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第18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来,对于取得一个稳固的前进基地也非常感兴趣,因此果断进行押宝,同意将北方小城维亚纳堡作为给东岸海陆军休整用的基地。如果有必要的话,双方可以签订一个合约,东岸人只需支付极少的费用,就可以拥有在当地建设码头、军营的权力,同时葡萄牙王国承诺稳定供应该基地食水、药品和部分武器弹药,同时也为东岸战舰提供维修保养服务,基本上满足了东岸军队需要一个干涉基地的需求,因此引起了李晴的极大兴趣。

    此外,葡萄牙人还允诺,东、葡两国可执行全面的“门户开放”原则,两国本土及海外殖民地之间完全可以实行零关税贸易。这样一来,东岸人可以将商品非常轻松地卖到葡萄牙、巴西、安哥拉、葡属东非、葡属印度、帝汶岛、澳门等地,然后低价进口产自葡萄牙的酒类、橄榄油、干酪、马匹、奴隶、海产品、干果、橡胶、象牙、椰子等商品,这对于双方都有极大的好处,唯一受损的大概就是葡萄牙本土及殖民地政府了,因为关税收入严重降低了。不过,葡萄牙人多年来也研读过一些东岸撰写的经济著作,认为这样可以繁荣商业,刺激进出口贸易,政府从这上面可以获得大笔税收作为补偿。

    另外,葡萄牙商人也可以从东岸本土及海外殖民地进口各类商品,如在欧洲十分紧俏的机械设备、五金制品、纯碱、染料、高品质棉布、药品、生丝、茶叶、瓷器、染色皮具、马车等等,然后想办法销往其他地区。虽然如今荷兰人把持着波罗的海、地中海的贸易霸权,但葡萄牙人好歹祖上阔过,真沉下心去钻营,未必就一定没有市场了,至少如今他们与法国大西洋沿岸的很多城市贸易就很频繁嘛。

    从这一点上来讲,葡萄牙人说要与东岸实行全面的自由贸易,看似国门洞开,但到底谁占谁的便宜更大一些,委实很难说呢。葡萄牙人是将国内市场尽数让给东岸人了,为此可能流失大量贵金属,可如果他们低价拿到东岸的各类商品,然后销售到法国、北非和意大利半岛,未必就不能收获大量贵金属。这样两相一抵消,没准葡萄牙人还是赚的呢!

    当然葡萄牙人这么干,等于是放弃了自己工业进步的可能,将自己国家定位成了东岸工业品的倾销地和集散地。这种对本国工业毁灭性的影响也许会持续很多很多年,直到东岸人某一天对一些低端产业玩腻了,不想干了,转移出去,葡萄牙人才有可能通过承接产业转移的方式获得发展本国工业的机会。不过,葡萄牙是一个小国,人口也只有一百七八十万人,发展工业与法国、英国竞争本就不太现实,那么还不如早点投靠东岸,卖身卖一个好价钱,做东岸商品的买办,倒也不失为一个赚钱的路子。

    李晴对葡萄牙人的心思洞若观火,不过这对东岸也有利,不是吗?该着急的是英格兰人,原本已经彻底倒向他们的葡萄牙王国,如今看他们不给力,居然又给自己找了一个“爹”,虽然这个爹主要是用来保障葡萄牙的海外利益的(在欧洲,葡萄牙还是需要英格兰人的庇护的),但多多少少与英格兰的商业利益构成了竞争,这肯定会引得他们不喜,不过谁又在乎呢?谁让你英格兰人在锡兰岛被荷兰东印度公司打得像屎一样,连亭可马里这个重镇也丢了,说起来还是得怪你自己不给力,没展现出自己的实力。

    最后,葡萄牙人还扔出了一个重磅炸弹,即如果东岸政府事先与葡萄牙王国取得谅解的话,那么就可以在其国内招募雇佣军,前往双方都认可的区域作战。或许是怕东岸人不明白,阿尔布克尔克公爵更是隐晦地指出,如果东岸人在黑海一带有什么“疑难”的话,那么也许可以在葡萄牙王国招募一支人数不超过三千的志愿者及若干水手、船只,前往黑海一带“执行任务”。这里的“志愿者”,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那其实就是葡萄牙王国陆军脱了军装换身皮而已,这些人前往黑海沿岸作战,主要敌人基本上可以确定是俄罗斯人、东乌克兰了,另有极小可能是波兰人,但都无所谓了,葡萄牙王国并不担心与他们为敌,更何况还是以雇佣军的名义。

    老实说,葡萄牙人的这个提议真的是震惊了东岸方面,以至于外交大佬李晴一时间都有些失神。要知道,东岸人的黑海贸易经营多年,在多瑙河、第聂伯河、顿河流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自然不可能让人随意破坏。但这么多年来,他们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掌控得比较直接的力量,导致干涉能力不足,比如若是东、西乌克兰的哥萨克们再次大打出手,威胁到东岸人的利益,而奥斯曼帝国又限于多种因素无法参战的话,东岸人直接出动雇佣军怕是最好的方式,以前没这个条件,但现在葡萄牙人送上门来,雇佣军的来源就有了。

    这可确实是一个重磅炸弹啊!李晴想着。

第一百零六章 葡萄牙使团(二)() 
1682年4月5日夜,大雨倾盆。

    东岸最初的大型建筑执委会行政大楼内,****廖逍遥拉上了窗帘,将淅淅沥沥的雨声关在了外面。而在屋里,外交委员李晴正怡然自得地抽着烟斗,翘起的二郎腿一晃一晃的,显然心情是极好。

    “这一场秋雨一落,大概就一发不可收拾了。乌江、黑河、巴拉那河水位大概要暴涨了,很多地区防汛局势紧张,不知道我们多年来兴建的防洪设施能不能顶住这一波。”廖逍遥舒服地坐在皮沙发上,看着煤气灯明亮的火焰,说道。

    “至于那么担心吗,我的主席大人。”李晴闻言嘿嘿一笑,说道:“当几十年来的建设是白费的?当初立下的在河间地区五十年投资一千五百万元的水利设施建设计划,这些年来一直都很好地履行了吧?好吧,这几年财政有些混乱,投资有所减少,但至少之前是一直到位的。那么还担心什么,再大一些的洪水来了也不怕啊!唯一可能遭殃的,大概就是那些鬃岗地形内围出来的沼泽吧,养的鱼虾怕是要跑掉不少。不过咱们国家本就以海鱼海虾为主要消费品,这些内河沼泽鱼塘的损失应该不大,局限于极少数地区和极少数人,保险公司还赔得过来,放心吧。”李晴惬意地抽了口烟,说道。

    “说得也是。其实我也觉得没什么问题,只不过是怕有人非议,有钱开发别人的国土(指理论上仍属于西班牙王国所有的潘帕平原),没钱整治自家的池塘,嘿嘿。有些人哪,是真烦,动不动在会议上放炮。”廖逍遥也笑了,只听他说道:“有时候真觉得当这个家很累啊。我们都老了,当年一起登陆的五百多号人现在还剩几个,你、我也都是六七十岁的老头子了,是时候让位给年轻人了,我想他们也已经等得很急了吧。”

    “是啊,下一届也是我们的最后一届了。不过,我看硕果仅存的老伙计们怕是连11位执委都凑不齐了吧?”廖逍遥苦笑了几下,随后他便摇了摇头,避开了这个令人扫兴的话题,将中心转到了葡萄牙阿尔布克尔克使团身上:“说点别的吧,葡萄牙人那事,你怎么看?他们的要求要不要答应?这方面你是专家,我想先听听你的意见。”

    葡萄牙使团提出的条件已经被整理成文并送交了各位执委会成员们审阅。廖逍遥作为****,则由分管外交、外贸的执委李晴亲自来汇报。两人在装修豪华的小食堂内吃完饭,然后又各自带了秘书,到廖逍遥的办公室内加班讨论明天廖逍遥将亲自乘船前往潘帕平原视察,以示国家开发这片肥沃平原的坚定决心,因此今晚必须谈个明确地态度出来。

    “葡萄牙人提出这个条件,看似突然,其实也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我个人认为,这不是他们一时冲动的想法,而是长期痛苦徘徊后所作出的符合自己利益的选择。”李晴皱了皱眉头,说道:“这个国家其实挺郁闷的,先天条件不怎么好,沿海地区怪石嶙峋,适宜建港口的城市不是很多,连种地也不是很合适,人民相当贫穷。远离海岸的地方稍微好一些,总算有些平地可以种粮食瓜果蔬菜,放牧牛羊,但面积也不是很大,因此能够养活的人口不是很多。这个国家最大的特产,大概就是盐了,主要位于锡图巴尔一带,其实是北部波尔图一带的葡萄产区及酿酒产业,至于其他的羊毛、橄榄、水果、粮食都要排到后面了,且规模也就那样,满足自家国民生活所需后少量出口而已。”

    “因此,狭窄逼仄的环境和并不肥沃的土地,早早就逼得葡萄牙人向外界想办法。他们是北海捕鲸及新大陆捕鱼产业的早期参与者且一直活跃到现在,他们还是与非洲大陆的异教徒较早进行贸易的一批人,他们更是航海先驱,印度和中国航线的开拓者。说起来,在整个16世纪,葡萄牙王国是集中井喷了一批人才的,尤其是第一任阿尔布克尔克公爵的同龄人,可称是葡萄牙王国的黄金一代。”李晴继续说道:“只是国家也有气数之说,葡萄牙王国集中出了一批英杰,耗尽了国家数百年积累的气数,然后人才断档,加之他国崛起,这地位就维持不住,衰弱也就难以避免。”

    “你别讲那些玄之又玄的东西了,说点正经的,秘书班的可都在旁边记录呢。”廖逍遥指了指窗户边上两位默默坐在那里记录着的秘书班的工作人员,说道。

    “哈哈,行,不扯这些了。这人老了啊,就信这套,唉。”李晴狠狠地抽了一口烟,说道:“其实吧,还是我刚才说的,这个国家先天条件不好,力量孱弱,正所谓小儿持金过闹市,怎么会不被人惦记呢?西班牙人最先动手,强行合并了这个国家,然后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甚至就连一段时间内,英格兰人都对他们动过手,这葡萄牙要是不衰弱也就太神了。唔,貌似我们在二三十年前也动过手,给了葡萄牙人重重一击。我要是葡萄牙摄政佩德罗王子,恐怕真的是焦虑得睡不着觉,毕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