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马未都说收藏[1].杂项篇-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过去文物界津津乐道的《玉版十三行》,就是王献之的名帖。乾隆皇帝的三希堂所藏三件他最喜欢的法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就是其中之一。名气大吧?可名气再大的人到跟前一着急,也做不出诗来。

    清代有人还讥笑王献之,写了一首打油诗:〃却笑乌衣王大令,兰亭会上竟无诗。〃〃乌衣〃指乌衣巷。唐代诗人刘禹锡著名的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说得很清楚,乌衣巷是东晋王、谢两大家族居住的地方。〃大令〃是官名,〃王大令〃就是指王献之。清代人说了,您这么大一名人,在兰亭会上居然连诗都做不出来!

    羽觞杯,也比今天的酒杯好看,它比较浅,带耳,像船一样在水上慢慢漂动。这种情景我们只能去想象,谁也没有经历过。羽觞有各种材质,我见过有青铜、陶瓷、银、玉的等等。但在兰亭这么风雅的聚会中,所用的羽觞杯一定是漆的,因为只有木胎体轻的漆杯才有可能漂起,其他材质的杯子都不足以漂在水面上,一搁上就沉了。

    乾隆皇帝对此事也非常欣赏,所以他在故宫的乾隆花园里修了一座禊赏亭,亭子里象征性地挖了一个转来转去的小水渠,叫做流杯渠。但乾隆的这个意思跟最开始兰亭的意思就差远了。你想,人家原来是条天生的小河道,乾隆却在石头上凿出一个槽。估计乾隆当年也在槽里搁一杯子,自个儿坐在那头儿等它过来,再做首诗,诗也是头天晚上做好的。

第一讲 漆艺之光,曲水流觞—早期漆器 第6节:彩漆与彩绘

    彩漆与彩绘

    在战国到汉的这个时期,漆器工艺已经非常成熟了。比如湖北江陵出土过战国的矩纹彩漆竹扇,漆扇是半边的,呈菜刀状。现在想象这种扇子不是很容易,因为都是自己给自己扇扇子,菜刀形的扇子是别人给你扇。今天都很难看到扇子了,以前人人手里拿着一把大蒲扇,我小时候还给我爹扇过呢。那么,这把菜刀形的漆扇上面明显可以看出编织的痕迹,是事先刷的黑红两色的漆,再编结成一把扇子,非常精致。

    但在这样娴熟的工艺中,我们没有看到其他颜色的漆器。在早期的漆器中几乎看不到黑红以外的颜色,原因是什么呢?一直持续到元代,我们的漆器主要在这黑红两色中做文章,彩漆流行则是在明清以后,这又是为什么呢?

    有人可能会举出反证:湖北出土的战国车马出行图奁上的就是彩漆。错了!车马出行图奁上确实发现有很多彩,但这个彩一看就不是漆,它没有光泽。这种只能定义为彩绘,而非彩漆。从技术层面上讲,这不是用漆调的彩,而是用油调的彩,当时还没有办法把颜色均匀地溶入漆里。今天老百姓都说〃油漆〃,没有人单独说〃漆〃;可历史上油是油,漆是漆。我们能够见到的早期带彩的漆器,彩都是用油调出来的,不是漆调出来的,不能称为彩漆。

    现在使用漆非常普遍,几乎人人都要碰到,比如你们家的家具、汽车,《百家讲坛》的讲台,上面都有漆,对吧?但这些漆和过去的漆有很大不同,今天都是化学漆,过去是植物漆。油呢,今天很难还像漆那样广泛使用,基本不使了。我记得最后使油是电线杆下面刷的桐油。今天的电线杆子都是水泥的,没有防腐问题;但三四十年前中国的电线杆子大部分是木头的,埋在地里之前要防腐,所以会刷很多桐油。我最后一次看到使用桐油是在故宫里,当时用桐油漫金砖。故宫的地面破损了,要换上新的金砖。按照过去常规做法,金砖换上去以后一定要用桐油浸泡,因为砖也有腐烂问题,用桐油可以让它耐腐,并且有光泽,显得漂亮。当时大概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去故宫,正好有一大片面积的金砖修完以后漫上桐油,那时候也不知道拦根绳子,我就看见一个哥们儿冲过去,刚一踩上那桐油,脚丫子扔得比脑袋还高,直接摔出去了。桐油滑啊!

    由于早期漆器上带有的彩绘都是用油调制的,保存起来非常困难,它发展得就很缓慢。但用油有什么好处呢?溶解力高。今天画油画还是用油彩,它干得慢,但溶解性特别好。有句俗语叫〃蜜里调油〃,形容俩人好得不行。这句话《红楼梦》里有,但今天很少说,今天爱说〃如胶似漆〃。从实践角度讲,蜜里调油一点儿问题都没有,油的溶解性能把蜜均匀地溶解。但想〃蜜里调漆〃就瞎了,肯定不溶。由此我们就知道,用漆来调各种颜色有一定困难,这就是它的局限。

第一讲 漆艺之光,曲水流觞—早期漆器 第7节:马王堆汉墓

    马王堆汉墓

    汉代漆器出土非常多,比较集中的就是马王堆汉墓。1972…1974年间,在湖南长沙东郊发掘了三座墓,就是马王堆的一号墓、二号墓、三号墓,墓主人是汉初的长沙丞相利苍与他的妻子、儿子。这三座墓一共出土了大概700多件漆器,其中一号墓有184件,三号墓有316件,大部分都完好如新。但一般人对这些漆器的关注度不够,大家都关注什么呢?先关注那个老太太,说老太太身上还软着,手一按皮肤还有弹性呢;后来又说老太太身上那衣服好,才49克,薄纱,透亮,今天没人敢穿着这个纱上街。大家都不关心漆器,第一,因为漆器的量大;第二,因为我们跟漆器的感情淡漠了。为什么呢?因为汉以后瓷器的发展抑制了漆器的发展。我们生活中离它越来越远,怎会有感情呢?

    马王堆汉墓里出土的很多漆器都非常重要,比如有博具一套,就是赌博用的玩具,非常完整。博具里有个骰子很有意思,现在的骰子都是六面的,马王堆的那个骰子有十好几面,形成一个球状。六面的骰子想赌个大点儿都很难,十几面的就更难了。还有带彩绘的漆壶,跟当时汉代的陶壶、铜壶造型都一致。

    长沙马王堆汉墓里出土了大量成套的餐具,有漆碗、漆盘,也包括刚才讲过的羽觞杯,就是耳杯。这些餐具上都写着〃君幸食〃、〃君幸酒〃的字样,其中写着〃君幸酒〃的耳杯就占了全部漆器总数的一半以上,可见其使用的范围之大。中国古代文言非常雅,君子的君,幸福的幸,酒水的酒,组成〃君幸酒〃。我想了半天,也很难用非常精辟的字词翻译成今天的白话。我觉得它又文又雅又浓缩,写得非常优美,证明耳杯是用来喝酒的。

第一讲 漆艺之光,曲水流觞—早期漆器 第8节:出土漆器的脱水

    出土漆器的脱水

    汉代以前的漆器出土,有干坑和水坑之分。干坑就是从干燥的地方出土,水坑则是从水下或有积水的地方出土。干坑出土的漆器比较难辨真假,我看过干坑出土的漆碗,光泽幽暗。对于水坑出土的漆器,必须经过脱水处理,如果不能很好地脱水,漆器就会缩成一小团,无法恢复原状。

    发掘马王堆汉墓的时候,当时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所有文物都泡在水里,尤其是漆器,长期泡在水里,拿出来的时候都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如何脱水?以前我们没有经验,看见漆器从水里拿出来是完好无缺的,就是湿,往那儿一搁,仨月以后再看,不认得了,像拧干的抹布。还有把出水后的漆器搁在库房里,若干年以后一看,就剩下一些碎片,什么都没有了。因此,漆器脱水的问题非常复杂。

    我曾经在香港的古玩店里碰到过漆瑟,非常漂亮,整个搁在溶液里,用一个玻璃容器密封起来。你要买这个瑟,就必须得买整个玻璃容器。而且你还不敢打开它,一打开漆瑟可能很快就完了,虽然看着很痛心,但没有办法。瑟是一种比较古老的乐器,有25根弦,而今天的古琴是7根弦。过去《诗经》里有〃妻子好合,如鼓琴瑟〃,是说琴和瑟不能分开。那么,马王堆汉墓就同时出土了琴和瑟,为中国乐器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证据。唐代以后,古琴不断发展,瑟则由于演奏难度大和其他一些技术问题,就逐渐被淘汰了。

    实际上,今天已经有了多项技术能给漆器脱水,最简单的一项技术就是利用真空。把漆器放在封闭的环境下,把空气抽掉,形成真空,让它缓慢地把水分一点点释放出来。这样脱水后的漆器一点儿都不变形,非常轻,看着跟新的一样。比如广东水坑出土的漆套盒,经过科学的脱水,完整如新。我们为什么一直强调文物必须要在国家有秩序的、一定的技术指导下才能去发掘呢?就是这个缘故。

第一讲 漆艺之光,曲水流觞—早期漆器 第9节:司马金龙的屏风

    司马金龙的屏风

    漆器到了汉代以后急剧衰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瓷器的高速发展抑制了漆器的发展;而且漆器制作的工艺复杂,属于当时的名贵商品,成本过高,也抑制了漆器的发展。西汉的《盐铁论》里说〃一杯用百人之力〃,我讲《家具篇》的时候讲过:做一个漆杯子,要用百人之力,成本太大,所以漆器一直是贵族使用的一种贵重商品。

    到了北魏时期,最著名的漆器就是山西大同司马金龙墓出土的漆屏风。漆屏风的主色调为红色,上有彩绘,用黄、白、青、绿、橙等颜色绘有很多历史人物故事,比如帝王将相、烈女孝子等等。有学者认为这些彩绘是用核桃油来调制颜色的。《北齐书·祖传》中记载:〃善为胡桃油以涂画。〃祖善于用核桃油调制颜色来画画。我们都知道,山西的吕梁山、太行山地区都盛产核桃,所以这种说法顺理成章。一个文物在历史上能够出现,一定跟它所处的环境有关。

    司马金龙的这件漆屏风,可能是他使用过的心爱之物,因此随葬入土,从而给我们留下一份珍贵的历史遗物。屏风上除了丰富的彩绘故事,还题有很多墨书文字,那些文字非常早,手写的,非常难得。司马金龙的漆屏风在家具、漆器、书法、绘画、文献、工艺等研究领域都具有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