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老子与百信生活-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动地审时度势地离开了孙中山,不能不说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这是一种智慧的分手方法。
    我们再来说当代的事情,中国当代有个大画家韩美林,他在美术领域无不涉猎,创造了一系列惊人的成就,大家很爱他的画。他的事业很成功,但是他的人生很坎坷,遭受了很多的折磨苦难。你读他的经历,让人感触良多。韩美林曾经离了三次婚,经历了三次失败的婚姻。英达主持的电视《波司登夫妻剧场》有一集中就记录有这些内容。韩美林婚姻的历程很可以启发人们的认识。他的第一次离婚是因为政治原因。“文化大革命”,他跟“三家村”黏在一起,邓拓写诗,他给邓拓配画。此外他有一个同学是外国人,他们见面喝了一次咖啡,结果他就成了特务。加上平时说话不注意,得罪人,这样就成了“反革命”。他的妻子出身也不好,为了生存,他妻子跟他划清界线。韩美林觉得是可以理解的。韩美林是在监狱里签离婚协议的。这是第一次离婚。第二次离婚是因为观念分歧。他的妻子要到国外去,韩美林认为,每个人有自己的生存目标,凭自己对祖国的感情不可能出去,他知道一个画家只能在自己的文化土壤上才能茁壮成长,“人挪活树挪死”,但是艺术家一挪准死。这样他们就友好分手了。后来他的第二任妻子回来了,韩美林还给了她一套房子。韩美林说:做不了夫妻做朋友,你在这儿困难,我给你一套房子。这是第二次离婚。第三次照韩美林的说法,可以算是拉郎配,是朋友介绍,相互不了解,结婚后矛盾很多,甚至有第三者出现,后来就离婚了。这是第三次离婚。再后来韩美林又结婚了,他和他的第四任妻子生活得很好。有人说韩美林你怎么结了离,离了结,你不烦吗?你成了离婚结婚的专业户了。韩美林说:“谁想离婚?谁也不想离。”这是很真实的心理,但是在不离不行的时候,那就离吧!这是顺其自然之道啊!
    确实爱情、婚姻、家庭的问题太复杂了,一代一代的哲学家不能穷尽其中的道理,一代一代的文学家、艺术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也不能将道理穷尽。还是老子大智慧,说:“道可道,非常道。”(第1章)爱情、婚姻、家庭中的“道”隐含在里边的东西很多,因此虽然可以说出一部分,但是还有许多说不出、道不完的东西在里边,那么就供不断发展的人类社会去长期地慢慢去琢磨吧,细细地去破译吧!
老子与人际关系的智慧

一、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的智慧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家看就那么五千言,但是含金量特别高,好像一座挖了几千年的金矿到现在还是那么富有,永不穷尽。在人际关系方面老子也有许多智慧是当代人可以借鉴的,这一讲先来总体上谈谈《老子》与人际关系的智慧,以后各讲再一一条分缕析。一说到老子与人际关系的问题,大家马上会想起老子的名言:“小国寡民。”这就是说,国家要小,老百姓要少。老子还说:“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第80章)。这是说:邻国很近,彼此可以互相望见,鸡鸣犬吠之声也互相能听到,但是大家彼此直至老死也不相往来。大家要问了,老子不是要淡化人际交往、人际关系吗?那么还有什么智慧可以向他学习呢?我们来解读三层内涵。
    第一层,先说老子心中的人际关系的理想境界。现代人对于“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理念当然是不会赞同的。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发现老子的理念自有其内在的思路。这就是老子发现,人类社会越向前发展,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了。这个道理,我们一想就通。比如原始农业社会,那种自足的生活使得人际关系很简单,也很淳朴。一旦商业发展了,人际关系就复杂了许多。再比如说,发展到现代,有了上网这一信息交流方式,也使得人际关系多了许多以前从来没有的复杂东西。老子在第80章中描写了心目中的一个理想的国家、社会、人际关系,我们可以称为“乌托邦”、“伊甸园”,或者是“世外桃源”。在这里充满着安适、恬淡、淳朴、简单、自足、平衡,人们不争,不斗,不你死我活,不恋名利,不贪财物。其实,不仅老子这样美美地向往、描写过。此后又有多少人这样向往、描写过,中国有,外国也有。老子那个时代,正处在一个大动荡的时代,人际关系非常复杂,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国家内部政权的争夺,君王与臣子、大臣之间,统治者与百姓之间等等,有很多的矛盾,很复杂的人际关系。大家去读老子的书,就发现他对于这方面的事情有许多论说。因此,老子对于历史、现实中的社会以及人际关系进行深刻的反思后,心中向往着已经远逝的远古的淳朴的社会、人际关系。这是第一层意思。
    第二层,他不仅个人向往那种人际关系,又希望用这种淳朴、简单、惬意的人际关系来校正当时的以及此后的人际关系。他提醒大家,人类的人际关系本来并不像眼下这么复杂、难于梳理,曾经存在着一种理想的状态。人们是否可以反思一下,将自己调整一下?甚至人类全体是不是可以反思一番,将全体调整一番?这不是很深刻吗?《老子》还说过一个很睿智的道理: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第77章)天之道是让事物平衡,人之道是相反。天之道是将有余的一方减少下来,补充给不足的一方,这就是平衡;人之道是将本来已经不足的一方还要减少下来,去补充给已经有余的一方。确实,在自然界里,我们就可以看到动态的生态平衡;在社会中可以看到贫富的不均衡。老子要人们效法天道。如果人们校正了这种人际关系,那么不是很好吗?这是第二层意思。当然现实中,老子的这种想法是很难做到的。
    第三层,老子又从理想状态回到现实生活中来,给人们以人际关系方面智慧的教诲。国学大师钱穆曾

说过:“庄周是一玄想家。”他又说:“老子不然。老子乃一实际家,彼乃一切从人事形势利害得失上作实际打算。”因此我们看庄子,是庄周梦蝶,蝶化庄周,像是一只蝴蝶在现实与梦幻中飞呀飞。庄子一会儿又像是一鲲鹏,水击三千里,搏风九万里,逍遥游于长空蓝天。老子固然有他飘逸的仙风道骨的风采,然而读他的书时,又常常看到从书中走来一个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一个脚踏实地的老子!老子一方面向往那种“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理想境界,但他是个大智者,当然又清醒地面对现实,当然也就要把现实中的人事关系琢磨研究得深透。比如老子是反对战争的,他的理想国中就提出来:“虽有甲兵,无所陈之。”这是什么意思?就是在这个国家里,虽然有铠甲兵器,但是根本没有陈列的必要,因为这里用不着打仗。这里对战争说不!但是那是理想状态,老子当时的生活中战争多得很,因此他也要精心研究。他说;“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第69章)因此大家可以想到,老子面对如此复杂的人际关系问题,他怎么会看轻人事,轻视人际关系的问题呢?如果不重视的话,不就又是“几丧吾宝”了?
    知道了这三层意思,我们来看老子关于人际关系的智慧,就不会先隔阂起来,而心中有个数了。
二、人际关系与〃天网恢恢〃
    人活在世上不是生活在一个人的世界里,人与人要交际,这就有了人际交往、人际关系。大家可以想一想,自己一生要和多少人发生关系啊,有多少个角色啊!有家里的人际关系,有亲戚邻里的人际关系,一上学就有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一工作就有单位里的人际关系,还有社会上的各种人际关系。还有啊,我们每个人活着还会和许多历史上的人有关系,比如,我们和几千年前的炎帝、黄帝有关系啊,都是炎黄子孙嘛,因此还有各种历史的人际关系等等。
    你看每个人一生下来就在形成一张人际交往之网,而且随着人的成长不断地在编织这张网,所以每个人都处在一张巨大的人际关系网上。这真用得着老子的名言:“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第73章)今天的人每听到这句话,先想到的就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其实这是演绎到法律上来的智慧说法。法网是天网中的一个小网,老子本来说的“天网”不是指法网,而是指一个很大很大的“道”之网,就是“道”的纲纪,也有学者认为这个“天网”是自然的范围。现在我们来看,“天网”既然是指一个很大很大的“道”之网,那么法律之“道”当然是“天道”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说“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是多么地生动。再说人际交往之“道”当然也是“天道”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说人际关系的“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同样是生动的智慧演绎。
    人际关系这张“天网”真是无穷的玄妙。它够广大够宽阔的了,它无处不在,无远不及,好像网眼很稀疏,但任何人不会失掉这个网,不会漏出这个网。这样说来真有点玄,我们不妨来看看那个小小的围棋棋盘上的“网”。这里就有美妙的中国文化和中国智慧!棋网原来是17乘以17,后来变为19乘以19,交织成361个棋位,这不就是一年的天数?当中有9个星点,叫势眼,有的人还认为表示9大行星。围棋盘长1尺2寸,就表示12个月。那么天在哪里啊?那个棋子是圆形的,就模拟为天,那个方形棋盘就好像大地,中国人说天圆地方嘛!还有啊,白子象征太阳,表示阳气,表示白昼;黑子就象征月亮,表示阴气,表示黑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