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天启-第3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些信奉天主的心得罢了。”
王征笑道:“你们放心,公事与私事我还是分得清的。再说,我信天主,天主是天主,教廷是教廷,这两者本来便不是一样的。”
徐光启笑道:“既然你这么说,我们就放心了。金教士回去述职,如果教廷对我大明教区有什么不当要求,我已经明确告诉他必须拒绝,到时如果金教士遇到困难,你可适当以大明特使身份给予帮助。”
李之藻道:“不当要求,难道教廷还想凌驾于皇权之上?”
徐光启道:“据我所知,在欧洲实行的便是教皇策封国王之事,教皇在世俗之中的权力也是极大。但这种事情,在我大明是不可能想象的,我们绝对不可能答应这种事情,所以如果教廷有这么一点点意思,那么一定要断然拒绝。皇上曾经与光启讨论过这个问题,天主教可以传播,但天主的归天主,世俗的归皇帝,这一点在我大明不可动摇。”
李之藻笑道:“本来便应该如此,信教本是人的选择,并不是一个国家的选择。教会凌驾于世俗之上,则乱象生矣。”
第554章 向小海而来()
在王征出使后,大明又连接派出四名大臣,分别出使缅甸,南掌,暹罗,柬埔寨,代表大明朝廷给予一些赏赐,同时提出一些要求。这要求主要就是建设汉文学校,大明愿意出钱,当地出人力,建设好学校后,由大明派人前来任教,当地负责教师的食宿,而薪水则由大明负责。
这样好的条件当然会受到各藩属国人民的支持,至于有些人认识到文化同化的后果,那也不可能公开反对此事。所以此事在各国都进行得比较顺利,在南越当年就是这样做的,中南半岛上大家环境都差不多,都是受到儒家文化影响的地区,所以进行汉化教育并没有太大的阻力。
藩属国的教材与国内的教材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重点在于教授儒家文化,以及当地的历史。大明早就召集了大批人负责编纂中南半岛各国的历史,当然,在编纂的过程中删减和修改那是必须的,特别是所有的教材都有个相同的特点,那就是特别强调在很久以前,各地就是中国的藩属国。
至于农业方面,研究院专门派出了农事科的学生来到这里进行耕作施肥指导。中南半岛这边环境太好,随便撒点种子到时便有不错的收成,所以在这些方面根本就不大注意。大明的学生在这里指导一番,至少可以让产量翻上一两番。
但是中南半岛这地方的人,因为食物来得容易,所以比较崇尚自由,想让他们和中原地方的人一样精耕细作,确实有些困难,而且是越往南越难懒。不过以在吕宋的经验来看,一些本地没有的商品,比如香烟火柴,肥皂镜子,对他们有极大的吸引力,能够大大提高当地人工作的积极性。
农业部通过改造,使得大明国内的培高田地所占的比例大为增加,这就使得国内的粮食产量其实已经足够解决民众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农业部适当地调整了所收粮食的保护价格。象糜子这样口味并不算太好的价格适当地降低,而象小麦的价格稍微提高了一点。民众对价格是极其敏感的,当他们发现种小麦比种糜子能够得到更多收入时,自然会选择种小麦。而小麦的营养价值比较高,制作以后又方便携带,这自然是有利于民生的事情。
而象玉米和马铃薯及红薯的收购价格并没有降低,这是作为储备粮来存在的,万一遇到灾荒,短时间的甚至一年左右都可以通过南方藩属国的粮食来救急,但如果灾荒持续时间太长,范围太大,就只能靠这些粮食来解决问题了。
京小铁路已经修筑到了库伦,钢铁和人工都没有问题,在半年内应该可以修筑到小海。而张宗灵从镇北城往北去,一直走到了列拿河的入海口,又在列拿河西边修筑好了一座城,被皇帝命名为太远城。在太远城以东的地方,东北军区的近卫军小队还在不断地进行探索,找到人后便宣布此地为大明所有,当地人成为大明人,把他们集中到一起,建设城镇。
不过在东部的大部分地区,根本就没有人烟。曹文诏接到皇帝的命令,在东北部的严寒地区,只需要进行粗放的管理,税收什么的都是没有的,把整个地方搜索完成就行了。不过即使如此也很难完成,因为地方太大,而近卫军在没有人烟的地方只能自带干粮,而且一年只有几个月时间可以外出,其它时间必须窝在住所里避寒,所以粗略估计,只是列拿河以东,便至少需要五年时间才能把基本的地理情况弄清楚。
天启十二年三月,张宗灵被任命为远北将军,皇帝命他从谦河出发,沿着叶尼塞河向北勘查,并在叶尼塞河边的适宜地段修筑一座大城,以作为明军在远北地区的基地。
而这时的谦河流域是由布里亚特人占据的,这是瓦刺人的一支,被称之为林中百姓。张宗灵从镇北城来到库伦,带领卫俊如的一个师来到小海附近,约见布里亚特人的首领。
布里亚特人首领亚约可应约来到近卫军的营地,张宗灵道:“奉大明皇帝圣旨,小海周围三千里地均为大明所有,原居住在此的布里亚特人有两个选择:一是归顺大明,二是远迁到三千里外。”
亚约可冷笑道:“我们一直生活在这里,你们的皇帝凭什么要我们归顺或者迁徙,我们就在这里不走,看你们能把我们怎么样。”
张宗灵笑道:“看来首领对我大明皇帝很不满呀,今日是在我军营地中,所以我不杀你,明日我军将要攻击你们,请你们做好准备吧。”
亚约可冷笑着出了明军军营,他召集了部落里的勇士道:“明军说明天要进攻我们,儿郎们都做好准备吧。”
便有人问道:“台吉,明军的样子你看到了,他们比之我们的勇士如何?”
亚约可笑道:“他们的腿是直的,一看就不适合在马上战斗,手掌上也没有茧子,不象拿习惯了武器的样子,明天让他们知道,我们布里亚特勇士的厉害。他们的衣服倒是很不错,明天我们杀死他们后,都抢了过来。”
众人大笑,和弱鸡战斗是每个人都喜欢的事,何况还有东西可抢,他们都很期待第二天的战斗。
第二天早上,明军排成队列向着布里亚特人的阵地走了过去。布里亚特的勇士看着走过来的明军,又大笑起来。亚约可笑道:“儿郎们,骑上我们的战马,去砍下明人的头颅,跟我冲!”
布里亚特人呼啸着向前冲去,明军见状停了下来,又惹来布里亚特人的大笑。当布里亚特人冲到离明军两百多步时,明军的火铳开火了。
笑意还堆在嘴角的布里亚特人如遭雷击,纷纷坠下马来,而马被铳声所惊,开始乱跑。这时第二阵铳声又响起,又有一批布里亚特人被打下马来,而后面的布里亚特人还在继续向前冲。
第555章 小海金矿()
明军再放了一轮火铳后,硝烟被风吹散,只见对面阵地上横七竖八倒着一片尸体,尸体后方的布里亚特人收住了马,愣愣地看着对面的明军。按照历史进程,他们应该在不久之后遇到罗刹人,然后被罗刹人的火器征服,不过现在他们先被大明的火器征服了。
亚约可侥幸没死,他看着对面的明军手中那能喷出烟来的管子,心里暗暗叫苦。两百步外就可以取人性命,这样的武器又如何能让布里亚特人有射出箭支的机会呢,还是投降了吧。可是如何去投降呢?直接出去吗?好象不大好呀。
张宗灵给了他台阶:“大明皇帝有旨:小海周围的布里亚特人如果愿意归顺,将给予其优待地位,永远驻守在小海周围。”
亚约可下马,然后将腰刀丢下,走到前面跪下来道:“布里亚特人愿意奉大明皇帝为主。”
这就对了,张宗灵极其满意,皇帝给他的权力极大,大到可以在小海这边便宜行事。也就是说,张宗灵在这边所说的话,最后都会被皇帝认可,而不算是假传圣旨。张宗灵扶起亚约可,笑道:“愿大明与瓦刺亲如一家。”
在与亚约可商量之后,张宗灵选择在小海西南部两条河的汇集处开始筑城。这里地势平坦,非常适合居住,而且周围有大量的森林,这样至少树木的来源不用担心。
大量的建筑工人来到了小海,在这里有丰富的岩石资源,所以首先便是建设了一个水泥厂和石灰厂。有了水泥和石灰后,再用火药开采岩石,要砌成一个长约三百步,宽约两百步的城池,这是军城。
工人们在城池范围外两百步的地方开始修建房屋,这是用来做临时军营的,总不能让军队总是住在账蓬里。
随着工人来的是一群研究院地理科的学生,这些学生通过勘探,确定了水泥厂和石灰厂的位置后,便开始在其它地方进行矿产的勘测,因为皇帝陛下说在小海这里有金矿,虽然不知道皇帝是如何知道的,但皇帝说的话,还是不要质疑的好。
地理科的学生在近卫军的保护下开始了勘探过程。这不比勘探水泥厂和石灰厂,只要看看石头的质地就行了,金子是不可能露在外面给你看到的。所以经过一个多月的勘探,金矿没有找到,却找到了一个大煤矿。
这算是意外之喜吧,小海这里是京小铁路的终点,而且可以预见,铁路还会从这里向遥远的乌拉尔山而去,铁路对煤的需求量是较大的,从内地运煤过来虽然可行,但代价太高,在这里发现了煤,那么就解决了火车的能源问题。
但这终究不是金矿,学生们只好继续勘探,终于又一个月后,发现了一座有金矿的山。众人高呼“皇上圣明”后,激动万分,立即将消息传回了京城。
朱由校听到消息后,终于放下心来了。他立即让王承恩在报纸上发布消息,称在小海附近发现了金矿,初步估计储量达到五千万两。由于大明子民对朝廷的支持,大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