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第3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并兼做沿海地区的天然哨兵。另外再少量种些庄稼,每逢集市时将一些农副产品送到梅林港去出售,以赚取一些现金收入,典型的南方农村自然经济。

    与丘伊堡不同的是,位于梅林港西北方二十多公里处的奇山堡则要比他们强上不少。至少这里的靠近河口的大片土地相对肥沃,用来种庄稼的话收成会相当不错。目前该堡已经先后有了上千名居民过去居住,从事农业种植、家禽饲养、捕鱼、船舶修理等工作,农业经济也占据着主体。

    参谋们将检查完毕的货箱上的封条再度贴好,然后示意码头工人将这些货物通过蒸汽吊杆装上船只。而已经载满货物的船只,则在港务局工作人员的指挥下,鸣着汽笛,挨个驶出了被船只停得满满当当的梅林港码头,朝米林湖而去。货船穿梅林河进入米林湖,然后左拐进入伊河,一直朔水而上直抵下伊河堡码头。而到了下伊河堡后,大部分货物和人员都将下船,然后等待一些货运马车的到来将他们运到北面的峡谷堡。

    峡谷堡位于后世库埃沃斯峡谷以东四五公里处,这里的小型地表径流很多,基本都是南面伊河的支流。土壤肥沃程度一般,森林也不多,不过战略位置却相当重要。从这里向北不到一百公里,便是后世乌拉圭的北方重镇——梅洛。梅洛地区西临内格罗河、北抵亚瓜龙河、东至米林湖,地理位置优越,开发条件较好。而更关键的是,打通了梅洛地区,然后顺着内格罗河向北,就进入了鸭子湖以西的丘陵地带的边缘,从而将国内南北方内陆地区通过地上交通联系了起来。

    当然了,现在离开发梅洛地区还远着呢,第一步是先把峡谷堡这个向北延伸的第一个据点修建好。峡谷堡首批约三百名来自明国山东的移民早在几天前就已经抵达了,而在他们抵达前,五个排(55人)的骑兵已经携带着自己的装具抵达了峡谷堡工地,保护数百名南非劳务工修建铁路站等基础设施。

    这三百名明国移民大部来自宁海州,几乎全是精壮年男子,因此干活效率较高。他们从货运马车上卸下了大量物资和工具,然后在几名东岸干部的指挥下开始修建临时居住木屋、厕所、澡堂等设施。如今东岸人对于拓荒垦荒不要太熟悉,因此他们已经总结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拓荒手册。每到一个地点只需要按照手册来操作就是了,先造哪个、后造哪个、要注意什么、要补充什么手册上都写得明明白白,已经形成一个流程了。

    峡谷堡这个地方,除了一些小溪流和稀稀拉拉的几片树林外,便到处是长满了荒草的平原。附近也没有什么大型的危险动物,不过在西边的山里据说倒是有一些凶恶的查鲁亚村落的存在。他们受到西班牙传教士的庇护,并且还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军事训练和物资资助。西班牙人也不傻,他们不可能对东岸人的西进行动没有丝毫警惕之心,虽然目前两国关系还算正常甚至可以说略微有些友好——因为荷兰人的关系,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会放任东岸人在自己名义上的地盘上动作而无动于衷。

    就像他们支援北方巴拉那传教区的那些瓜拉尼人对抗巴西的捕奴旗队一样,在东岸地区传教的耶稣会修士们也对武装查鲁亚人极为上心。他们在乌拉圭河以东、西岭以西的大片地区设施了好几个传教区,派遣了十几名修士过来,一面传播信仰,教导查鲁亚人种植庄稼、饲养牲畜;一面则通过从拉普拉塔地区弄来的武器如火绳枪、长矛等装备武装这些野蛮人,并挑唆他们与东岸人对抗。

    这些传教士们对于自行任命了东岸大主教、并且极力压制天主教发展的东岸政府极为痛恨,因此面对东岸人咄咄逼人的西进态势,他们开始向查鲁亚人污蔑东岸人侵占了他们的土地——或许这真的算不上是污蔑,然后号召这些生性凶狠的查鲁亚人坚持抵抗,不要被东岸人的军队吓倒,也不要向东岸人屈膝投降——因为东岸人会把他们都送到南非。

    查鲁亚人的抵抗意志是极为顽强的,但问题是他们的人数过于稀少。历史上整个乌拉圭的查鲁亚土著可能还不足一万人,或许只有六七千人,而且还分散在面积堪比中国广东全省的广大区域内。虽然内格罗河流域的土著密度相对来说会高一些,但也高不到哪儿去,毕竟基数就那么大。因此,为了给东岸人造成更大的麻烦,以遏制他们西进的勃勃野心,耶稣会的修士们一边通过西班牙王国上层的关系,尝试说服西印度院的官员们出面阻止东岸人的越界屯垦行动;一边也通过一些商人组织在拉普拉塔宣扬东岸的“富庶”,很是吸引了一些苦哈哈的高乔马匪前去“发财”。

    而随着下伊河堡北方峡谷堡的设立,双方之间的冲突在8月下旬时达到了高峰。为此,骑兵营不得不再次抽调了数十名骑兵北上,以稳定那里的局势。8月的最后一天,全副武装的陆军第103连240名官兵也抵达了峡谷堡,担任连长的龙旭中尉在听取了一些汇报后,决意对西面山里的查鲁亚人开展侦查,以准备接下来对其进行一番军事打击。(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一章 伊河(四)() 
对于龙旭的想法,之前负责这里安全防卫工作的骑兵军官奥莱格少尉有不同的见解。他认为那些查鲁亚人像老鼠般藏匿在西面的山里,并不是能够轻易找到的。而且也许他们有一百个能战的战士,或许是两百个甚至更多,如果他们并不正面应战,而是采取游击战术的话,那样东岸人将会很头疼。

    “也许我们会出现很多不应有的伤亡,敌人却未必损伤很多。”奥莱格少尉补充说道,“我建议还是就地防守比较好。白天由我们骑兵负责侦查,陆军步兵负责警戒,晚上则在营地周围拉起铁丝网,布置好哨位,这样那些野蛮人是拿我们没什么办法的。”

    龙旭看了看这个三十多岁的前扎波罗热哥萨克,不得不承认对方说的是有道理的。自己一来就想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这显然很不现实,因此还是像奥莱格少尉说的那样,镇之以静比较好。确保铁路顺利完工以及峡谷堡的城墙的修建完毕才是自己的第一要务,其他的都不是什么紧要之事。

    峡谷堡设计中的城墙长度约为九百米——一座典型的内陆小城堡,目前已经有了三百名来自山东宁海州的移民,以及大约五百多名南非建筑劳务工在这里修建铁路站。铁路站的房屋目前基本已经完工,这群来自南非的工人们目前正在修建货场、停车场、修理厂等设施。如今广泛活跃于东岸共和国境内的南非劳务工的数量已经高达一万六千余人,由于他们只需服务满三年后就能在南非获得自由民的身份,因此这些人的干活积极性还算高涨。在他们的努力下,国内一条条铁路、公路被铺好,一间间房屋仓舍被修建完毕,一车车矿石砖瓦被生产出来,为华夏东岸共和国的建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南非人在修铁路,而来自山东的明人移民则在修建着城墙以及给自己临时居住的木屋。木屋是一人一间,这是上级给他们说的,他们不是很明白,其他地方的临时居住木屋都是两人甚至四人一间的,他们想不通自己这里为什么是一人一间,难道上头砍伐回来的木材太多了?不过,他们的疑惑很快就得到了解答,而这也令他们感到异常兴奋。

    大约一百多名穿着东岸统一发放的牛仔服的塞尔维亚女奴,分坐着十几辆大车从南方铁路线延伸出去的方向过来了。随着车夫的一声大喊,这些女奴们抱着一个小小的布包——包里装着民政部发放给他们的一些衣服和少量银元,懵懵懂懂地站在工地旁边。

    本来哨声、口令声、号子声此起彼伏的峡谷堡建设工地顿时静寂了下来。数百名明人移民直起腰来,傻呆呆地看着那边一大群“新来的人”。

    “是女人!”很快有人将这个令人兴奋的消息传到了建设工地上的每个角落,所有人顿时都没有心思干活了。他们都是精壮年男子,大部分人的年龄在二十来岁,少部分是十几岁或三四十岁,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是光棍。

    是的!由于种种原因,如战争、饥荒、贫穷等等在山东地区造就了大批量的光棍,他们连混口饱饭吃都不容易,更别说娶媳妇了。那些缙绅们家里阡陌纵横、婢女成群,而他们却穷得无立锥之地,很可能到死都讨不到一个老婆。如今万般不得已之下随这些夷人来到了东岸,没想到却时来运转——或者可以说撞了大运了,不但要给他们分房,听说接下来还要分地、分牛、分羊,如今竟然还可能要给他们分媳妇!天可怜见,谁帮我回山东看看,俺家的祖坟上有没有冒青烟!

    而原本一直非常严厉地在旁边监督他们干活的东岸干部们,此刻也没有再催促他们干活,而是聚集到了一起,似乎在商量着什么事情。商量完毕后,他们又与护送这些女人前来的车队负责人办理了一下交接手续。这一切处理妥当后,峡谷堡政务方面的临时负责人阿涅利宣布,在接下来的建设工作中,他将把所有人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分片包干一部分工作。而管理干部们则将为每个人打分,分数最高的前一百五十人将可以按照名次先后挑选一位媳妇。

    这些塞尔维亚女奴是东岸人从奥斯曼帝国花大价钱买来的,这些人理论上还算是东岸共和国政府的“财产”呢,因为她们从法理上来说可是奴隶。也就是说,这些从奥斯曼帝国买回来的女奴可没有选择自己命运的权力,她们只能被动接受“主人”的安排。按照计划,她们被分配给新来的男性移民并居住满三年后,就将可以上户口,获得自由民的一切权利。而这个在她们抵达东岸的第一天起就已经明明白白地讲给她们听了,而她们对于这样的命运基本上也都是接受或默认的态度——这可比一辈子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