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落架的凤凰-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徽懿昭宣皇太后”。至元元年(1335)12月,顺帝为表示对卜答失里礼遇之隆,竟不顾部分朝臣的激烈反对,违背常理,下诏尊婶母卜答失里为太皇太后,并在诏书中盛赞卜答失里“承九庙之托,启两朝之业”的功绩。卜答失里闻诏喜出望外,仍临朝称制,即日在兴圣殿,接受诸王百官朝贺。 
  顺帝尊卜答失里为太皇太后,可算是历史上的非常之举。在当初议论此事时,参知政事许有壬谏以非礼,顺帝不听。南台御史太不花也上书,认为尊叔母为太皇太后于礼不合。卜答失里初闻妄议,勃然大怒,旋即醒悟,说:“朝廷监察部门能有这样的大臣,可以算是谨守祖宗之法的了。”并赐给他金币,表彰了他的忠直。 
  《新元史?后妃列传》:“先议尊为太皇太后,参知政事许有壬谏以为非礼,不听。时南台御史太不花亦奏,以叔母不宜加太皇太后的尊称,后初闻大怒,徐曰:‘风宪有臣如此,可谓能守祖宗法矣,’赐金币以旌其直。” 
  由于受到权臣、后族势力的掣肘,最初几年,元顺帝“深居宫中,每事无所专”。就把心思用在学习上,因此,顺帝读了不少古籍,具有很深的汉文化造诣。也有相当的科技才能,曾自制金人玉女自动报时器以及头眼爪尾自行转动的龙舟。如果不误为人君,或许在科学技术上有更深的建树,可见权力误人。 
  顺帝元统三年(1335年),左丞相撒敦病殁,伯颜执政,唐其势任左丞相。尝语其友说:“天下本我家天下,伯颜何人,位居我上?”此言传入伯颜耳中,内心很不快,遂上疏请以右丞相之职让于唐其势,奉诏不许。唐其势遂与撒敦弟知枢密院事答里,诸王晃火帖木儿等以伯颜跋扈专权,顺帝昏庸无能为由,密谋发动政变,拥立文宗子燕帖古思为帝。6月30日,唐其势率勇士闯入官廷。哪知事有不密,伯颜早有防备,与知枢密院事完者帖木儿、中书平章政事定住等张网以待,捕获唐其势。 
  唐其势之弟塔刺海,尚未知其兄被擒,领了伏兵前来迎敌;被卫士一箭射下马来,生擒活捉而去。伯颜擒了唐其势兄弟,带入宫中请顺帝登殿审问。顺帝道:“逆谋已明,何用再问,照律办理。”伯颜即令卫士动手,将唐其势牵出处死。塔剌海年少胆怯,竟躲避在皇后座下。皇后答纳失里此时情关手足,心内不忍,撩裾遮蔽。伯颜喝令卫士从皇后座下拽了出来,亲自拔剑,一挥两段,一股鲜血直溅皇后衣裾,吓得皇后答纳失里,战战兢兢缩做一团。伯颜又启奏道:“唐其势兄弟谋逆,皇后亦应有罪,况袒蔽塔刺海,显系党恶,请陛下割爱正法,为后来之戒。”顺帝尚未答言,伯颜已饬卫士,扯皇后出宫。卫士不敢动手,伯颜大怒,竟走至皇后前,揪住皇后头发,拖落地下。皇后号泣道:“陛下救我!”顺帝至此,只呜咽道:“汝兄弟为逆,朕也不能相救。”七月,伯颜杀答纳失里皇后。燕铁木儿家族彻底败亡。 
  顺帝又将燕铁木儿及唐其势引用的人员一并黜逐。自此,朝政全由伯颜(蒙古人多用这名字,非灭宋之伯颜)把持。伯颜得势之后,也就作威作福,贿赂公行。在元朝历代宰相中,伯颜权势之显赫,是少有的。他排斥蒙古诸王,仇视汉人,扬言要杀张、王、刘、李、赵五姓汉人。他还下令废除科举,禁止汉人、南人学蒙古、色目文字,开历史倒车。   
  惨遭流放   
  元顺帝虽年幼,却心机颇深,深藏不露,伯颜跋扈;让他跋扈。太皇太后虚荣,让她虚荣。顺帝表面上对他们尊宠有加,可是实际上,他一刻也没有忘记夺回大权,一刻也没有忘记父王母后被害以及自己流放边地、颠沛流离的往事,他在暗中等待时机。 
  1340年2月,顺帝20岁那年,伯颜的侄子脱脱暗中得到顺帝支持,乘伯颜出外行猎,发动政变,将他贬黜。这才成为名副其实的皇帝。顺帝起用脱脱为相,力图革新朝政,恢复科举取士,开马禁,减盐额,修辽、金、宋三史,政治一度较为稳定。大权在握后,开始对卜答失里进行无情的报复了。 
  善于揣摩帝意的近臣们知顺宗之所想,于是摇唇鼓舌,朝夕怂恿,把太皇太后过往之事,及文宗在日的情形,也一古脑儿搬将出来,还加上了许多捕风捉影之言,说:“太皇太后离间骨肉,罪恶尤为重大。便是这太皇太后的徽号,也是从古及今所罕有的,名分俱在,岂有以婶母为祖母的道理。陛下若不明正其罪,天下后世,将以陛下为何主?”把顺帝心中的旧怨激了起来。遂不假思索,不与脱脱商量,就在同年六月,颁布诏书,撤销文宗庙主,削除太皇太后的徽号,流放东安州(今河北安次)。燕帖古思年幼无知,放逐高丽。诏书中历数文宗、卜答失里谋害明宗及八不沙皇后的罪行。《元史?后妃一?文宗卜答失里皇后列传》:“至元六年六月,诏去尊号,安置东安州,寻崩。”这诏书颁发下来,廷臣大哗,公推脱脱入朝,请顺帝取消成命。脱脱驰入内廷,当面谏阻。顺帝道:“你为国家而逐伯父,朕也为国家而逐婶母,伯父可逐,婶母难道就不可逐么?”说得脱脱张口结舌,无言以对。只得将太皇太后的私恩提出陈奏,不是太皇太后的内外保护,怎得嗣位?顺帝却置之不理。 
  当下由顺帝的左右,口称奉了旨意,逼着出宫。太皇太后卜答失里正在得意之际,对顺帝毫无戒备,突遭变故,一时束手无策,只有对着燕帖古思,母子二人失声痛哭。那些趋炎附势的监押官,见了这般模样,非但没有怜恤之心,反倒恶言催逼。太皇太后由悲生怨,哭泣着说道:“我不立自己的儿子,让他为君,他反如此待我,天理何在?良心何在?我要到朝堂之上,当着众大臣的面,评一评这个道理,然后触阶而死,使这个昏君蒙受千古不孝之名。”说着,便向外面奔去。 
  那些奉命而来的近臣,如何肯由她前去,当即一拥而上,硬生生地把太皇太后和燕帖古思拖入预备下的车子,推出宫来,任他母子如何哭喊,也不理睬。刚出宫门,母子即被强行分开,不准同行。卜答失里面对生离死别,大声责骂顺帝不该如此对待她母子。那种凄惨的情形,真是目不忍睹。恰值御史崔敬由此经过,见了这般形状,大为不忍,急急趋入台署,奏请顺帝不要流放年幼无知的燕帖古思,顺帝坚决不允。太皇太后母子遂无法挽回,只得悲啼就道。 
  太后到了东安州,人地两生,满目凄凉,旧日侍女也大半散去,只有老妪两三人在旁侍候,还是呼应不灵,直把她气得肝胆俱裂。一日三餐,还得自己操作,生熟不知,竟遭嘲笑。联想到昔日煊赫之势,禁不住悲愤交加,不久,便忧愤成疾,郁郁而死,年仅30余岁。临终时含泪说道:“我悔不该不听燕铁木儿的话,落得这种下场!”说到这里,又倚定床栏,向东呼道:“我儿!我已死了,你被逐东去,从此以后,母子再无见面之日了。”说到这里,已痰喘交作,不能出声。想要喝水,身边已无可唤之人。迁延了一会,双脚一蹬,遽尔长逝。还是好心的邻人,出一芦席,草草裹了安葬了事。 
  燕帖古思被押解官押着东行,那押解官名叫月阔察儿,乃是个极蛮横凶暴的人物。燕帖古思年纪尚幼,离开了母亲,已经哭得半死。月阔察儿闻得啼声,便加威吓。燕帖古思自幼便做太子,娇养已惯,说一句话,做一件事,从来无人敢违拗他。如今遇到月阔察儿不是痛詈,便是毒打,如何经受得住?因此不多几时,在流放途中即被折磨而死。卜答失里做梦也未曾想到,她在扶立顺帝时所打的如意算盘:“若武宗、仁宗故事”,竟是如此结局。 
  从此文宗图帖睦尔的后嗣,已无孑遗了。 
  顺帝既逼死了太后母子,余怒犹是未平,又命帖帖木儿将文宗的神主撤出宗庙。文宗在日所置的官属,如太禧院及奎章阁、艺文监等,也一齐革除。翰林学士承旨 ,见顺帝迁怒至此,便上章谏道:“人民积产千金,尚设家塾以训子弟,岂堂堂天朝,并一学房亦不能容,未免贻讥中外。”顺宗这才有所收敛。 
  脱脱当政,虽然进行了改革,但大势已去,积弊难返。汉族农民纷纷进行起义,元朝中央政权风雨飘摇,各大汗国坐视不救,无人发勤王之兵。至正19年,又发生了皇太子爱由识理达腊与其母第二皇后奇氏欲迫使元顺帝内禅事件。至正28年(1368年),明军大将徐达迫近大都时,元顺帝率皇太子退避应昌(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北)。元顺帝于至正30年在应昌病故,元朝中央政权瓦解。明洪武三年(1370年),明军攻破应昌,皇太子爱由识理达腊率轻骑数十远走和林,并在和林称帝,仍沿用大元国号,改元宣光,在位8年,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病故于和林,庙号昭宗。至此,元祚终绝。 
  这真是历史的奇迹。想当初(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派大将伯颜率20万大军,灭掉南宋,统一中国,其势何其雄也。但仅仅过了百年,曾经不可一世的忽必烈的子孙就被朱元璋的大将徐达逐出中原,而徐达率领的明军也同样是20万。众所周知,蒙古是马背民族,蒙古人的武功一度所向披靡,改变了亚洲乃至欧洲部分地区的政治地理版图。然而,作为大一统的王朝,有如此煊赫之势,统治时间却如此之短,面对中原高度发达的文化、科技、政治、经济等格局,却有些水土不服,无所适从,恰如深入宝山,日落时只能空手而回,给中国历史留下了太多让人思考的东西。不说别的,仅层出不穷的政治阴谋和宫廷斗争,就耗损了朝廷太多的精力,内部矛盾尖锐是元朝贯穿始终的主要特色,以致无暇扑灭各地如风而起的民族怒火。可以说,元朝皇帝更迭的历史,既短暂又残酷。往往伴随着骨肉之间的血腥杀伐,最终导致元帝国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