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秦相李斯-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始皇帝的传国玉玺,只是没来得及让始皇过目一下。  
  诏书仍是始皇一言九鼎的口吻:    
    朕巡天下,祷铜名山诸神,以延寿命。今扶苏与将军蒙恬,将师数十  
  万以屯边,十有余年矣。不能进而前,士卒多耗,无尺寸之功,乃反数上  
  书,直言诽谤我所为;以不得罢归为太子,日夜怨望。扶苏为人子不孝,  
  其赐剑以自裁!将军恬与扶苏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谋,为人臣不忠,其  
  赐死!  
  据密报说,扶苏读了密调,先是掩面大哭,继而神情恍惚,最后,乘众人一个不留神,一把夺过御赐的宝剑,割断了自己的颈部动脉。只是那蒙恬不好对付。他自恃筑城修道有功,又是功勋世家出身,不肯去死,只得先拘在上郡属县阳周一地。使者几番逼供诱供,几乎是苦口婆心了,可他就是不肯认罪,更不肯主动献出自己的生命来。  
  最后,还是赵高选派来了一个办案高手,一名叫曲宫的御史,此案才一举突破。那曲宫毕竟经验丰富,一到便先细细查账,以贪污罪威胁蒙恬,说他在修筑长城、驰道、阿房宫和骊山陵时,虚报民工数量,冒领劳役款项。蒙恬喊冤,为了这些重点工程,他顶风冒雪,四处巡查,鞭催棒赶,连唬带吓,耗尽了心力,几年来,工程皆是优质,工期从没误过。但几百万民工,累死过半,刑杀又过半,如今剩下的也多残废不全,哪里还对得上账簿上的数目?银两之事更是说不清楚了。眼看一生英名有污,他只好勉强同意服毒自尽,以全名节。  
  听到蒙恬死了,这边李斯才松了一口气,半悬的心也归了位。当然,这已是第二年的事情了。  
  那年八月底,胡亥在骊山葬了父皇,便在咸阳即了位,人称二世皇帝。      
二十六   
   
  二世即位之日,年方二十,风华正茂,决心以父皇为榜样,做出一个皇帝样子给大家看看。他穿上父皇的皇饱,戴上父皇的皇冠;又像父皇那样梳起发髻,留起胡子;说话时故意拖声,嘶音哑嗓;迈步时特别沉稳,耸肩凸胸;除了人胖了一点儿,一时减不下肥来,几乎完全再现了父皇生前的风采。  
  大丧过后,他立即搬进了阿房宫,将父皇的御用器皿,连同其生活习惯,一并继承了下来。他坐龙椅,睡御榻,端金碗进膳,蹲玉盆排便,一派皇者风范。父皇宫中的一万多明眸皓齿、雪肤云鬓的宫女,他原本也想全盘接收,想想有些不敢,最后只好忍痛割爱,将她们全部送进父皇的骊山陵墓中封存起来。  
  几个月里,他乘着温(车京)车,率着百官,浩浩荡荡地到祖国各地巡游,上碣石,下东海,登泰山,临会稽,游遍了父皇当年巡游过的所有地方,并在父皇在各地所立的每块刻石旁,也都竖上一块石头,刻上一段自己的圣言。当然,那些圣言都是丞相李斯为他编撰的。  
  即位以来,他只作了一件自己想做的事,就是把蒙毅杀了,因为赵高告诉他蒙毅非杀不可。赵高说,当年父皇因他贤能,几次想立为太子,都被蒙毅谏阻。蒙毅的哥哥是蒙恬,蒙恬一直辅佐扶苏,扶苏自己想当太子,蒙氏兄弟想借拥立扶苏而永保富贵。宫里的阴谋就是这样一环连着一环。二世想想气愤,便让赵高派御史曲宫去治蒙毅的罪。那蒙毅是刚直之人,以为自己是朝廷重臣,又有掌兵权的弟兄在外,且祖上三代有功于秦,不肯委屈认罪,还说什么“明君不杀无罪,不罚无辜”完全不知二世本不是明君,也不想当明君。二世不听他罗嗦,把他杀了,罪名是“知贤不举”。  
  蒙毅死后,御史曲宫又连夜赶到上郡阳周县,处理了蒙恬。  
  蒙氏兄弟一除,二世心里坦荡多了,少了许多疙疙瘩瘩,见人就笑嘻嘻的,以致宫里的宦官、宫女背地里都说他和蔼可亲,远比先帝平易近人。  
  不想,当了一阵子皇帝,二世渐渐有些厌倦了,觉得当皇帝也就那么回几事,除了老有人向你没完没了地磕头之外,吃的就是那么几个菜,逛的就是那么几个宫,见的就是那么几个老臣,睡的就是那么几个嫔妃。不知不觉之中,他竟有些懈怠起来。  
  那天,退了朝,他在后宫置了酒筵,和嫔妃们饮花酒,把赵高也叫来一起同乐。赵高此时已升为郎中令,统管宫中事务,兼问政事,已退去皂青色宦衣,穿上四色朝服,但毕竟不是外人。  
  几杯酒下肚后,二世有点醉,对赵高感概道:“生命短暂,古人形容为‘白驹过隙’。朕一直不懂,一匹大白马怎么能从细细的墙缝里钻过去,而且,还钻得那么快!?不过,人生苦短,青春不再的道理,朕还是懂的。”  
  赵高忍住笑,抿住嘴,不让酒喷出来,一本正经地说:  
  “文人一向喜欢浮辞虚夸,不足为信。陛下能领会其精神实质就行了。”  
  二世说:“人当皇帝,图的是一生快活。若是费了好大气力,坐了皇位,还要劳神费力,岂不得不偿失?听说当年尧有天下,仍佐在三尺高的草堂中,采摄不所,茅茨不剪,根本没有装修;冬天穿鹿皮,夏日着麻衣;吃的是粗粮,喝的是莱汤。禹就更惨了,凿龙门,疏九河,风餐露宿,水浸日晒,辛苦得腿胫无毛,手足有茧,面目黧黑,不成人样。这样的皇帝,朕可不想当。”  
  赵高说:“陛下圣明。陛下贵有天下,自然是天下为陛下服务,哪有陛下为天下服务的道理。”  
  二世听了高兴,又说:“朕想乘现在年轻,好好享受一下,穷耳目之所娱,极心志之所欲。联安了,则社稷安;朕乐了,则百姓乐;如此可长有天下,终吾年寿。不知是否可行?”  
  赵高听了,沉吟了一下,进了一句忠言,说:“不可。”  
  二世有些怏怏,问:“为什么?”“陛下所言,本是明君所能为而昏君所不能为之事,陛下是古今少有英明之君,此事当然可为,而且可以不为。不过,如今为时尚早。”赵高说,“陛下虽君临天下,但仍需居安思危,提高警惕,思想上万万麻痹不得。此是臣一片肺腑之言,甘冒斧钺之诛而为陛下言之。”  
  “是不是中原有盗贼在聚众闹事?”二世说着,将手中的酒杯放下。  
  “草寇成不了心腹之患。”赵高说。  
  “是不是山东有六国后人在造谣诽谤?”  
  “遗老遗少掀不起大风大浪。”  
  “是不是西北狄夷又在蠢蠢欲动了?”  
  “有万里长城,边关不会有事。”  
  “那么,危在何处?”二世问,将杯中之酒又举起,一饮而尽。  
  “危在陛下身边。”赵高说。  
  二世一惊,赶紧低头看了看自己倚坐着的龙榻下面,什么也没有;又看了看四周,除了几个笑靥如花的陪酒嫔妃和几个呆头呆脑的举幡宫女,再无旁人;愣了一会儿,“嘿嘿”傻笑起来:  
  “赵卿戏言,吓了朕一跳。”  
  “臣哪里敢和陛下开玩笑?”赵高严肃地说,“沙丘之变,外面已有不少传言。先帝驾崩在外,密不发丧,又将皇位传于陛下,对此,宗室公子心有不服,朝廷大臣颇多猜疑。公子都是陛下的手足兄弟,大臣皆是国家栋梁。不过,陛下想想,天下有资格夺权篡位的,除了这些公子们,还有何人?!天下有能力拥立废退的,除了这班大臣,又有何人?!所以,臣说:危在陛下身边。”  
  二世听了,眉头紧蹙,目光散乱,像是在深思,又像是被吓醒了酒,过了好一会儿,才喃喃自语:  
  “那如何是好?”  
  “臣正为此心中不安,终日战战栗栗,惟恐朝中出乱。陛下初立,虽英明无比,但人心未服,臣民不惧。公子们是先帝的子嗣;非陛下的子嗣;大臣们是先帝的旧人。非陛下的旧人。陛下若不尽除之,天下难定,威信难立,哪有什么安乐可享呢?”  
  “怎么才能把他们一起杀掉?”二世着急地问。  
  “请陛下严法刻刑,从重从快,先抓后审,并以‘连坐法’治之。凡公子、大臣,一概交臣处置。该刑者,杀;该杀者,族。灭大臣而远骨肉,除异己而慑百姓。同时,擢亲信于氓流之中,使贫者暴富,贱者骤贵,死心塌地,为陛下效力。如此,陛下就可高抗无忧,肆意玩乐了。”  
  二世知道自己面临的是一场阶级斗争,你死我活,见血见肉,是残酷了点,但讲不得骨肉亲情,容不得心慈手软。他咬着牙。点了点头,但毕竟心中有些不忍,一再嘱咐赵高,先帝旧臣,尽可随意处置,但公子之刑,肢裂即可,不得凌迟。  
  赵高领旨而去。  
  不久,清肃开始,冤狱大兴。上至王公,下至郎中,不时就揪出一个抓去,说是蒙氏一党,阴谋篡权,几番拷打,胡乱定罪,然后拖家带日地一起杀掉。朝野之间,人人自危,都不敢乱说乱动了,躲在家里,坐以待毙。  
  首批犯案,是公于十人,一起宣判,同时就刑。行刑之日,场面悲壮,情景感人。公子们都是一剑戳心,当场毙命,死得干净利索,痛苦很少。陪斩的大臣们就受不到这般照顾了,一个个死得五花八门,精彩纷呈,有车裂,有凿颠,有镬烹,各人待遇如何,全凭赵高一时的喜怒和平日的好恶。刽于手也个个争强好胜,各献绝技,使那日的刑场热闹得像是庙会。为了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无论是公子还是大臣,刑后一律弃市三天,以观后效。一时观者如堵,人群如潮,大家都深受教育。  
  公子中,有将闾等兄弟三人,是当年先帝采阴补阳时不慎留下的骨肉,一向为人老实,谨言慎行,少有过错,与蒙氏兄弟也毫无瓜葛,一时定不下罪名。赵高也懒了,不愿再绞脑汁,便定了一个“不臣”之罪问斩。临刑前,兄弟三人大哭,呼天喊地,向周围的看客诉说冤屈:“宫廷之礼,我们从来没有不听招呼的;廊庙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