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世界修仙-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合了,于是六千骑兵就像是一个洪流般的朝着大营的一侧冲去。没有东西能够阻挡,这一支骑兵很顺利的突围出去了,很快就在夜幕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其实,就在火起的时候,高顺镇守的城池和邵丹的另外两座大营救已经察觉了。刚刚开始的时候,还不以为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后军大营的火光照耀满天的时候,邵丹终于意识到了事情不对劲,但是又怕途中中了埋伏,因此,只好命令大营按兵不动,观察态势。等到过了一刻钟的时候。邵丹看到火势没有减小,反而不断加大。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营中的喊杀声渐渐升起,邵丹终于意识到了后军大营的情况十分不妙。于是,命令两座大营各自派出一万士兵前去接应。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

    而此时的后军大营的火势慢慢的得到了控制,毕竟现在没有人放火了,十万人的大营,对于这些火势的控制还是很容易的。但是大营的损失确是不小,不说那些损失在大火中的物资,单单士兵就有了一万多阵亡,其中真正被太史慈的士兵杀死的士兵并不多,不会超过两千。还有很多士兵是在睡梦中被大火烧死了。还有就是被践踏而亡的。总之,现在的火势虽然控制住了,但是大营还是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短时间不可能恢复。

    邵丹的中军大营派出了一万士兵正朝着后军大营的方向缓缓的前进。点起的火把形成了一条长龙,弯弯曲曲的,足足有数里长。太史慈这时候在干什么呢。原来太史慈在冲出了后军大营之后,并没有离开太远。而是在邵丹援军救援后军大营的必经之路上埋伏了下来。准备看看邵丹能够派出多少的援军。如果不多,正好一次吃下,如果实在是不多,也可以趁着夜色进行偷袭,也能够冲杀一阵子,造成一些损失。当太史慈看到了这些援军仅仅有一万的时候,眼中射出了嗜血的光芒,自己的六千骑兵完全能够轻松的吃下这些步兵。何况这些步兵没有准备,在夜色的掩护之下,他们甚至不能够组织起像样的防御。

    了解到自己的优势之后,太史慈没有犹豫。而是大手一挥,六千骑兵就像是一只猛兽一样的朝着前面的弯弯曲曲的行走的邵丹的一万步兵奔跑而去。就在太史慈发动了袭击的时候,这一支步兵终于感觉到了不对。前方想起了轰隆隆的响声,似乎是骑兵的声音。这些步兵顿时脸无人色,不知道究竟有多少的骑兵,何况在晚上,自己不可能打得过这些骑兵。于是,这一支部队的头领,没有丝毫的犹豫,立即转身向着自己大营的方向逃走了,他自己肯定是有马匹了,而且部队中也有了不少人有马匹,这些人看到了头头都是逃跑了,自己肯定是没有丝毫的抵抗的*了。于是,在这些人的带领之下,在太史慈还没有到来的时候,这些士兵就开始四面八方的逃亡了。太史慈的速度很快,但是却比不过这些人的求生的*。六千骑兵在黑夜中也仅仅斩杀了不到三千士兵。在那些士兵熄灭了火焰之后,自己的骑兵很难将他们找出来,何况自己的骑兵并不能久留,一旦被邵丹包围了,自己的骑兵恐怕离全军覆没不远了。因此只是冲杀了一阵子,太史慈就收兵了,然后很快就销声匿迹了。

    当然,另外一支救援部队也没有逃离被伏击的命运。楚山亲自率领着六千的骑兵埋伏起来,就等着这一支援军。不过楚山的收获比之太史慈要大一些。楚山的埋伏地点是一处山谷,在援军通过这一处山谷的时候,楚山截断了他们的归路,两端一睹。瓮中捉鳖。一万步兵除了少数的几个比较机灵的人翻山越岭的逃走了之外,这一支万人队可以算是全军覆没了。而楚山的军队也在他们的反击之下损失了好几百人。楚山处理了他们的尸体之后,也像太史慈一样的消失了。楚山与太史慈都深切的领会了骑兵的精髓,骑兵只有在冲击的时候才能算是骑兵,倘若失去了速度,骑兵可能连步兵也不如。因此,楚山和太史慈都不由自主的选择了在外面进行骚扰战术,集小胜而成大胜。通过不断的蚕食邵丹的有生力量。

    楚山的战术是对的,两支骑兵这一次干掉了邵丹的步兵有两万有余。在加上之前的一个月邵丹因为攻城而损失的三万部队,现在伤亡了五万以上。原本是三十万。现在不过是贰拾伍万。楚山对自己的战果很满意,只要自己和太史慈小心一点,就能够从侧面分担高顺的守城压力。毕竟,周围存在两支骑兵,邵丹在攻城的时候必须留下足够的力量进行防护。否则,一旦在攻城的时候被骑兵偷袭了,那样的结果简直是不堪设想。

    就这样,高顺守城轻松多了,伤亡相应的减少了许多。但是,邵丹确是不满意,每一天都付出了一千到两千人的代价。确是一次登上城墙的机会都没有。再加上周围的两支骑兵不断骚扰,邵丹也是不甚其烦。这几天已经累计损失了一万人。如果这样下去,恐怕不等自己攻破城池,自己的部队就要消耗殆尽了。邵丹肯定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于是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商议对策。

    但是大家却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好不欢而散。最后邵丹狠下心之后,将三个大营合并,集中精力攻取其中一处城门。在攻城的时候,两边各派十万士兵严整以待,防止骑兵的偷袭。这个办法果然凑效。骑兵由于数量上的差异,不可能冲击步兵大阵。最后只能够眼睁睁的看着邵丹与高顺在城墙之上不断的争夺。顿时是血流成河,这一次的战斗比以前的几次都激烈的多了,城墙之上、城墙之下,不断有临死的叫喊声,受伤的士兵痛苦的嘶叫声,简直是惨不忍睹,仅仅是一天的时间,高顺的部队就阵亡了五千。而邵丹的部队损失更大,现在已经是损失了两万。但是邵丹还有二十二万的部队,高顺只有两万军队,其余的军队都在镇守其他县。按照这样的消耗,不出三天,这一座县城就会被攻下了。

    楚山当然不能够让这件事情发生,但是现在却没有什么好的对策。只好在邵丹攻城的时候,自己与太史慈分兵两路,对步兵大阵发动了试探性的骚扰攻击,在一阵箭雨之后立即撤退。每一次都能够引起大阵的一阵骚乱,射杀数百人。但是邵丹却是像是死了心似的,不管不顾,直接率领手下攻城。如此有过了两天,高顺的部队仅剩下一万一千,而邵丹的部队还有十八万。两边防止偷袭的步兵现在各自有七万,还有两万正在攻城,剩下的两万就是机动力量,随时增援。

    楚山现在也是一筹莫展,已经来不及从其他地方调集军队了,何况其他地方的军队也不能够随意的调动。为了让高顺能够抵挡得住,楚山只好将其余县城的兵力调往高顺镇守的县城,总共调集了三万军队。这些部队的战斗力比之高顺的直系手下低得多了,但是人数确实不少。如此,高顺手下就有了四万。在第二天的时候,邵丹的军队的杀伤力明显强的多了,一次斩杀了高顺守城部队两万有余,自身伤亡也不过是两万,已经是一比一的伤亡比例了。

    第三天,一万比两万;

    第四天,九千比一万;

    现在邵丹的军队只有十三万了,但是高顺的部队确是损失殆尽了。还好,邵丹像是忽略了什么,就是攻取这一座城池,使得楚山能够将其他县城的兵力不断的调集过来,如此,又给高顺凑齐了三万军队。如此,其他的县城的军队都是不满五千了。如果,这时候,邵丹换一个县城,恐怕结果就是立即攻破了。但是事实并非如此,邵丹像是与高顺眸上了,一心一意的攻取这一座小城,就连手下和其余的太守也不能够劝开。

    如此,又过了三天,高顺的部队有只剩下了一万,但是这些都是百战精锐。而邵丹的军队只有了十万。在攻城的时候已经不能够向之前那样子随性所欲了,必须留下足够的部队防守,攻城部队的力度就降了下来,这样就给了高顺以踹息之机。还有楚山的一万骑兵在外虎视眈眈。

第三十五章 接连大胜() 
邵丹像是突然清醒了似的。发现自己的手下只有了十万。从三十万到十万,邵丹简直难以接受,这可都是自己的嫡系部队,一旦伤亡过多,自己在大汉的那些太守眼中的分量就大大的减轻了。看到仅有的十万部队,这时候,邵丹犹豫了。虽然知道自己只要狠下心,随便选取另外一个县城,肯定能够将其攻破。但是攻破之后呢,这个河东郡并不是楚山的大本营,仅仅凭借自己的十万军队是绝对不能够打到北方郡。何况就算是到了北方郡,到时候自己又有几分把握能够战胜楚山呢?邵丹不断的权衡,发现自己只有撤退才能够保全自己。

    于是,第二天的攻势立即弱了下来。高顺不了解其中的奥妙,但是楚山却不一样,楚山已经发现了邵丹的锐气已失,八成是要撤退了。于是与太史慈暗暗的撤走了,各自率领六千骑兵埋伏在撤出河东郡的必经之道上。果然,不出两天,邵丹就突然拔营而走,没有丝毫的预兆,就连高顺也是一阵愕然。自己只剩下八千士兵,只要邵丹在坚持几天,自己就有可能守不住了,为何在此紧要关头撤兵呢?

    高顺是一个纯碎的武将,不懂政治,因此不了解邵丹的想法。但是楚山不同,楚山知道邵丹是为了保存实力,免得被其他的势力吞并。这两天邵丹又损失了五千士兵,现在恐怕只有了九万五千士兵了。这些士兵迅速的朝着清河郡退去。一路上没有丝毫的阻拦,好像是楚山的那一支骑兵不存在似的,但是越是这样子,邵丹就越是不能够安心。但是看到自己就要离开楚山的势力范围了,还是没有遇到埋伏,虽然不解,但是还是暗暗的松了一口气。毕竟现在的邵丹实在是不愿意在损失哪怕是一名士兵的力量了。但是事与愿违,在邵丹的部队刚刚度过清河郡与河东郡的那一条河的一半的时候,漫天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