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天启-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后三兄妹一起去给父亲母亲贺新年,父亲赏给三个人每人一串银钱,每串五枚银币,李选侍也给了同样的压岁钱。然后父亲带着他们去给皇帝和皇后贺新年,皇帝爷爷赐了每人一串银钱,就让他们去皇后那里。
皇后身体一直不大好,她只生了一个公主,平日对太子朱常洛极好,可以说朱常洛能坐稳太子之位与她是有极大的关系的。所以他们在皇后这里受到了热烈的欢迎,皇后赏给三个孩子也是一人一串银钱,但朱由校的是十六个银币,朱由检和朱徽媞是十个银币,是按他们的年龄来的,一岁一个。宫女端出许多点心,看得媞媞两眼发光,皇后吩咐他们慢慢吃,就和朱常洛到一边去说话了。
过了一会儿,皇后让朱由校过去,原来皇帝准备给他找个老师,皇后问朱常洛有什么要求,朱常洛无可无不可,表示一定会听皇帝老子的,于是皇后就亲自问朱由校想要个什么样的师傅,其实本来这事不应该问他的,不过皇后疼爱这个长孙,就想先问个情况,然后根据他的意愿来向皇帝提要求。朱由校想这倒是个机会,正好徐光启练兵不顺利,于是道:“孩儿闻听少詹事曾为翰林院庶吉士,想来学问应是极好的。”皇后看向朱常洛,朱常洛道:“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徐光启,现在通州练兵。”皇后点了点头。
第16章 赏灯赏月赏宝珠()
正月十五是上元节,本来以为可以出去赏灯顺便赏宝珠,不料宫内就有花灯,还有各色焰火。比如鳌山灯,分成十几层,外面饰以金碧,灯如星布,特别是里面竟然可以喷出焰火,煞是好看。
媞媞看得眼都直了:“去年我正好生病没有来看,今年我要补看回来。”拉着朱由校就往那花灯密布的地方跑。朱由校小心地跟着她,时刻注意既不要让她太靠近焰火,又要让她看得尽心,不知不觉额头上竟出了一点细汗。
美景太多,一直到子时过,媞媞才意犹未尽离去,朱由校问了李进忠,知道京师里的灯会前后会有七天,这才放心地睡去,开始期待明天的灯会。
正月十六,终于可以出宫赏灯了。北京最好的赏灯地点在东安门北大街,这里不仅有大量的花灯,还有四方商人在此设摊卖货,所以称为灯市。吃美食,赏美景,如果再加上遇美人,那就真的是赏心乐事了。周遇吉根据宝珠家的方位,很容易就推测出了她们如果赏花灯要走的路径,然后就在必经之处找了个茶楼守株待兔。他们出来得极早,这时候赏灯的人大都没有出门,这样可以保证朱由校想制造的巧遇不会有闪失。
月上柳梢头,可是没有人约黄昏后。肚子被茶水灌饱了,茅房都上了几回了,佳人还是渺无踪影。远处灯市已经是游人如织,茶楼里只有孤单的三个人。朱由校不甘心,要去她家看看,周遇吉带路走到她家,却是人去楼空,朱由校心如死灰。李进忠找到旁边家的人打听,才知道她们一家回河南老家省亲去了。朱由校听到才回过魂来,立刻要李进忠找人调查这家人,什么事情都要查清楚,他不想穿越过来先要经历一场失恋。并让周遇吉每天都要来看一下她们什么时候回来,反正周遇吉住的地方离这里不远,他只要稍微改变一下原来去皇城的路,就可以从她家门前经过。
正月十八日早上,周遇吉报告宝珠家人昨天回来了,李进忠也查到了她家的资料:张国纪,河南开封府祥符县生员,现为户部云南清吏司佥事。妻李氏,续妻王氏,长子张诚,国子监监生,长女张嫣,次女张然,次子张实。朱由校这才放了心,开始期待今天晚上的巧遇。
晚上还是如前天一样坐在茶楼里等,不过只等了一会儿就看到了目标……张家四兄妹和小倩。三人结账后尾随而来,紧走几步,赶上他们。朱由校装出惊喜交加的样子拱手道:“前面可是张兄,小弟朱啸启有礼了。”张诚疑惑道:“阁下也住在这里吗?”朱由校将周遇吉的住址报了出来。小倩撇撇嘴,满脸不信的样子,宝珠还是戴着幕离,低着头不看他。
朱由校投其所好,和张诚聊起了与建奴之战的失败原因,大力攻击朝廷没有用好谍子,使得张诚很快就将他引为知己,于是大家边走边聊,气氛热烈。
很快到了灯市,人多了起来,大家走得就不那么整齐了,朱由校找了个机会靠近宝珠道:“前日晚上小可来赏灯,怎么没见到小娘子呀?”宝珠也不回答,只是照顾着弟妹,偶尔欣赏下花灯。朱由校不死心,从身上掏出荷包闻了一下道:“这荷包真是好看呀,谢谢小娘子了!”宝珠红着脸,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这一眼,带着三分喜,三分嗔,两分娇媚,两分彷徨,让朱由校的心都酥了。
宝珠先看到他时,心里真是又惊又喜,但很快发现他没有戴着荷包,心又沉了下来,低头想着:“先要来撩拨我,现在却又没把我当一回事。”所以朱由校找她说话也不想理,等到发现他把荷包珍藏在身上时,顿时觉得晚上都好象变得阳光灿烂了。只是想着虽然郎有情妾有意,但却不知道他是否定亲,看他每次都是带着从人出游的样子,而且他的从人敢当街直呼国公之名,可以知道他家境应该极好,这样的家境可能会让他娶一个佥事家的女儿吗?千言万语,都汇集成一个眼神,映射出她复杂的心情。
朱由校却没有想那么多,他悄悄问道:“不知小娘子可否许配人家?”宝珠心里一喜,低头不说话。朱由校明白了,又道:“小子也尚未订亲,不知小娘子仙居何处呀?”宝珠还是不作声,偏头看向小倩,朱由校又明白了。这时张诚随着人流挤到旁边,叫道:“人太多了,差点就找不到你们了,宝珠小倩,看好弟妹。”
大家就随着人流,时合时分。朱由校有李进忠和周遇吉保护,倒是能总呆在宝珠附近。他找了个机会靠近想和宝珠说话,只是他既然暗示要来提亲了,宝珠就变得矜持了起来,一般都不回答,最多偶尔用鼻音嗯一下。可是就是这美妙的嗯声,都会让他心神俱醉,他暗暗想道,到底是自己的控制能力变差了呢,还是这小娘子太迷人了呢?最后得出结论,应该是两者兼而有之。
找了个机会,朱由校将一个玉佩悄悄地塞到宝珠手中,她说什么也不要,朱由校道:“来而不往非礼也,小娘子不要小可的玉佩,那小可也不好意思要小娘子的荷包了。”
宝珠恨得牙痒痒的,明知道他是得到便宜还要卖乖,自己如果真的不要玉佩,他也不会把荷包还回来,不过是要用言语挤兑自己罢了。不过一转念,这也说明他很在意和自己有来有往,于是就羞红着脸,不情不愿地收起来了。
朱由校大获全胜,全然放下了心,又找个机会假意问了小倩张家的地址,小倩收了他的银角子,对这个“未来的姑爷”印象大为好转,将地址详细地说与他听。
今晚的收获,让朱由校大为满意,前两天未遇佳人的沮丧早已烟消云散,只觉得月光美花灯美,而月光花灯则将那戴着幕离的宝珠映得更美。
第17章 矿税之议()
万历四十八年二月初三,皇帝下旨,少詹事徐光启任太孙殿下的日讲官。这让很多大臣松了一口气,因为这会让太子殿下的位置更加稳固。而对朱由校来说,这是他的理想实现的重要一步,因为他觉得,徐光启作为一个科学家应该能很容易就理解他的一些想法,不管是在自然科学上还是在社会科学上。
二月初四一早,徐光启就来到了东宫。他先拜见了朱常洛,然后朱常洛派人带他来到朱由校的书房中。朱由校首先向他行礼,徐光启还礼,大家分开坐下。
徐光启道:“皇上谕旨让光启任日讲官,光启自知才疏学浅,深恐有负皇上重托,误了太孙殿下的学业。”
朱由校笑笑:“少詹事过谦了。学生以前跟着内侍识字读书,但因年幼顽皮,虽识得些字,读了些书,然不识书中之意,不明圣人之理,所以言语粗俗,俚语甚多,这是先要告之于少詹事的。”这个先要打好预防针才行,如果不小心蹦出个现代名词也可以推脱在这上面。再说他文言本就不行,虽然有朱由校的底子,但终究说得累,还不一定说得对。
“殿下年幼,喜说俚语本也正常。光启其实也很喜欢说俚语,俚语若是能让人明其意,总比之乎者也却辞不达意要来得好。”
“少詹事此言大有深意,学生也常思之。古书惜字如金只因彼时书字之不易,而今却无此虑,今人常常说话晦涩难懂,显得高深莫测,却让人觉得云山雾罩,学生才浅,觉得不足取也,故请少詹事授课之时,用浅显之语,释学生之惑。”
徐光启点头称是,心里对太孙殿下更增好感。他虽然是正经的进士出身,还做过庶吉士,但对一些人言必有典的作法是不大赞成的。他常常和老农,工匠,传教士打交道,觉得乡村俚语其实能更好地表达,且能让人更容易接受并明白。太孙小小年纪,就能明白古人的书里记载简单的原因,可见是确实自己想过了的,也确实当得上聪慧二字。
“不知少詹事对与建奴之战有何能指点学生的。”
“建奴,反判之蛮夷也,疥癣之疾,不足为患也。”
朱由校不由得奇怪起来,后金最后代明,徐光启竟然觉得只是疥癣之疾,看来科学家果然在政治军事方面不靠谱呀。其实这倒是他误会徐光启了,其实就连这时的建奴,根本没有也不敢想要灭掉明朝,因为两者在国力的各个方面都不是一个数量级的。明朝人当然更不会这么想了,最多觉得不过是一股比较麻烦的叛军罢了,最后还是会被朝廷大军扫平的。
“那对付建奴,少詹事觉得应该如何做呢?”
“建奴其实要剿灭并不难,不外乎练可战之兵,造适用之火器兵甲,选一二良将,当可荡平。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