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历史上的宫门之变夺宫-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双眼被王位的光芒所照耀,无暇顾及其他。政变是可怕的,聪明的人发动的政变更可怕;兄弟相残是可悲的,原本可以和睦共处、和衷共济的兄弟相残更可悲。
  当吴王僚派出伐楚大军的同时,身后的公子光已经握紧了腰间的佩剑。
筹备再三(1)
  一
  公子光手中最锋利的剑不是腰间的佩剑,而是伍子胥。
  若干年后,当公子光即将告别人世的时候,他召见最多的人不是儿子夫差,而是伍子胥。公子光将身后之事都托付给伍子胥,并且要求夫差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伍子胥。公子光和伍子胥两人共同经历了政治风雨,经历了危难,也分享了荣耀。弥留之际,公子光恍惚中又听到了伍子胥流浪时在姑苏街巷吹奏的笛声。
  正是这悠扬深厚的笛声吸引了公子光。当时公子光正疲倦地坐在车上,谋划着如何夺取那梦寐以求的王位。他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实力的差距。姑苏城里遍布忠于吴王僚的军队和大臣,自己的力量实在太弱了。公子光越想越头疼,皱着眉头闭目养神。恰恰在这时,一阵悠长、厚重、难以捉摸的笛声传入了耳中。公子光立刻喜欢上了这个声音。细细品味,这笛声似乎饱含着不满和抗争的意图,但这种意图是掩藏在层层宽容、洒脱的外衣后面的。这由远及近的身影多么契合自己的心意啊。
  公子光睁开眼睛寻找演奏者。那是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有着花白的头发,魁梧又肮脏的身体和一双逼视前方旁若无人的眼睛。他吹着笛子,缓缓地经过公子光的车辆。周边奔跑着一群嬉戏打闹的孩童,不停地用柳枝抽打着吹笛人,叫他疯子。公子光忙让车夫跟随这个怪人,继续观察他。沿途有几个好心的老人递给吹笛人若干米粮。吹笛人都不卑不亢地接受了。“噢,原来是个乞丐啊。”车夫不经意地说了一句。公子光微微地摇了摇头。公子光的车辆一直跟随他到了他栖身的一间破茅屋,心理盘算着改日专门前来拜访,结交这个怪人。
  这个吹笛人就是伍子胥。
  几天后,公子光果然来找伍子胥了。破茅屋里已然人去屋空。公子光茫然若失,不过他马上就又见到了伍子胥。这一次是在朝堂上。原来吴王僚也发现了伍子胥,将他请进宫来,促膝长谈。吴王僚认定伍子胥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拜他做了吴国的大夫。
  公子光这才知道伍子胥的名字,知道他原来是流亡到姑苏的楚国将领,知道他的祖父是邲之战中赫赫有名的伍参。伍子胥的实际年龄远远比他的外表要年轻。家族在楚国被楚平王族诛后伍子胥侥幸逃生。艰苦的生活和报仇心切让他过早地衰老了。伍子胥出逃到吴国的过程充满传奇色彩。正史中涉及得不多,民间传说却很多。什么“芦中人”、“过昭关”、“一夜白头”等等说的都是伍子胥。他真的是九死一生才逃奔到吴国的首都姑苏。满怀报仇之心的伍子胥最初只能在姑苏街头吹箫卖艺,乞讨为生。伍子胥被任命为大夫后,公子光心中一沉。伍子胥似乎非常感激吴王僚,吴王僚似乎又多了一个亲信。多一个人才被吴王僚所用就给自己的争位之路增加了一点障碍。公子光心里一直是这么想的。
  伍子胥担任大夫之初,见识非凡,很得吴王僚的信任。没几天,复仇心切的伍子胥就吴楚两国的关系现状、吴国的应对政策作了详细的分析,强烈建议吴国在昏庸的楚平王统治晚期兴兵伐楚,并愿意充当先锋。伍子胥在楚国为将多年,才能出众;他的这篇报告资料翔实,感情充沛,说动了吴王僚。吴王僚同意出兵伐楚。公子光知道后,偷偷进宫劝谏吴王僚说:“这是伍子胥为了一己私仇,要动用吴国的国家机器为他复仇。伐楚不论成败,伍子胥都出了口气,但我们吴国不能这么草率。”吴王僚冷静想想,认为伐楚的时机的确尚未成熟,便收回了伐楚的决定,并对伍子胥产生了不好的看法。伍子胥大为失望,公子光暗暗高兴。之后公子光多次在吴王僚耳边说伍子胥的坏话,吴王僚对伍子胥的印象更差了。伍子胥见事无可为,主动挂冠而去,到姑苏城外的菜园耕种去了。


  如果平常人遭遇伍子胥这样的坎坷和困顿,肯定会志向消磨,雄心不再。但是伍子胥不是平常人,不仅报仇灭楚之心不灭,还敏锐地发现了公子光的不臣之心。吴王僚和公子光同样的雄心勃勃、能力出众。吴王僚不可引以为助了,伍子胥主动向公子光的阵营靠拢。公子光和伍子胥一拍即合。两人在治国外交、行军作战等许多问题上都思想相通,尤其是在推翻吴王僚,伐楚强吴两大问题上达到了完全的默契。
筹备再三(2)
  伍子胥一边在城外种菜,一边替公子光出谋划策。
  二
  伍子胥认为要想推翻吴王僚,最便捷的方法就是刺杀。
  刺杀成功与否关键看刺客。伍子胥成功地从民间挖掘出了“千古第一刺客”专诸。“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东南土地多出温柔书生,但专诸偏偏就是慷慨激昂、舍生取义的壮士。专诸生长在一个并不美满的家庭中。其父终日不务正业又沉溺赌博。性情暴躁的他常常对妻子拳脚相加;其母贤惠持家,但生性软弱,对丈夫的欺凌逆来顺受。据说一次,专诸父亲不顾母亲的苦苦哀求,要拿家里仅有的一点口粮出去赌博。母亲死死抱着父亲的腿不让他出门。父亲一脚将她踢倒。正在门口劈柴的专诸见状一跃而起,紧握柴刀堵在父亲面前,死死地盯着父亲。专诸身上的杀气弥漫开来,把经过他家门口的狗都吓得趴在路上不敢动了。专诸的父亲也被儿子的杀气所震慑,不仅将口粮放了回去,而且再也不敢出去赌博了。当时专诸只有12岁,凭此事名动乡里。后来专诸的父亲死了,他和老母亲两人相依为命,过着非常贫困的生活。
  伍子胥是怎么挖掘出专诸的呢?《史记》上的说法是这样的。一次,专诸当街与一大汉厮打。众人力劝不止,重重围观。专诸并不是虎背熊腰、五大三粗的人,但面对大汉没有丝毫怯意,英勇搏斗,竟然将大汉打得没有了还手之力。这时,人群中进来一位老妇人,对着专诸轻轻一唤,斗志蓬勃的专诸马上停手,乖乖地跟着老妇人挤出了人群。有认识的旁人说这位老妇人就是专诸的老母亲。伍子胥恰巧路过,见到专诸的勇武和孝顺,印象很深,便结交专诸,并把他推荐给了公子光以图大业。民间传说的版本却不相同。据说专诸以厨师为业,一次在水边钓鱼,遇到了一位落魄的大汉前来乞讨。专诸没有简单地给大汉剩饭剩菜,而是平等地接济了大汉,还对大汉有所鼓励和鞭策。这个大汉就是流亡途中的伍子胥。从此两人成了朋友,伍子胥越来越发现专诸胆识过人,有勇有谋,就推荐给了公子光。
  总之,伍子胥把专诸从社会的最底层提拔进入了“士阶层”。前文提到,在春秋时代,刺客不是简单的杀手,他们拥有自己的信念与抱负。因此,即使是后世的儒学大师也将春秋刺客和杀手严格区分,将他们视为“士人”。但春秋刺客又不是寻常的士人,他们的任务不是为臣为将,而是以性命来实践理想,冒险刺杀政治障碍。公子光对专诸礼遇有加,平等相待,物质充沛。专诸很认同公子光的政策主张,对公子光的礼遇非常感激,愿意执行刺杀吴王僚的重任。于是原本与专诸无关的政权更迭和宫闱政变现在都与他紧密相连了。
  专诸就在公子光的门客群中隐藏了起来。当时的贵族都有蓄士养士的风俗,因此也没有人怀疑。民间和文艺作品中则说专诸放弃优越的生活,重新和老母亲过起了贫困的日子,避免他人怀疑。
  三
  伍子胥和专诸两人设计了一套刺杀吴王僚的周密计划。
  首先,伍子胥找到了一把利刃——鱼肠剑。鱼肠剑,又名鱼藏剑,传说是铸剑大师欧冶子为越王所制。他用赤堇山之锡和若耶溪之铜,经雨洒雷击,得天地精华,制成了五口锋利无比的利剑,分别是湛卢、纯钧、胜邪、巨阙和鱼肠。关于鱼肠之名的来历,一说是由于剑身上的花纹有如鱼肠,凹凸不平,因此得名;另一说是由于它小巧得能藏于鱼腹之中。有人就怀疑这么小的剑再锋利,毕竟太短小轻薄,能刺杀成功吗?其实,真正的刺客并不在乎工具的大小长短,关键是适合。吴王僚深居简出,护卫重重,哪有机会让一个手持重器或者长剑的陌生人靠近呢?因此,针对吴王僚的理想凶器必须符合两大要求:短小易于隐藏,锋利能够保证杀伤。鱼肠剑完全符合这两个要求。
  其次是寻找接近吴王僚的机会。吴王僚有一个嗜好:吃烤鱼。这个嗜好让伍子胥等人发现了机会。专诸专门去太湖边学习制作烤鱼的本领。经过三个月的勤学苦练,专诸做得了一手好鱼,并成了太湖边小有名气的厨师。
筹备再三(3)
  最后,为了保证吴王僚被刺死后顺利地接收政权,还要提前将效忠吴王僚的军队和亲信尽可能地抽调出去。刚好楚平王死了,伍子胥在悲叹不能手刃仇敌,亲自为父兄报仇的同时,意识到政变的良机来了。于是他建议公子光劝说吴王僚出兵伐楚,并且让公子光装病避免被派遣领兵。公子光于是假装在上车的时候跌倒,扭伤了脚腕。吴王僚于是派遣两个弟弟率领姑苏的精锐部队伐楚;又将忠勇的儿子庆忌和依然受到民心拥戴的季子派遣到中原地区对伐楚大业做辅助工作。姑苏城将变成公子光和吴王僚对决的战场。
  现在,万事俱备。
鱼藏剑(1)
  一
  伐楚的吴国大军在前线遭遇了狙击。楚国发兵断绝了盖余、属庸两人的后路,吴军进退不得,坐等后方援助。
  于是公子光对专诸说:“时不可失,失不再来!我光才是吴国王位的所有人,早就应当被立为吴王。等我杀了王僚登上王位,即使三叔季子回来,也不能废黜我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