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第22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布防,尽一切努力确保船只的安全。

    “金币我可以理解,那是开采和贸易得来的黄金熔铸而成的货币。但白银有必要携带么?”野泽直人拎着武士刀,用警惕的目光扫视着周围,轻声问道。

    “听我在宁波的亲戚说,都是中央存在东岸农业银行和台湾银行账户内的税款及股权分红。历年累计下来的,即便去掉一些投资,还是剩了很多,两家银行按照规定,运输一部分银元回本土,当然宁绍和登莱那边依然留存了足够的现金。”副局长看了看周围,神神秘秘地说:“银行金库里钱太多啦,往本土运一些。”

    “这……”野泽直人听后有些不解,又有些恍然。这些年本土与远东之间的贸易量大增,贸易逆差有所减少,再加上银行系统开始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各类存款激增——很多甚至还是不明身份的匿名账户——在计算了日常业务往来所需的资金数量,又预留了大笔备用金后,两家银行一致决定,提取部分现银运回本土,交由总行进行妥善处置,保值增值。

    这里还有一件值得注意的是,那就是本土已经开始从远东诸藩征收一定的税收了,这似乎意味着政策的微妙转变。曾几何时,中央政府制定的基本政策就是远东诸藩财政自收自支,甚至还有补贴许多实物,如机械设备、武器弹药、书籍药物等等,此外还无偿或低价转让了许多技术,承担了海军的费用等等,这些算起来都是不少钱呢。远东诸藩只需要保证给本土提供足够数量的移民,如此便一切都可以了。

    到了后来,随着以台湾银行为代表的商业贸易的盛行,远东诸藩又增加了一个任务,那就是保证中国与东岸本土之间的贸易。而贸易的盛行,自然使得各藩的财政收入大幅度上涨,渐渐到了不再需要本土补贴的地步——他们可以用钱购买——尤其是最富的宁绍开拓队,他们的财政收入如此之高,以至于可以在境内大兴土木,完成各式各样的基建项目,同时深入干涉鲁王、郑氏、广东和顺国的局势,可见其豪富程度。

    本土有鉴于此,在经过一番激烈的辩论后,开始尝试在宁绍、登莱两藩收取一定的税收。数量不是很多,但象征意义很浓,因为这意味着经过几十年的经营,宁绍、登莱这两个海外殖民地已经从一个需要不断投入的负资产变成了可以持续产出收益的良性资产。在这种情况下,移民人口的多寡已经不是特别重要的事情了,税收的节节攀升才是最大的亮点。

    现在本土有些人正在用一种充满兴趣的目光注视着这里,看看这两个经济相对不错的殖民地能够依托富饶辽阔的中国大陆市场,慢慢强大自身,最终成为华夏东岸共和国经济版图上排名比较靠前的存在。

    当然在宁绍、登莱收税也有一些小问题,技术上的小问题。那就是这两地是东岸领土,执行的是东岸法律,同时还给中央交税,那么是够要赋予他们一定的政治地位呢?这是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在本土引起了诸多争论,毕竟这些土地上生活的人与东岸本土同文同种,和其他殖民地还是不太一样的。

    宁绍、登莱两地的人民也有理由对此提出质疑。我们给整个国家贡献税收了,那么该不该让我们加入到整个大家庭中去?他们甚至还可以拿英属北美殖民地来举例子,现在英格兰王国除了正常的进出口关税外,在当地几乎是没有什么税收的,所以当地人对于没有政治权利也看得开。可你一旦想正常征税了,那么是不是要允许我们选举议员,到伦敦参政议政呢?不允许?那就是明目张胆地歧视我们,剥削我们,只能诉诸武力了!

    所以说,这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同时也是很现实的问题,执委会诸公暂时还没就此达成统一意见,现在收取的一点税收未来也可能会废止,总之不确定性很大。但不管怎样,这些事都说明如今远东诸藩所扮演的角色已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不再是单纯的移民输出地,其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的作用开始慢慢显现,即保障本土贸易、提供税收、吸引大陆优秀人才、遏制大陆统一等等,总之作用开始向全面化发展,这需要新一代领导集体用全新的目光来看待,也不能再像以往那样对其诸多限制或不闻不问了。

    “大陆真是一个宝库!”野泽直人叹了口气,说道:“不但人才辈出,这物产也极是丰盈,未来肯定会成为一个富饶、强大之地的。”

    “其实也没那么夸张啦。世界那么大,中国大陆固然是一个富饶、辽阔的地方,但其他地方的物产难道就不丰富了吗?就不有钱了吗?”港务局副局长回道:“看看文莱这里,不过一座港口城市,每日里收取的税收就不在少数。各色人等、货物在此汇集,附近也产出大量稻米、蔬果、木材、香料,同样是一处富饶所在啊。再看看西边的东印度群岛,那更不得了了,荷兰东印度公司还只是控制了一部分呢,就已经富得流油。再看看印度,那里人口众多,出产各色各样所有你想象得到或想象不到的商品,难道不富饶吗?我听说咱们国家每年在印度获得的黄金,其数量是超过新华夏岛和国内的铁岭金矿的总和的。中国虽大,但也只是远东的一部分,而我们着眼的是整个世界啦。”

    听这位副局长这么一说,野泽直人也有些激动了起来。是啊,世界大得很呢,我们不应该把目光仅仅局势在一个地方,而是应该具备全球视野。具体到自己来说,就是努力消化文莱控制区——现在的文莱苏丹已经完全是傀儡,对东岸言听计从,当地人口也被强制迁走了不少——不断增加移民人口,改变当地的人口比例,然后慢慢向周边扩张,采伐树木、种植粮食、捕捞渔业、开采矿物,为国家和自己创造财富。

    文莱结束了还有马六甲,马六甲结束了还有印度西北部、巴林、东非斯瓦西里海岸。哦,对了,浩瀚的太平洋上还有很多富饶的岛屿!尤其是南太平洋,这些年国家对那些岛屿的开发越来越深入,大量热带产品产出,经济崛起的态势越来越明显。已经有人开玩笑说了,那些岛屿都是华夏东岸共和国的“加勒比海群岛”。

    你看看,你看看,这是一个多么的世界!完全等待着我们去征服、去殖民、去获取财富、去传播文化!现在其他国家要么浑浑噩噩,要么有心无力,没有任何人或势力可以阻止我们去做这一切!那么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努力工作,放手去做吧!

    至于未来本土会怎样看待这些散落在全世界的殖民地,那是以后的事情了!也许会经历一场政治风暴,也许会产生一定的混乱,但那又如何呢?华夏东岸共和国是伟大的,伟大的国家是不会被这些小事给绊倒的,未来总会给出一个解决方案,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

第五百零二章 中央高原(一)() 
干燥凉爽的旱季已经持续了两个月了,因为修建了粗浅的水利工程的缘故,流沙湖(阿劳特拉湖)畔的农田并未有缺水灌溉之虞。

    因为是重要的粮食产地的缘故,从塔城港到流沙湖一带有一条铁路。是的,没错,那就是塔东铁路!这条早在十年前就规划的铁路在历经蹉跎之后,终于全线通车了!现在从塔城港基本上每隔个两三天就会有一趟列车发出。列车是从本土买过来的二手货,无论机车还是车厢都是旧的,在梅林铁路机械加工厂修理了一番之后,便漂洋过海运到了塔城港,交由新华夏铁路公司使用。

    现在的新华夏铁路公司,运营着两条“断头铁路”,其一是西海岸的大庆铁路,主要用来运输棉花、小麦、玉米、花生、芝麻、羊毛、皮革等农副产品,尤其是占大头的棉花,大量出口本土,贡献了大庆铁路绝大多数的运输份额。

    只不过近些年随着东岸本土棉花种植产业的崛起,以及羊毛产量的快速增加(这势必会分薄棉纺织品的市场份额),新华夏岛西海岸的棉花产业开始步入了缓慢的下降通道,出口数量每年都在下降。就在过去几年,新华夏开拓队政府已经陆续下令关闭了西海岸的几个国营农场,减量保价,尽可能维护当地普通棉农的利益。而因为农场关闭而多出来的大量劳动力(基本都是非国民劳务工),马来人统一给予自由,并送到海对岸的南非,编入岛屿八旗体制。至于那些黑人嘛(基本都是科摩罗人和斯瓦西里人),则打算送到拉穆,并帮助其站稳脚跟,以图未来。

    拉穆其实本来是由一个土邦王公控制的,与东岸进行过贸易,本来相安无事。但不知道他们那位名叫马哈迪的君主发了什么疯,竟然伪造家谱,宣称自己有阿拉伯贵族血统,要统治整个斯瓦西里海岸。为此,他派出了几拨使者,分头前往附近的帕特、马林迪、蒙巴萨等港口,要求当地的君主甚至是葡萄牙殖民者臣服。

    如果他仅仅只是做出了这些事情的话,那其实也不算什么,东岸人听到了顶多只是当一个笑话罢了。可他千不该万不该,居然还出动自己的士兵,劫杀了在拉穆做生意的诸多外国商人——包括葡萄牙人、印度人、阿拉伯人、波斯人和东岸人——将获得的金钱与货物充作军费。这种行为无异于捅了马蜂窝,东岸人与葡萄牙人一合计,立刻出动了联合舰队,直接闯进了拉穆港,狠狠地炮轰了一番,将那位愚蠢王公的宫殿砸了个稀巴烂。

    当然东岸人并不打算就这样收手。在礼貌知会了葡萄牙人一声之后——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葡萄牙人认为从摩加迪沙到德尔加多角的斯瓦西里海岸都归他们统治,其实没啥卵用,葡萄牙人只在少数几个港口城市驻军——东岸人直接组织了一波民兵,在海军的配合下于拉穆岛上登陆,彻底击破了这股脑残的势力。随后,他们组织了一批被赦免的黑人非国民劳务工上岸,并给予他们武器和适当的训练,帮助他们在整个拉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