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4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此时的咸丰,带着一般文武重臣,身处圆明园的二宫门后的正大光明殿内,心急火燎地等待着北京城东郊的战事结果。
军机处一应军机大臣,六部尚书、宗人府、都察院、理藩院、翰林院、詹事府、国子监、銮仪卫、钦天监、内务府、光禄寺、大理寺、鸿胪寺、太常寺等一应朝中重臣,都郝然在列。不过,正大光明殿内,失去了往日的威严肃穆,众人皆静默不语,面带忧色,只有咸丰来回踱步,一脸的苍白。
又等待了半个时辰,终于,殿外响起了一个气喘吁吁的声音:“通州战事急报!”
殿中众臣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人人心中担心不已,却心中期盼着信使能说出个通州大捷的字眼来。
然而,事与愿违!
“禀万岁爷,僧王领军在通州八里桥一带与粤贼激战半日,我军惨败,伤亡过万,僧王已经领兵撤回朝阳门紧守!”
信使的话一出来,殿中众大臣纷纷脸色大变,任谁都知道,通州大败,京城便直面贼兵。依粤贼的火器之犀利,加上京城内的八旗禁军武备松弛,只怕,北京城也抵挡不了多久!这么说来,北京城也要被贼兵攻破了?!
大清自入关以来,以北京城为都已经二百一十年,从未有过京师被贼兵围困、甚至攻破之事,大清倾覆在即,身为朝中重臣的他们,自然恐惧彷徨,惴惴不安。
而咸丰更是由脸色苍白变成如同白纸!期待中的大胜没有发生,连最为倚重的僧格林沁也没能击败贼兵,反而惨败而逃!
咸丰双腿发软,一屁股坐在殿中地板上,完全不顾九五之尊的皇帝,嚎啕大哭道:“完了完了,我大清完了!二百余年的国祚,大好江山,如今竟然在朕的手中丢弃,朕日后如何有脸见列祖列宗啊!”
咸丰想起,自己登基以来的种种过往经历,顿觉悲从心来!
南方长毛贼兵连年征战,接着又是粤贼肆虐,而朝廷国库却异常紧缺,又遭受蝗灾,官吏治政不力,绿营兵和八旗兵更是接连败仗,将大半个国土都葬送给粤贼。
不但长江以南全部被粤贼所占,连关外旧都盛京郊外的太祖太宗寝陵都被贼兵挖破!想起这些,咸丰便痛苦得潸然泪下,自己到底作了什么孽,上天要如此待己?咸丰觉得,自己自登基以来,日夜勤政,操持国事,怎么还会沦落到如此境地?
想到这里,咸丰直接心如死灰,脑中只觉有上亿的大清百姓都在嘲笑他,有无数大清旗人在咒骂他,而长毛贼兵和粤贼,更是阴阴地对他讥笑。
忽然,他仿佛看见他的父皇,清宣宗,指着他的额头怒叱他的不争气,丢了祖宗传下的大好江山,说当初还不如传给六阿哥奕訢,也不止于此!
想起自己继位以来,才四年多的时间,整个大清便沦落至此!咸丰只觉胸口一阵剧痛,喉头一甜,一大口猩红的热血从口鼻之中便喷了出来,继而,天旋地转,耳边传来众大臣的惊叫后,便眼前一黑,瘫倒在地!
第584章 北逃热河()
咸丰只是昏厥小半个时辰,便醒了过来。
吐了几口血反而觉得全身轻松了一些。几名随侍在颐和园的太医已经过来看过,会诊一刻,说是皇上心急忧虑,加上身体操劳过度有些亏虚,要静养一番。
咸丰不由苦笑,静养?如今这贼兵都要打到北京城了,自己到哪里去静养?
这时,殿外响起了哭喊和吵闹声,咸丰才记起,自己是在和众大臣商议军机大事,闻知八里桥战事失利,这才吐血晕倒的。想到这,忙在身边太监的搀扶下,从内殿走到外殿来。
却见僧格林沁全身是血迹,被几名军机大臣拉着,在那里吵闹。而军机大臣杜翰在嚎啕大哭,见咸丰出来,忙跪着爬过来,哭叫:“万幸皇上龙体无恙!皇上,微臣奏请将僧格林沁这般误国罪臣立即罢免,削去亲王爵位,收押下狱!”
军机大臣兼兵部尚书穆荫也哭诉道:“皇上,奴才也奏请将此败军之将收监,去其爵位!”
咸丰转向僧格林沁,见其脸上满身血手印,想必是被这几个军机大臣抓的,但一想到其在八里桥大败,便心生愤怒,冷哼一声,道:“僧格林沁,你竟然还有脸来见朕?”
僧格林沁面色黯然,摔开拉扯他的杜翰和穆荫两人,拜伏在地连连磕头,血流如注,泣道:“皇上,奴才有负圣恩,罪该万死!奴才此番来,只求奏报一事,便领兵与粤贼决一死战!”
咸丰见僧格林沁的模样,叹了口气,道:“事到如今,你还有何事要奏?”
“皇上,奴才恳请皇上移驾热河行宫,启銮北狩,远离京师!”僧格林沁奏道,还有句话没说,便是只有皇上离开北京城,才能让京畿八旗禁军放开手脚,全力和粤贼作战,否则,只能驻守紫禁城的份。
咸丰脸色一变。他刚才一醒转,便在考虑这个问题。
八里桥的三万满蒙大军大败,连僧格林沁率领的蒙古铁骑也失败了,北京城内的这帮八旗子弟是什么样子,咸丰还不清楚,也就摆摆场面,真论打仗,跟那些绿营兵没什么两样。
北京城能不能守住,经过八里桥之战后,他极度怀疑。他不能将自己尊贵之躯押注在守不守得住京城的问题上面。
咸丰还未说话,旁边的穆荫便激动地叫喊了起来:“皇上,万万不可!启銮北狩只会加剧局势混乱,而且,粤贼以为皇上惧怕他们,必更嚣张,而朝廷将士定将失去斗志,无力抵抗。”
他狠狠地转过头,瞪了僧格林沁一眼,“僧格林沁这是别有用心,要断送整个大清社稷啊!皇上,此人不但作战大败,还胡言乱语,扰动军心。奴才恳请皇上将此缭即刻革除官爵,收监问罪!”
军机大臣杜翰也再次奏道:“前明重臣杨继盛便说过一句名言,‘欲诛俺答,先去严嵩’僧格林沁如今便是大清之严嵩啊,微臣以为,今日之事,非将误国之臣立即罢去,不足以谢祖宗在天之灵,而作臣庶同仇之慨也!”
咸丰暗怒:你们这两人,是要逼死朕啊!难道让朕坐守京城,等粤贼攻破城池,来俘获不成?
他刚想开口,却见恭亲王奕訢奏报:“皇上,离开京师,何以面对社稷黎民百姓?何以面对先帝们牌位?焉能把祖宗基业如履轻弃?再者,皇上,还要考虑日后的千秋万代,将如何评说?国运危难之时,从无君王择‘木兰之举’,欲以避之…”
奕訢没有再说下去,他也是说了狠话了。没办法,不说不行啊,咸丰一旦离开京师,作为皇帝,亲王,又是领班军机大臣的他,很可能就会被留守在京城监国镇守。他可不想啊!
九门提督耆英也在,他更是直谏:“皇上,奴才担心皇上一旦出了关外,大清的子民会认为我满旗已放弃关内的江山,认为皇上是在逃避,这必会有大灾难啊!而且,这样反而会让我八旗将士失去信心,粤贼更加容易占领京城!”
这时,让咸丰欣喜的声音出现了,却是侍卫内大臣郑亲王端华奏道:“皇上,奴才不这么认为!京师危急,皇上尊贵之躯,且无皇储,若留守京师,一旦城破,则大清便亡了!不若北狩关外,可攻可守,一路上发出诏命各地勤王,等待勤王大军抵达,再集合京畿八旗禁军,将粤贼击破,则大清保全。”
而新晋的军机行走肃顺也奏道:“皇上,奴才也以为前往热河行宫为好!皇上大可率领八旗禁军御驾亲征,取道热河,等勤王大军到时,一道夹击粤贼,一战而定!”
说着,肃顺也为自己找到的这个借口而兴奋起来,继续说道:“贼兵虽近,更应鼓励人心,以拯时艰。皇上亲率满蒙大军,必定能镇定人心。只需坐镇京北,在热河行宫接应各勤王大军便可,等寒冬来临,粤贼多为南人,必定不习严寒气候,不战自溃,届时,皇上一声令下,我大清大军一鼓而下,击杀粤贼,不在话下!”
咸丰眼前一亮:这才是朕的好奴才!肃顺这番话,说的太合朕的心意了!
他不禁拍手赞道:“不错!爱卿之言,才是谋国老成之言,为朕考虑,朕心甚慰!”
肃顺这席话,不但让他不必在京城困守,坐等粤贼来攻,还可以以御驾亲征的名义,前去热河避难。想到这,他当即脸色一正,不再愁眉苦脸,声音虽然还是中气不足,但仍自大声道:“朕意已决!明日便御驾亲征,不过,考虑到京城仍旧要固守,朕只带京营中五百侍卫,再从骁骑营拨4000骑,再加前锋营剩下的千骑也随朕前往。剩余的所有京畿八旗禁军全部留守京城!”
咸丰其实还想多带些兵力,而且必须是骑兵跟随自己,一路护卫。但带上军队太多,一路上,人吃马嚼的粮草众多,若是准备起来怕是不知道要多少天之后了,他可等不了那么久,他明天一早便要离京,谁知道那帮粤贼什么时候打过来?
因此,只能先暂时领五千精骑,这已经是立刻能出征兵额的极限了。
想到京城的守卫,得要一个人来主持,咸丰眼睛一瞪,顿时,有了主意:“着令,拔去僧格林沁三眼花翎,革除其镶蓝旗满洲都统职,削去亲王爵,只留钦差大臣,镇守北京城。革除桂良直隶总督职,命其去职留任,协助镇守京城。”
“封恭亲王为钦差便宜行事大臣,留守京师及圆明园,主持北京一应政务,并由桂良协办。”
“着命郑亲王端华、军机大臣穆荫两人,前往粤贼营与贼酋和谈,可划江而治!若粤贼还有其他要求,可酌情办理!”
咸丰连下三道谕令,开始布置安排北京城的事情来,准备离京。
军机大臣穆荫、杜翰等人连声哭喊,苦劝咸丰不要离京,但咸丰此刻哪里还会听,圣旨已下,咸丰怒目而去。
回到内殿,却发现肚子已经高高隆起的懿嫔的杏贞,在几个宫女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