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德猎-第3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下子热闹啊!
杨中华和陈梅第一次来柏林,陈梅手里还抱着杨德猎,各种新鲜感,说除了建筑风格有点好看之外,感觉连红枫的现代化程度都不如。
老汪两口子两年没来,但一点都不陌生。
一大家子人坐了两辆车,来到汪芸的别墅门前停下,发现汪芸牵着汪文渊正站在门口热情迎接。
“别墅挺漂亮呀,瞧瞧这小花园,花草植物修剪的真好。”
“柏林不是重工业城市嘛,没想到空气还挺不错。”
“小芸还是那么漂亮,一点都看不出来30多岁了。”
“哟,这个小不点就是汪文渊吧?”
见面当然有说不完的话,老汪伸手去抱汪文渊,可惜小伙子对外公的印象并不深刻,有点怯怯地躲在汪芸的腿后。
但是,当他看到人群后的杨顺,眼睛一下子就亮起来,探出头,瞪着杨顺,像是认出了失散多年的亲人。
虽然接近一年时间没见面,汪文渊还能清晰地记得老杨的样子。
更别说几个月前诺贝尔奖的新闻传出来后,妈妈抱着他喜极而泣,指着电视上的老杨,很想和他讲述什么,可最终却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老杨~~我好想你!”
“哟,看看这是谁?这是谁呀?我们的小男子汉长大了!”
杨顺蹲下,将乳燕归巢一样扑过来的汪文渊抱起来,旋转了一周,又抛到天上,逗得汪文渊哈哈大笑,搂着杨顺的脖子不肯放手。
这才一会儿功夫,就黏人到无法分开的程度。
血浓于水,这是改变不了的事实。
看到杨中华和陈梅狐疑的表情,还好汪芸机灵,连忙将大家迎接进去,让阿姨和园丁帮忙搬行李。
汪卉落在最后面,和姐姐拥抱后,站在她身边,一起看着门口嬉闹的一大一小两个男人,几乎同时发出只有她们自己才听见的叹息声。
对视一眼,两人无奈笑起来,手挽着手一起进去。
“杨叔叔,陈阿姨,您就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千万不要客气。”
“还有小德子~~你是第一次见到felix哥哥吧,去和他玩吧。”
“爸,麻烦您招待一下,妈,您上次留下的东西都放在原位置呢。”
汪芸热情招待,老汪两口子还挺配合,发现家里什么都好,什么都不缺,就是感觉差点人气,但今天家里人气真的旺盛。
陈梅四周打量了一圈,好奇问了一句:“小芸,你爱人呢?”
汪芸不动声色:“他很忙。对了,您要不要倒时差休息一下?卉卉,带叔叔阿姨到房间里去吧。”
汪卉带着陈梅到房间里休息,最后又要给自己整理行李,汪芸站在门口,轻轻关上房门,笑眯眯地帮忙。
“用不用倒个时差,休息一会儿?”
“不需要,这几天太兴奋,睡不着。”
“睡不着也好,把行李收拾好后,跟我来书房吧。城堡主楼已经建好了,再用半年时间,其他房间也能修葺好,再就是花园景观,镇上的公路。宜家的副总裁琳赛和我关系很不错,她找来设计师,提供了几套装修方案,你过来和我参谋参谋。”
女人是天生的设计大师,这是她们自己的城堡,不仅仅要能满足自己小时候的王子公主幻想,还要能让她们的孩子们产生同样的感受。
书房里,两个女人很快就聊的热火连天。
“看,这是原始航拍地貌。”
“哇,有山有水还有田,看起来真不错。”
“关键是这是活水,源头是山上的天然水库,在这里挖了一个深潭,引到城堡四周的沟渠,最后再流到公共河流中。”
“效果图真好看。”
“那是,欧洲最好的古堡设计师,以前还只是看着钱的份上,上个月又主动补了一份新设计,给杨顺专门弄了个诺奖纪念堂。”
“别再给他建什么无尘实验室了,说好了这是陪孩子们玩乐的地方,否则他能一头钻进实验室里,三天不出来。”
听到这里,汪芸噗嗤一笑,看了看妹妹,故意打趣:“他经常三天不回家陪你,你岂不是很空虚,很寂寞?”
汪卉莫名其妙的就脸红了,想起什么,哼了一声:“总比某些人一年半载见不着要好。”
这句话让汪芸没忍住,倒在旁边椅子上笑了好半天,最后也让汪卉笑起来,不可自抑。
晚上一大家人共进晚餐,还是非常愉快的。
尤其是杨德猎和汪文渊两兄弟,第一次见面,一点陌生感都没有,很快就玩熟悉了,一个三岁多,一个两岁多,正是最可爱的年龄,逗得大家哈哈直笑。
呃,杨顺总觉得,这两兄弟有点像特兰克斯和孙悟天,两个都能变成超级赛亚人……
不过这两兄弟长相又有点差别,汪文渊像极了老汪,杨德猎的相貌总算是偏向杨家人一些,所以陈梅的疑心并不重。
还没到10号诺奖典礼日,除了杨顺和汪卉之外,其他人全部留在柏林,被汪芸安排,四个老人带着两个孩子,一起去短期旅行。
在柏林待了一晚上,杨顺第二天就和汪卉单独飞往瑞典,直接调用了公司的私人公务机,简单快捷,还不用排队。
斯德哥尔摩的冬天早就到了,还好这几天没下雪,就是有点湿冷,风也比较大。
分公司的车将杨顺和汪卉从机场接到,直接送往卡罗林斯卡医学院。
医学院今天有一场学术交流会,官方已经做好准备,朴素的学校大门改变一新,插着华夏以及瑞典的两国国旗,并且沿路上到处都可以看到拿着华夏红色小国旗的学生,来自外校的留学生,以及游客,更是比往常多出十几倍。
“跟我们国内一样的做法。”
汪卉看到一条红色大横幅,上面的方块字,差点笑出声来。
………留瑞学子热烈祝贺华夏科学家杨顺获得2025年度诺贝尔奖………
杨顺看清楚后,帮忙解释道:“这肯定是留学生社团做出来的,小陈他们人挺不错的,我见过。”
医学院没这么容易通过,陈尚平还没能博士毕业,继续担当留学生联盟的主席,这次不仅仅派出多名学生志愿者来帮忙,还组织了斯德哥尔摩其他几所学校的华夏留学生,过来为杨顺壮壮声势。
“我来给辛笛打个电话。”
杨顺拿出手机,可半天都没联系上辛笛。
按照计划,这一周,袁定洋要带着薛贵等人参观瑞典生态农业,陈浩和叶青再加上辛笛,与医学院的人交流,参加各个学术讨论会。
辛笛脱团了?
杨顺电话只好打给陈浩,陈浩在医学院里等着,见面后,憋着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辛笛昨晚去医院急诊了,这时候在酒店。”
第356章 瑞典正宗鲱鱼罐头
辛笛去医院急诊?
杨顺问道:“怎么病了?水土不服吗?”
“不是,他自己作死。”
陈浩没忍住,笑的不行,旁边叶青也是没忍住,但两人都没进一步解释。
杨顺好奇,这时候,医学院的桑尼秘书长,还有罗切斯院长等人一起迎接出来,与杨顺握手,并且邀请他去里面做学术演讲。
诺贝尔论坛大楼,可以称得上是全世界科学界最神圣的建筑之一。
杨顺走进这个普通的建筑,发现它与瑞典国民的性格一模一样,外表极为低调,看到的也是简约与时尚,典型的北欧风格。
最中间有一个不大的庭院,顶上中空,只有吸光保温玻璃,庭院里种植着各种大型绿植,杨顺能感受到这些“老外植物”的思想,嗯,植物语是世界通用的,就是略带瑞典口音,他能听懂。
主走廊一侧挂着各届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的照片,有一种中小学教室门外墙壁挂着“白求恩”,“培根”“爱迪生”“鲁迅”“陈独秀”“朱自清”简介的感觉。
因崔斯汀,能被人挂在墙上的感觉,真的爽。
“杨,这是你。”
桑尼指着墙上一块大照片,一行人慢慢停下来,杨顺还挺满意,左边是屠教授,右边空着。
他问到:“右边会留给下一个华夏获奖者吗?”
“没错,是这样计划的。”
“希望我的邻居早一点来,我怕孤单。”
“啊哈,华夏人很厉害,我想你应该不会等得太久。”
几人说笑着,路过中庭一扇古朴的大门,杨顺觉得和其他办公室好像不一样,他随口问了问:“这是哪里?”
今天诺奖获得者最大,桑尼和罗切斯对视一眼,都笑了起来,亲自去推开房门:“这里,就是投票室。”
大门推开,这是一间并不大的会议室,但特别显眼的是,会议圆桌很大,和华夏吃饭的大包房一样,至少能围坐20个人。
圆桌是瑞典特产珍贵的犀木做成,和华夏黄花梨,红木这种类似,一种厚重感扑面而来,再加上装饰用的环形皮革,又提升了圆桌的档次。
最特别的是,桌上什么东西都没摆,一尘不染,所有的椅子都整整齐齐摆放,墙上贴着不准在这里抽烟,不准搁置油腻或者腐蚀性的东西,饮料,刀具,尖刺的笔,任何对这张桌子玷污的举动和潜在威胁,都是对诺贝尔奖的不敬。
杨顺似乎看到,几个月前,十八罗汉就坐在这里,他们否定了全世界成百上千个顶级科学家,他们判了其他人的死刑,却整齐划一地将他捧起来,将他杨顺的名字写入诺贝尔的史册,成为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什么都没说,恭恭敬敬退出房间,很真诚地对桑尼等人说道:“谢谢你们。”
“是我们该谢谢你,你为人类做出这么巨大的贡献。”
桑尼很真诚地笑着,四周人心里都感觉暖暖的,这才是真正对待科学的态度,尊重,敬业,科学无国界。
接下来只是简单走访,大家来到一间大会议室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