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第19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清国用钱的地方可多着呢。

    湖北虽然迭经大战,但毕竟底子在那儿,因此就贸易特产商品来说,还是颇有可观之处的。比如这次清国确定的通商口岸沙头市,位于荆州城(即江陵县)以东,是一处天然良港,适宜大船停靠,因此被双方共同确定为互市口岸之一,清国为此将原本设于荆州城的炒关也迁移到了这里,可见重视程度。

    李难先在沙头市镇的市面上见到了大量的稻米、川盐、木材、干果、药材及其他各种各样的手工制品。这令他很是惊奇,因为沙市地处清、顺势力犬牙加错处,隔壁的江陵县几十年来已经三易其手,最近一次乃是十余年前清军发兵攻下了这座荆州府的首县,然后在这里设置战船(后被摧毁),添置炮台,作为拱卫安陆府西部的军事重镇。

    这样一座地处前线,且面临着重大军事压力的城镇,市面居然也能看到几分颜色,当真是令他感到一些稀奇了,难不成此地的经济活动如此活跃,以至于都不害怕战争了?不过不管沙头市是真不害怕战争还是假不害怕战争,总之在东、清两国确定其为互市口岸之后,这里面临的战争威胁确确实实会大大降低——想想就知道了,当城里住着成百上千的东岸侨民,堆积了大量来自宁波的货物之后,哪个顺国将领吃了熊心豹子胆敢来强攻这座城市?难道就不怕误伤了东岸侨民以至于引起外交纠纷么?他承担不起这个责任的!

    因此,清国将沙头市确定为互市口岸,其实也挺鬼的,严格说起来是有那么一丝绑架东岸人做盾牌的意味在内的。不过,沙头市本身的条件也确实不错,东岸人也就不怎么计较这方面了,一切还是生意要紧嘛。

    李难先作为东岸大买办,自然也不是不学无术之辈。事实上在前往沙头市及安陆、襄阳、德安诸府考察之前,他就重点查阅过相关古籍和资料,得知沙头市自古以来便是商业重镇——春秋时期,沙市即位楚国郢都的外港及市肆;唐人诗句中已有“江馆连沙市,泷船泊水滨”之咏;到了宋代,沙市成了三楚名镇,“通南北诸省,贾客扬帆而来者多至数千艘,向晚蓬灯远映,照晃常若白昼”;在明末的时候沙市一度达到了顶峰,“沙市明末极盛,列巷九十九条,每行占一巷,舟车辐辏,繁盛甲宇内,即今之京师、姑苏皆不及也。”

    从以上这些描述便可以看出,沙市确实自古以来就是非常繁华的贸易口岸,因此即便在明清鼎革之际遭遇了大规模的兵灾,后来顺、清两国连年大战又使其雪上加霜,但到底底子仍在,元气犹留有几分,因此李难先前去考察的时候发现这里的商业贸易还算有点气候,这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李难先在沙市考察结束后,立刻些了一封报告,由快船送往了马当要塞,交由驻扎在那里的东岸海军带回宁波。他在报告里盛赞了沙市的港口条件,认为这个地处荆江、洞庭湖两大水系要冲,控扼江汉平原水网运输咽喉的地方,必须“尽快控制下来”,如果可能的话,在这里设置小型内河舰队,将其僻为非军事区,如此当可坐享贸易利润,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这份报告目前尚未送达鄞县交由刘厚非刘队长审阅。不过可以预见的是,刘厚非对此应该会很感兴趣,因为沙市开埠以后,东岸人可以在那儿采购大量商品,同时将远东四藩生产的有竞争力的工业品倾销过去,获取巨额利润。与此同时,李难先本人似乎也可以从中渔利——并不是采买商品,而是组建航运字号。

    事实上,李难先最近一年来都在和两湖一带的顺国商人、官绅洽谈,看看能不能组建一家专营武昌到夷陵州这段航线的航运字号,现在基本已经有了一些眉目:李难先本人出资二十万两白银,占股40%,武昌、岳州一带的某些商人合股出资五万两及部分船只(全是中式帆船,吨位不大),占股30%,大顺前营的一些军将也占有一部分股份,作为官面上的保护伞,合力组建大发永航运字号,专营武昌至夷陵之间的江面运输。

    李难先是在宁波生活过多年的大买办,甚至航运的重要性。甚至于对他们这类人来说,控制了航运业务,与控制货物来源一样重要。设想一下,若是李某人在控制了羊楼洞地区的产业产出,然后他经营的航运公司又控制了从汉口到松江的航线的话,那么这门茶叶生意还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真到了那份上,羊楼洞的茶农、茶商们只能任他宰割,松江、宁波等地的海内外商人也只能捏着鼻子高价采购他运来的茶叶,这其间到底有多暴利,似乎可以不用多说了,光想想就觉得可怕。

    当然李难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无法控制长江下游航线,那是东岸人的禁脔,他脑子抽了才会去掺和。事实上,他瞄准的是东岸人尚未涉及的汉夷线(武昌/汉口—夷陵)及部分邻近的内河航运业务,在说白一点,就是在武昌、沙头市这两个贸易重镇之间来回倒腾物品,以赚取利润。他身上披着的东岸买办这层皮能够给予他足够的保护,无论是顺国还是清国的地方官员都不会太过为难他名下的船队,这就给盈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李难先打算下个月就抽空前往宁波一次。在将一批茶叶运抵交割的同时,拜访一些老关系、老朋友,看看有没有可能从东岸人那里采购一些船只。他瞄准的是东岸人淘汰下来的内河小火轮——72吨级内河小火轮这种经典船只,黑水造船厂已可组装制造——看看能不能有幸采买个几艘,那样运输起人员和货物来就方便多了。而这,其实也是顺国官方的意思,他们也想借李难先来试探一些东岸人,看看诸如轮船这种敏感物事到底有没有解禁的可能。虽然看起来可能性不是很大,但不试试又怎么知道呢?

    “长江,黄金水道也。河床深度充足,水量丰沛,无结冰封冻之忧,与其他水网相连,又有海运之便;两岸人口众多,农业发达,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潜力,货物种类也很多,运输量蔚为大观。贸易历史还好悠久,商业渠道众多,产销两旺,即便战争年代亦不稍减。”将手中的毛笔搁下后,李难先在铜盆里洗了洗手,然后坐到了茶几前,端起一杯香茶,悠悠然喝了一口后,自言自语道:“太子(李嗣名,李来亨之子,湖北节度使)这是盯上我了啊,竟然想要组建轮船队,这是大顺能玩得起的吗?真是乱来!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若是长江、汉水河面上有这么一支轮船队的话,那么沟通川中新得之地就会变得很容易,而且运兵、运粮、运械的话也会变得很快速,各地货物流通的速度也会大大加快,这其中的好处实在是太大了。说真的,比起铁路这种更加昂贵的物事来说,轮船对于如今的大顺国,似乎要更为重要呢。长江、汉水、湘江、赣江,看看,多么发达的水系,沙头市、武昌、刘家隔、武家穴、老河口、夷陵州这些商业重镇,哪一个不是依托航运发展起来的?两湖川赣河湖纵横之地,轮船才更有用武之地啊。”

    想到这里,李难先对于大顺太子李嗣名这些年来一直在想办法获得东岸人的蒸汽机的行为,也就更容易理解了,这都是被逼的啊!若是东岸人愿意出售蒸汽轮船给大顺的话,他们又何至于此!说起来,还是东朝不把大顺当自己人,事事防着一手,还想拿他们当枪使,与满清对着干,这大顺若是没点想法才怪了!总算大伙现在大面上还算一致,些许小龌蹉就不提了,一切向前看,满清才是大敌嘛。

    “大发永航运公司的组建要更快一些了。”喝完了香茶,李难先轻拈着自己下颌的胡须,思索着说道:“本地木船堪用的就用,不堪用的就从东岸人那里采购。嗯,如果能够从东岸人那里重金雇佣到一些造船技工的话,那就更美了,但那些人宁波没有,多在黑水等地,想要找的话需要拐几道弯,多请托不少人。罢了罢了,这事利在千秋,再难也得请了,而且万一里面有哪些人懂一点船用蒸汽机的相关知识的话,那可就赚大了。”

    想到这里,李难先也有些激动了。他虽然是东岸人的买办,但也是有爱国之心的,对故乡的感情也很深厚,自然希望看到大顺有朝一日也能建造轮船了。那样的话,长江、汉水将成为一片通途,全国各地的货物流通速度必将大幅度加快,商业会空前繁荣,那样无疑会极大增加他们商人集团的实力和影响力,而这不正是李难先等辈一直以来所追求的吗?

第二百零八章 荷兰人的忧虑() 
    208 荷兰人的忧虑

    八月下旬的台湾岛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韩金、韩银、韩钱兄弟三人(韩库尚在库页岛收购山野货,此正是该岛一年中的贸易旺季)坐在台湾银行租用的仓库前,愁容满面。

    这群天杀的荷兰人,竟然以莫须有的理由向他们征收了更高商品进出口关税,一下子让负责这项事务韩家三兄弟怒火中烧,你这荷兰人做生意还讲不讲信誉了?还守不守规矩了?这关税是说涨就涨的?

    更可恶的是,因为前任总经理邵曙光离职归国的缘故,失了靠山的韩家三兄弟并不怎么受新官上任的蔡盛国蔡某人的看重,因此被一股脑儿地发配到了热兰遮港,在这个闷热潮湿的瘴疠之地负责起了与荷兰人的部分贸易。

    就在本月初的时候,荷兰人从南洋运了三船稻谷过来。韩家三兄弟正准备交割呢,结果却被告知粮食出口关税直接翻了两番达到了20%,这一下子就惹火了东岸人。韩金立刻跑到城里朝荷兰东印度公司任命的总督雨果·罗尔抗议,结果却被总督阁下突发疾病而拒之门外。没奈何之下,他又去找了其他一些东印度公司的官员,但都没什么结果,即便一些与东岸关系密切的二级代理人帮忙询问打探,依然没有什么像样的消息传出来。

    事情至此,其实已经很清楚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