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落架的凤凰-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大喜功,曾两次巡边,到塞外炫耀武力。一次亲率三宫六院、百官甲兵50多万人,浩浩荡荡直趋胜州(今内蒙古托克逊附近)。在胜州行宫里,炀帝和萧皇后接见了启明可汗、义成公主及众酋长。也就在这一次,义成公主与萧皇后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启民可汗死,义成公主又先后改嫁给他的儿子始毕、处罗、颉利三位可汗。庶母或嫂子在自己的男人去世后嫁给义子或小叔子,这种转婚制是世界各民族都曾普遍存在的现象。 
  义成公主闻知萧皇后流离各处,又打听到萧皇后的确切下落,便要处罗可汗发兵围困窦建德,救萧皇后于烽火之中。窦建德不敢与突厥人正面交锋,只得于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夏,把萧皇后及皇族多人交给义成公主派来的使臣。原来窦建德还猜想,萧皇后肯定不会同意的,这样窦建德便有留下萧皇后的理由了。但萧皇后此时在中原已举目无亲了,战乱使得萧皇后日夜不宁,她已对时局心灰意冷了,夜里常做噩梦,几乎没有活下去的勇气了。见义成公主派使者来接,自是喜不自禁,便想远走高飞,离开这令她伤心欲绝的地方,来平复自己的情绪。她希望在完全不同的环境里,开始自己全新的生活。于是,她随突厥使者离开中原,走向蛮荒之地。窦建德备了车马和礼品,让她带上南阳公主和炀帝长子杨 的遗腹子杨政道,由1000多骑兵护送,晓行夜宿,走了20多天,到达了突厥汗国。处罗可汗为萧皇后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并立杨政道为隋主,安排他们居住在定襄。从此,萧皇后就过上了背井离乡、流落异域的生活。 
  处罗可汗见到了萧皇后,顿时惊为天人。他顿感天下诸美都集于一身,不禁勾起他的无限欲望。时势至此,人在他人屋檐下避雨,命运已经不能由她自己掌握了。无可奈何之中,萧皇后又不得不成为番王的爱妃。当初袁天罡不是预言她命带桃花,在劫难逃吗?那就只有听天由命吧! 
  后来,处罗可汗死了,由颉利可汗继位。按突厥人的风俗,处罗可汗的妻妾——义成公主与萧皇后姑嫂两人又被新任颉利可汗接纳,成为他的妻妾。虽说萧皇后比义成公主年长,但由于她具有与生俱来的绰约迷人的风韵和少有的魅力与激情,颉利可汗更钟情于她。 
  唐朝建立后,义成公主为了给隋报仇,数请颉利可汗出兵攻唐,为已经灭亡的隋朝报仇。萧皇后数劝无果,姑嫂由此产生分歧。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正月,雪虐风饕,唐将李靖奉命率骁骑3000余人,冒着严寒,顶着飞雪,自马邑进驻突厥腹地恶阳岭,乘其不备,袭击定襄城,大破突厥,颉利可汗被俘,义成公主被杀,东突厥汗国灭亡。   
  终老唐宫   
  李靖将萧皇后妥善安置在唐营,派特使飞马报知太宗。李世民得知萧皇后已在李靖军中,便派特使迎接她返回长安,颐养天年。 
  萧皇后塞外流亡14年从定襄返回长安的途中,走到胜州附近,触景生情,往事历历,而今已物是人非,萧皇后不禁凄然泪下。 
  唐军凯旋归来,李世民传旨:召见萧皇后。这时萧皇后已是48岁的半老徐娘了,而唐太宗李世民才33岁。李世民见她身材颀长俊美,容貌温柔端庄,美眸流盼,仪态万千,看不出一点老态,在她的身上,散发着比一般的少女更多的一份独到的成熟和浪漫。尤其是那雍容典雅的高贵气质,更不是一般的红粉佳人所具备,她诱人的风韵让人怦然心动。使人怀疑她不是天上的仙女,便是人间的洛神。李世民不禁为之心旌摇荡。甚至怀疑她是否就是真的萧皇后,因为她的外表与实际年龄实在不成正比。一个已过不惑之年的妇人竟如此光彩照人,真的令人难以置信。然而,她的的确确就是那位历经沧桑的萧皇后。 
  而萧皇后饱经离乱而孕育出来的楚楚可怜的情态,更令李世民爱怜。萧皇后有感于唐太宗的知遇之恩,就向唐太宗献上了一件至宝,那就是传国玉玺。萧皇后与其孙杨正道当年携带传国玉玺逃往突厥,一直秘不示人。直到贞观四年(公元630年),萧皇后与杨政道来归,传国玉玺才为唐所得。唐末战乱,传国玉玺又先后落入后梁、后唐之手。公元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勾结契丹,举兵叛乱,进围洛阳,后唐兵败,李从珂与其家人登楼纵火自焚,后唐灭亡。传国玉玺从此从历史的册页里消失了,这也是有史可查的传国玉玺的最后流布过程。 
  李世民心花怒放,当下赐萧皇后与杨政道宅院。 
  并且他不顾年龄的悬殊,更不在乎臣下的劝谏,执意册封萧皇后为唐宫昭容,使这位饱经离乱的隋朝皇后,又正式成了大唐天子的爱姬。 
  李世民这人以隋为鉴,励精图治,崇尚节俭。但萧皇后来到宫中时,他还是破格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宴会来欢迎她,四处张挂着华丽的宫灯,宫女们献上曼妙的歌舞,桌上堆满山珍海味,唐太宗以为这种场面已够豪奢了,因此问身旁的萧昭容:“卿以为眼前场面与隋宫相比如何?” 
  隋宫夜宴时并不点灯,而在廊下悬挂120颗直径数寸的夜明珠,再在殿前设火焰山数十座,焚烧檀香及香料,使殿中煌煌如白昼,又有异香绕梁,如入仙境,每晚烧掉的檀香就有200多车。因此,眼下这点排场距离隋宫的豪奢情形哪能同日而语。 
  但萧昭容不便明说,只是平静地说道:“陛下乃开基立业的君王,怎可与亡国之君相比!此事在唐宋人的随笔杂纂里的记载虽略有出入,但基本上都大同小异。 
  唐太宗不仅被她的容貌所深深吸引,也深为她的明晓事理而折服,对她愈加敬重和疼爱了。虽然唐太宗对萧昭容十分关照,可这一切都无法抚平她半生颠沛流离的辛酸的心灵,面对唐宫的繁华,她常被不经意的触及前事,心里的悲苦和寂寞也许只有她自己知道。她就在这种强颜欢笑中,度过了18年的唐宫岁月,67岁时溘然长逝,结束了坎坷的一生。 
  萧皇后的一生,享尽了荣华富贵,但也历尽了人间沧桑,这也许就是她“桃花劫”的人生宿命吧! 
  李世民不忘萧皇后临终的托付,下诏宣布恢复萧氏的皇后称号,定谥号为“愍”,并命三品以上官员护理灵柩,隆重下葬于江都,也算极尽哀荣了。     
  媒妁之祸:东阳公主悲苦的姊妹情缘 
  公主们都是天之骄子的帝王血脉,金枝玉叶,一生富贵无忧。历代史家也都在帝王勋戚之后列有公主传,其尊容无比。“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应该没错吧,可细读历朝历代史书,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不少的历史细节证明,绝大多数公主们的生活,特别是感情生活甚为悲苦,公主们的经历和结局都不大好。 
  虽然她们一生下来就是天潢贵胄,享有高高在上的皇家特权,握有为所欲为、生杀予夺的权力,但也使她们养成了骄纵的性格。她们出生的唯一使命,就是政治联姻。在这种情形之下,一方面,她们自认为身份高贵,根本不把丈夫放在眼里;另一方面,公主们的丈夫为了家族的利益和安危,不得不屈从。人格的膨胀与人性的压抑,自然产生不出和谐的音符。历史上也确实有很多公主不顾丈夫的尊严滥情纵欲,也确实有很多驸马是在灵魂扭曲的重压下,要么忍气吞声,要么疯狂报复。 
  做驸马只是家族得到了表面的风光而已,实际上驸马本人内心如煮。不但性压抑苦闷到了极点,而且人格扭曲到了极点,多少患上精神分裂症,自然有暴力倾向了,历史上也确实有一些公主是死在丈夫的暴力殴打之下。本文叙述的唐太宗李世民最小的女儿新城公主,就是一位无故被丈夫以家庭暴力虐待、毒打致死的。死得很是悲惨不说,而且牵连到无辜的东阳公主。使得关心她的这位嫡姐从此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就像一粒尘埃一样,沦落底层为民。这样说未免简单,实际上在她们这种悲苦命运的背后,是残酷的政治斗争的刀光剑影,她们只是男权社会政治斗争的牺牲品罢了。   
  人贵命薄   
  长孙皇后的贤淑温良天下闻名,后世多认为,唐太宗能开贞观盛世,除了能知人善任、从谏如流外,与长孙皇后的及时纠偏是分不开的。这正应了那句话,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是站着一个伟大的女性。 
  长孙皇后先祖是鲜卑族拓跋氏,父亲长孙晟在隋朝官至右骁卫将军之职。外祖父高敬德曾任扬州刺史,家境殷实。长孙皇后和哥哥长孙无忌还小的时候,父母双亡。她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长孙安业,是个无赖,为了霸占家业,竟将兄妹两人撵走。兄妹两人无奈,只得投奔舅舅家,得到照顾。 
  长孙皇后年幼时,一位算命先生曾为她占卜吉凶,测定她“坤载万物,德合无疆,履中居顺,贵不可言”。果然,长孙皇后13岁便嫁给15岁的秦王李世民为妻,并在唐高祖武德九年八月,李渊禅位后,李世民承继大统,长孙王妃随即被英武的唐太宗立为母仪天下的皇后,正应验了早先算命先生的“坤载万物”的预言。做了至高无上的皇后,长孙氏并不因此骄矜,反而更加包容,对己严,对人宽,且一如既往地保持着贤良恭俭的美德。长孙皇后有着敏锐的政治头脑和勇气,李世民之所以能够通过“玄武门之变”登上大唐天子的宝座,她居功甚伟。因为长孙皇后端直有道,唐太宗对她十分器重,下朝以后总要和她谈起国家大事。 
  长孙皇后虽是一个很有见地的女人,但她不愿以自己特殊的身份干预国家大事,她很郑重地说:“牝鸡司晨,惟家之索。妇人预闻政事,亦为不祥。”长孙皇后以她贤淑的品性和无私的行为,不仅赢得了唐太宗及宫内外人士的敬仰,而且成为后世中国妇女学习的典范,史书对她多所誉词。贞观八年,长孙皇后随唐太宗巡幸九成宫,路染风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