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月07日 孔庆东看金庸小说中的侠义 孔庆东-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很多不道德的事情。他们被困在一个雪谷里边,他的同伴都死了,这个时候为了生存,他可以去吃自己结拜兄弟的尸体,去吃掉,可以害自己结拜兄弟的女儿。所以金庸在这里进行了一场严肃的人性探讨,一个人一个好人,是不是可以变成这么坏的人,为什么会这么坏?有什么心理学依据?
有的时候我们会想,假如我们自己落到一种特殊的情境中,我们自己会不会变坏。我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跟同学就探讨过类似的问题,我就说假如咱们被困在一个山谷里边,比如火车翻了,我们困在一个山谷里边,一个月出不去,解放军警察都进不来,怎么办?到了最后我们会不会吃人,有一些人饿死了,我们会不会吃他们的肉?这是很严肃的问题,那么同学们的答案是不一样的。有的人那没办法也得吃,实在没办法。有的人就说,宁死我也不吃,我宁可饿死也不吃。也就是说到了紧急关头大家选择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选择是不一样的。平时我们受到似乎是一样的教育,都是好人,但是到了关键时刻,就会发生种种的变化。我小的时候受的是革命教育,经常看革命文学作品,有的时候我也偷偷想,假如我被敌人抓去,严刑拷打,我招不招呢?我在想,有的时候我就实验,拿一个棍打自己,看我自己能够承受多大的痛苦。有的时候我想给我坐老虎凳,给我灌辣椒水,我坚持不招,再一想万一敌人使美人计怎么办呢?有的时候要在心里边想一想这些事情,我觉得一个人在现实情况下可能会有变化,但是你提前想到和提前没想到可能是不一样的。有的时候我去想那些革命烈士,我想他们不是说突然心血来潮,要为革命捐躯的,他一定是平时也有这样或那样的思想准备,心理准备,这对自己的修养是有好处的。
我想很多革命烈士可能文化水平也不高,也不一定受了多深的马列主义教育,而是在他身上有种朴素的侠义情怀,有朴素的传统文化的滋养。所以到时候它能够舍身成仁,所以当我们看到《连城诀》中那样一些情节的时候,我们会知道,它是有心理学依据的,好人有可能变成坏人,坏人有可能变成好人。那么这个时候我们会想到底是人性发生了变化?还是这些东西本来就藏在我们的心里,遇到了合适的情境它就要爆发出来了呢?也就是说花铁干到底原来是一个好人,这个时候他变成坏人了,还是他心里本来就有坏的东西,但是他没有机会释放,这个时候突然给了他一个自由,坏的东西就释放出来了呢?那么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金庸的小说好就好在,他不仅仅是塑造这些超越性的侠客,他同时又意识到这些侠客本身的局限性。所以金庸小说中有很多反武侠的精神,他的武侠人物身上是经常有缺陷的,他对这些侠客是带有批判的。我们看看金庸小说笔下即使是正面人物,即使是大侠经常也有缺点,比如说陈家洛,陈家洛这个形象当然是一个正面人物,文武全才,可是陈家洛最后却一事无成。陈家洛到底有什么毛病,其实我们跳出武侠小说这个框架,我们可以看到,陈家洛其实是作为一个中国知识分子来描写的,他其实是一个知识分子的代表。用传统的话说呢,陈家洛不是很好地观察到这个社会的矛盾,他是幻想通过改变统治者集团内部的这样一个领导权来解决问题。他幻想乾隆皇帝和自己是兄弟和自己是同胞兄弟,来策反乾隆解决问题。结果最后反而被对方所利用,他在爱情上也是搞不清楚自己到底爱谁。他本来先爱霍青桐,后来爱上她的妹妹香香公主,他也曾经追问自己,我为什么爱香香公主?不爱霍青桐,他反省道,难道我担心她太能干吗?所以在陈家洛这个人物身上,体现出金庸先生对中国知识分子优柔寡断,耽于幻想的这样一种特点的批判。那么金庸在塑造出了从郭靖、杨过、令狐冲到萧峰这样一系列大侠之后,还能塑造出更伟大的侠吗?很难了,特别是萧峰最后以自己气壮山河的一死,奏响了民族和平的最强音,写出这样一个伟大的侠客的时候,你还能够写出更好的侠吗?可以说在古今中外就已经找不出比这个形象更光辉的一个形象了。所以这个时候,物极必反,他就推出了韦小宝这个形象。我们看在《鹿鼎记》这个作品中,本来从正面人物角度来讲,最大的侠是那个叫天地会的首领叫陈近南,江湖上的人物,都希望见到陈近南一面。可是这个陈近南怎么样呢?他还不如陈家洛和袁承志,不但一事无成,反而被一个宵小之辈稀里糊涂就打死了。在现实生活中其实不是说谁的武功强,他就一定能够处处占上风,永远得胜,经常是武功低的打死武功强的。而陈近南就是这样的,稀里糊涂就死了。他所领导的天地会怎么样呢,一事无成。反而是他所反对的清王朝,他所反对的康熙,康熙的事业蒸蒸日上,那么在韦小宝这个人物身上就体现出正派大侠无所作为,那些人有一身武功最后能建立什么呢?还不如韦小宝,韦小宝下三烂的手段,什么扔个石灰包,在桌子底下砍人家的脚,反而很实用。金庸这样写一开始是不能令人理解的,难道你放弃了侠义了吗?要把韦小宝写成英雄吗?不是,这里恰恰有一份沉痛的批判。一切英雄好汉用光明正大的手段,不能够进步,不能够受到重用,不能够受到提拔,而像韦小宝这样的人不学而有术,他却能够一路飞黄腾达,这是为什么?
我们不要忘了,这个时候写的还是康熙盛世,是清王朝正在走上坡路的阶段。这就让我们联想起《红楼梦》,《红楼梦》也是写封建社会回光返照的最后那个辉煌时期,所谓康乾盛世。但是这个家族外面看着辉煌灿烂,里边已经腐朽了。所以《红楼梦》预示着中国封建它要走下坡路,其实我们看《鹿鼎记》你会得到同样的结论。它同样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曲挽歌,到了《鹿鼎记》这里,侠义精神不张,社会上像韦小宝这样的人飞黄腾达,就预示着这个社会不会再有好的发展了。所以我说韦小宝这个形象是中国20世纪文学继阿Q之后又一个伟大的形象,从挖掘中国国民身上的国民性来说,阿Q的形象是挖掘得非常深刻的,它深刻地批判了我们国民身上存在的种种精神胜利法,精神缺陷。但是由于《阿Q正传》这个小说它不是长篇小说,而《鹿鼎记》是一个一百六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所以通过韦小宝所到之处,能够把他的性格展示得淋漓尽致,非常丰厚。所以从韦小宝的身上我们能够更仔细更全面地来反思我们的国民性,韦小宝你不要看他没有文化,其实他从小是受的听戏说书,这样的教育,他更全面地了解到了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那么韦小宝的出现,也预示了武侠在现代社会中是没有实际性的功用,它变成了一种精神存在,变成一种纸面上的象征性的存在。所以说到了今天的社会,尽管现实生活中的侠客越来越少,武侠基本上就没有了,侠客,没有武的侠也越来越少,但是武侠的这种精神却是永远需要的。如果法律什么问题都能解决,我们还学雷锋还干什么?正是因为在现代社会里,正义永远存在人心中,所以金庸笔下的侠和我们以前所讨论的爱情一样,他已经写到了什么是侠的境界,最后直追侠的本质,从金庸这里我们可以去思考,真正的侠是什么?
(来源:cctv…10《百家讲坛》栏目)
(编辑:兰华来源:CCTV)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