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朝鲜战争(李奇微回忆录)-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再往右,在朝鲜的东北地区,第7师计划由利原出发,赂鸭绿江边的惠山开进,
南朝鲜军队的王牌第l军则计划顺海岸公路往北向苏联边界开进。美第7师师长大
卫·;巴尔少将象第1陆战师一样,也只有一条陡峭狭窄、婉蜒曲折的道路可
循,但未遇到史密斯将军所遇到的那种猛烈的抵抗。在这些部队之间,都是不能
通行的山区,这使部队无法相互支援,甚至无法进行巡逻联络。
    麦克阿瑟想尽快完成任务的急切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根据已经掌握的敌人实力情况、麦克阿瑟自己的补给情况、地形以麦
克阿瑟所属部队分散部署的情况(即使齐装满员,也不应这样部署,何况部队远未
达到齐装满员的程度),很难说他的计划和命令有什么道理。
    这里有一个关于政府的“精打细算的人们”究竟为我们武装部队干了些什么
的例子。例子或许并不典型,但至少值得注意。这就是第7师团第17团战头队的状
况,这远不是该战斗队人员和补给最少时的状况。一开始,打算将这支部队由海
上运至元山——兴南地区,尔后令其向西运动与第8集团军取得联系。无疑,他们
过这样就得穿过令人讨厌的荒凉地区和危险莫测的很少几条狭窄的道路,但是,
倘若他们只是横穿湃,而不最后遵照命令由西北方向朝鸭绿江运动,情况还不至
更坏。第17团战斗队在鲍威尔上校(后来成为美国驻新西兰大使)指挥下于十月二
十九日在利原登陆,准备加入向鸭绿江挺进的部队的行列,而全然不顾南朝鲜部
队三天前在西北边远地区的鸭绿江边遭到的痛打。第17团的人员穿着皮战靴,但
只有少数人有御寒橡胶套鞋,根本没有保暖鞋袜,许多人没有手套,而冬装也普
遍告缺。弹药补给似乎还能满足任务需要,尽管后来也有些不足。口粮补给刚能
满足要求。团战斗队本身的实力仅为编制数的百分之八十五。
    他们的目标是鸭绿江边的惠山,约在一百英里以外,途中也得通过一条遭到
破坏的士路。路越升越高,尔后穿过山区。那里唯有低矮的灌木可资荫蔽,由满
洲刮来的寒风使气温降至华氏零下32度。一次在行军途中。一个四人组成的小组
自告奋勇要在一条湍急的溪流上为他们的营队找到渡河地点。他们冒着严寒,跳
进齐腰深的水中,但几乎马上周身都冻上了冰,只好很快把他们送进一顶温暖的
帐篷,并被迫用刀把他们全身的衣服砍了下来。
    同第l陆战师后来遇到的抵抗相比,他们还算幸运,遇到的只是微弱的零星抵
抗。因此,尽管严寒冻住了车辆,并且在夜间靴内的汗水结冰,尽管部队几乎是
不断忍受冬装不足、手指冻伤和口粮不足之苦,他们还是在十一月二十一日成功
地抵达鸭绿江,成为终于到达那条江的唯一美国部队。然而,他们也只有几天的
功夫能放眼那无垠的冰天雪地。不久,第10军因各处军情迅速恶化而为该团的安
全担忧,遂命该团火速撤退。
    为逃脱罗网而进行的后撤,虽说仓促但并不混乱。该团日夜兼程,并得益于
最好的指挥所具有的聪明才智、主动精神和战术素养,因而平安地摆脱了困境,
仅受到轻微的损失。有段时间,他们在本地域内夺取一条窄轨铁路,将人员和装
备从高地迅速运了下去。还有—次,他们巧妙地利用大战前日本人架设的高架矿
斗缆线,运送团的重型装备,从而通过了丛山之中一道十英里宽的峡谷。
    中共小股游击部队对该团的后撤行动进行骚扰,但不断受到陆战队航空兵近
距离空中突击的牵制。营长们第一次在作战中可以直接同头顶上嗡嗡作响的航空
兵小队通话,及时召唤他们进行定点攻击,阻止敌人集结。中共部队造成的压力
主要集中在其他地区,这倒是事实。但是,如果不是指挥上的勇敢、老练和灵活,
该团或许会因为恶劣的天气和敌人的袭击而遭受更加严重的损失。后来,他们撤
至一个桥头堡地区,只受到比较轻微的伤亡,而且大部分装备都完好无损。
    第1陆战师以及第7师两个营的经历要惨痛得多。但是,这一次还是由于史密
斯将军的勇敢指挥和深谋远虑,他们才幸免于彻底瓦解。我已说过,史密斯不顾
第l0军的压力,在率部进入长津水库附近的不毛高原的同时,从容不迫地设法保
持了后撤路线的畅通与安全。他沿途贮备了弹药、油料和其他补给物资,控制了
一切可以控制的高地,修建了后送伤员用的简易机场,并且在对远处的情况有一
定把握时才向前推进。一路上,只是间或遇到敌人打了就跑的抵抗。从抓到的俘
虏来看,都是中国人中的。按船上救护所医生们的说法,突然出现的严寒较之敌
人的火力更加可怕。现在,史密斯探信,敌军在他后撤路上的什么地方埋伏着一
支强大曲部队,他觉得自己正在被逼进陷阱。然而,第10军军部在麦克阿瑟的众
所周知的愿望驱使下,仍催促他继续朝他的目标——长津水库西岸的一簇泥顶小
屋推进。抵达目标已是十一月下旬,朝鲜的严冬已经降临,而中共正如其无线电
广播早就威胁的那样,已准备进行最强有力的打击。
    在西线,沿着黄海,第8集团军再次渡过清川江。头两天,他们仅遇到轻微的
抵抗。总部的乐观看法好象是对的。但是,沃克仍然坚决反对向边界冒进,果然
他所担心的事很快就发生了。十一月二十六日,中共部队又一次凶猛地全力扑向
第8集团军。他们首先从右翼攻击南朝鲜第3军,几乎将沃克的右翼部队消灭干净,
只几小时的功夫,他们就肃清了残存的南朝鲜部队。尔后,中国部队就没完没了
地吹着军号,开始攻击美第2师。在后来的战斗中,美第2师这支英勇的部队一共
损失四千多人以及大量火炮、信号器材和工兵器材。唯有保罗·;弗里曼上
校的第23团战斗队经师长同意向西海岸方向撤退才完整地逃脱。沃克向东京报告,
发起进攻的中国人估计有二十万,情况已接近绝望的境地。沃克提醒说,这不是
一次反攻,而是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他知道,联合国军应该往回缩手了。
    第8集团军右翼崩愦的消息,越过花岗岩峭壁和阴郁的山谷传到了东边的第 
l陆战师。该师正伸展在一条曲折的道路上,道路由柳潭里穿过下碣隅里和古土里,
一直延伸到南面四十英里外的真兴里。雷蒙德·;默里中校的第5陆战团一直
作为师的先头部队,在其后跟进的是霍默·;利曾伯格上校(后晋升为中将)
的第了陆战团。这两个团奉命向西进攻,徒劳地企图解除沃克受到的压力。史密
斯指示他们要谨慎小心地向前推进,要提防埋伏。当这两个团向外运动时,遭到
埋伏已久的中国人迅猛攻击。此时,因估计到这种牵制性进攻不会有什么结果,
默里与利曾伯格未与史密斯商量,并且不顾阿尔蒙德的命令,就自行决定取消进
攻,转人防御。
    陆战队对这种打击早有思想准备,因此能够牢牢守住村边的高地。中共第79
师和第89师的两个突击营在迫击炮火力支援下发起的进攻,入夜发展成三个中国
师的全面强攻,企图压倒两个陆战团。由于是在夜间进攻,中国人得以避开我空
军的攻击,并能调遣众多的兵力对付陆战队。
    他们成纵队在狭窄的正面上发起进攻,一进入手榴弹投掷距离,便马上展开
队形。陆战队的才智、斗志和优势火力,对于弥补陆战队人数上的不足起到了一
定的作用,但是,仗打得十分艰苦。零下十八度的严寒使许多卡宾枪和勃朗宁自
动步枪无法使用,但大多数伽兰得步枪和勃朗宁机枪没有冻住,仍可射击。早晨
二时半,陆战队某排点着了当地一所茅屋,把周围照得通明,因而使进攻的中国
人付出了惨重代价。但是,中国人被打垮一批,又冲上一批,越过尸体往上攀援,
继续冲锋。
    这一次进攻以及后来对陆战队发起的进攻,向南发展到不少村庄,这是最残
酷的战斗。这些进攻使陆战师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但并未使其愦乱或遭到惨败。
在水库南端的下碣隅里,师长预先贮备了六天的补给,而且飞机还空投了轻武器
弹药、武器、药品、口粮甚至还有饮用水。但是,严阵以待的陆战队最为感激的,
是工兵一营D连的勇士们,他们在泛光灯下苦干通宵,在冻土之上辟出了一个简
易机场,从而使伤员得以后送。他们在十二小时内完成了这项工作,而且有时不
得不中断工作,拿起步枪支援前面远处的地面部队。战斗越演越烈,但压路机照
常轰鸣,直到机场修好为止。
    情况万分危急,有九个中国师可以向陆战队突击,因此,阿尔蒙德将军就象
几天前催逼史密斯将军加速推进那样,又催促他加快撤退速度。阿尔蒙德将军授
权史密斯可以丢弃一切妨碍后撤速度的装备。但是,史密斯不打算扔掉他可能需
要的任何东西。他说,后撤的速度完全取决于后送伤员的速度。史密斯想杀出一
条退路,因此他需要全部装备,况且,他也想将大部分装备带回去。这些打算他
都实现了。他把沿途负伤的人用卡车载运出去,只丢下了那些在柳潭里战斗中被
打死的人员。撤退以前,为在那里阵亡的八十五名官兵举行了战场葬礼。
    陆战队秩序井然地撤退,后面跟着不少难民。原先有一块平板横过一个水电
厂的溢水道悬吊在峭壁之上,下面是无底深渊,现在平板已被中国人毁掉。但史
密斯已预见到这种情况,及时让飞机分段空投了一座“踏板桥”,使部队以及压
路机等全部人员装备得以通过。来自真兴里的第l陆战师两个连,夺取并扼守着瞰
制这一关口的高地,击退了敌人企图切断后撤队伍的所有进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