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三国之白马奇兵-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今整个幽州,除了蓟县和易京仍在我军控制之下,各地都反了公孙瓒,支持袁绍和刘和的联军。我们即使攻下潞县,后有阎柔追兵,前有鞠义大军,关山阻隔,粮草不济,终是一步死棋。”赵云叹了一口气。

    “既然如此,徒儿有一言不吐不快,师傅既然知道此时形势,何不带领一千多精锐白马义从,一人双骑,轻骑南下。试问赵子龙带着白马义从,何人能阻,何人敢挡?到时候驰援易京,公孙将军与刘和之战也多一个战胜的砝码。如果易京的之战胜了,那么幽州之事尚有可为,如果战败,这公孙瓒积累下的基业只怕要拱手让人了。”田靖道。

    “为师何尝不知这个道理,俘虏也还罢了,为师如何能扔下受伤的袍泽。而且军中马匹有限,近两千骑兵,加上六百后备义从,这马匹也不够南下之用,如果要带上伤兵,再套马车,速度又会受到影响。师傅思来想去也没有一个好的办法,所以迟疑不决。”赵云说道。

    听赵云这么说,田靖知道了赵云心中想法,接道,“师傅徒儿有一个办法,家父在无终县西的徐无山中建了一座大寨,我田姓宗族以及附近不堪战乱的百姓万余人全部居住在大寨之中。家父带领他们开垦种植,衣食自给,又练了几百山民保卫山寨,倒也不怕周边的势力侵扰。我意领六百后备白马义从护送八百伤兵去徐无山投靠家父,师傅可带剩余骑兵精锐南下易京。等伤兵养好伤势之后,我们在寻机南下与师傅汇合。”

    赵云沉吟半晌,“如此可谓正好,只是不知营中伤兵和其它将领如何想法,毕竟你父田畴不肯出仕公孙瓒也是众人皆知的事情。而且此去为师也怕给你付带去麻烦,你可能做得了主?”

    田靖看赵云有些犹豫,说道,“家父那面师傅可以放下,家父只是不喜公孙瓒为人,对于伤兵和我等后备白马义从应当不会有什么敌意。营中伤兵还有各位将领的意见还要师傅去问。如果此议可行,我倒有一个平安通过潞县,管教守军不敢追击的办法。”

    赵云喜道,“你这脑子倒是总有些出人意料的点子,快对师傅讲讲,也省的我心中着急。”

    田靖一笑,“计策倒也简单,师傅可命人将运粮的车辆全部改成推车。明日重伤号全部上车,剩下的人步行,我带六百后备义从一半推车,一半护送,大摇大摆的从潞城城下通过。两日叫阵,守军都不敢出城,必然以为这伤兵是诱敌之计,自然也不会出城。等我们走的远了,敌人即使反应过来也不敢派兵追击。而且师傅这近两千骑兵在此,敌人真要敢追,师傅正好带兵杀个大败。我们到了泃河边,把这些推车拆了改成木筏,正好渡河。然后往东去往徐无山,估计路上不会有什么阻碍。这两日师傅依然每日叫阵,等两日后算定我们已经全部渡河,师傅可带骑兵分批南下。这大营仍然驻扎在此,可让这一千俘虏每日操演,等师傅骑兵汇齐南下,敌人发现再想追击之时,师傅的骑兵应该早过蓟县了。”

    “却是好计。为师这就去与众将商量。”赵云在帐中召集众将,商量了一晚,觉得这是目前最好的办法。

    剩下的问题就是讨论谁去徐无山,谁去易京的问题。李移子、乐何当统领白马义从,自然南下,公孙续是公孙瓒独子,自然也要南下。公孙范伤势过重,不宜颠簸,得去徐无山养伤,田靖提出的办法,徐无山也必须他去,剩下的陆麒麟愿意跟着田靖,刘蓍愿意跟着公孙续,李敢、乐平这两个孩子是想去徐无山的,一个是那里自由,一个是可以去跟师傅学习斧法刀法,但是又怕自己父亲不肯,所以不敢多话。倒是公孙续多了一个心眼,心想自己三叔重伤在身,要是田畴有意难为,反倒不好。不如让李敢乐平这两人从旁照料。所以便提议让他们两人跟着田靖一起去徐无山,多两个人路上也多个照应。

    这面议定了,诸将回去休息。田靖心中总有些不宁,总有种要见不到师傅的感觉,可又想不出这路上会出什么危险,只好作罢。

    第二天一早,六百后备白马义从打点行装,推上板车载了伤兵准备起行。田靖对赵云深深施了一礼,“师傅,此次分别多则半年,少则两月,徒儿定然带兵南下与师傅相会,还望师傅保重。冀州兵马目前兵力士气均胜于我军,此去易京如果事有可为,师傅不妨建功;如果事不可为,切莫为了公孙瓒而不惜自家性命。”田靖也是因为昨夜心思不宁才说出这番话来。

    赵云看田靖的摸样十分感动,“为师自会好好照顾自己!为师让你们去徐无山也是给这些少年一条生路,你们且在徐无山好好休养,不必着急前来易京。真要幽州兵败,也让这些少年枉送性命。公孙瓒虽然刚愎自用,任用私人,不过待为师总算不薄。我即是白马义从的将领,自当与幽州共进退。徒儿多劝无益,带领这些少年走吧,为师知道你将来定是国家栋梁之才,好自为之。”

    田靖拜别赵云,带上大队起行。

    那潞城守将乃是鞠义族子校尉鞠演并先登营副将陈双,两人偷袭潞城成功之后,派人驰报鞠义,坚城固守,不敢轻易出城。只等幽州军绕城南下之时,从后追击,这样可以和鞠义大军两下夹击。如果幽州军攻城,也可固守,等渔阳的阎柔带兵南下之时,幽州军一样躲不过大败的结局。

    不过没想到幽州军尽然不派骑兵护送,竟让数百伤兵从城下而过。只间这些人有的互相搀扶,有的躺在板车之上,只有一些半大的孩子推车护送,速度慢的像蜗牛一般。城楼上有心放箭,正好在弓箭射程之外。要是派兵出去剿杀,只怕幽州军的两千骑兵趁机冲来,死伤是小,丢了城池可就得不偿失了。

    这面一犹豫,那面的队伍眼看就从城下都走了过去。鞠演一想也罢,过些伤兵也不能怎样,到时候自有鞠义的大军阻挡。只把全部的注意力全部放在赵云的大营这面。

    赵云这面每日叫阵不断,两日后算得田靖等人已经全部渡过泃水,开始点起骑兵准备南下。由于后备白马义从步行离开,多了六百匹战马,加上之前缴获,基本上能够一人双骑。赵云先让让骑兵分三批趁夜南下,约定地点聚齐。自己最后一批出发,那些俘虏也不与他们知会,只让他们每日在营中操演,给他们粮食让他们自己埋锅造饭,只是不发兵器。

    赵云的骑兵全部撤走后第二日,这些俘虏才意识到自己自由了,北上找阎柔一时没有渡河的工具,去投降潞城的守军,只怕人家也不相信,好在有吃食,倒也不去管它,只在营中居住。

    等潞城守军发现异常,率军来攻的时候,田靖等人已到了徐无山下,赵云的骑兵也快到蓟县了。

第二十九章 兵撤易京,心生退意() 
放下田靖带人去往徐无山不表,单说赵云带了近两千骑兵,一人双骑,南下易京。其实赵云也想过要驰援蓟县的,但是目前自己带着的这近两千人虽然,没有后方补给,没有友军支援,基本上就是一支孤军。虽然白马义从的纪律严明,但是士气却不是可以光靠言语就能激励起来的。面对鞠义的两万大军,这两千人即使去了也毫无意义

    赵云放弃了先去驰援蓟县的想法,而是果断的命令部队南下安次,方城,然后去易京与公孙瓒会回。一路上倒也顺利,除了小股的冀州兵马之外,没有遇到什么危险。

    赵云到达易县的时候,却是也是吃了一惊。原来的易京实际上就已经是一座非常坚固的城堡,城中全是驻军,基本没有百姓,城中储粮够五万大军三年之用,兵器铠甲无数。但是这次再看,幽州军在易河上又挖十余重战壕,又在战壕内堆筑高达五六丈的土丘,每座土丘上又筑有营垒。构建起一个十分严密的防御体系。估计就是有十万大军围攻,只怕没有几年的时间也难以攻破。而这城中粮草充足,守军只要固守基本可以说利于不败之地。

    这样的防御方法,赵云也是第一次见到,说实话可以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只是不知道什么样的高人想出这样的法子,赵云心中很是佩服。

    赵云让背后的旗手给城中守军信号,要求进城。不一会易京的吊桥放下,城里出来一千多民壮,在壕沟之间架设可以让骑兵通过的木桥。足足忙活了半个时辰,才算铺出了一条可以让大队骑兵自由通过的通道。

    赵云眉头一皱,作为骑兵统领,他马上意识到一个问题,就是这个防御体系中,没有留出可以让骑兵自由进出的通道。换句话说,这是一个没有办法攻破的盾,却不具备可以进攻的矛,防守着固然稳如泰山,去不符合“以攻为守”的战术思想。但是赵云也只是一想罢了,毕竟现在还不是想这个问题的时候。赵云一带坐下白龙驹,领着骑兵进城。待部队安顿好之后,赵云去公孙瓒的易侯府缴令。

    等赵云到时,李移子、乐何当、公孙续站立两旁,已经把北线的战事对公孙瓒做了简单汇报。赵云进得大厅之后,对公孙瓒深施一礼,“白马义从骑五百将赵云参见前将军,末将奉将军军令北上渔阳,驰援潞河北大营的公孙范将军。幸而大营未失,公孙将军临危受命,在下率领两千援军,收拢五千残兵,加上李移子、乐何当两位将军回援,侥幸守得一月有余。后闻鞠义包围蓟县,后方尽失,才迫不得已弃了潞河大营,南下易京,今特来向将军缴令。”

    公孙瓒最近的心情很不好,偌大幽州,如今除了蓟县和易京两座大城尚在自己手里之外,剩下的郡县全部都反了。而这一切的原因在于自己中了刘和等人的虚张声势之计。公孙瓒这次带领两万大军南下守卫易京,与刘和、鞠义的五万大军对阵。公孙瓒未上阵却先有了惧意。因为从界桥战后屡次败在鞠义手上,公孙瓒就有了怯战心理。正好长史关靖献上了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