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民国之铁血荣耀-第2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汉魂的第三十三师被紧急空运到旅顺,他将搭乘陈绍宽率领的昆仑号航母为首的第二航母战斗群,一起前往中东,加入白崇禧率领的中东派遣军。
在汉志,白崇禧的派遣军司令部与姜大柱统领的华夏军事顾问团也同时紧张的忙碌起来,姜大柱要在短时间里,为汉志再组建训练十个师,任务是异常的繁重。而白崇禧则要盘算整个战局的演变,而首要任务,就是要把英军在也门部队给予重创。
白崇禧对汉志军队实在有点没把握,汉志国防军第三师两次的不战而退,让白崇禧在伊本・沙特那里第一次毫不客气的发了通火,并要求伊本・沙特撤换第三师的指挥官。自知理亏的伊本・沙特派他的堂弟阿卜杜拉・沙特出任新的第三师指挥官,希望他的第三师不要出现第三次不战而退的丢脸事。阿卜杜拉・沙特以勇武著称,当年,在跟随伊本・沙特突袭利雅得的四十名勇士中,就是阿卜杜拉・沙特第一个冲进利雅得城。
应该说,这次的临阵换将还算是及时。就在阿卜杜拉・沙特上任的第三天,亨德里克策动的进攻开始了。这次汉志国防军的第三师没跑,而是与进攻的英军中东第三旅展开了激战,当然,这与白崇禧采取的另一个措施也很有关系,他把在阿姆兰的华夏第六师109团三营的官兵拆散,分到汉志国防军第三师的各个营连充当顾问,变相接管了汉志国防军第三师的基层指挥权。
应该说,汉志国防军第三师并非没有战斗力,经过姜大柱领导的华夏军事顾问团一年多的训练,第三师官兵的基础还算是不错的。只是他们虽然在训练场上表现良好,但却没有经受过多少实战的洗礼。以前,在镇压伊赫万叛乱和吞并萨哈的战事中,对手往往一击即溃,并没出现过被别人反过来进攻的战斗。所以,在收到英军中东第三旅进攻时,慌乱之下,本能的就想逃跑。现在,在新认师长阿卜杜拉・沙特的弹压下,各级军官硬着头皮准备接受接下来的战斗,加上华夏军队分过来的老兵的指导,使这个部队开始逐步展现出在训练时的水平。
本以为汉志军队依然会溃退的中东第三旅终于啃到了他们的第一块硬骨头。尽管有第八师配属的炮兵营的协助,但对面前两次一触即溃的汉志军队,这一次却死战不退。他们先是依托阿姆兰城外的防御阵地进行抵抗,在防御阵地在英军炮兵的狂轰滥炸下被突破后,退入城中与第三旅展开了巷战。
亨德里克感觉到战事并没有像他预计的那样发展的时候,中东第三旅的攻势已经不得不减弱下来,英军中东第八师师属炮兵营的炮弹跟不上了,而第三旅的步兵在巷战中,不但没有占到上风,反而在缺少炮兵支援之后,被汉志军队逐步挤出了阿姆兰城。
亨德里克事先布置在哈杰和海米尔…赖代一线的包抄部队并没有等来从阿姆兰撤退的汉志军队,相反,在哈杰的两个团,却迎来了从亚西尔前来增援的汉志国防军第二师。而他还不知道,在他的东北方,华夏第六师109团余部和四十五师的一个坦克团已经穿越鲁卜哈利沙漠的西北角,到达了哈兹姆,正在向萨那他的老窝挺进。
白崇禧没指望汉志国防军的部队能击败英军,他只希望汉志的这些炮灰部队能顶住英军的进攻,消灭这些英军的任务是华夏军队的事。所以,他的计划就是用汉志国防军第三师坚守阿姆兰,华夏装甲部队冒险穿越鲁卜哈利沙漠直击英军的后背。计划的关键则是时间,只要装甲部队在汉志国防军第三师崩溃之前到达萨那,他相信,英军除了向西南撤退,别无选择。
战斗的结果,比白崇禧的预计要好。或许是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的理论对汉志人也同样适用的关系,更换了师长的汉志第三师在战斗中,爆发出了惊人的潜力和韧性。他们与英军中东第三旅逐屋争夺,最终竟然彻底把中东第三旅赶出了阿姆兰。
当亨德里克这时再想把在哈杰和海米尔的部队调回来夹击汉志第三师时,他发现他已经调不动了,因为已经被前来增援的汉志第二师的部队缠住不能脱身。到这个时候,他才知道他过于轻敌了,汉志军队并不是他眼里那么的不堪一击。
不过,这还没有让他失去获得胜利的信心。让他失去胜利信心的,是在他接到报告,在萨那西北的希尔瓦赫出现了一支装甲部队。虽然报告上没有注明这支装甲部队是那国的,但他闭着眼睛也知道,那是华夏的军队,汉志军队并没有装甲部队。
到了这个时候,他需要考虑的是怎么把部队撤下来了。战场上,双方力量的对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在策划行动的时候,他是用一师加一旅的兵力,去围歼对手的一个师。现在,要围歼的那一个师不但没围住,反倒是对手的兵力增加到了两个师加上一支不明规模的装甲部队。现在,已经不是他去围歼对手,而是他有可能被对手围歼了。
。。。
第二九一章 阿姆兰战役(下) 'vip'()
亨德里克现在要想撤退,那就要在哈杰或者阿姆兰击溃两支汉志军队的其中之一,而且,要在出现在希尔瓦赫的装甲部队向他的萨那发起进攻之前。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集中他现在留在萨那的力量,加入到对阿姆兰的进攻之中,同时,让在哈杰和海米尔的部队,除了留下一部做阻击之外,其它的部队也加入到进攻阿姆兰的战斗里去。争取在自己被包围之前,消灭掉在阿姆兰的那一个汉志第三师,从而改变双方的力量对比。
尚未尝试过华夏装甲部队威力的亨德里克决定采取后一个选择,他要孤注一掷的消灭掉汉志国防军第三师。在把萨那城里所有的直属部队集中之后,他开始向阿姆兰开进。
在阿姆兰,汉志国防军第三师在几天的战斗力也几乎要筋疲力尽了。阿卜杜拉・沙特手上,已经没有了完整的预备队,所有的部队都已经轮番上阵。虽然把英军赶出了阿姆兰,但他的第三师也伤亡超过了三分之一。这得益于汉志军队装备的华夏提供的武器,在火力上远远超出英军的火力。别的不说,英军使用的恩菲尔德步枪只有十发的弹容,而汉志军队使用的k47是三十发的弹容,特别是在巷战时,k47的点射火力,有效的压制了英军的火力。但也有缺点,在把英军赶出城之后,k47在射程上,就不如英军的恩菲尔德了。
再有一点,就是k47的弹药消耗,明显大于英军。将近四天的战斗,部队的弹药储备已经几乎全部分发下去了。阿卜杜拉・沙特估计,最多再坚持两天,他的部队就将面临没有弹药可用的情况。那时,士兵手里的枪在白刃战时,绝对处于下风。
事实上,这时候,他的对手中东第三旅也面临着和他一样的处境,甚至还有不如。第三旅的炮兵早在两天前就没了炮弹,原来想着用铺天盖地的炮弹砸下去,随着汉志军队阿姆兰城外防线被攻破,整个汉志军队就会崩溃。所以,从开始,就没计算炮弹的用量,有多少打多少。一通猛砸之后,阿姆兰城外的防线确实被攻破了。可手头上炮弹也几乎打光了,在随后的巷战中,炮兵在协助步兵击毁几座房屋构筑的火力点之后,就彻底沦为了看客。
这不能指责英军的指挥官不专业,而是在阿拉伯半岛,在此之前还从未有过弹药消耗这么大的战斗。即便是在一战,英军在与奥斯曼帝国作战的时候,也基本上略微打几枪,开几炮就能结束一次战斗。想想看,当年的劳伦斯带着一帮临时拼凑起来的阿拉伯土著,骑着骆驼,带着十挺玛克辛机枪,就能追着土耳其人打,一直打进了大马士革。就知道那时在阿拉伯半岛上的战斗强度是怎么回事。与欧洲战场上的战斗激烈程度,根本不能同日而语。但现在,战斗的激烈程度比起一战时的欧洲战场也不遑多让。后勤弹药补给跟不上,也就不足为奇了。毕竟,缺少机械化运输工具的阿拉伯半岛上,输送补给的队伍使用的运输工具,最常见的就是骆驼,行进速度那就不用说了。
围绕着阿姆兰的,这场英军与汉志华夏联军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交锋,转折点就出在中东第三旅的弹药补给跟不上上。这不仅是让坚守在阿姆兰的汉志第三师逃过了灭顶之灾,也在事后,再次给驻中东的英军一个错误的判断。
就在亨德里克组织的,对在阿姆兰作战的中东第三旅的增援还在路上的时候,中东第三旅已经开始了撤退。他们的弹药即将告罄,再不撤退,就将面临着全军覆没。想要等到亨德里克的增援到达的时间都不够,如果冒险等待增援,只要汉志军队发起一次反击,等待着中东第三旅的就是全线崩溃。
这样一来,整个战场的态势就变得异常诡异。英军中东第八师的部队,一方面在哈杰和海米尔两线分兵阻击汉志第二师的进攻,一面奔袭阿姆兰,即将面临两线作战。一方面,在阿姆兰的汉志第三师在抓紧修复工事,稳固防线。而亨德里克由于在行军半途,还不知道中东第三旅已经撤退,正在向他靠拢。而他的后路连同补给线萨那,已经被刚刚赶到的华夏装甲部队占领而切断。整个战场变成了英军的第八师反而陷入了汉志第二师和第三师的包围之中,而亨德里克自己也进入了一种进退两难的窘境,退,后路已断,进,则是力量不足。
等到亨德里克所部和撤退的中东第三旅会合,设下临时指挥部和各部联络,汇总而来的情况,立刻让亨德里克心里凉了半截。留守萨那的电台联络不上,意味着已经凶多吉少。第八师的阻击部队,哈杰和海米尔只要有一处被突破,就意味着第八师的主力将陷入苦战。自己背后,还有一支不知道规模的华夏装甲部队随时会扑上来,咬自己一口。
到了这个时候,他只剩下一个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