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4464-不再疲惫-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根据艾利斯的A…B…C模式,我们可概括上一案例如下:    
    A:激发事件:    
    设想在老板来检查工作的时候提出加薪的要求。    
    B:认识:    
    我知道自己会吓得说不出话来,没法提出任何要求。(过分概括)    
    老板一生气当场就把我解雇了怎么办?那样就太可怕了。(灾难化)    
    如果自己话都说不出来,那太难堪了。我可受不了(灾难化),简直不是人。(自我打击)    
    C:结果(情绪和行为):    
    表现得非常紧张焦虑。    
    感到极为疲劳。    
    出现更多的身体症状(如头痛、手心出汗、溃疡)。    
    说不出话来,不敢提出要求。    
    因为不敢提要求觉得自己一事无成。    
    D:争论(理性的挑战):    
    我怎么知道自己会说不出话来?也许会,很可能不会,尤其在自己克服那些非理性想法的时候。    
    我可能被解雇,但可能性不大。    
    如果我真的说不出话来,也能受得了,当然那比较尴尬。这真是不走运,但绝不是大难临头。    
    怎么能根据我有无能力要求加薪就判定我的人生价值?绝非如此!这顶多是我的一个弱点,不能把我的行为和我这个人等同起来!    
    简而言之,在承认理性—情感—行为疗法的理论,即事件、想法、情感和行为之间有相互联系的同时,我们要认识到,这一模式的核心观点是,一个人的信念或认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他出现或持续出现情感障碍及日常疲劳。通过认识自己的行为并改变自己的思维,你可以使自己完全换一种心情。    
    下面还要介绍一些有关理性—情感—行为疗法的观点,这些观点有助于你应用自助疗法消除紧张、烦恼及其他不健康的想法。


心理与每日能量情绪干扰与不适焦虑

    艾利斯提出情绪不安的两种主要形式:一种叫做自我情绪干扰(ego disturbance),另一种称为不适焦虑(disfort anxiety),产生的原因都是因为非理性地坚持某件事务必做到(比如,我务必得到某样东西)。    
    第一种情况指的是,由于自己不能很好地完成某些任务,或者由于不能得到他人的爱和承认,就认为自己低人一等或者一文不值,从而产生的焦虑、沮丧及其他类似的情绪和行为。第二种情况指的也是焦虑、沮丧及类似的情绪和行为,但出现的原因是由于舒缓或解除不适的要求不能得到满足。    
    盲目地坚持某件事务必办到,会妨碍你做出正确的决策,而不能得到和平、简单和平衡的生活,这时候你就会产生日常疲劳。如果你感觉到自己完全没有能力处理生活难题,那么你受到自我情绪干扰的折磨:如果你因为这些难题愤怒不已或灰心丧气,这就叫做不适焦虑。


心理与每日能量自我接受

    出于很实际的理由,理性—情感—行为疗法推崇的是自我接受而非自我尊重。根据艾利斯的理论,自我尊重包括自我评价(比如,“我是个好人,因为我感觉良好,表现出积极上进的品格,或者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另外一些时候,我不怎么样,因为我感觉很糟,表现出消极的品格,或者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自我接受则意味着接受现在的自己。    
    理性—情感—行为疗法提供自我接受而不是自我评价,出于以下这几方面的考虑:第一,人不是一成不变的,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第二,人的性格优劣无法测量:第三,谁也不能把一个人所有的个性特征和行为都跟踪记录在案。比如,你因为疲惫不堪就评价说自己能力很差或者低人一等,我们只能说你说得不准确,不具体。


心理与每日能量反灾难化思维

    你终于通过理性—情感—行为疗法了解到,生活中发生的许多事并非大难临头、一片黑暗。确实有些事使你紧张忧虑,比如某人得了病,不过往往只是运气不好、事与愿违,谈不上是什么了不得的大灾难。如果你发现这本书里介绍的某些方法和观点对你有用,那就不要再把事情往坏处想(灾难化)。


心理与每日能量减  压

    理性—情感—行为疗法中的一些具体方法会为你减压,不仅能帮助你变得感觉良好,还能使你习惯于处变不惊。经过练习以后,一般情况下你就不太容易紧张焦虑了。


心理与每日能量提高挫折耐受力

    艾利斯经常教育大家,要增强对挫折的耐受力。这样,你就会对自己说,很多你想要的东西其实并不需要,你有能力忍受失败和拒绝,还有,挫折虽可能造成困难与烦恼,但绝不是什么天塌地陷的大灾难。


心理与每日能量无条件积极思考

    对于维持平和的心情来说,无条件的积极思考也很重要,第5章反省你的认知与想法121即不管他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做得好与不好都能够接受他。这意味着,即使他人的(以及自己的)行为远非完美,你也能相信人本质上是好的,能够接受完整的他人,接受完整的自己。不要评价他人,也不要评价自己,只评价人们的行动、品性和事情,这样你就能学会变得有耐心。


心理与每日能量生活实习

    艾利斯一般建议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用实际活动进行练习,这称为“家庭作业”,这些练习能帮助你学会处理难题和困境。在面对挫折时不要轻易回避或者退缩,这样你就能培养出对不愉快环境的耐受力。


心理与每日能量特写:完美主义与求全责备(1)

    要想讲清非理性认知这个问题,不得不提到完美主义这种个性特征,完美主义即非理性地追求精确有序、准确无误、完美无缺、万无一失。马丁•;安东尼(Martin Antony)和理查德•;斯文森(Richard Swinson,1998)在他们撰写的《当完美也不够好的时候:对待完美主义的策略》,(When Perfect Isn't Good Enough:Strategies for Coping with Perfectionism)一书中这样写到:    
    如果完美主义引起情绪的不快或者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就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做人的标准过严过高会影响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身体、饮食、人际关系和兴趣爱好。    
    追求完美主义的人,在其内心有一种过度的担心,总想把一切都控制在手里。这是一个绝不可能实现的任务,只能使人过多地消耗能量,产生慢性疲劳,甚至精力透支。按照艾伦•;马林杰(Allan Mallinger)和杰内特•;迪威兹(Jeannette DeWyze,1992)所著《过于完美:当控制一切的能力失控时》(Too Perfect:When Being in Control Gets Out of Control)一书中的说法,完美主义者很像是迷恋沉溺者,他们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企图控制一切的愿望:    
    为了生存,每个人都需要一定程度的自我控制,并掌握自己的环境。但是许多沉迷者有一种过度得不成比例的控制欲,这是一种强硬而迫切的欲望,而非合理的、灵活可变的欲望。    
    这种超乎寻常的需要往往出自一种非理性观念,即认为把一切控制在手就可以保证诸事顺利。我认为,每个沉迷者都有这种迷信观念,认为完全控制一切是有可能做到的,尽管他自己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就像是地下的树根,“控制一切”这种念头在他心里扎下了根,助长他养成控制一切的习惯,这是他自己和他周围的人所熟悉的。


心理与每日能量特写:完美主义与求全责备(2)

    换句话说,如果你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你可能沉溺于控制别人、控制环境这种习惯中难以自拔。当然,这是一种不可能产生结果的空想。希望你读到这里,就能意识到:你不可能真正控制一切事情、控制一切人,你能够控制的只有你看问题、感受事物和做出反应的方式。你想控制一切,得到的只能是挫折和压力。如果持续时间过长,结果只能把自己累垮。    
    另外一种能把人累垮的个性特征是对于批评意见过于敏感。我们发现,受慢性疲劳之苦的人常常对他人的批评过分敏感。当然,谁都不喜欢被批评,尤其当对方想伤害你或操纵你的时候。但是,这里的要点不是批评意见本身的出发点怎样、性质如何,而是你对批评意见是怎么理解、如何接受的,这和书中讲到的许多潜在的负面因素一样。换句话说,你可以把批评看作对你自尊心的威胁,也可以想想是谁在批评你,然后忘了它,继续做自己的事。被丈夫或妻子指责为一个不称职的家长当然可能令人不快,不过并没有到糟糕透顶的程度。你不一定同意他们的意见。他们的意思可能是说你不爱干活,不过没人规定你一定得接受他们的看法。    
    恰当处理批评意见的能力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能力,你可以把它添加到你的心理策略表上。不过,在此让我们先谈谈如何区分两种不同的批评意见:建设性的(友好的)批评意见和破坏性的(不友好的)批评意见。前者是有益的,受到欢迎,批评者关心你,关心你的感受:而后者是伤人的,不受欢迎,批评者并不关心你。建设性的批评意见可能很珍贵,它的主要目的是帮助你更了解自己,帮助你成长,或者帮助你提高某项才能。而破坏性的批评意见没有价值,它对你毫无益处,主要目的是中伤你、贬低你或者控制你。人们想到“批评”的时候,往往一下就想到它的负面作用和破坏性,引起不快的感受。    
    要想有效地处理这两种不同的批评意见,你一定要清楚自己应该怎样想,怎样说。受到批评时,你应当先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他批评得有道理吗?”在许多时候,大家相互提建设性意见,是因为互相关怀互相帮助。某个意见说得有理——这种可能性永远存在。当然,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