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汉昭烈帝-第4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他怎么知道我军会走徐县,怎么知道我军会在那一天渡河?”
“莫不成是军中有奸细,或是叛贼?”
袁术时而破口怒骂,时而喃喃自语,脸上表情变幻不定。
夕阳西下,袁术总算是恢复了平静,垂头丧气地走出了大帐。
看着站了半天,一直没敢吃饭的部下们,袁术也暂时压下了寻找内鬼的打算,摆了摆手,让众人各自散去歇息了。
对于跟随袁术一路行来的部众来说,前军全军覆没的消息不啻是一道惊雷,劈得人七荤八素,不知道应该如何是好。
包括袁术本人在内,也是没了主见,只能在帐中徘徊,思索下一步的行动。
刘备的部队可以用半天时间摧毁己方前军,以常理判断,他在淮水北岸至少有四五万作战部队。
敌军拥有如此雄厚的实力,即便是拉开阵势正面作战,袁术也没有必胜的信心。
更何况淮水北岸还被掌握在对手手中。
苦思冥想了一天之后,袁术脑子里面还是毫无头绪,于是他召集麾下,商讨起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众人聚集到大帐之中,听袁术说了几句之后,然后就都愣了,面面相觑起来。
合着自家主公还是想打?
“怎么,诸公都想撤军?”看着众人犹豫不决、欲言又止的模样,袁术的脸色一下子冷了。
声音也变得冷了。
众人沉默不语。
前军是袁术麾下精锐,主将更是淮南第一勇将纪灵,这种配置都被人不费吹灰之力地拍死了,自己这些人遇见敌军,又该是什么下场?
活着多好,为什么要去自寻死路呢?
“启禀主公,我等并非心生退意,而是眼下来看,我军应该将重点放在淮南,尽快占领广陵郡才是上策,还望主公三思。”主簿阎象站了出来,对袁术低声劝谏道。
第668章 论诗()
兴平三年夏,扬州伯袁术率领五万人马北上徐州,对外则是号称有二十万大军,令徐州数百万民众恐慌不已,纷纷逃亡他乡。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冀州牧刘备刘玄德仗义出手,命麾下大将张飞领兵南下,与袁术主力在淮河一线展开激战。
在这场短促而激烈的战争中,张飞先是亲率精兵奔袭数百里,在淮河北岸的徐县一带截住了袁术先锋大将纪灵,一场恶战之后,五万袁军精锐全军覆没,纪灵本人也被张飞斩杀于万军之中。
首战告捷,张飞并没有停步不前,而是继续南下渡过淮河,对转道前往广陵,意图占据长江下游两岸之地的袁术主力展开攻击。
结果与之前一样,袁军虽然人多势众却不堪一击,在张飞主力迅猛的攻势面前迅速溃败,二十万大军兵败如山倒,袁术本人更是被追杀了百余里后才仅以身免。
此战过后,张飞一举成名,徐州扬州各地无不传扬他的勇猛无敌。
消息传到兖州北部,正在与吕布苦战不休的兖州牧曹操不由得心情大好,命人设下酒宴,召集起文武群臣,庆贺这来之不易的好消息。
吕布不过是一介流寇,之所以能够牢牢占据着兖州南部,不光是依靠一部分兖州世家,以及陈留太守张邈的支持,很大程度上,袁术在背后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员和物资,这才是最让人头疼的。
如今袁术自己遭遇重创,可想而知的是,他会把淮南地区的产出用于恢复军力,对吕布的支持必然会大不如前。
这是曹操赶走吕布,收复兖州的大好机会!
曹操慷慨陈词,回顾了最近两年时间里,己方众人的坚持以及取得的成果,并且展望未来,定下了接下来的战略目标,引来阵阵欢呼声。
然后,就是喝酒的时候了。
酒不是好酒,菜也不是好菜,堂中热烈的气氛却是什么美酒佳肴也换不来的,众人欢声不断,频频举杯,为来之不易的转机而振奋。
酒到酣处,夏侯惇脱下缀有两个补丁的内衣,将精壮的上身袒露出来,给其他同僚展示起自己肩背上新增的厚实老茧。
之前为了渡过难关,曹操鼓励麾下军民展开屯田,积极互助,促进农业生产,身为曹操麾下第一大将,夏侯惇毅然身先士卒,带着自己的直属部队挖土、挑土、造堤、修渠,硬生生将数万亩靠天吃饭的旱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良田。
双肩和脊背上的厚厚一层老茧,在夏侯惇自己看来,与战场上收获的伤痕一样,都是足以夸耀的勋章。
“元让,辛苦你了。”曹操重重地拍着夏侯惇厚实的肩膀,为他端起一杯清酒,用以感谢这位好兄弟的付出和坚持。
夏侯惇接过酒杯,仰头一饮而尽。
有老大哥带头,在其他各地屯田的将领们也纷纷亮出身躯和手上的各种伤疤和老茧,说来可笑,他们这些人大都出身不低,人生的前二三十年基本没做过低贱的农活,可是这两年形式所迫,他们硬是把往日里根本不会正眼去瞧的事情做了个遍,心境大有不同。
对于黎民百姓的艰辛,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这些人无一例外,都由曹操亲手斟酒然后满饮而尽。
看着这些与自己同甘共苦,不离不弃的好战友,曹操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大概是年初的时候,河北流传着一首诗,说是刘玄德写来给幼子启蒙的,诸位可曾听过啊?”又喝了几杯酒后,曹操面色泛红,聊起了自己最感兴趣的文学话题。
众人齐齐摇头。
他们大多数人都知道自家主公是个好卖弄的性子,在这种场合下更是如此,就算是听过类似的轶事,此时也应该装作不知道才好。
“都没听过?也是,诸位忙于公事,哪有闲暇来打听这些,就连我,也是从商队口中听来的。”曹操见没人知道,不由得得意地笑了起来,摇头晃脑地吟起了那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好诗,真是好诗!”别人还没开口,坐在左手边的夏侯渊便主动站起身来大声叫道,引来众人一阵窃笑。
这夏侯渊自幼喜好练武,弓马娴熟,偏偏对读书写字没什么兴趣,斗大的字都认不得一箩筐,再加上性情急躁,做事只凭一腔血勇,在曹操一方内部享有“白地将军”的美名。
白地二字用两千年后的语言来说,差不多就是白痴,二货一类。
众人齐齐发笑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你一个文盲也来评论别人的诗,也不怕传出去被人笑掉大牙。
“笑什么?你们都笑什么?”夏侯渊恼羞成怒,额头上青筋暴起,冲着旁人吼叫起来,瞧那架势俨然是要用老拳来捍卫尊严了。
“妙才不要动怒,你来说说,这诗好在哪里?”曹操跟夏侯渊情如兄弟又是连襟,此时见他动怒,连忙出来打圆场。
夏侯渊稍稍平复心情,粗声粗气地说道:“这首诗简单,好懂,就是寻常百姓都听得明白是什么意思,讲得又是劝人向善,比起那些兮啊哉的,简直是强到天上了。”
“说得好,简单易懂,劝人向善,依我看来,作诗著文,正当如此!”曹操也重重一拍案桌,对夏侯渊投去了赞赏的目光。
在座之人不乏文采飞扬之士,平日里也多有诗作,方才在听曹操吟诗的时候,也有不少人露出了细微的不屑之意,就是因为这首诗太俗,太朴,根本没什么值得称赞的。
可是听夏侯渊这么一说,曹操这么一评,他们便忍不住重新回味起这首小诗。
然后他们就发现,自己就算是用尽华美的辞藻,也未必能涵盖这简简单单二十个字中描述的场景,蕴含的深意。
确实是有独到之处。
“当年一首侠客行,让玄德成为天下有名的大家,如今他的文字洗尽铅华,立意却更高了,来日若是能把酒言欢,我一定要劝他多作几首好诗流传于世!”曹操摇着头,满怀感慨地说道。
曹操不知道的是,除了这首诗之外,河北大地还流传着另一首姊妹篇。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第669章 让()
张飞在战场上拼杀,陈登则是在后方开战了舆论攻势,不断为刘备造势,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徐州民众就都知道了发生在淮水两岸的战事。
当然,他们只知道在袁术大军压境,徐州危如累卵之时,是刘使君派了麾下军队千里驰援,使自己免遭战火侵扰。
却不知道张飞的部队早已占据琅琊、东海等地,令陶谦恨得牙痒痒却又无可奈何。
在陈登和徐州商会的大肆宣传之下,数百万民众渐渐接受了这样的思想:
刘使君的部队骁勇善战,如果由他来保护徐州子民,前两年曹操在徐州烧杀劫掠、屠城、建京观、使得泗水为止不流的惨剧就再也不会发生了。
刘使君爱民如子,重视农业生产和水利设施,幽州自古被称为贫瘠之地,如今已经成为天下首屈一指的富饶之地,如果请他入主徐州,凭借土地和人口的雄厚基础,过不了几年,大家就都能过上好日子。
另外,据小道消息披露,现在的徐州牧陶谦陶恭祖年事已高,加之重病缠身,早已心生退意,想要归隐田园,安享天伦之乐,只是怜惜徐州子民无人庇佑,这才硬撑着履职。
如今刘使君击退入侵的袁术大军,陶使君觉得他正是那个可以接替自己执掌徐州的人,已经派出使者,邀请刘使君前来郯县,商议退位让贤的事了。
类似的言论愈演愈烈,渐渐的,就连徐州的高层人物,也对刘备即将应邀前来徐州,与陶谦商讨相关事宜的传闻了解得七七八八,各自动起了心思。
今日天气晴朗,陶谦难得地走出了长期养病的静室,在种满奇花异草的后院内赏起了花,在他身旁,陶商神色惴惴,讲述着近日里听说的各种传闻。
“外面都是这样说的?”陶谦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