫人难得大方一回,痛快地在院子里张罗了几桌酒席,请了村中众人齐来庆贺。
那天,早就说好早点来帮忙的贾芸却临到开席才赶来,而且遮遮掩掩地告诉贾琮:贾琏从北地回来了。


第16章 十六  哥哥?中举!

十六哥哥?中举!
小丫鬟打起帘子,贾芸侧身让贾琮先进。贾琮拱了拱手,率先走进房间。
一个头发斑白低头坐在炕沿上的男人见有人进来,“噌”地一下站了起来。
贾琮略吓了一跳,他环顾了一下房间,房间内再无旁人,难道?贾琮把疑惑的目光投向贾芸。贾芸微点了点头。
在贾琮的印象中,贾琏一直是个油头粉面的浪荡公子哥,不仅与贾赦一脉相承的贪花好色,而且还嗜财如命挥霍无度。
眼前这个腰身佝偻,低眉顺眼的中年人居然是原来那个风流倜傥的花花公子,实在是叫人跌破眼镜。
贾琮上前一步,作了一个揖,“二哥。”
贾琏忙跳开一步,连连摇手:“不敢不敢。”
贾芸笑道:“琏二叔,琮三叔,两位请坐,我去叫人上茶。”
贾琮本待贾琏先入座,不料等了半晌,贾琏还是低头站着。
“二哥,坐吧。”贾琮率先坐到炕沿上,贾琏犹豫着也坐了下来。
“二哥几时到的?”
“两天前。”
贾琏还是没有把头抬起来,但看得出来额头上已有深刻的纹路。
“二哥,不知父亲二叔可曾一起回来?”
贾琏抹了把眼睛,那手掌指节粗大皮肤就象皮革一样粗砺。“父亲早在流放路上就没了,二叔也没了三年多了。”
贾琮强装着也掉了几滴泪,方才继续问道:“不知父亲二叔墓地在何处?”
“父亲,被丢在路边。二叔的墓还在北地,大概也找不着了。”
“那蓉儿呢?”
“呃,二年前,蓉儿惹了个不该惹的女人,后来……没了。”
“二哥哥回来就好。不知二哥哥有何打算?”
“我……我不会麻烦你的,我就想回来见见巧姐。”
“二哥哥这是说的哪家话?自家兄弟哪用得上麻烦二字。巧姐今年都16了,听芸儿说年底要与王家的板儿成亲,二哥回来了也好送送女儿。”
贾芸正好端着茶进来,连忙接话:“正是,巧妹妹出嫁,我可要厚厚添上一份礼。”
贾琮笑道:“到时还要麻烦你了。”
“那是应该的。”
在贾芸家里用过中饭后,贾琮即起身告辞。门外李柱也用过饭了,正驾着牛车等着。贾琮把贾琏扶上车,又回身谢过贾芸,方上车回家。
回到家中,邢夫人正等着。贾琏上前磕了头,邢夫人只不冷不热口气淡淡地说:“回来就好。”
家里已经收拾出了一个房间,贾琏就此住下不提。
过几日,在附近山脚下分别为贾赦贾政贾蓉三人立了个衣冠冢,众人哭了一场也就罢了。那里还有贾珍和王夫人的衣冠冢,王夫人是三年多前死在狱里,一个月后等贾环得到消息,早就找不着尸首了。
贾琏大概是这几年吃够了苦,总是有种战战兢兢的味道。话也不多,作农活却极熟,尤其是小麦,经他一拨弄,亩产足足多了半石。据他说,东北那带小麦产量还要更高。当然,这是第二年的事了。

说起巧姐来贾家发嫁,邢夫人极不乐意。但为了贾琮的名声,到底还是答应了。
巧姐是十月底接来的,来了之后只一阵嚎啕大哭,她这几年日子也不好过。当年刘姥姥赎她是卖了房卖了地的,虽说是为了报恩,归根结底那钱也是从贾家得来的,但她女儿女婿还是颇有微词。刘姥姥毕竟是靠着女婿过活,就算是看着巧姐在王家被当成丫鬟使唤,也无可奈何。
自得了贾琮中秀才的消息后,巧姐总算是轻松了几日。这次从贾家发嫁,王家也是很乐意的。
贾琮也是没办法,他就算舍不得兜里的钱,也只得掏出来给巧姐置办上一份嫁妆。贾琏?他当时摸到贾芸家门口的时候就是活脱脱一个乞丐。
赵家村一般陪送姑娘的嫁妆钱加起来差不多是二十两,贾琮则掏了三十两,贾芸再添了点东西,村里人看在贾琮的份上,也添了点礼。迎春得了消息,也让人送来了二十两。巧姐风风光光地嫁出去了。

到了春天,宝钗突然宣布,她要落发为尼。
众人大惊失色。早在贾琏回来之初,众人才知道:宝玉出家了,还曾到北地叩别了父亲,后来被一僧一道挟着,消失在白雪皑皑之中。
当时宝钗并没有什么异样的反应,现在怎么突然决意出家?
已经入了县学的贾琮也匆匆赶回家来劝说宝钗。
可宝钗是什么人,极聪慧知事之人,世上已无她挂心之人,她一旦下定决心,就千匹马都拉不回头。
无奈之中,众人只好目送宝钗消失在庵堂那黑沉大门之后了。
阿弥陀佛,愿她能在佛法中找到宁静。

贾琮很忙。
从这次考试中就看出来了,精英班出来的绝对好过自学成才的。实验组:贾兰;对照组:贾琮。
所以,贾琮正埋首于书本中,孜孜不倦地把堂上讲师的讲解点滴记在心中。
多么难得的机会啊,出钱请他来上学,廪生一年可领廪饩银四两,外加每月六斗廪粮。这样的机会不把握住的通通是傻子。
哦,你问家里,家里不是有贾琏和贾环吗?贾琏可已经成为农业好手了,贾环则照开私塾,课余继续读书。嘿嘿,告诉你一个小秘密,考后兄弟二人去谢那两位给他们作保的秀才时,贾环被王秀才的小妹煞到了,他正磨拳擦掌地准备着明年再战,好拿个功名去提亲。
哦,你还要问贾兰啊。不好意思,没见过。贾兰现在在国子监读书,他才不会到县学来了。李府,也去了,还是没能进门去。
哦,宝钗?拜托,你自己去庵堂看她去吧。没看我忙着吗?
最后一个问题?好吧,快问吧。成亲?贾环都没成亲了,你不知道长幼有序吧?知道,知道你还问,你傻吧你!
功夫不负有心人,贾琮中举,虽名次上不太如意,第一百三十名,但毕竟他如愿了不是。
对照组都考得不错,实验组就更好了。
第三名,贾兰在鹿鸣宴上深受众人吹捧,几乎盖过了当科解元的风头。大家似乎都忘记了他出身贾家,一个劲地说李大人教侄有方云云。
贾琮被排在后面桌上,只远远冲贾兰点头微笑罢了,到宴散也没找着机会说上两句话,唉,不提也罢。
对照组毕竟是对照组,贾琮春闱兵败而归,白白在号房里苦熬了九天。
实验组则高中第七名,殿试则获了进士出身,考进翰林院去了。
待到贾环于次年过了院试,喜滋滋地找人前去提亲,满面红光之时,贾琮不知道,自己的姻缘也从北地而来。
那时他都满了22岁,邢夫人已经急得恨不得亲自上门给贾环提亲,好把亲事办了,就替贾琮张罗婚事。




卷二  亲不亲,故乡人


第17章 十七  前尘往事

十七前尘往事
让我们慢慢从头说起,故事从帝后喜得皇子那里就拉开了帷幕。
狂喜的皇帝脱口说出了大赦天下的旨意,虽几日后冷静下来也感到对新生儿有点荣宠太过,只怕会折了皇儿的福,但金口玉言,也不能更改了。
看着满筐满筐抬进来的各地官员呈上的贺表,翻了几本,陈词滥调,纯属浪费时间纸张,皇帝召来了御前侍读李纪,交待他先行整理一番,找出重要的给他批阅就是了。
李纪本做的就是这个活,倒也驾轻就熟,奈何实在折子数目众多,两日后才整理完毕,分成恭贺折子一大堆,上表祥瑞一大堆。他着重挑出几本放在一边。
皇帝看到问到:“李爱卿,这几本是哪方面的?”
“回皇上,这几本虽也是上表祥瑞,但却与民生相关,故微臣放置一边。”
皇帝很是满意,这李纪不愧出身书香世家,既知礼又能干,最知他心意,他最近确实相当关心民生。
翻阅了几本,都是一掠而过,唯有一本,皇帝仔细研读了一番,递给李纪:“李爱卿来看,这东北节度使上书,说是北地种植小麦大丰收,亩产达到了三石。”
李纪其实早就已经细看过了,为此,他昨日还查了一番资料。
“回皇上,确实是大喜之事啊,小麦往日平均产量不过一石,这北地找到了好的种植方法,增产了如此多的粮食,可大大缓解如今户部的压力,实乃社稷之福。”
“哦,看样子这北地确实出了人才啊。这要是能在全国推广,那可是一桩幸事啊。”
“皇上高瞻远瞩,所虑甚远。只是请恕微臣直言,关外种植的乃是春小麦,三月份下种。而关内大多种植冬小麦,乃头年初冬下种,可能不能照搬北地经验,而需要有所调整。”李纪恭敬地双手呈上折子。
“爱卿所虑甚是。拟旨,褒奖东北节度使,着其将春小麦种植细则呈上。”
“遵旨。”
李纪躬身退了出去,皇帝轻轻在折子上划出一道印来,“驸马都尉傅正之女改良了小麦种植方法,并识制良种。哼,傅正?想搞什么名堂?”
轻轻敲击一下桌上的盘龙镇石:“调查傅正近况,看其是否与东北节度使有勾连?傅正之女情况一并搞清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