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第5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热那亚共和国的粮仓在西西里岛,这个岛上的大部分贵族都深受热那亚人的影响,几乎可以算是热那亚人的经济殖民地。不过在最近十年内,一贯产量稳定的西西里岛小麦也经常出现歉收,再加上很多地主放弃种植小麦转而种植利润更高的甘蔗,因此该岛小麦产量一降再降,引起了热那亚人的警惕。几年前,同样饱受缺粮困扰的威尼斯人也将目光投向了西西里岛与意大利中部的传统农业区,并坚决地与热那亚人展开了竞争,这进一步加快了热那亚人寻找新的粮食来源的步伐。

    “粮食来源的多样化,是我们的既定政策,这没什么好讨论的。”马里奥评论道,“热那亚共和国每年需要5万拉斯特(约10万吨,拉斯特一般指船运重量单位,荷兰及北欧通用,通常为2吨;有时候为1吨,如1拉斯特鱼就是1吨;有时候亦指船运容积单位)的粮食。目前西西里岛供应了我们一半(小麦),荷兰供应了我们三分之一(小麦、黑麦混杂),剩下的则来自其他地区。东岸人愿意出售粮食给我们那是好事,因为他们的售价较低,他们承诺出售五千吨小麦、三千吨杂粮(红薯、土豆、玉米和大豆),这已经是我们年需求量的8%了。而且看他们的架势,以后粮食产量不出意外的话逐年增加是必然的事情,那么我想我们就有必要和他们谈谈正式的合作了,因为这是一个潜力极大的商品供应者——恰好他们现在也有这方面的意思。”

    “不过呢,我们自己的政策也要坚定不移地推行下去。玉米的种植必须在西西里岛和中部地区的某些友好城邦推行开来,因为这能够极大地提高我们的粮食总产量。那些贫穷的水手、士兵、农民是不需要食用小麦这种高级食物的,黑麦甚至海麦(产自黎凡特地区的一种作物,价格低廉、营养价值低,法国南部产粮区的农民就经常出售小麦然后购买海麦自己食用)就足够打发他们了。而这种玉米也是为他们量身准备的,饮食习惯问题不是什么大麻烦,因为人在饥饿的时候会改变自己的。”马里奥喝了一杯东岸自产的香山干红葡萄酒,然后继续发表着自己的意见。

    “对了,东岸人不是还生产那种雪白的面粉吗?我看过了,就品质而言超过了旧大陆大部分磨坊出产的所谓优质面粉,而且价格依然极为低廉。我想即便是经过几个月时间的漫长海上旅途运到里窝那港,这种面粉依然是有利润的。教会、贵族、商人、官员家庭如今对优质白面包的需求与日俱升,东岸的这种优质面粉我想一定会大有市场。别的不说,光热那亚每年就能消耗2000…3000拉斯特,即便每个拉斯特赚50银行里拉,那么这也是一笔10多万里拉的生意。况且真正销售的时候利润可能远远不止这么一点,而且市场需求量可能也根本不止这么一点,这是一笔好生意,维亚诺,记下来,到时候和他们商谈。”

    “最后一点,维亚诺,他们可能也找过你了,那就是他们所谓的豆油生意。”马里奥轻轻抿了一口红酒,随意地说道:“他们的传统农业区似乎流行种大豆,每年夏收收完小麦后要么种大豆、要么种玉米,因此大豆榨油是他们的一项新兴产业。而且就目前的情况看起来,他们国内的豆油产量明显是过剩的,他们消费不完这么多的油料,因此希望我们能够利用强大的分销网络将他们的大豆推销出去。不过考虑到旧大陆没有食用豆油的习惯,维亚诺,你能否从专业的角度来判断一下,豆油在旧大陆是不是一项有利可图的生意?”

    “这很难说。”马里奥皱眉想了半天后,才不确定地说出了这么一句:“就地中海地区的现状来看,橄榄油大行其道,这主要产自奥斯曼帝国;而在北海、波罗的海地区,黄油才是最主要的食用油料——这主要产自日德兰地区,但主要荷兰人在经营。豆油究竟有没有市场我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的结论,因为这需要市场反馈信息,我想也许我们可以少量进口一部分,先试着在我们的各分销网点推广销售,视情况再定是否加大力度经营这项生意。”

    “这是稳妥的建议,我同意了,维亚诺。”马里奥点头赞同道,“那么从明天开始你就带着你的助手开始与东岸人深入商谈粮食方面的合作,具体的谈判内容每天晚上由你亲自向我汇报。”(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五章 合作(二)() 
西里古听着隔壁工厂车间内轰鸣的声音,心里像是有一百只猫在抓挠一样奇痒无比,他急切地想去隔壁看一眼里面的奥妙,但紧跟着他的东岸警察冰冷的目光阻止了他的冲动,因此他只能懊恼地站在外面,自己脑补隔壁车间内正在发生的一切。

    那里是大鱼河机器纺织厂的呢绒生产车间,国家重点保密企业,整个厂子被一堵高高的围墙严密包围了起来,陌生人在没有内务部高级干部的陪同下根本无法自由进出厂区。目前东岸国内的纺织品主要分两大块,即棉布和呢绒,其中棉布为平安机器织造厂的独享收益,而呢绒则是大鱼河机器纺织厂的禁脔。

    该厂在之前的几年间平均每年生产上万匹呢绒,销售地主要是拉普拉塔、智利、查尔卡斯、巴西、新西班牙、佛罗里达乃至大西洋东岸的葡属刚果、安哥拉等地,年获利十多万元,是东岸公司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

    这次热那亚人与东岸人的合作中包含了涉及多个行业的一揽子协议,其中关于纺织工业方面的技术合作是重要一环。多利亚家族从里昂、马德里和加的斯调来了十多名在纺织行业从事多年的雇员来参与和东岸人的合作谈判,这些人有的是圣乔治商行的精英商务人员,熟知西班牙人的消费喜好和习惯;有的则是里昂纺织工场(热那亚人经营)的资深管理人员,对于各种纺织品(尤其是丝绸制品)的生产工艺了如指掌。

    西里古是热那亚共和国最大的辛迪加企业——圣乔治商行(同时也兼营银行业务)的高层管理人员之一,他是里昂丝织工场管理人员出身,后进入西班牙市场经营热那亚纺织品生意,至今已在马德里生活了超过20个年头,算是这个行业的顶尖从业人员了。

    事实上他本人对于由多利亚家族发起的与东岸人在纺织方面的合作是持保留态度的,因为热那亚人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传统的呢绒纺织(从西班牙购入羊毛)、棉布纺织(从塞浦路斯、法兰西购入棉花)已经日渐式微,目前他们所恃的也无非就是在丝绸制品(包括丝、麻、毛、棉混纺制品)行业稍具优势的地位而已。既然自己手头的本钱已经不多,那么何必将这最后一只下金蛋的母鸡交出去与别人合作呢?

    不过这也只是他自己的想法而已。在多利亚家族的马里奥看来,如今即便是在丝织品行业,热那亚人的形势也变得逐渐不乐观了起来。一方面是意大利本土诸邦国蚕桑养殖业的逐渐起步,一些地区(比如卢卡、托斯卡纳)的资本家逐渐开始投资丝织品工业;另外就是如今崛起之势越来越明显的法兰西,秉持重商主义的马扎然政府对于任何一个利佛尔的资金外流都抱以警惕的态度(东岸人的纺织品被他们两次课以重税就是表现之一),而在陷入战争泥潭多年后,财政拮据的法国政府对于任何一项赚钱的生意都不会放过,棉纺织业如此,丝织品行业当然也一样。

    因此可以这么说,嗅觉灵敏的热那亚商人已经感受到了危机,他们一边将原本在里昂的丝织品工业逐渐向瑞士的日内瓦、洛桑一带转移,一边开始寻找新的出路。而神奇的东岸人的纺织品成本低廉在整个欧洲都是小有名气的,因此与他们合作降低成本就成了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如果说之前热那亚国内还有许多人对与东岸这个异教徒国家合作抱有疑虑之外,那么在过了这么多年且发现东岸人有一定的自保能力之后,以马里奥为首的热那亚年轻一代商业继承人们便提出了投资东岸的设想,而这个设想很快便得到了老一辈人的部分支持。

    与粮食行业一样,纺织行业热那亚人也急需与东岸人合作以降低成本,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毕竟热那亚国力有限,且在技术上也没有太多的优势,因此在与他国的工业竞争中困难很多。而如果与东岸人合作的话,那么显而易见他们能够将成本降到最低,同时也能够大大提高产量从而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攫取更丰厚的利润——这几乎是必然的事情。

    这看起来是一种完美的合作,双方各取所需,热那亚人可能会失去自己的丝织产业——这本来也已经快失去了,但会获得极大的市场份额及商业利润——热那亚人必然会要求东岸人给予他们丝织品的垄断销售权,否则双方之间合作的基础便不再成立。

    “陶先生,我带来的助手们精通西班牙人的消费喜好,比如在圣塞巴缪节喜欢穿什么,在圣母升天日又喜欢穿什么,他们会为你们提供合理的建议,以便使你们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你们不用怀疑我们热那亚人的商业分销网络,在加的斯、马德里、巴拉多利德、巴塞罗那、毕尔巴鄂、那不勒斯、巴勒莫、里窝那、都灵等城市,我们都设有完备的商品分销网络及银行网点,我们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合适的价格将一切商品销售到需要的人手中。”西里古见看不到东岸人的生产车间,便转而向陪同他的东岸共和国纺织工业总局局长陶晨曦用西班牙语说道:“你们也丝毫不用怀疑这里面的利润,我在西班牙经营多年,这里面的利润是非常丰厚的。”

    “你看,我们的诚意都这么足了,你为何不允许我们合作办厂?”西里古“气呼呼”地质问道:“我带来了很多熟练技术工人以及专业管理人员,他们的业务素质不用怀疑,我建议由我们双方共同出资设立一个全新的纺织工厂,然后将我带来的人安置进去,这会对生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