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欧皇崛起-第9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那是需要长期训练才能掌握的。而且,对上原住民的话,也不需要这么复杂的战术动作。只要学会格挡、砍、刺和拨等最基本的战术动作,就足以对付原住民了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马林带兵从淡水港,沿着淡水河深入台北盆地后,和第一个番社的战斗,完全靠的就是500北海国精锐老兵打的。至于头一次上战场的500民壮,吓得瑟瑟发抖,有的人甚至尿了裤子,有的人想丢下武器逃跑
然后,想逃跑的都被马林下令毒打了一顿,尿裤子的也被罚一天不准吃饭
第二次战斗的时候,那些民壮组成的辅兵已经好了很多。至少,不再想逃跑和尿裤子了。
等到打了七八个番社寨子后,这些民壮已经能够完全适应战场氛围了。当然,这个氛围真不够激烈。因为,原住民的战斗力太渣了。
最后几个番社寨子,马林干脆让那500民兵去主攻,而他则带着500老兵在边上压阵。
一开始,出了很多状况。有些民兵平时训练还行,但真的进入战斗了,往往什么战术动作都忘记了。有的人甚至直接愣在原地,大脑一片空白
马林万分头疼,对于这种情况也很无奈。
实际上,北海国的士兵挑选,因为严格执行“只挑选在比武中勇敢、不服输”的人。所以,北海国军队挑选出来的士兵,基本都比较骁勇,很少出现这种上战场后大脑一片空白的情况。所以,马林自己对这种情况也没啥好的解决办法。
好在,马林的500老兵一直在旁边掠阵,才没让500新兵出现死亡。但依然有几个发愣的心病被打伤了,但不算严重。毕竟,他们穿了半成品的藤甲,拿了半成品的藤牌,防护力还是很高的。原住民的石器武器,还难以给他们造成致命伤害
第1179章 摊丁入亩和免除人头税()
等到进攻台北盆地最南边和最西边的几个番社寨子的时候,原先不是有人尿裤子,就是想逃跑,或者大脑一片空白的500新兵蛋子,已经基本适应了战场氛围了。
最后两个寨子,都没用马林的老兵帮忙,这些已经练出来的新兵们,就“嗷嗷叫”地手持藤牌和缠了布条的木棍冲上前去和原住民壮丁们开干了。
当然,也不是每个人都能适应的。经过观察,马林发现,其中有近百名新兵,始终都有些畏畏缩缩的,适应不了战场的氛围。虽然战友们带着,他们没出问题。但若是真的遇到苦战,肯定会出大事。
这就是古代征兵制的一个核心的缺点了,那就是——有的人天生胆小,根本就不适合当兵
当兵需要热血和悍勇,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不能怂。但这个世界上有人天生就怂,就算你当着他的面侮辱他的妻女,他都没勇气反抗。这样的人,是烂泥扶不上墙的。就算你给他武器,他也能扔掉武器吓得逃跑。就算你打再多军棍,也激发不了他的血性。因为,他天生不带血性这玩意儿。
所以,那种“是个壮丁都不放过”的抓丁组成的军队,隐患极大。若是打顺风仗,这些孬种的问题还不会暴露。一旦打逆风仗,这些天生没有热血的人会果断放下武器逃命。哪怕,他们知道逃命也是死,可就是忍不住会逃跑。
而这些天生孬种的人一旦带头放下武器逃命,很容易引起连锁反应,导致大军溃败。所以,古代华夏军队规模虽然很庞大,但因为强征了太多胆小鬼,反而影响了战斗力。这样的军队,要么大胜,要么大败。而大败的源头,往往就是那些天生胆小的人带头放下武器逃跑,然后导致大军崩盘
因此,想要保证军队的战斗力,必须剔除那些天生胆小的人。这样,才不至于关键时刻出现崩盘。
完成了对台北盆地的占领后,马林重新编组了军队。那上百名天生胆小的人,被马林单独列出来,组建了民夫队,主要负责为军队运输补给。而另外400人,则编为正式部队。
至于台北盆地被马林活捉的十几个番社寨子的大约六千多原住民,则全部被马林打散,以家庭为单位,赏赐给孔泰和孔泰带来的一百北海国将士,以及新招募的几百汉人军士,还有张彩家,作为他们家隶属的农奴。而孔泰、张彩,以及那些士兵们,则称为东番岛第一批有农奴的地主阶层。
不过,这些地主阶层和欧洲的庄园主是有区别的。因为,马林规定——即使孔泰和张彩这样的高级官员家里的耕地,也必须每年上缴一成的收成作为赋税。
另外,东番岛的所有拥有土地的百姓,还必须再缴纳一成的收成,作为建设税。什么是建设税呢?就是修建道路和水库等基础设施的费用。至于最初的一成税收,则是用来支付官府的开支,以及军队的花销。而建设税,则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官府也不能擅自挪用。当然,官员和现役士兵的家庭,可以免交建设税,但基本税必须交。
此外,若是遇到战争,还可以临时加一成的战争税,以补贴巨大的军费开支。但没有战争,是不准征收这项税收的。而且,马林在东番岛法令总纲上明确规定——绝不允许征收超过三成的赋税,哪怕是战争时期。一旦过线,立即法办。同时,严禁官府的衙役敲诈勒索百姓。一旦发现,立即开除。
事实上,马林规定的普通百姓要缴纳两成收益作为税收,在这个年代是偏高的。比如大明朝,田税才三十税一,也就是只缴纳三十分之一的粮食作为田赋。看起来,税率很低。而这,也是导致大明朝财政收入偏低的重要原因。
但实际上,田赋只是大明农户负担的税种之一。除了田赋,还有人头税,这项税收,直到雍正时期,才真正取消。此外,还有各种徭役摊派。甚至,一些负责收税的税官和衙役会巧立名目擅自加征。然后,这些巧立名目的加征税收,都被贪污了。
所以,大明朝的百姓,表面上看税收很低,其实被下面的人搞的老百姓负担很重,收获的大半要拿来交税和各种加征和乱摊派。
但大明朝实行愚蠢的“官员不下乡”制度,县官就特么坐在县城里坐堂。下乡征税,都是些税吏和地方本土实力的乡老里正们。这些人勾结起来,欺压和敲诈百姓,官员们根本不知道。或者,有的干脆同流合污,一起分赃。
马林显然不会犯这种错误,他直接在东番岛推行“摊丁入亩”的政策,把税收全部分摊到田地上,并废黜了人头税。同时,他严格规定了三种税收,并公开宣告——除了这三种税收,其他税收都不存在。若是有税吏征收超过这三种税收的赋税,直接来举报
马林这种固定税率的做法,张彩这种老练的官员非常推崇。因为,这个税率表面上看很高,但实际上,农民最多缴纳三成税收,倒是保留了七成以上的大部分收入。以明朝的亩产量,保留七成以上的收成,农民绝对能过好日子。
另外,这个税收政策,也得到了大明移民的欢迎。
这些个沦为无地的难民的大明移民,其实都是苛捐杂税的受害者。如果没有遇到苛捐杂税,他们也不可能破产甚至卖掉土地。
马林明确规定不许加税超过三成收成,等于是保留了他们至少七成的收入。有七成的土地收入,谁都能过得滋润的。这些经历过苛捐杂税的人,才会理解没有苛捐杂税的幸福。
为了防止有官吏阳奉阴违,马林甚至下令设置了举报信箱,设立在县衙门口。群众无需出面,就能往信箱里投举报信,主要就是为了防止有税吏私自加税。
此外,马林下令——若是有人状告税吏乱收税,官府不得打杀威棒(古代民告官先打一顿再说,叫杀威棒,免得老百姓给官员找茬),以方便百姓举报违规税收的问题。
“呵呵,我这是山寨了四爷的手段啊!”马林摇了摇头笑道。毕竟,“摊丁入亩”和“取消人头税”可是雍正帝代表性的历史功绩,也是雍正这个清朝最有为的皇帝被文官们黑了几百年的导火索毕竟,在此之前,文官家的田地是不用交税的
第1180章 不差钱()
事实上,马林在东番岛实施“取消人头税”和“摊丁入亩”,只是搞试点。他真正的目的,是在北海国本土也实施这样的政策。毕竟,贵族们的田地不交税,甚至普通地主都不用交税,让马林很是郁闷。
欧洲为啥打不起来大仗?因为国王收不到税啊!国王的收入只有领地收益和商业税收,其他没有。如此一来,欧洲的国王们能有钱就怪了。没有足够的钱粮,自然养不起大规模的军队。然后,自然也就打不了大规模的战争了。甚至,别说养不起大规模的军队了,就算是日常开销,都有些捉禁见肘。在这个年代,大部分大贵族都要找人贷款,才能维持。
所以,马林决定——以后在殖民地要推广土地收税制度,而且要及早推广。也就是说,马林打算一开始就在殖民地推广土地征税制度。因为,如果现在不推广,等到以后忽然加税,估计会造反的。
历史上,北美殖民地之所以造反,就是因为英国忽然加税。但是,英国人增加的印花税和茶税,在现代人眼里,根本就不是什么苛捐杂税,也不会让人民不聊生。
但是,北美殖民地的流放犯后代们,习惯了不缴税或者少缴税。忽然给他来个印花税和茶税,他们就不乐意了。加上他们手里有枪,就特么反了
所以,历史书上鼓吹的什么老美独立运动,并不是出于太正义的目的,而是因为这帮大爷习惯了低税的好日子,忽然给他加税,哪怕是良种税收,也让他们难以忍受。毕竟,“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少缴税久了,都误以为自己天生就该不交税或少缴税了。要是后世的税率拿到那个年代,还不得吓死那帮人?总之,一切都是惯的
因为有英国人的教训在先,所以马林决定——一开始就给他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