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第15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这还仅仅是出口数字,事实上新华夏岛每年从本土进口的商品金额也相当庞大,虽然其中占多数的是转口贸易——这得益于本土方面的部分让利,若搁之前,转口贸易的公司一般注册地都在本土,新华夏岛完全就是一个货栈、一个转运仓库,一点利润也落不下,但现在,在经过新华夏开拓队的极力争取后,本土已经放开了一些行业的限制,允许部分贸易公司将注册地转移到新华夏岛,这无疑促进了本岛经济的繁荣,增强了开拓队乃至县级政府的财政实力。

    这样规模的进出口贸易,老实说,确实是相当惊人的了。新华夏岛十多万不到二十万的国民,创造出的价值甚至已经超过了英属北美殖民地(每年七八十万英镑),成了华夏东岸共和国最富饶的海外殖民地。也难怪这会已经有一些英国、荷兰商人请求前来这里通商了,实在是这里遍地是财富,由不得人不心动啊。更别提,上述这些贸易还给新华夏岛带来了相对丰厚的财政收入,使得他们有充足的资本开始展开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至关重要的大庆铁路计划,比如东海岸人民盼望许久的塔东铁路计划等等。

    好吧,现在再让我们将话题转回到咖啡上面。

    黄仪当然知道,21。4万元并不是新华夏岛咖啡产业的全部出口额,因为本岛咖啡出口的大头还是在穆斯*林国家,更准确地说,是奥斯曼帝国、波斯和阿曼,其中奥斯曼占了绝大多数份额,波斯其次,阿曼则已经几近于无了。

    不过,对外出口也不是没有问题,其中最大的不确定性大概就是政策变化了,比如奥斯曼帝国三番五次的取缔咖啡馆的行动,总是会导致那段时间内东岸出口至那里的咖啡豆销量大跌。至于波斯萨法维王朝,在那里做生意同样取决于两国之间的关系,一旦两国关系交恶(多半因为奥斯曼),那么不但蔗糖、咖啡没法出口至波斯,每年从波斯大量进口的生丝、瓷器、牲畜、香料、毛毯等商品也会为之断绝,难受得很。

    但无论如何,奥斯曼和波斯两国加起来每年能消化超过五十万元的蔗糖、咖啡商品,对新华夏岛的这两项产业来说绝对是个巨大的市场,因此其市场上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值得东岸人重视。这不,奥斯曼帝国一取缔咖啡馆(已经是反反复复的游戏了),东岸人设在那儿的商站或其他情报搜集机构就第一时间把消息反馈了回来。

    “不过,综合苏伊士港和摩卡港两方面得来的消息汇总,这次取缔咖啡馆的行动历时可能不会太长,因为会在一年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内就结束。至少,目前苏伊士港的奥斯曼商人们仍然没有大幅度削减咖啡的采购数量,无论是我们的还是东北非州的土产咖啡,大部分都成功销售出去了,虽然价格确实下降了四分之一左右。另外,摩卡港(同样是咖啡集散地,但近些年来受到苏伊士港的极大冲击,加之港口淤塞,贸易量大不如前,目前仅仅是勉力维持罢了)也同样在继续收购海峡对面的高原地区所产的咖啡,价格波动同样很小。因此,我们可以明确判断,此次风波影响应当是可控的,不像四年前那次的风暴,今次应不至于令许多中小型贸易商或种植园主破产。”秘书继续向黄仪汇报着说道:“所以,我认为,前一阵子制定下来的继续扩大咖啡种植园面积,向内陆山区进军的策略,是无需做大的调整的,因为这完全符合市场需求。”

    “是吗?现在本土也是越来越多的人喝咖啡了啊。除了酒类之外,咖啡算是除绿茶外第二大饮料了吧?已经稳稳超越了马黛茶和可可,确实是一个不小的市场了。”黄仪一边转动着手里的钢笔,一边微微笑着说道:“要是哪天能再挤掉酒类的市场份额,那才真的是大产业了,现在国内喝酒的人是真多啊。”

    “这样吧,你看一下我这两天的日程表,想办法给我安排出一场会议来,我要统筹部署本岛下一阶段的行动方案。”黄仪扯过了桌上一张纸,一边朝上面写一边说道:“会议议题就是我写的这几点,其实也没什么,就是讨论下下半年军力资源的分配问题。小彭(彭远志)即将就任泽潞地区行署专员,之前一直和我提要对山里的土人部落联盟动兵,我综合考量之下没有答应。不过如今看来,这个决定确实有些保守了,南面的默纳伯王国已经完全不成气候,博依拉王国的萨卡拉瓦遗老遗少也无法给我们造成足够的麻烦,麦利那人倒是有些想法,但鞭长莫及。所以,现在是最好的对安泰莫罗人等部落动手的时机了,唯一可虑的,大概也就是南方干旱高原上的巴拉人和马哈法利人的态度了,不过也不是什么大事。这次会议非常重要,新华夏步兵营连以上干部、新华县保安团正副团长等军事干部一律不得缺席,会议内容和决议,抄送一份给大庆地区和泽潞地区,并要求他们按照会议精神开始紧锣密鼓的行动,不得有误。”

    秘书闻言后有些迟疑,不过却也没说什么,点了点头便安排去了。其实,他刚才想到了最近阿曼人在东非沿海愈发放肆,很多场合与东岸人隐隐针锋相对的事情;他更想到了英国东印度公司与葡萄牙人勾结在一起,大力经营莫桑比克海岸港口的事情。只不过,这些似乎都不是什么特别重要以至于立刻需要处理的事务,相比起来,或许清理内部不稳定因素以更好地霸占全岛,对黄队长来说要更重要一些吧。

    毕竟,东非海岸每年贸易得到的黄金、象牙、奴隶什么的虽然不少,但不够稳定,总额也就那么回事,远远不能和利润丰厚、收益稳定的种植园相比,那么何去何从其实也就很好决定了。再说了,监视、针对阿曼人、葡萄牙人和英国人的事情,应该是海军第二舰队的事情,与更多依赖陆军的地面军事行动没太大关系,不至于影响到什么。

第1594章 西印度洋(六)() 
“事实证明,人不具备在极北的严寒中生活的本性,同时也不具备在热带的酷热中工作的热情。与我前面旅行过的潘帕平原相比,新华夏岛西部的气候真是严酷多了。在散布着牧草、野花、牛群的潘帕平原上,天空霞光四射,田野极为肥沃,荞麦花铺满大地。碧绿的草地间,成熟的麦子一片金黄,地形平稳地层层往上延伸,犹如风平浪静时海洋的波浪。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人的心里一开始便充满了喜悦。但在新华夏岛西部,我们看到了什么?每天长时间的毒辣阳光照射、干燥炎热的空气、奇妙的红色的土壤!尤其在棉河县这一片,有着大量的山峰和谷地,山峰似乎都是由大量水流构成的、陡峭的、被水冲刷的斜面和一堆堆被水冲得四散的石块构成的,极为难看……”

    坐在树下的孙悟本一边翻看着自己的采访记录,一边仍在不停地擦汗。现在这个季节,据说还处在旱季(凉季)的末端呢,就已经这么烦人了,要是再等两三个月,进入雨季(热季)最**那会时,又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体验?孙悟本觉得,自己还是尽快搞定采访吧,争取在雨季到来之间搭乘移民船返回本土。

    作为《真理报》主编、作为东岸第一大报的最高领导,孙悟本不可能一辈子都蹲在东方县的办公室内做新闻。事实上,为了给旗下员工们做出表率,为了激励他们与《生意人报》进行更激烈竞争的斗志,孙悟本决定亲自搞一个大新闻,那就是“建国者登陆四十年成就展”,而他选择的第一站就是华夏东岸共和国第一大海外殖民地新华夏岛。

    在新华夏岛,孙悟本带着一帮属下采访了新华县的木材加工及造船产业、橡胶种植基地,采访了塔城县的煤炭产业基地及咖啡、剑麻种植园,采访了著名的贝岛制糖厂及邻近的甘蔗、香草种植园。到了最后,他又辗转来到了西面的大庆盆地一带,重点采访这里的棉花种植基地,即位于棉河两岸的面积辽阔的棉花种植园——其实在更北面的新莱河一带,近几年来也开辟出了大片新的棉花种植园,但受限于交通运输的劣势,规模没有这边大,因此孙悟本不打算去那边看了,准备在棉河县这边采访完后就直接回国。

    其实,说到新莱河那边交通条件差,但在新华夏岛西海岸这片,除了西北端有一些良港(其实也就龙虾港、宁国港两地)之外,大部分海岸线附近要么淤塞难行(陆地上冲刷下来大量泥土)、要么暗礁密布,又能有几个难得出手的良港?找来找去,也就当初荷兰人挑中并作为商站出海口的图莱尔港罢了,也就是东岸人手里的棉河港。

    棉河港地处棉河入海口附近,港口开阔,虽称不上多风平浪静,但也绝对不是什么狂风大浪会经常光顾的地方,基本能够算得上是一处良好的船只锚泊地了。再加上这一片近海水下没有其他地方常见的珊瑚礁(这在西海岸大多数地方都很常见,严重限制了水深),足够吃水深度达五米左右的船只进出(事实上东岸目前的货船吃水深度一般也就在2。5…3。5米罢了),因此棉河港成为了西海岸棉花、皮革、农产品(多为旱作农业,出口西瓜、芝麻、花生等)、牲畜出口的主力输出港。

    这个主力输出港的意思不光是说棉河县一带的物资都从这里进出,就连北面盆地腹心地带的新莱乡、新登乡、曼扎乡(位于后世曼扎小镇附近)、新兴乡(位于后世安卡祖阿布小城附近)、莱曲乡(位于后世贝鲁鲁哈小城附近)、芝麻乡(位于后世安塔尼米埃瓦小城附近)、驼峰乡(位于后世安吉利卢阿卡小城附近)等定居点的货物,也大多从这里进出,盖因这里是唯一能够通航大船的地方,优势相当明显。

    不过,这么多定居点、这么多的商品,但占据绝大部分出口份额的却仍然是棉花这样一种被称做“白色黄金”的东西。关于这一点,孙悟本在来之前就已经有了相当透彻的了解了,即新华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