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海风云-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显得碍手碍脚。所以李天养跟家里的父亲取经之后,决定重点练习刀,盾,还有长弓。而且就算是是在陆地上去了,刀盾兵也并不是没有战斗力的。

    当然,长矛或者说长枪,这样普遍,而且还廉价实用的武器,李天养也不会真的就放弃了。只是比起前面几样来说,他们训练的强度和时间都要相对要少一些。未来是火器的时代,如果到时候真有机会,大规模配备火器之后,那么到时候的近战拼杀则会更多像现代一样,使用一把组装在火器上的刺刀了,那李天养更是不可能因为当前的因素就放弃以后的发展的。作为跟迟到拼杀相近的长矛来说,现在让大家练习一番,也算是为以后打下基础了。

    (本章完)

第127章 陈叔礼的来历() 
李天养不是不想发展热兵器,可如今的他,连铁器都不敢大肆购买,更别说枪械这种管制兵器了。他也想要找些铁匠师傅,悄悄在暗地里研制,可是在看见他父亲的前车之鉴之后,他毅然决定,把热兵器的发展押后。

    当初李德从流民里收罗到两个据说会制炮的铁匠,那可是把他高兴得跟什么似的。直把这两个铁匠师傅当宝贝一样供着,就希望他们能帮自己的船队打造出几门合用的大炮来。十年的时间里,师傅们也没有骗人,真的帮李德他们制造出了好几门大炮出来。按说,有了这样的利器,李德他们应该高兴才是,可谁知道第一次试炮的时候,就来了一次炸膛,差点把当时点炮的两个水手给送上西天去。

    最后,两个水手虽然没死,可也在病床上足足躺了半年的时间才能下地,到如今,他们两个只要一听炮响,都会条件反射般地找个掩体躲起来,整个人算是废了。究其原因,还不是因为两位师傅算是半路出家,当初学制炮之时,也只是在旁边打打下手,根本没法接触到真正的制炮技术。

    哪怕在这十年里,他们在李德的帮助下,浪费了成吨的铁器,总算掌握到一些制炮的技术。他们也只有一些把握制造出粗浅的虎蹲炮,像弗朗机炮,大将军炮什么的,那是想都别想了。到最后,死心了的李德才算放弃了自己铸炮的打算,改为跟澳门的洋人做交易,从他们手里购买铸造成形的大炮,才算解决了无炮可用的境地。

    因此,李天养才决定,在没有足够本钱的时候,不能浪费资源,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这样的无底洞中去。

    当然,虽然李天养暂时不会考虑配备火枪这种未来发展必然趋势的武器,并不等于说,他们的队伍不能去了解和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就像当初他在连大炮都没有的情况下,就请了一位炮术官来教导大家学习如何使用大炮。同时还根据这个师傅的口述,总结归纳出一本有关炮术知识的书籍来,教给后面每一个加入到他们队伍中来的少年。

    全体配备火枪那是不可能,但是想点办法,从他们老爹的队伍里搞到几只合用的火枪还是没有问题的。火铳,鸟铳,三眼铳,各种杂七杂八的火器都被李天养他们收罗了几枝,还找到了一位枪技娴熟的老手来教导大家学习如何使用这些家伙。

    而这位老手,则是当初被甘大彪一行人嫌弃,以为是个懒汉无赖的陈叔礼。当初陈叔礼总喜欢一个人喝的酩酊大醉之后,在海边发呆,全村上下都没有一个人喜欢跟他亲近的,除了李天养。虽然当初李天养接近他,完全是处于对他的同情,从来没有想过需要他的回报。可还是应了那句老话,善有善报,一念之仁,就为他带来了一个枪术精湛的老兵。

    陈叔礼是一个黎族人,说到黎族,那在这琼州府地,就是一段活生生的反抗史。从当初的黎族首领符南蛇举起义旗,揭竿而起开始,黎族百姓就拉开了孜孜不倦反抗大明王朝的帷幕。一百多年来,大大小小的黎族起义不下百起,虽然最后都被明朝军队给镇压了下来,可他们从不知失败为何物,仍然不顾己身,一次次地拿起镰刀,跟武装到牙齿的军队赤膊相见。

    万里二十七年,陈叔礼当时刚刚三十,他们安定的黎族首领马矢,不堪当时的贪官和酷吏的压迫,依然跟随先祖,将手中的镰刀砍向了县官的脑袋。作为当时安定黎族一员,雄心壮志地跟随在了首领的左右,为他四处拼杀,卖命流血。可是一个少数民族,哪里是一个偌大王朝的对手,陈叔礼的队伍还没有蹦跶几年,就被明朝调拨来的军队给强势镇压。

    当陈叔礼拖着伤残的病腿从战场上死里逃生,跑回自己的故乡时,却再也看不到亲人们的身影了。整个寨子里的老弱妇孺,都被无良的大明军队当做军功,灭了个一干二净。可怜他年迈的祖父祖母、慈祥的双亲、妻子和还年幼的几个儿女,就这样成了堆堆白骨,遗弃在他们寨子的旧地上。

    备受打击的陈叔礼,从此一蹶不振,四处流浪,最后在谭门安顿了下来。所以,谭门才有了这么一个嗜酒如命,又不喜与人交流的废物。

    人家说时间是最好的良药,十多年下来,再大的仇恨和悲伤,总有放下来的那么一天。再加上李天养时不时地跟他讲话、交流,看着李天养带着一群少年有模有样地锻炼身体,训练队伍,终于在某一天,陈叔礼开口跟他说话了。或许是以前李天养对陈叔礼的照顾起了作用,又或许是想开之后,无事可做的陈叔礼想要找份事情来做,总之,到最后,陈叔礼就成了李天养他们队伍里的枪术老师。

    多年的军旅生涯,让陈叔礼对于刀枪之类的武器并不陌生,比起一群连战场都没见过的生瓜蛋子,陈叔礼显然更有发言权。虽然陈叔礼当年最拿手的是火枪,可他其他的武器也并不陌生啊,特别是黎族人善于使用的猎弓,更是不在他枪术之下!有了陈叔礼这个在战场中拼杀了多年的老兵指导,李天养他们的训练动作也发生了改变。

    如今他们晨训的刀盾基本动作,其实绝大多数都是听从了陈叔礼的教诲,基本上连李天养他们有关于战斗方面的只是,都跟陈叔礼有莫大的关系。只是当初在战场上,陈叔礼受了很重的外伤,再加上这么多年来的自我摧残,如今已是半个残废,只能是在口头上给大家上课了,除了火器以外,其他的武器真要叫他武上一回都会要了他的老命了。

    “好!收兵!接下来三人一组对抗,大家自由训练!”关居雄看着底下肌肉横飞地一群少年,想到昨夜里李天养露出的那些心思,有些感慨,也不知道几年之后,这底下的这群熟悉的面孔,有多少会消失在大家的面前啊!

    (本章完)

第128章 阵形() 
三人配合对抗,是李天养一直以来思索出来,未来战斗的标准组合。

    李天养没有接触过军事,也根本不了解当今以及后世的军事管理和战斗模式。但是好歹经历过众多军事题材小说和电视剧的摧残和洗礼,多多少少还是对这些东西有点认识的。更别说,这十多年来,他一直在为这份事业做着准备,绝大多数的心思都花在了这个上面,如果再没有一点心得,那真的只能说他是一个白痴加笨蛋了。

    海上战斗,地形狭窄,不可能有足够的空间来让彼此的部队铺展开。所以他跟父亲和张冲他们取过经,知道他们的战斗在没有接舷之时,都是靠些远程武器施加一些压力,最好能让对方直接投降;而当真的进入接舷战以后,大家则是一窝蜂地冲上去跟人肉搏,而没法挤进去的,则是站在一些相对高点的位置上利用弓弩等远程武器做些支援。

    但这在李天养看来,那样只是一群乌合之众在逞匹夫之勇,完全没有一点章法,欺负一下那些海商船夫还可以,可要跟人家大明水师一斗,立马显出原形。所以,他才不会让他的这只队伍走跟他父亲们一样的道路。看过那么多的小说和电视剧,虽然上面实际上并没有告诉过他练兵之道,但总算是告诉了他一些基本的道理。

    一只有纪律,知进退,懂得彼此配合的队伍,才能勉强称之为军队。那么李天养只要朝着这个方向发展,那么他们队伍的战斗力必然比他们的父辈们的队伍要强悍。

    最后,在跟张冲、陈叔礼这两个人请教许久之后,李天养才决定这样一个三人小组的战斗阵型。古人早就有过三才阵这样的组合,那么李天养从中吸取有用的东西,再稍作一些调整,就有了今天的三人阵型。

    说了这么多,搞得好像这个阵型有多么NB一样,但真要解释起来,其实也就是那么回事。所谓三人阵型,也就是三个人配合作战,考虑到狭窄的地形,三个人中,一人持刀盾位于中间,两人则持刀位居左右;持盾者负责保护三人的安全,并从旁协助攻计,而只持武器的两人则是专门负责攻击的。

    看起来好像很简单一样,但实际训练起来确实困难重重。三人彼此之间,不但要保持步伐一致,更要培养出足够的默契,否则的话,三人不但无法配合作战,反倒会变成彼此的阻碍,拖累彼此。刚开始训练的时候,大家不是彼此打的兴起,脱离了组合,就是三人你想攻击的时候,却被队友一个盾牌给挡在胸前,无法动弹;或则刚刚举起盾牌,就被队友一把给推开,放到让自己的中门大露,给了别人可乘之机。

    直到这么些年来,持之不断的训练,才让大家熟悉并完全掌握了这套阵型。所谓熟悉、掌握,并不是李天养的说的大话,那是真的事实:随便从队伍里拉出三个人来,随意组合,总是会看到一组步伐一致,进退有度,攻守之间总是那么协调的队伍来。虽然没有比试过,但李天养却是深信,如果把他的队伍跟他父亲李德他们的队伍拉出来比试一番的话:一人之间的战斗,李天养他们直接完败,毕竟少年们才多大年纪,力气和战斗意识根本跟这群吃这碗饭十多年的汉子没法比;三人之间的战斗,李天养他们会战败,但那会是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