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落架的凤凰-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时,李存勖只有少数亲兵跟随。想到过去勒马中原,是如何的豪迈,而今英雄末路,凄凉无限。不禁放声大哭。更令他没想到的是,在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居然是他最信任的伶人郭从谦亮出了弯刀,呐喊着要他性命。他对这肘腋之变猝不及防,同时也怒不可遏,恨不能亲手宰了这畜生。骆驼死了比马大,英雄命蹇有余威。他骑上马大喊一声:“奸贼找死!”好似霸王战娄烦,当阳桥上张翼德。叛军们无不觳觫,刀剑落地。或许是作恶多端,天不怜他,郭从谦发一支冷箭,一矢中的,射破了面门。顿时血流如注,摔下马来。拔出冷箭后,口渴得要命,到处找水喝。大叫刘皇后来侍候,这时刘玉娘一看大势已去,在夫妻之情跟利害之间,再加选择,于是她不但不亲自去看望庄宗一眼,反而教宦官送去一碗酪浆给他喝。而据当时传说,凡是被弓箭或兵刃所伤的人,往往感到又渴又闷,如果喝水的话,还可以救活;喝粥或酪浆,则死得更快。刘皇后就故意派人送去酪浆,真是恶妇兽行。李存勖刚喝下一杯,便一命归西了。 
  刘玉娘收拾细软,在马鞍上挂满了金银财宝,一把火烧了皇宫,与李存勖的弟弟李存渥,率领七百骑兵卫队,逃出宫门,想到晋阳暂时躲避。当时,李氏皇族纷纷逃出洛阳,将目的地定在晋阳,希望能在这个龙兴之地得到庇护进而以此为据点卷土重来。刘皇后不但狠毒,贪财,势利,还很淫荡,在逃亡途中,她害怕李存渥丢下她不管,便百般挑逗李存渥。而李存渥见她姿色犹存,风韵无限,且是皇嫂,便乐意与她私通。自此一路双宿双飞,到了晋阳城下都亭驿,守将李彦超恨其贪婪,把钱看得比命还重,更不知爱护将士,便不肯打开城门,收留他们。相反,李存渥在这里又被部下杀死,刘皇后趁乱躲入附近农家,逃出了生天。 
  “命既在天,人如我何?”这是刘皇后常说的话。《资治通鉴》第274卷后唐纪中,对此是这样加注的:“纣责命于天,纣所以亡,未闻妲己有是言也。”意思是说,纣王埋怨老天,认为天要亡我,非己之罪,而不忏悔,但妲己却没说过这种荒唐的话!因此后人常常感叹,刘皇后祸害之烈,甚于妲己。 
  “命既在天,人如我何?”刘皇后虽然走投无路,可她认为这是暂时的困厄。在躲藏了一天之后,拿着金银财宝却找不到饭吃,反而被强汉抢走了不少金银。她忽然想到东晋桓温作乱时,许多王公大臣就是抱着金子饿死的,不仅打了一个寒战,只得放下高贵的身段,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可怜兮兮的难民,到佛寺里求赊饭。这段逃难的经历,带给她思想极大的震动。她看到那些老百姓辛辛苦苦,却终食不饱,甚至为乱兵驱使,想安稳的死都不可能。而那些和尚尼姑们,却一个个衣饰光鲜,满面油光,受到官民的尊重。她本就礼佛,通晓经书,于是她取出剩下的一些钱财,在太原附近建了一座尼姑庵,剃度为尼,想从此隐名埋姓,躲藏起来。 
  但是,“江山易改,秉性难易”,这句成语用在她身上真是恰如其分。江山都丢了,她依旧贪婪成性。她虽然削发为尼,遁入空门,每天念诵佛经,心却不空,反而塞满了更贪婪的物欲的诱惑。青灯古佛决非所愿,她眷恋的是世俗的生活。正因为此,她不顾自身所处的险境,趁着兵荒马乱,以佛的名义,强行占领田庄,大发不义之财。她又拿出银子大放高利贷,聚敛财物,其贪渎不减当年。穷苦农民被逼无奈,只得卖儿卖女。但也有地方豪强垂涎她的美色和财富,趁机敲诈她,终于引起诉讼。有知情者就向当局告密,揭发出她是前朝皇后,后唐明宗李嗣源闻说,骂道:“误国的妖后,终于现身了。”遂派人到晋阳,敕令她自尽。 
  刘皇后临死前哀求:“我已于红尘无缘,难道不能侍佛终身吗?”明宗说:“佛门静地,而你罪孽沉重,岂容于你?正是佛让我清理门户的。”刘皇后说:“我佛慈悲为怀。”明宗终于不理,使者强行用毒酒鸩杀了这位昔日的皇后。这位贪图富贵不认生父的刘皇后从此结束了自己吝啬而又残忍的一生。贪财为了享乐,但她却没想到贪财也会让人丧命。水能载舟也能覆舟,钱何尝不是如此,钱能使人富贵,也能使人堕落甚至送掉性命。 
  叱咤风云、智勇兼备的乱世英雄李存勖在攻灭后梁后不过三年时间,转眼就成为众叛亲离、置身无所的独夫民贼,身死族灭贻笑天下,何也? 
  其一:就是恶妇乱国。刘玉娘出身寒微,无道德气象,五六岁时,即被掠宫廷为奴。这次被掠本是祸事,但世事无常,刘氏因祸得福,反嫁给李存勖并做了皇后,一时暴得大贵,华贵无比。巨大的命运反差使得刘玉娘极大地膨胀出人性中最贪婪与吝啬的本性,不仅泯灭了原有的来自民间的一丝善良,品位不升反降,最终在欲壑里结出了恶之花。失去了富贵的生活不说,反而流落民间,受尽屈辱,最后连苟全性命的可怜要求也不可能了。爱情的忠贞与否,与财产的多寡和地位的高低无关;而婚姻的幸与不幸,与财产的多寡和地位的高低则有关联。所以才有异化的婚姻,才有政治婚姻,彼此各有所图。庄宗是其例也。 
  其二:后唐是一个在战乱中建立的帝国,庄宗李存勖被人笑称为“洛州刺史”,可见其国境狭小。但建国前后的李存勖却判若两人,前期是那么英武有为,纵横天下,以复仇为己任,但在完成父亲的遗愿后,还矢太庙,也把自己的雄心壮志还掉了。建立后唐后的李存勖是政治上的白痴,治理国家依靠三种人:妇人,伶人,阉人。他酷爱文艺,对音乐和戏剧尤其痴迷。甚至亲自上台演出。为了自己的爱好,他豢养了一个庞大的文工团,授予军衔,与身经百战的将军同等待遇,甚至超过了将军们,因为他们很多人还同时担任着侍御史州刺史之职。他对这些伶人的待遇之厚、宠信之深,真可谓空前绝后。被宠信的伶人们有品质好的,但大多数都是龌龊小人,他们收受贿赂,谗害异己,策划阴谋,最后发动叛乱,力敌千人的李存勖最终因爱好而亡身失国,死于伶人之手。 
  所以,文学大家欧阳修是这样评价庄宗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观庄宗称帝后的作为,实为不可理喻,咎由自取,不能自知,也不知人。他把富贵盛衰归为天命,实属荒唐。所以欧阳修最后说:“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特地作了《伶官传》以警后人。 
  虎父龙子40余年建立的赫赫功业转眼之间化为尘土,不能不让人喟叹历史的无情!     
  虏地孤魂:皇后李氏的筑室分耕 
  对历史人物的定谳,往往是复杂的,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标准。但对于残唐五代时期石敬瑭的评价,自古而今,比较趋同。石敬瑭为了与他先前所效忠的后唐对抗,借兵契丹,竟荒唐地答应割让燕云十六州(今北京至山西大同等地)为交换条件,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历史后果。而这一区域历来是中原王朝防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的天然屏障,藩篱尽失,中原门户洞开,军事上处于极端被动地位,成为后来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不得不倾举国之力全面防御。严重影响并制约了中原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从而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而且间接埋下了北宋覆亡的种子。历史是最没有偏见的,因此,他的名字就成了“儿皇帝”“卖国贼”的代名词。如同《旧五代史》所说:“决鲸海以救焚,何逃没溺;饮鸩浆而止渴,终取丧亡”。他养肥了契丹,又为契丹所灭,“儿皇帝”也做不长久,7年后,石敬瑭背着永世骂名结束了罪恶的一生。他的皇后李氏(?~949),史书上说她是石敬瑭的贤内助,她在石敬瑭卖国的问题上,究竟起多大作用,则语焉不详。总之,她由公主而皇后而皇太后,曾经显贵一时,但最后成了辽国的阶下囚,一家人都被迫流亡,尝尽艰辛,最后客死他乡。 
  这都是因为石敬瑭卖国的结果。 
  后晋政权不过存在十几年,却祸害中国四百余年。收复燕云十六州成为此后每一个中原王朝梦寐以求的理想。   
  乘龙快婿   
  石敬瑭的正娶夫人李氏,是后唐明宗李嗣源第三个女儿,她生得眉清目秀,妩媚骄人,不但温良恭顺,而且聪明能干,李嗣源视为掌上明珠。十几岁时,就已出落得亭亭净植,如凌波仙子一般,举止高雅端宁。初封永宁公主,后封魏国公主,晋国长公主。石敬瑭灭后唐建立后晋,她被封为皇后,但未及册立。永宁公主的母亲是李嗣源的皇后曹氏,在五代十国那么多短命帝王中,唯有李嗣源可与后周郭威媲美,被后世史家誉为明君,曹氏的贤德也为人称颂。曹氏后来又被闵帝李从厚和末帝李从珂尊册为皇太后。永宁公主亲聆母亲芳泽教诲,自然秉承了母亲的所有美德。 
  后唐、后晋都是五代十国之一。五代十国很有意思,从公元907年朱温篡唐建立后梁算起,至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北宋王朝为止,共计53年,历史的长河只是一瞬。但“城头变幻大王旗”,在传统中国的领域内,北方建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个王朝,南方建有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南平、前蜀、后蜀等九个政权,再加上割据晋北的北汉。这些王朝走马灯似的交替更换,皇帝的更迭更让人目不暇接。老百姓种的庄稼,禾苗是前朝的,等到收获时,就变成后朝的了。 
  乱世出英雄,正是由于五代十国是一个社会动荡、战乱纷起的时代,这就为历史上的枭雄提供了舞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