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中兴路-第2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越大的代价。

    如果没有这一次远征得来的巨额财富做为底牌,很多国内的革新也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只是此时经常与萧轩闲谈的另一名穿越者黄斗似乎并不那样认为:“我觉得你还是有些太过心急了,其实完全没有必要的。我们在国内改革和变革带来的力量增长速度总是要好过已经有了不少基础的欧洲的。以前我玩维多利亚之类的战略游戏,只要东方完成有效的转型,就可以随时随地的动员出几千个旅。。。我相信,就算你没有那么超前的许多进步,一个正常发展的中国也会在近代。。。”

    萧轩却在思考片刻后却没有那么大的信心说道:“没有做出超乎寻常变革的穿越者,你觉得一个与欧洲发展同步的近代中国有多大可能性在社会进步程度与动员力方面比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我说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交战双方之总和的动员力还要高?民国时代的官兵吃的穿的是什么?骡马化水平如何?明显超越拿战时代整个欧洲二三百万规模的陆军,乃至几百万吨商船上百万吨军舰组成的庞大军事力量么?很显然,战争不是游戏,过少的耕地、过于复杂的地形地理让近代动员变得不那么容易。如果在许多方面只是与欧洲的自然进程同步,因为扩张殖民条件和本土条件的种种局限,那也不过是一个提前开化版本的俄国罢了。对欧洲历史的介入和影响,还不一定有俄国的程度。。。”

    同不少后世的网络民族主义者不同,黄斗仍然并不赞同萧轩的看法,可是能够想到的反驳依据和理由不是太过缺乏“干货”就是自己也不能完全确信。

    萧轩却不以为意的说道:“其实也就如另一位面的历史那样,或许到了二十一世纪的技术格局依靠新能源和新经济,东亚才有可能摆脱资源乃至能源方面的困局吧。”

    不过此时的萧轩回想起这一年来渐渐好转的国内秩序,却似乎有一种不好的预感,觉得事情应该不太可能这么容易好转。

    本章完

第410章 机械() 
    整个崇祯十一年似乎如同历史上的类似年份一样,虽然海外接连不断的传来捷报,然而关内北方地区的灾害却在逐年扩大之中,河北、河南、山东、江苏等地也开始受到波及。历史上在这一年还有崇祯十二年的大旱之后,整个明朝的历史格局也开始走向了一个转折点。这一年萧轩不得不减免北方不少地方的农、商税收,并且投入了上千万两财政用于救灾,还向江东等地转移了不少人口,加上革命军主力和很多新编的动员部队已经调入中亚和欧陆就地获取给养,后方供应需求不及以前那样大,整个国内的天灾才没有带来太大的影响。

    与此相应的,财政收入不仅没有提高,反而也因为天灾在某种程度上略略下降,从折合五六千万石米价降低到了折合四千万石头米价,加上之前数年的动荡带来的人口减少、宗族势力和利益集团清洗,这才让历史上原本的大灾之年似乎如同寻常年景一样的渡过。不出所料的,为了填补国内从文教选拔到工商扶植在内的的各种财政缺口,又不得不透支了两千多万两的债务乃至国库。

    这一切似乎都让萧轩有一种感觉:在一个甲子的时间之内让整个东方迈入相当于十九世纪后期那样的工业文明时代是不是一个过于不切实际的目标?只有真正执掌一个国家乃至负责很多事情的时候才能深切的感受到尽管进步到晚明的东方距离真正意义上的近代文明还有多大的距离。

    临近新年的时候,持续了很长时间都毫无突破进展的“路线图计划”终于传来了佳音,在中央学院附属第四工厂内连续一年多时间不计代价的测试和投入之下,特别是这个时候不少东西方相关行业的骨干也投入到了中央学院附属工厂的建设,让很多领域都终于开始有了一些成果。特别是二百多年以来西方在水力与机械方面的技术积累在得到了大量专门用于研究与测试的人力和物力之后,在临近崇祯十二年新年的时候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水力织布机和珍妮机终于相继开发出来,相关团队技术人员到组织者都获得了总共价值二百万两银子上下的赏赐以及持续十年两分货物销售额分成的专利权。

    萧轩似乎听说过蒸汽时代早期过度的专利保护制度对于推广的损害,因此也就以政府财政为基础同专利收益共同分担奖励成本,并且在专利费的规模和年限上也没有太过苛刻的要求。即便是诸如水力织布机与提高数倍效率的纺纱机这样的机械也不过是仅仅十年左右的专利收费,而且费用的规模也控制在了百分之二左右的层次上。

    当然,这在很的程度上也是巨额的利益,让整个团队明显获得了超过了实验开发投入成本几倍之多的利益。在萧轩的组织与倡导之下,首先是英雄外城的一些商户首先在新机械领域方面推广开来。

    原因也很简单,智商并不算差的一些人显然能够意识到:这些能够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机械固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带来更多的利益,可也会在很大程度上让一些普通民众的利益难以为继。

    似然在这个时候很多人都已经大致从一些刊物乃至新学书籍中了解到了萧轩在很多方面的大致思路,但终究还是有人大胆的利用一些公开在南京一带出版发行的刊物上公开进言道:“从造纸到印刷、从活字到高炉,从机械驱动的织布机到新式的纺纱机械,这些固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人力成本,给有产业的人乃至国家带来巨大的利益。然而,消费市场却是有限的,这些机械做为英雄外城乃至南京一带的专门工场的实验试点尚可,而如果大规模推广,必然带来民间织户的破产,是更有利于真正意义上的与民争利………这里的民还并非是富户或豪绅,乃至最底层的庶民百姓。。。”

    自从没有内外朝乃至御史台乃至整个明朝以前的那一整套官僚体系,很多上情下达除了内部的奏报之外就是广泛出版的各种刊物了。这些刊物的销售对象有些是专门局限于中央庄园内部,也有些范围扩大到整个南京城乃至英雄外城,还有一些则是没有任何买方限制的。通过这些舆论之间的轮战交锋,在很大程度上也起到了增强信息渠道乃至恢复外朝和御史台的作用。

    虽然不少心怀不满的旧官僚与文人曾经数年以来遭遇到不少的整肃,但这些整肃总体而言同清代的文字狱却不在一个层次上,让很多人不敢以站在官方对立面的角度上冷朝热讽或者敌对对抗,却也逐渐接受了这一另一种上情下达乃至上下交流的方式。

    很多时候,萧轩的回应因为担心自己的声音造成“一锤定音终止讨论”的效果,或者在一些讨论之中犯了错导致的尴尬,不少回应的人也是由暗中安排的中央学院的学生们来负责,从公开意义上说没有人知道哪些人是“御用喉舌”当然如果是稍有经验的人还是可以从一些发表者的署名和语气中大致了解什么样儿的讨论或论战恢复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圣意。

    不过这一次,却似乎很难判断相关的回应究竟哪些是出于圣意了。

    有人回应到“当年乃至现在不少地方北方一代旱灾蝗灾,赤地千里,人民到了自身存活面临严重危机的地步。当年不少旧豪强们在民间巧取豪夺,乃至迫使人们在饥荒边缘挣扎,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不仁,仅仅是买卖经营上的问题,如果真的因为本钱弱小又不原因引入新的机械转变生产方式,那么被淘汰也是理所应当。仅仅是没有工做或者在市场竞争中失利还可以去讨饭或者回家种地,或者另寻其他营生。为了迎合而迎合,最终也只会阻碍技术的推广与进步。。。”

    本章完

第411章 无条件基本收入初估() 
    当然,还是有一些比较聪明的人能够从一些思路上来判断出有哪些相关的讨论很有可能是来自于“圣意”只是那名作者似乎是个公开身份而不是以笔名匿名的人,也让人并不能轻易的确定下来。

    此时身为中央学院教授之一的黄斗就自最外公开的学报上直言不讳的说道:“工具的自动化带来的挑战现在会有,以后有回有,君上的路线图计划最新一期的未来不确定时代畅想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劳作工具会进步,可市场又何曾是成不变的?在百万两银子或者数万亩良田才能供养起的豪门富户消费面前,有多少人能觉得自己对于那样的生活完全不在乎?假如身边人士的人普遍都可以做都如此的话?弱要人人都有王府级别的花园水榭楼阁,吃的是工时不低的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睡的是最新式的软垫丈窗,如果按照现有的劳动效率,维持一户人过上这样的生活需要多少劳动力?如果丝绸纺织可以大规模的节约人力,就会在文化、商业、物流、家政、教育或医药等诸多新领域开辟更多的劳动和工作岗位。短时间内看起来或许会有不少人失饭碗,但总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角度来看,是为更广阔的经济提供了发展空间。真正意义上的进步,不是彻底的均贫富重会落后的农村,而是让越来越多的人富裕起来。夏朝的时候或者某些蛮夷小国只能让国王酋长乃至少数几个贵族过的像样,而唐代的时候朱门这样并非李姓贵族的人也可以富裕起来。最终但经济的自动化和渠道发展到一定程度,资产者会成为社会的主体,劳作者会成为社会的少数群体。这是几千年来经济与阶层演变的一种趋势。过去有十不足的说法,可是当人们的经济与消费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终究还是会遇到消费欲望的门槛从而向横向的方向扩散的。。。”

    其实同一些人的想象并不相同,这篇文章还真不是萧轩亲自送来大纲草稿交给黄斗发表的,更多是黄斗这些年来自己的一些领悟,这也让萧轩感觉到了一丝兴奋。

    因为萧轩感觉到其言论未必绝对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