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张作霖传-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珍、王树常、于国翰、邹作华、邢士廉、臧士毅、熙洽、何柱国等。这一派的首领是杨宇霆。因为杨宇霆既是士官出身,又在老帅张作霖手下居首辅地位。陆大派,这一派的首领是郭松龄,因为郭松龄毕业于中国陆军大学,所以称为陆大派。其主要成员有刘伟、魏益三、霁云、范浦江、刘振东等。

  奉军的主力部队都掌握在杨宇霆和郭松龄两派的手中。杨雨霆身任总参议兼参谋长,是奉系中最显赫的人物。而郭松龄受老帅之托,辅翼少帅。少帅当时统率的奉军劲旅,一般事务均由郭松龄掌握,张学良很少过问。张学良对郭松龄推心置腹,郭松龄对张学良鞠躬尽瘁。一般人都认为郭松龄是张学良的灵魂。在奉军中,郭松龄是仅次于杨宇霆的一个实权人物。两个人才干相埒,亦都专横跋扈。为了争权夺势,积怨甚深,几达势不两立。郭松龄经常说:“邻葛用那么多留学生,把东北的事情都弄糟了。”郭松龄要想去掉杨宇霆,只有采取非常手段。此次反奉,就包含这个清君侧的内容。

  其远因之三是战略思想严重分歧。主要分歧是郭松龄反对奉军入关,穷兵黩武。张作霖有很大的政治野心,梦想当中国的最高统治者。而杨宇霆也想在关内占有一块地盘,做一个省的土皇帝。为此,他们都主张用兵关内。郭松龄坚决反对派兵入关,认为是劳民伤财。郭松龄曾向张作霖力陈:“我们在东北有这样大的地方,经济富庶,人口有三千多万,尽够我们干的。这次进兵关内,既已打败了曹吴,已足雪当年之耻,如再驱兵南下,胜则成为众矢之的,败则徒损老将威名;不如雄踞关外,趁机观变,养精蓄锐,再谋一统。”①这个看法,得到很多奉军将领的赞同,认为有理。但是,杨宇霆却觊觎江南鱼米之乡,力主用兵关内。这和张作霖的主张一拍即合。张作霖驱兵南下,直达长江流域。但由于一字长蛇,孤军深入。加之奉军纪律败坏,闹得民怨沸腾。不到两个月,奉军就被孙传芳的五省联军赶了出来,还损失了三个师的兵力。这完全应验了郭松龄当初的预言。杨宇霆、姜登选失掉了地盘,张作霖却让郭松龄出兵去夺。这让郭松龄十分气愤。因此,郭松龄反奉的决心便越来越强了。

  再说近因。

  其近因之一是对奖赏不公的强烈不满。第一次直奉战争,奉军全线溃败,只有张学良和郭松龄的“三八旅”顶住了直军的猛烈冲击,扭转了危局。第二次直奉战争,奉军取得了胜利。出力最大的也是张学良、郭松龄统率的军队。当时,以张学良为军长、郭松龄为副军长的第三军,和以姜登选为军长、韩麟春为副军长的第一军,组成第一、三联军。这个联军的主攻方向是山海关方面的直军主力。负这个方面指挥全权的是郭松龄,另由姜登选、韩麟春在山海关侧翼的九门口开辟战场,所指挥的军队都是由张学良、郭松龄部队临时调拨的。这次战争,奉军取胜,一三联军功不可没,郭松龄出力最大。但论功行赏,却没有郭松龄的份儿。李景林当上直隶督办,张宗昌当上山东督办,杨宇霆当上江苏督办。

  郭松龄原以为安徽督办非他莫属。安徽督办一席虚悬,暂由省长吴炳湘护理。郭松龄事先做好了上任的准备。安徽的王普是郭松龄陆军大学的同学,有一师部队驻扎皖南,欢迎郭松龄来安徽。郭松龄派他的第二旅旅长刘伟驻扎安徽蚌埠,以为预留地步。他还派军需处长张振鹭两次到安徽,调查财政收支情况。又派陆大出身的任过骑兵团长的彭振国去当安徽督办署的参谋长。这一切都是郭松龄的安排,布置停当,就等走马上任了。原来张作霖也考虑把安徽督办给郭松龄,江苏督办给姜登选。但由于杨宇霆自荐当江苏督办,就把姜登选挤到了安徽。于是,郭松龄的安徽督办就泡汤了。这使郭松龄大失所望。后来姜登选到任后,又立即撤去彭振国的参谋长职务。

  杨宇霆的自荐,是否是他的一个排斥异己的策略,不得而知。但确实达到了排斥异己的目的。这个安排对郭松龄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引起他的强烈不满。

  对此,张学良心知肚明。为了缓和矛盾,张学良有一次对郭松龄的参谋长魏益三说:“将来他想要地盘,黑龙江、吉林任他选择。”让魏益三劝说郭松龄少安毋躁,等待时机,他会解决这个问题的。

  其近因之二是对张作霖拟签订卖国密约的极端愤慨。张作霖欲与日本签订密约之事,是郭松龄在日本偶然发现的。1925年10月,国民军和奉军都派人到日本观操。国民军的代表是韩复榘,奉军的首席代表是郭松龄。他们都住在东京帝国饭店。有一天夜里,郭松龄来到韩复榘的住处,神秘地说道:“有一件希奇古怪的事,要和你谈谈。这次我刚到东京之后,忽然有日本参谋本部的一个重要职员来拜访我,没有谈几句话,就问我:你这次到日本观操,是否还负有代表张作霖将军签订密约的任务?我说:只是来观操,没有别的任务,更不知道签订密约的事。于是来访者无精打采地走了。当时弄得我莫名其妙。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后来仔细一打听,才知道张作霖打算承认卖国贼都不敢承认的二十一条,换取日本供给大量军火,用来进攻国民军。”接着,郭松龄义愤填膺地说道:“张作霖为了个人的权利,不顾一切,出卖国家。这种割肉饲虎、引狼入室的干法,无论如何我是不能苟同的。我是个军人,以身许国,不是个人的走狗,我不能昧着良心服从乱命。他若打国民军,我就打他。”①

  郭松龄对张作霖拟同日本签订卖国密约极端愤慨,决心举兵反对张作霖。他在日本就坚定了反奉的决心。

  由于以上的远因和近因,郭松龄举兵反奉已经是箭在弦上,随时可发。

  为了增加反奉的力量,免除后顾之忧,郭松龄有意识地和冯玉祥、李景林结成了反奉三角同盟。

  郭松龄和冯玉祥的结盟,郭松龄采取了主动。前文已提到,郭松龄在日本观操期间,有目的地同冯玉祥的代表韩复榘接触,表明了同张作霖势不两立的决心。当时,郭松龄还说道:“今天的谈话请守秘密,别对别人说。”韩复榘深知事关重大,严肃真诚地答道:“我对郭先生的人格十分钦佩。我回去之后,一定将你的意思报告冯先生,请你放心好了。”这是在1925年10月间的事。

  韩复榘于11月5日回到绥远特区的包头,向冯玉祥报告了他和郭松龄在日本谈话的内容。当时因为冯玉祥和孙传芳暗中联络,抵制奉军的侵逼,遭到奉军的质疑,苦无对策。而且,张作霖派许兰洲、郭仙桥到包头去见冯玉祥,说杨宇霆、姜登选被孙传芳打败,要求冯玉祥派兵帮助他去打孙传芳。若不同意,就不予谅解。同时,游说冯玉祥,奉军可以让出保定大名防地,且支援他一批武器,包括飞机大炮。

  冯玉祥受到张作霖的软硬兼施,十分气愤。如果单独反张,力量不够;低头服张,心又不服。冯玉祥心急如焚。当时无法,只得勉强同意,达成了合作对直系孙传芳的办法九条。因此,当时听到这个消息,不禁大喜,但还是谨慎地说道:“这是件大事,我们不能轻率地乱作主张。最好请郭先生写个亲笔的东西,派一两位亲信的人来,两下里从长计议一下,方显得郑重。”韩复榘马不停蹄,次日即折返天津,向郭松龄转达了冯玉祥欢迎合作的诚意。

  郭松龄得到冯玉祥的回应,很是高兴。19日,即派其亲信李坚白、亲弟郭大鸣,由冯玉祥的老参谋长时任京汉路局局长的王乃模陪同来到包头。他们带来了郭松龄的亲笔密信,并提出双方合作的初步意见。

  密信的主要内容是:张作霖勾结日本帝国主义订立祸国殃民条约进攻国民军,我誓死反对;如果奉张进攻国民军,我即攻张,我的部队番号拟改为国民第四军或改为东北国民军;我的部队将来开发东北,绝不过问关内的事。

  冯玉祥见到密信异常兴奋,彻夜与李坚白等洽商。冯玉祥得知李景林也参加这个举动,更是喜出望外。但是,对于李景林要求把直隶、热河两省划拨给他,面露难色。郭松龄的代表说:“李参加我们共同行动,关系很大。事成之后,防地问题还可以从长计议,现在不宜过分计较。”言外之意是过后可以商量。这样,冯玉祥就完全同意了郭方的意见,签订了密约,冯玉祥还郑重地签了字。冯玉祥又加派参谋长熊斌与王乃模一起,陪同郭松龄的代表即日回津。郭松龄见到了熊斌,对签订的密约完全赞同,并也签了字。

  李景林为什么和郭松龄一起反对张作霖呢?因为郭松龄对李景林有救命之恩。在第二次直奉战争时,张作霖命李景林进攻热河。因李景林是直隶人,图谋直隶地盘。便在攻下热河后,率领骑兵直捣天津,并占领了天津。驱逐了直隶省长王承斌,霸占了省长公署。这就打乱了张作霖的战略部署。张作霖大怒,要杀李景林。郭松龄劝阻张作霖说,我军刚入关,就阵前斩杀大将,于军心不利。张作霖听了郭松龄的话,没有杀李。为此,李景林很感激郭松龄。听到郭松龄要反奉,李景林表态道:“二哥,你一切放心,我一定帮助到底。”

  最后,郭松龄在天津督署,与国民军代表熊斌和李景林共同协商合作办法。郭松龄的参谋长魏益三也出席参加。会上,李景林对国民二军在直隶的行动表示不满。熊斌当即诚恳表示:“国民二军的纪律,我想大家都很知道。冯总司令已下令并派人前往制止,今后彼此一家,当更不成问题。”李景林在会上的表态也很好,保证他的部队将随郭军之后向山海关方面移动,以资接应。郭松龄表示,希望国民军在精神上给予大力支持。

  就这样,郭松龄、冯玉祥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