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民国之铁血荣耀-第2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有王嘉祥是他的铁杆支持者,他的主张要在无心核心里得到通过,他还需要在周翔宇或者洛甫这里得到一个人的支持,至于秦博古,那是绝对不可能和他有一致的意见的。
“翔宇来得正好,以你和那位杨寰宇将军的接触,你觉得他是怎样一个人?”毛润之摸不清杨寰宇心里到底是怎样想的,试图从杨寰宇的性格和为人上找答案,与杨寰宇有过当面接触的周翔宇无疑是个合适人选。
“他啊,以我的观察,他是个极端的民族主义者,是个优秀的军事家,优秀的将领,但还算不上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在我与他的接触中,我能感受到他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有大华夏情结!”周翔宇对杨寰宇的评价出乎毛润之的意料。
“他作战很有一套,练兵也在行。在面对国外势力的时候也很强硬,从不妥协,但他的行动都很冒险。你还记的北京闹五四运动那会吗?当时他手里掌握的军队不超过十万人,就算段祺瑞对他支持,加上北洋的军队,也不超过二十万。但他却贸然与日本人在胶东半岛开战。要知道,我当时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虽然心里觉得很解气,可也真的担心啊,担心日本与华夏全面开战,以那时候华夏的力量,是很难打赢一场全面战争的。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当时日本人选择了退缩而不是扩大战争,当然,我们接触不到当时一些高等级情报,所以也就无从判断。但那时真的让人担心!”看着毛润之疑惑的眼神,周翔宇解释道。
“我觉得问题不能这么看,那时候举国上下,在五四运动的感召下,反日情绪日益高涨。他在军事上有获得了胜利,那时候的日本是没有胆量贸然与我们进行全面战争的。而且华夏与日本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那时的国际环境也不允许两国爆发大规模战争。”毛润之的认识与周翔宇不同,他反而觉得那时候,杨寰宇就表现出了他的政治敏锐性,吃定了日本不敢发动与华夏的全面战争。
“但五年前,他手握绝对的军事实力,却主动放弃军权,让d顺利夺权,以致后来的南北对峙,同时也给我党造成极其重大的损失,我想作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是不会做出这种事来的。”周翔宇的这一个论据,让毛润之也无话可说。他们那里知道,那时若不是杨寰宇正好在美国遇刺,蒋志清要在军中搞那些小动作还真的无法成功。杨寰宇也是自认为掌握着国防军的后勤供应的命脉,最精锐的装甲部队又在他的绝对控制之下,才大着胆子放弃国防军总司令的位置的。只是等他苏醒过来的时候,蒋志清已经完成了在南方军队中的清党。那时候,杨寰宇能做的选择已经不多了,除非他决意打一场大规模的内战。只是很明显,杨寰宇不愿意那样做。
“你是说,杨寰宇不可能第二次犯那样的错误吧?”毛润之想了一下,却把思路转到了别处。
“我想说的是,这才是他执意不允许我们有**的军队的原因。杨寰宇从美国回来,并非没有与d一战的能力,而且要打的话,他也一定能赢,但他却没打。这说明他在面对外敌时虽然是个好战分子,对内去却不赞成使用武力。这也是我认为他不是个优秀政治家的原因之一。”周翔宇的这番话,让毛润之又听出了别的意思出来。原来周翔宇是赞同放弃军队,与华夏政府议和。这番话几乎就是在给杨寰宇背书,杨寰宇不会打内战,不赞成对内使用武力,所以,放弃对军队的控制,也不会对农民军造成多大的危害。而杨寰宇在政治上的能力并不十分优秀,所以农民军的领导人们,完全可以在政治上去寻求突破,获得这个国家的实际领导权力。
“没有别的办法了?”毛润之虽然承认周翔宇的话有道理,但他真的有点不甘心放弃对武装力量的掌控。他的这句看上去有点莫名其妙的问话,说明他真正听明白了周翔宇的意思。
“即便我们能跳出包围圈,但我知道,周围的地方都在搞‘耕者有其田’政策的实施。我们还能像在这里那样顺顺利利的搞‘打土豪分田地’吗?如果不能搞,我们跳出去后,生存环境同样恶劣,军队的供应依旧无法解决。如果使用强力征收,怕是我们到最后,连立锥之地都会没有。”周翔宇面对毛润之的问话,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指出了一个严峻的现实。
华夏政府正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耕者有其田”政策。那些地方的农民们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还会跟着他们去搞什么“打土豪分田地”吗?因为凡是推行了“耕者有其田”政策的地方,原来的地主的土地并不比农民多多少了,他们的土地都转换成了华夏境内各处工矿企业的股份。这种情况下,再提“打土豪分田地”显然已经不合适了。那么,农民军就算跳出了眼前的包围圈。可所到之处,物资补充,兵员补充都会成为巨大的问题。农民们不再有热情跟着他们搞土改,甚至有可能反感他们的所作所为而成为他们的对立面。这样的打击显然是农民军无法接受的!
“在这个方面,眼下我们确实很被动!华夏的问题的根本就是土地问题。解决了土地问题的农民确实就会缺少了革命的积极性。”毛润之意味深长的看了周翔宇一眼,心里嘀咕“能想出这种解决土地问题办法的人,还不算是优秀的政治家?”
毛润之和周翔宇两人之间的沟通,到了这个时候,已经基本上达成了一致。虽然双方都没有明确的表明自己的态度,但他们在对农民军的现实处境上形成了相同的认识。在对军队是否保留上,也大致形成了共识。现在唯一还没解决的是如何调整农民军的政治纲领和今后的斗争策略。
。。。
第三五六章 与德国人的新交易 'vip'()
农民军在为今后的道路如何走伤脑筋的时候,杨寰宇也在看着他眼前的人伤脑筋。此刻坐在宽大会议室里的与杨寰宇正在交流情况的,是刚刚从魏玛共和国防卫军更名为德国国防军的陆军总司令维尔纳・冯・弗里奇上将领衔,包括杨寰宇的老朋友,刚刚回到德国不久,新就任德累斯顿的第3集团军群司令的冯・博克中将在内的德国陆军军事代表团。
希特勒在前不久,德国总统兴登堡去世之后,终于如愿以偿的接管了德国的最高权力。他在兴登堡死后,并未举办总统选举,取而代之的是由希特勒内阁通过一项法案宣布总统职权暂时中止并将该权力转授予总理,使希特勒成为元首兼帝国总理,同时希特勒在接管总统权力之后,也顺理成章的成为德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
希特勒成立德国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扩军。冯・博克就任的德累斯顿的第3集团军群司令就是希特勒扩军的成果之一。冯・博克的麾下,眼下有十四个师的编制,满员的话,将接近三十五万人,当然,目前还出处在组建之中,即便组建完毕,也不会满员,最多达到满编的六成左右。
德国陆军这个代表团之所以会在这个时候来华夏拜访杨寰宇,就是德国陆军的将领们,听了冯・博克的介绍之后,对华夏国防军的编成产生了兴趣。现在,德国陆军正在扩编之中,部队的配置就显得尤为重要。他们对于冯・博克口中的华夏国防军的装甲部队的兴趣不是一般的浓厚,其中又以同样来过华夏的威廉・古德里安显得尤为狂热。威廉・古德里安在提交给德国陆军总司令部的一份报告里,极力主张仿照华夏的装甲师,建立起德国的装甲突击部队。
坦克这个词,在德国将领的耳中并不陌生。作为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这些军官们来说,这个由英国人发明,并有英**队和法**队在索姆河战场上率先使用的新型武器,还是有一定的认识的。因为德国随后也开发生产了7v型坦克,投入了对英法联军的作战。但在他们眼里,坦克还是一种侧重防御,在战场上掩护步兵冲锋,并为步兵提供火力掩护的装备。把这种装备**成军,作为突击力量,对他们来说,绝对是一种新颖的想法。可既威廉・古德里安信誓旦旦的说,华夏国防军已经把这种建制的部队投入了实战,并在与日本人和俄国人的作战中获得极大的战果。(。。l)那么,在扩编中的德国国防军里,就绝对要考虑到这方面的配置,并且需要德国的戴姆勒・奔驰公司、克虏伯公司、波尔舍公司、亨舍尔公司等等德**工厂投入巨资进行设计和制造。这样一来,相关的考察和沟通交流就是必不可少的了。好在不管是冯・博克还是威廉・古德里安他们,与华夏国防军的高层军官都有较深的交情,想必可以通过他们,得到一些华夏国防军的支持和帮助。
杨寰宇伤脑筋就伤在这里了!因为他现在还不能确定,假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话,他会站在那个阵营。虽然在内心里,他是真心希望德国人再强大一些,在战争中给英国人和美国人造成的损失再大一些,最好能在大战中,让包括德国人在内的欧美各国全都打成一片废墟。但从根本上来讲,他还是希望自己的国家在武力上独树一帜。
尽管杨寰宇很清楚,华夏眼下的武备早已领先于所有的西方国家,但华夏的这些先进武备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在东北与日本人的作战,在哈萨克斯坦与俄国人的战斗、在中东与英国人的交火。华夏的装甲师、航空母舰编队和空军的使用,这些都瞒不过有心人的眼睛。美、英、法、日的海军眼下也都在投入巨额资金开发建造航母,研究新型飞机。根据最新的情报显示,苏俄和日本人也在研发他们的坦克。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很难说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华夏如果不更新装备的话,在武备上还能领先这些国家多少。要知道,战争双方如果武备类似,战术思想又差别不大的情况下,想要赢得战争,除开将领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