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漠涛海未了情-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雷东顺比林平山大十多岁,是五十年代到苏联学习科学技术的老同志,为人谨慎想事很细密,没有一点儿架子。他向林平山安排工作,说话总是很客气。林平山觉得雷东顺比自己老师的年龄都大许多,对自己说话满可以很随便。他以前在郑品吾领导的研究组工作,同事们的发言权很小,见雷总这样,内心感受到一种对人格的尊重。因此,林平山对雷东顺的话特别用心听,一种责任感和荣誉感使自己尽最大的努力去完成他布置的任务。 
  林平山协助雷总搞规划设计,自己以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更全面的应用。 
  开始,雷东顺安排林平山进行核反应堆方案计算。林平山接受任务,找出一大堆的理论计算资料来。雷总见了,就问:“你准备怎样计算?” 
  林平山回答:“参照我们物理室以往的设计方法算。” 
  雷东顺听了,对他说:“总体工作跟详细设计不同。它的主要任务是把方向,掌握全局,做好协调。要善于把握主要的,忽略掉次要的。” 
  林平山觉得雷总说的很有辩证法,心有所触:“明白了。任何事物都不能十全十美,有优势也必定有短处。应当抓住关键,简化计算模型。” 
  雷东顺见这年轻人被点化得很快,不由想起那次在“十五号”听他对厂房改建的分析发言,便接着解释:“工程师跟科学家不同。科学家更像是一个浪漫主义者,对规律和原理要有执著的追求。工程师是从现实出发,想办法让这些原理得到合理有效的应用。” 
  雷东顺的话使林平山受到很大启发。以后工作中,不仅技术方案构思,在工作方法上,他都采取这种思维方式。 
  与雷东顺接触中,林平山发觉他的知识面很广,各种类型的核反应堆他都知道。雷总很注意积累资料,他的个人资料库中,有他从五十年代以来调研到的各种各样技术专题的资料。雷东顺见林平山肯学,工作中只要他提到某一项目,就把自己的积蓄拿给他,让他系统地学一遍,使他增长不少知识。林平山按照雷总的要求,做了几种堆型的方案设计计算,知识面扩展了。 
  院党委规定,研究所的头头们组织关系都放在各个科研室,便于与基层沟通。雷东顺的关系就放在林平山的党小组,林平山任党小组长。雷东顺党性强,在组织生活会上常把自己的思想情况,如实向党小组的同志们汇报,林平山有机会更多地了解他,感受到他在工作中的矛盾和困难。 
  雷东顺的父母在大革命时期牺牲了,他和姐姐两人都是在组织的照顾下长大的,十多岁就参加革命工作。解放后,他在复旦大学学习两年时间,又被派往苏联学习。回国后,他参加我国第一座核反应堆的建设和运行,以后一直担任技术领导工作。每当他谈起那个年代的生活,林平山看到他的神情总是很激动。那种对革命的纯真和忠诚的情感,感染着林平山,使他如沐春风。 
  “十五号”改建时,雷东顺亲自领着几个工人逐个房间清理他们存放的设备和杂物,浑身上下落满尘土和飘散的玻璃纤维保温棉屑,林平山和鲁忠平见了,非常感慨。那时,他们对雷总有种高而远的感觉,现在他就在身边,林平山庆幸自己遇上一位良师。 
  林平山协助雷总抓核反应堆的厂址规划。这是一项涉及知识面很广的工作,除了对反应堆本身要了如指掌外,还要掌握厂址的地质地震水文生态情况,对气象资料,包括大气层中对流层、平流层的变化情况都要调查清楚。 
  雷东顺很重视实地调查研究,不是只待在屋里看资料。林平山跟随雷总出去踏勘现场,他总是要林平山想办法弄个定量的结论。 
  他们来到一条河边。雷东顺问:“你看这河水的流量有多大?” 
  林平山左右看看水面,想了想,说:“大概有几百个秒立方吧。”   
  第三章 苦战云岭(25)   
  雷总神色立即严肃起来:“大概可不行,总得多少有点儿根据才行。” 
  林平山想了一会儿,捡起一块木板,往河的半中间抛出,用秒表测定速度,再根据自己掌握的水道流速分布知识和河道宽度估算出小河的流量。需要地形数据,林平山就想办法用军用望远镜和指南针进行估测,报出相关的数据来。雷总最满意的是,他们回所汇报时,林平山施展他的绘画才能,用等高线图把厂址表达得直观而清楚,让人一目了然。 
  雷东顺有着典型的江浙人模样,个头儿不高,脸颊清瘦更显得下巴有点儿尖。林平山与雷总在一起,看到这位资深的前辈那么平易近人,想到这些年来他受了那么多的冤屈,却照样任劳任怨到处奔波,心中油然升起敬意。 
  有一回,他跟雷总到上海去出差。雷东顺是上海人,白天跟同事们出去办事,晚上便抽空到姐姐家去看看。一天晚上回来,林平山看见雷总手里掂着一张公共汽车票斜瞪着眼向窗外望了半天,像在回想什么。林平山想,这车票里还有啥名堂吗?好奇地问他:“雷总,你在想什么?” 
  “我在想这张车票是什么时候买的,我得把办私事儿的车票挑出来。” 
  大家出差报销,都是不管公事私事全都一古脑儿报了。像雷总这样老资格的干部,按规定可以坐出租车,想不到连张公共汽车票都那么认真。林平山后来向本室一位同事谈起雷总的这件事,那同事却露出一脸不屑的神色:“他是做给你看的,我才不信有这样廉洁的人!” 
  因为是亲眼所见,而且自己对雷总的耿直有亲身体验,林平山听了那同事的话,心里很感慨:要真正做一个好人也并不总能得到人们理解的,只要问心无愧就行了。 
  雷东顺实际上在引导林平山朝着总工程师的方向走去,他不仅在传授工作方法,而且以自己的品德影响着林平山。 
  在总体规划室工作一年后的一个下午,林平山在所里听完部思想工作会议传达准备返回室里,宋书记把他叫到办公室来。进门后,宋书记让他在沙发上坐下,笑着问他:“你还记得一位叫林心田的人吗?” 
  林平山愣了一下,看着宋书记的脸说:“记得,是我的老领导。我在北京郊区参加‘四清’运动,他是我们四清分团的政治处主任。宋书记,你怎么认得他?” 
  林心田是比林平山高两届的校友,学校反应堆工地分团委书记。到农村“四清”,他们还认了本家。林平山入党,得到他不少帮助。 
  宋书记说:“这次部思想工作会议,我跟他住一个房间。他说,他有一位老同学叫林平山,可能在三二一基地,问我认识吗。” 
  林平山一阵惊喜:“他现在在哪儿?” 
  看他的高兴劲儿,宋书记笑着说:“他现在是六三七厂的副书记。这次会上,他介绍了他们厂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促进生产新高潮的经验呢!” 
  从宋书记的谈话中,林平山才知道他的本家这些年干了不少大事儿。 
  十一 
  林平山离校后一年多,林心田也离开学校的政治工作岗位,被分配到六三七厂工作。核燃料生产的第一步,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到厂后,他被安排在车间做技术工作。这时厂里正准备对铀矿石水法冶炼的工艺流程进行改造,他到车间就跟其他几位同志一起接受了新流程的设计任务。 
  刚参加技术工作就接到这么重要的任务,他非常兴奋。那时候他的爱人还没调来,他每天除了床上倒几个钟头,其余时间都泡在车间和办公室,有时干脆晚上也睡在办公室里。 
  他们碰到的第一个难题是矿石破碎粒度的确定,“粒度”就是颗粒的大小,对冶炼工艺影响很大,要通过反复实验确定粒度要求,调整相应的破碎加工流程。他们对种类繁多的破碎机都很陌生,对其性能更无从谈起了。亏了车间里的张铁强师傅,每当碰到实验对矿石的粒度提出新的要求,张师傅就帮他们调整设备的参数,想办法达到指标。 
  后来,他们进行铀矿石的浸出和萃取实验。浓度、温度、时间,对实验的效果都有很大的影响。他们查阅文献,比照老流程做设计,然后进行实验,不合适就修改设计再试。 
  影响效率的因素很多,找到合适的流程参数很困难,实验进展很慢,整整两个月时间,他们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有段时间,一些同志有点儿泄气,特别是倒班的同志已经相当疲惫了。 
  在一次讨论会上,有同志提出,老流程是根据原来苏联老大哥的图纸做的,都经过了长时间的考验,轻易动不得。 
  林心田听了,就说:“苏联专家撤走时把很多图纸都带走了,资料不全的情况下安装的生产线,毛病很多。而且,这种流程在国际上已经落后了,我们不能跟在别人后边爬行。” 
  他接着向大伙儿谈起我国核事业的老一代创业者的献身精神,鼓励大家迎难而上。没想到他在会上的发言,被悄悄进来听会的厂党委曹书记听到了。 
  曹书记了解到林心田曾在大学担任学生辅导员、分团委书记,觉得是个政治干部的好苗子。当时清华大学为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挑选一批政治素质高的学生当辅导员,半脱产做思想政治工作。 
  在铀矿水冶新工艺实验成功不久,林心田就被任命为车间党支部书记。以后,任厂党委办公室主任、副书记,一步步地走上了政治干部的路子。   
  第三章 苦战云岭(26)   
  这天,曹书记去北京开会,林心田主持中心组的理论学习。傍晚学习结束,他们刚跨出会议室大门,机修车间的小马气喘吁吁跑来对他说:“林书记,张师傅快不行了!”他一听,急忙对党委办公室主任赵志强说:“老赵,快走!咱们看看去。” 
  他们跨进病房,看到张铁强师傅的老伴和女儿正在轻声抽泣,他的三个徒弟围在床边。 
  张师傅已处于半昏迷状态,脸色蜡黄,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