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德意志涅盘-第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个像戈林那样,既是自己绝对信任的心腹、又具备优秀的组织和专业技能的人来组建空军;诸如赫斯、弗里克之流都只适合搞内政,而根本无力和军队打交道。经过一番仔细的权衡,希特勒最终放弃了让自己的党派势力插手军队的打算,将航空兵这块蛋糕还给了国防军。大喜过望的陆军旋即以自家人员为班底,组建起了一套新的航空架构;而方彦也如愿以偿,让德国海军拥有了独属于自己的陆基和舰载航空兵。

    相比于历史上德军的陆海空三驾马车并进,当前这种由陆海军分别组建属于各自的航空兵的格局,无疑是利大于弊。海军舰队再不是孤身战斗,舰载机和陆基远程侦察机,都将成为其赢得战场胜利、切断英国海上交通线的关键助力。陆军得到的空中支援虽然随着海军的分羹而减弱了,但方彦却是通过加强装甲力量的方式,大幅提升了它在陆地上的战斗力,因此综合之下推平欧陆仍旧不存在任何问题。波兰和法国这两只鸡自不必提,采用新式闪电战的德国陆军,根本不是墨守成规、死板呆滞的它们所能抵挡的;而苏联所能依仗的也只是人多,其空军战机性能、和陆地人员素质,都与德军存在明显差距。只要德军能够在装甲领域与苏联的t…34海匹敌,那么这支经历了大清洗的脆弱红军,就决计无法阻止日耳曼的铁骑。更何况在这一位面中,斯大林已经将远高于历史同期的经费和人力投入到了大舰队的建设中去,决定苏联命运的陆军还会变得更加不堪攻击!

    当希特勒现身在会场之时,所有将军们的态度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们的脸上全部浮现出尊敬感激的神色,其中几人的眼睛里更是噙着浑浊的泪花。即便是最不喜欢希特勒和他专制独裁统治的人,他也不得不承认元首已完成了共和国政府连试都不敢一试的壮举宏图。在将军们以及绝大多数德国民众看来,国家的荣誉终于得到了恢复。最终,这场原本是纪念阵亡将士的仪式,已然成为了庆祝凡尔赛和约的死亡、和德国征兵制军队的复活的欢乐典礼。

    和一年半前德国退出裁军会议时一样,希特勒这番梦游似的“暴走”,却只遭到了英法等协约国家空洞无力的谴责和笔伐。英国原本就乐意看到德国重整军备以恢复欧陆的实力均衡,美国的华尔街金融家更是为希特勒的行为公然叫好:时至今日,杜邦财团与化学公司、洛克菲勒财团和美孚石油公司、摩根财团及它控制的电报电话公司,都争先恐后跟德国签下了巨额的战略原料和军工项目的订单。仅仅飞机一项,1934年前8个月中美国对德国的出口数量,就比1933年增加了不止5倍。德国军力的恢复,对于美国经济来说无疑是一个极佳的刺激和拉动契机,罗斯福新政能够奏效,也未尝不需要对此多赖借助!

    作为德国最大的敌人和对手,法国本应该对希特勒的冒险给予严厉的惩处;然而其在政治上的混乱,和应对经济危机的迟钝拙缓,都使得乱乱哄哄的议会拿不出一个坚决的意见,强硬惩罚的提议很快就宣告流产。此时的法国政界很大程度上带有几年前魏玛德国的影子,各政党之间相互倾轧,根本无法组建起高效的行政机构来拯救国家。法国人唯一想到的策略是通过寻找盟友强化集体安全。除了加强与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传统盟国的合作之外,法国还把目光放到遥远的东欧,投在了那头红色巨熊苏联的身上。

    诚然,苏联昔年曾是魏玛德国至为亲密的盟友,至今德国仍有相当多的技术人员在这片广袤的东欧土地上工作;但随着希特勒的上位,其尖锐而强烈的反共产主义、以及要在东欧开辟所谓“生存空间”理念,登时就为德苏关系蒙上了难以克服的阴影。虽然两国目前仍旧保持着表面良好的关系,但大小胡子却早已是同床异梦、彼此忌惮防备。当法国人如同40年前勾引俄罗斯帝国时那样,拿着绿油油的法郎贷款向俄国人找上门来的时候,正在实施第二个五年计划、亟需资金支援的苏联当即就来者不拒,痛痛快快的和法国人的手握在了一处。

    5月2日,法国和苏联在巴黎签署了互助条约。在这份为期5年的协议里规定,如果法苏的任何一方成为被侵略的对象,另一国应当给予全力的支援和协助。德国外交部和军方的一些人士都惴惴不安地关注着法苏两国的快速靠拢,认为这极大影响了德国的安全局势,不过希特勒显然不在此属。毕竟,他冒了一下险而结果安然无事。希特勒认定,现在又该来弹弹他爱好和平的老调子,看看是否能在团结起来对付他的大国中间,钻个空子来破坏这种团结。

    经过半个多月的精心准备,希特勒于5月21日在国会发表了动人的“和平”演说。相比于之前任何一次公开演讲,希特勒的这次演说都显得更加动听、巧妙、且更具迷惑性。演说词中没有对谴责他废弃凡尔赛和约军事条款的国家表示不满或蔑视,倒是有着许多保证。希特勒声称,他所要的只是在对大家都公正的基础上进行和平与谅解;战争是没有意义的,没有用处的,而且是令人极端嫌恶的。

    “过去300年中欧洲大陆上所流的血,跟这些事件对各国所产生的后果,颇不相称。到头来法国仍旧是法国,德国仍旧是德国,波兰仍旧是波兰,而意大利仍旧是意大利。帝王野心、政治**、爱国偏见,造成了大量流血,但其在能够看到的方面所获得的结果,只不过做到触及各国的皮毛而已。如果这些国家仅仅把它们的牺牲的一小部分用在比较明智的目的上,成就无疑会更大而且更永久。”

    希特勒宣称,他丝毫没有要征服其他国家的念头:“我们的种族理论认为,每一个企图征服和统治一个外国民族的战争,是一种迟早要使胜利者内部发生变化和削弱,最后使他遭到失败的事情国家社会主义的德国需要和平,希望和平,是由于它的基本信念。”为了进一步安抚和迷惑各国,希特勒还称德国将“无条件地尊重”凡尔赛和约中的非军事条款,包括关于领土的规定在内。德国保证将遵守莱因兰的非军事化,同时不干涉奥地利的内政、不将其并吞或是合并。

第114章 妥协() 
至于裁减军备,希特勒更是准备无所不允的:“德国政府愿意缔结最重型武器的相关限制,特别是适用于侵略的武器,如像最重型的大炮和最重型的坦克的任何限制德国表明愿意同意对大炮口径、战舰、巡洋舰和鱼雷艇的任何限制。同样,德国政府愿意同意对潜水艇吨位的限制,或者完全取消潜水艇”

    在最后这个问题上,希特勒向英国抛出了一个香美的诱饵。他愿意把德国的新海军限制为只有英国海军力量的35%,这使得德国在海军总吨位上仍比法国少15%。国外有人提出反对,说这不过是德国的要求的开始而已;对这种反对意见,希特勒答复说,“对德国而言,这个要求是最后的和不变的”。

    最后,希特勒的演说以一个精彩的豹尾迎来了终结:“不论是谁,要是在欧洲点起战火,除了混乱之外,不能希望得到别的任何东西。但是,我们坚决相信,在我们的时代里实现的将是西方的复兴,而不是西方的衰亡。德国可以对这项伟大的工作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是我们引以为豪的希望和不可动摇的信念。”

    这些话都是和平、理智、与温良的甜言蜜语。英国最具影响力的泰晤士报,几乎是以欣喜若狂的态度来对待希特勒的这篇讲话:“这篇演说结果证明是合理的、直爽的和全面的。凡是本着公正态度来看这篇演说的人,谁也不能怀疑,希特勒先生所提出的一些政策主张,完全可以构成彻底解决德国问题的基础:一个自由、平等和强大的德国,来代替16年前强迫它接受和平的战败的德国我们希望,这篇演说将在各地都被认为是一篇诚挚、而经过周密考虑的肺腑之言。”

    在伦敦的唐宁街,刚刚第三次住进10号官邸的鲍德温,正和他的几名心腹阁员商议该如何回应希特勒在海军规模上做出的提议。与十年前相比,鲍德温内阁的成员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而最令鲍德温感到心情舒畅的,就是那个患有被害妄想症、整天都在为大不列颠寻找敌人的丘吉尔,此刻已经被撵回老家吃老米去了。现在鲍德温已是无比后悔当年自己把丘吉尔召入内阁,并任命他为财政部长的举动:丘吉尔对财政根本就是一窍不通,由他推出的英镑重返金本位的政策,让战后原本就疲软萎靡的英国经济更加雪上加霜。在遭到了一连串的紧缩和衰退之后,这一刚刚确立起来的愚蠢政策又不得不紧急予以废除!

    此刻,接替丘吉尔出任财政大臣的,是前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的弟弟内维尔•张伯伦。相比于丘吉尔在经济上的外行蛮干,张伯伦就要显得高明太多了。他上任后不久的1932年7月,就通过在英联邦内推行帝国特惠制,终结了从19世纪80年代起就对英国贻害深远的自由贸易。虽然这种建立关税壁垒的法令,曾一度在此前300年间都始终坚持自由贸易的英国国内引发了轩然大波,但其最终的结果,却是帮助深陷大萧条泥潭的英国,摆脱了更具竞争力的美国商品的压迫。通过这一保护手段,大量英国本土的实体企业得以从死亡的悬崖边被拉了回来,而这也使得英国的经济得到了宝贵的喘息时机,为之后的复苏提供了先机。

    除此之外,张伯伦还在有关德国赔款的杨格计划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让英国成功赖掉了在一战中欠美国的大笔外债。之前英国答应偿还美国的债务,那是建立在德国需要如期向英国支付足够战争赔款的前提之上的;现在根据杨格计划,德国赔款数额的95%都被免除,英国自然也就可以理直气壮的装穷,不再向美国兑现那上百亿美元的欠债。通过这两方面的变革,英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