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鬼谷子的局(出书版) 作者:寒川子-第3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公子如刚进府邸,家臣报说纵亲馆驿已来人催促数次。公子如细看滴漏,见早过申时,也就顾不上洗梳,换好官服,驱车直奔馆驿,远远望见赵国副使楼缓候于门外,说是苏秦与诸位公子、公孙恭候多时了。
  众人听到声响,俱迎出来。
  见过礼,苏秦跨前一步,携公子如之手越过两进院子,走进一处清幽、雅致的厅堂。厅中不见一兵一卒,亦无仆从侍女,唯有花草果木点缀其间,整体布局祥和安泰,中间摆着七个茶几,围成一个大圆,每张几后各铺一块绒毯。
  苏秦走至跟前,指着席位道:“诸位,今日是纵亲会同,大家同主同次,随便坐!”话音落处,自己跨前几步,就近坐了。
  众人扫视圆席,俱是一怔。列国会同,礼仪尤重,主次之位更是马虎不得,座次如同行祭时执牛耳一样,与会者无不看重,稍有不慎,轻则邦交失和,重则兵戎相加。此番会谈,苏秦既是召集者,又是六国主使,理当坐于主位。其他诸人皆是副使,当坐陪位。然而,即使陪位,也有上下远近之分。苏秦设此圆席,自行放弃主位,别开生面不说,无疑也是对位次之争的精妙化解。此举虽小,却见了苏秦的气量与睿智。六国副使恍过神来,尽皆叹服,各寻席位坐了。
  侍者端上茶水,苏秦品啜一口,目光落在斜对面的楼缓身上,示意他主持仪式。列国副使或出身王室,或出身公门,唯有赵国副使楼缓身为人臣,是理想不过的主持人选。另外,赵是合纵发起国,苏秦要他主持,自也有报答赵侯之意。
  楼缓讲完套话,从旁拿过几卷竹简,是六国纵亲纲要,每人传发一册后,逐句宣读。纲要内容无外乎五通、三同、协力制秦之类,是大家早就熟知了的,楼缓在此宣读,无非是走个程序。
  宣读完毕,楼缓邀请苏秦发言。
  苏秦也不推辞,不紧不慢地述起天下大势、合纵缘起及其过程。几个副使中,唯公子如首次倾听苏秦纵论天下,畅议国计民生,任他多么不知政事,不谙民情,也是血脉贲张,大有感悟。
  接下来才是正题,商讨如何会同。纲要等列国早已认可,无须争议,诸人关注焦点只在会同的规格、盟辞、仪礼、时间、地点等具体事务上。燕国公孙哙、韩国公子章、楚国公子如三人本性不争,齐国田文年纪虽轻,城府却深,赵国楼缓与苏秦早有默契,只有魏国公子卬不计里表,事无巨细,皆要过问一番。
  没费多少周折,大家就在会同规格、盟辞、仪礼、时日等方面达成一致,只在选址上起了争执。公孙哙提议于洛阳会同,请周天子主盟,遭公子卬、田文合力讥讽。楼缓建言会同地点设于魏国崤关渑池,正对函谷关,借此向秦展示六国纵亲声威,公子卬震几叫好,热切的目光瞄向田文,希望得到他的支持。
  田文却把目光转向公子如。
  自进门后,公子如一直正襟端坐,二目微闭,像是仍在深山老林入定,而不是在开一个事关天下大局的列国特使级纵亲筹备大会。
  在鬼谷里有过此等经验的苏秦微微一笑,目光也投过来。其他特使的目光紧跟着纷纷射来。
  公子如显然感受到了,二目微启,因是首次在此等场合发言,声音稍稍打战,吐字却是清晰:“楚国建议,会同地点设于孟津。”言讫,再次闭目。
  公子如不用“在下”而用“楚国”,众人无不感受到这两个字的分量。几年前魏惠王号令天下于孟津朝王,今日,在自家地盘上的公子如既是实质上的东道主,又是纵亲六国中最大一国的副使,竟然重提孟津,显然是在释放一个信号,就是楚国有意让魏再做东道主,再执牛耳。在座诸人皆知公子如不善政务,不谙辞令,因而此言断不是信口而出,而是有人授意。
  大家面面相觑。即使总要质问的公子卬,也是愣怔,没有即刻表态。
  场上静寂,滴漏清晰可闻。
  齐国田文却似看出玄机,半开玩笑地率先赞同:“呵呵,孟津的确是会同佳址,连会同台也省得再建,稍作修缮即可。”
  公子卬这也反应过来,震几叫道:“魏国赞同!昔日八百诸侯会盟孟津,共讨商纣,今日六国英雄再会孟津,共讨暴秦,何其快哉!”
  田文笑笑,半是揶揄:“还有魏王陛下孟津朝王之事,大将军怎就忘了?”
  众人皆笑起来。
  见公子卬面色尴尬,公子章笑转话题:“魏兄将秦公比作商纣,岂不是高抬他了?”
  众人又笑起来。
  楼缓敛住笑,目光移向苏秦,意思是再明确不过的。苏秦将目光依次扫过众使,依旧微笑,没有说话。
  楼缓微怔,小声叫道:“苏子?”
  苏秦望向楼缓,朗声说道:“赵国副使,有话请讲!”
  楼缓本想要苏秦表态,没想到苏秦反要他说,嗫嚅道:“在下——”见众人目光纷纷射来,只好将牙关一咬,“在下以为,会同地点设在孟津不妥!”
  公子卬变过脸色:“请问赵国使臣,有何不妥?”
  “武王会盟八百诸侯于孟津,旨在伐纣。魏侯会盟列国于孟津,旨在尊周。今日苏子倡导六国会同,意在结束纷争,共制暴秦。韩公子所言甚是,秦公既不能等同于商纣,也不能等同于周天子,因而不宜再将会同台设于孟津。”
  公子卬探身道:“请问赵使,依你之言,会同地点设于何处合宜?”
  楼缓语塞:“这——”
  “别不是设在贵国邯郸吧?”公子卬身子朝后一仰,放声长笑。
  楼缓脸上涨红,再次将目光移向苏秦。
  苏秦轻咳一声,敛神说道:“诸位特使,我等在此商谈天下会同,是使命,更是职分。我等一言一行,无不关系天下大事,黎民安危,不可轻言戏辞,伤及和气!”目光扫向公子卬,然后依次扫过诸位使臣,见大家纷纷正襟敛神,再次出声,“六国会同,应以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为前提,凡事皆应求同存异,共商合议。关于会同地点,燕国特使提议设于洛阳,赵国特使提议设于渑池,楚国特使、魏国特使提议设于孟津,诸位谁有其他提议,尽可在此表述。”
  众人尽皆摇头。
  “既然没有其他提议,”苏秦以指轻扣几案,“我们就在上述三地选取一个。我们共是七人,超过四人同意者,方为定址。先说洛阳,同意者伸出二指,就像这样——”伸出二指,然后放下,目光扫过众人。
  只有公孙哙举手,依样伸出两个指头。
  苏秦候一会儿:“其次是渑池,同意者举指。”
  楼缓、公子章缓缓将手举起。
  苏秦再道:“再次是孟津,同意者举指。”
  公子卬、田文、公子如尽皆举指。苏秦略作思忖,伸出二指。公孙哙见苏秦举手,亦改过来。公子章一见,也忙举手。唯有楼缓迟疑半晌,方将两个指头缓缓伸出。
  “既然诸位尽皆同意,”苏秦收回手指,“会同地点就定于孟津,吉期为秋分日,卯时起礼,午时执牛耳。其他相关事宜,均以今日议定的为准,请诸位特使各自回奏君上,求同存异,共成合纵大业!”
  “敬受命!”
  众人走后,楼缓凑到苏秦跟前:“苏子,您……真的认同孟津?”
  苏秦眉头皱起,久久没有说话。
  楼缓小声嘟哝:“您是特使,随便说个地点,有谁能说二话?”
  “唉,”苏秦长叹一声,“如果天下诸事在下都能定下,我等又何必四处奔波、合纵会同?既然是列国会同合纵,在下又怎能随便说个地点?”
  楼缓急道:“方才,您若不举手指,他们也凑不够四人。”
  “纵亲六国,齐、楚、魏三家最具实力。三家俱荐孟津,在下若是不举手,你说定在何处?会盟地址定不下来,如何会同?我们总不能将精力一直耗在这桩事上吧。”
  “会同地址再放孟津,又不能去邀周天子,叫天下如何看待?再说,魏得惠子、庞子,势力复强,六国皆去孟津,魏王会不会——”楼缓打住话头。
  “你说的是,在下忧心的正是此事。但事已至此,即使会同地点不在孟津,该发生的照旧发生。”
  楼缓默然。
  公子如回到府中,沉思良久,起身径投太子府,将这日议定的合纵诸事细细禀过。
  送走公子如,太子槐吩咐靳尚召请左司马屈武、右司马景翠及屈丐、屈平等七八个得力近臣谋议。众人也都知道了合纵成功的事,群情振奋。屈武长子、一直镇守襄阳的裨将军屈丐按捺不住,率先说道:“殿下,天赐良机,末将请命伐秦,光复我商於失地!”
  “屈将军所言极是!”太子槐也是情绪高昂,“商於之耻一日不雪,本宫之心一日不宁!今机缘已至,本宫召请诸位,只为商定一个万全之策。”目光逐一扫过众人,“诸位皆是本宫膀臂,也都熟知秦人,有何良策,这就说出来。”
  几个年轻人七嘴八舌,各自说出伐秦方略,渐渐形成合议,就是趁列国合纵、秦人无力南顾之时,兵分三路,一路出宛城,由涅阳西进;一路出穰,由湍水河谷北上;一路出均陵,沿丹水河谷北上,钳击淅、於,而后三路大军由东而西,直捣於中,夺取武关,进而扫平整个谷地。
  几个年轻人热情洋溢地献计献策,唯有左司马屈武闭目端坐,自始至终未出一言。
  太子槐憋不住了,目光转向他:“老将军,您与秦人对阵多年,熟知商於,想必已有破敌良策,可否赐教本宫?”
  “回禀殿下,”屈武应道,“商於谷地形势险恶,关隘众多,原本易守难攻。自商鞅始,已历四任郡守,无不谨小慎微,尤其是现任郡守孟邵,智勇兼具,是秦公亲选将才,膝下四子皆饱读兵书,精通武艺,各有万夫之勇。孟邵上任六年,借地势筑关设垒,层层布防,并将谷地之民施以秦法,劝农耕织,教民死战,是我劲敌。微臣以为,收复失地,万不可仓促图之!”
  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4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