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龙套-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既然如此,在益州全定雍凉尽得之前,我们绝对不能与孙氏发生大战——即使万不得已非要发生战争,那也得等到稳定巴西,取得汉中之后,若此时便于孙仲谋交恶的话,一旦曹孟德攻取汉中,则益州危矣!到时江东尚有长江天险,但是益州却门户洞开,而偏偏又民心未附,若是主公的主力再去了荆州的话”

    说到这里,张苞顿了一顿,大家都是聪明人,自然都明白在这种情况下万一曹操一时兴起要入蜀的话会有什么后果。

    “因而反倒不如暂时好言安抚并选一两个偏远贫瘠的郡交给孙权,作为诚意以安孙权之心,同时以取回士兵家眷为名迁移这几个郡的部分人口到益州,主公届时再派一员大将带兵一两万屯秭归,既可作为关将军的后援,又作为威吓;同时派五千人前往牂牁、兴古震慑南方蛮夷并做出威胁交州的态势。如此一来的话,已经得到部分实利的孙权必然不敢继续紧逼,而主公的大军则可以令派一员大将平定巴西进而从米仓道威胁汉中心腹,主公则亲率主力直取汉中。

    汉中之民三五十万,可得数万精兵,氐羌蛮夷亦有十数万,平定之后亦可得数万精兵;且张鲁经营多年府库充足,主公若得之,北伐雍凉的物资便已经有了,取下汉中之后,只需要整训一年,主公便可挥精兵十五万一举下雍凉,若如此则大事可定矣!主公又何必拘泥于荆州一地之得失呢!”

    到了最后,张苞掷地有声的说道。

    张苞并没有回应法正提出的民心问题,因为这在张苞看来并不是最重要的。虽然俗语云“得民心者的天下”,但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后来的胜利者用来为标榜自己正义而说出来的话而已,君不见后世的蒙元、满清可从来没有得过什么民心,还不是靠着屠刀屠戮了天下大半汉人进而入主中原的么?就算是刘备无论是在徐州还是在豫州、新野也都很得人心,尤其是在新野的时候十几万人死活都要跟着他走,可是这人心转化成了胜利了吗?就算是刘备取益州靠的也不是民心,而是他手下的军队以及那些不得志而又心怀二心的刘璋属下,至于普通百姓,刘备可没有功夫管!

    诚然,如果民心所向的话,在占领的时候的的确容易治理,在主力不在的时候发生叛乱的可能也会减小不少,但是在乱世更加重要的还是手里的军队啊,没有军队,再得人心也是白搭!

    对于荆州兵的问题,张苞提出的虽然算不得是妙计,但是也算是不错的计划,不仅解决了来到益州的荆州兵的家庭问题,而且还充实了益州的人口,同时又能够强干弱枝,算得上是一石三鸟。

    而张苞提出的汉中问题,则恰恰极对诸葛亮、法正、黄权三人的口味,依着他们的眼光自然轻易能够看到攻取汉中所能够带了好处,而且在事实上他们包括刘备也早就把汉中当做了囊中之物,甚至说他们也早有了攻取汉中的计划,但是却没有想到孙权会在这个时候索要荆州!

    最令三人眼前一亮的则是张苞提出的归还部分荆州的计划,因为这样一来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堵住孙权的嘴,也令孙权看到了刘备归还荆州的诚意;不仅如此,派出一部分军队进入荆州增强荆州的防御力量则让孙权不敢轻启战端,至于派兵进入牂牁与兴古,则就是实实在在的威胁了!

    此时孙权虽然名义上控制了交州,但是士家等交州本土势力才是交州真正的土皇帝,要是刘备的军队真的翻山越岭成功到达交州并许以士燮足够的利益的话,相信士家很乐意驱逐了本身没有多少实力的步骘,重新将交州从孙权名义上的统治下独立出来,而一旦如此的话,孙权的后院可就要起大火了。

    可以说张苞的这个策略柔中带刚,如果真的按照这个策略实施的话,孙权倒是很有可能会克制住,至不济也能够起到缓兵之计的作用,而刘备也有了足够的力量与时间进军汉中,进而获得窥视雍凉的跳板,也算得上是妙策了。

    注:1、曹操征汉中后“分汉中之安阳、西城为西城郡;置太守;分锡、上庸郡,置都尉”,把原来的汉中一分为三,后来西城郡又被魏文帝曹丕改名为魏兴郡

    2、关于汉中的人口,在后汉书中记载的是“户五万七千三百四十四,口二十六万七千四百二”,不过这是永和五年的资料,距离建安十九年已经六十多年。

    由于汉中的地理位置,使得那里极少有战乱,经过六十多年相对稳定的发展人口怎么看也应该是有所增长才对,再加上后来战乱的时候从其他地方主要是关中地区迁来的流民,汉中的人口绝对是不减反增!到了建安十九年的话汉中的人口绝对超过了三十万,至于达到四十万也不是不没有可能,再加上周围的氐羌等异族的话,总人口应该能够达到五十万左右!

    不要奇怪明明蜀汉灭亡的时候蜀汉在册的人口还不到百万,为什么汉中的人口竟然会这么多,事实上,根据后汉书郡国志中的记载的话,整个益州的人口达到了八百多万!这还是在册的人口,如果考虑到被豪强世家隐藏的人口、失去户籍的人口、为了减轻人头税而主动隐藏的人口以及蛮夷的人口,那么当时益州真实的人口数量数量达到千万也不是不可能的!

    而这也是小蛇最奇怪的地方,在汉末三国时期,益州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动乱,也没有经过像是中原那样的惨烈的诸侯混战以及巨大的天灾,尤其是刘璋父子在的二十多年间,虽然无甚大功德,却也没有怎么横征暴敛更没有以杀人为乐,怎么会到了三国时期就仅剩下百万人了呢?要知道在永和五年的时候,只是一个成都所在的蜀郡就有一百三十多万人啊!

    要是说在中原地区经过黄巾起义、诸侯混战、各种理由的屠城以及天灾使得那里的人十不存一倒还可信,但是益州这样相对安定的天府之国人口也锐减了百分之九十左右,这也太说不过去了。

    而且“户二十八万,男女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这段记载中,随便一看就能够发现一个巨大的问题:官吏与人口的比例竟然达到了一比二十五!这个数字比当今中国公务员与百姓的比例都要高!而且士兵与百姓比例也在一比九左右!在生产力那么不发达的年代,蜀汉真的可以供养的起这么多几乎不从事生产的人吗?

    不仅如此,这个数据与人口的比例也很有问题,平均每户竟然才三个人多一点这个数字怎么看怎么不真实!就算是计划生育严酷执行了这么多年的现代,平均每户的人口也不可能这么少,更不用说在那个没有计生,男人可以一妻多妾的年代了,就算是婴儿的死亡率再高也要比现在的孩子多太多,而且纵观蜀汉历次的北伐,损失几千人的大败也没有几次,因而战争造成的人口伤亡并不算大,所以,男女九十四万这个数字绝对有着极大的问题的。

    因此,是不是可以这样猜想,会不会是当时所统计的所谓的“九十四万”人口实际上只是蜀郡附近以及部分城市的人口,像一些偏远地区由于益州豪强的极其不配合以至于人口被大量隐瞒,而且普通人家也隐瞒人口税以减轻人头税,再加上部分蛮夷豪强裹胁人口进入深山等原因并没有被统计,蜀汉政权对于整天反叛的各个郡县的控制力极弱也无法进行有效的人口统计,一些失去户籍的人也没有被记录在册等原因,才使得记录下的蜀汉人口这么少了?

    总而言之,益州的人口数绝对不可能只有九十多万!

    另:1、据说还有一种说法,所谓蜀汉政权的“吏”并不是今天的公务员而是一种服役的劳动力

    2、写完这些之后小蛇又查资料,发现葛剑雄先生在中国人口发展史中对于三国时期的人口有着相对完善的论述,大家要是想对这一时期的人口问题有着更全面了解的话不妨去看一看,至于本书中小蛇就不该了

    3、关于关张联姻的问题,刘备心中肯定会有一定的忌惮的,不过这个时候刘备与二人感情深厚,身体状况又好,再加之对二人的了解,自然还没有太多的顾虑,再说就算是有顾虑依着刘备的城府也不会表现出来。历史上刘备之所以杀刘封,是因为关张死、荆州失、夷陵败的打击以至于羞愤交加,这才一病不起,无奈之下安排后事,但是偏偏刘禅又年幼而不成器,刘封虽然是义子,但是在那个时候却是拥有继承权的,再加上关羽之死刘备对于刘封的怨恨,这才杀了刘封,但是也只是杀了刘封而已,并没有祸及妻儿,刘封的儿子刘林在蜀汉还是过得好好的。至于关张联姻的问题最终会演变成什么嘿嘿,暂时保密

第三十三章 论荆州张苞献策下() 
一秒记住供精彩。

    “计策不错。”诸葛亮赞赏的说了一句,法正、黄权也对着张苞点了点头。

    诸葛亮等人可不知道张苞之所以能够有这样的见识很大程度上是沾了穿越者的光,虽然张苞的策略在他们看来还不少疏漏,但是却也很有可取之处,尤其是三人中最长于战略也是“连吴抗曹”这一策略最坚定的支持者的诸葛亮对于张苞的这一策略尤为赞赏。

    刘备如今最器重的三个文官,诸葛亮最擅长政事,绝对是丞相之才,同时他也是三人中最擅长战略的,这点从他在刘备困居新野的时候就能够提出隆中对,并成功帮助刘备实现了占据荆州(部分)以及益州的构想就能够看得出来。不过,诸葛亮的战略眼光虽然举世罕有,够管仲、萧何之才,但是其战术水平就没有演义中那么变态了,能不能比得上乐毅虽然不好轻易判断,但是在历史上他却也从来没有取得过可以和乐毅伐齐一般的逆天战功。

    因而在此时刘备战术层面上的第一谋主还是法正。无论是用兵的奇谋,还是洞察先机的能力,法正比起诸葛亮来都要强一些,这点从他帮助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