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四世沧桑-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中队长于存江说:“这地方的地理条件太好了,比我们口子里游击大队大本营的地理条件还好,看来天助我们游击大队,小鼻子灭亡的日子指日可待。”

    二中队教导员姜德强说:“这个地方确实不错。你们看,从头道沟里流出的泉水,还没流到凤山沟连接处就往西南方向流去,这大冷的天也没封住,还在哗哗流淌着。在这疙瘩建立根据地,我敢说大冬天吃水都不用犯愁了。”

    三中队副葛文亮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说:“这疙瘩确实不错,天时、地理、人和,我想都占全了,这是我们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他将手顺着凤凰山的山脉往南指了指,“你们看,我们从这条山脉往南走还有很多出山的小路,尽管弯弯曲曲,凸凹不平,但是我想,穿林过河,翻山越岭,一定能走到口子里游击大队的大本营。假如在小鼻子对我们封锁的比较严的情况下,我们从山里行走,这样不会切断两地游击队之间的联系。”

    大家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开了,愈说愈觉得这个地方好。张宝发有很长时间没吱声了,觉得游击大队肯定能在这里扎根,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高兴,因为这样他能经常跟儿子士礼见面,儿子也能经常回家看看,儿子和儿媳还能经常在一起热乎热乎,说不定还能给他抱上个孙子呢。现在他的心病除了惦记着小女儿张英美的安危之外,就是惦记着儿媳高荣丽始终没怀上孩子这件事,他不想也不希望他们张家的香火断送在他儿子这辈人身上。他微笑着说:“这疙瘩是兵荒马乱年代兵家必争之地,你们没看见山里的古城墙吗?据传说是……是什么朝代来着……”

    “唐朝,唐太宗李世民……”高长福提示一句。

    “对,是唐朝,这里还有一段流传已久的故事呢。”张宝发看一眼高长福微微一笑说:“对了,我老亲家古书听得多,知道的东西也比我多……还是老亲家给大伙讲讲吧。”

    “那我就不客气了……事情是这样,当年李世民当上皇帝以后,他手下有一员大将,名字叫薛仁贵,曾经在这里跟高丽王子打过仗。当年,薛仁贵看上了古城里这个能攻易守的好地方,就组织手下的官兵和当地的老百姓,在古城里周围山腰的悬崖峭壁上筑起了三米高的城墙,以防敌人偷袭。后来边疆战势吃紧,薛仁贵被皇帝一纸诏书调走,古城里就落入高丽王子手中。几年之后,薛仁贵又带兵回到这嘎达,得知古城里被高丽王子占领了,十分气愤,决心要夺回来。高丽王子觉得驻扎在古城里固若金汤,高枕无忧,岂不知薛仁贵对古城里地形地貌了如指掌。结果,薛仁贵率领军队从头道沟里面攀岩而上,偷偷翻过城墙,将高丽军队一举歼灭,取得了胜利。”高长福有声有色地给大家讲述这个流传已久的故事。

    大个子在一个多月前带领游击队员到古城里“借”武器弹药时,曾经翻过这个城墙,但不知道城墙的来历,听高长福这么一说明白了。他点点头说:“原来是这样。还有点历史典故呢。看起来古人都利用这个地方作为战争胜利的突破口,我们这些后人不能背道而驰啊!”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挥了挥臂,一锤定音地说:“看起来今儿个没有白来,大家既然没有意见,这事就定下来了。我看明年一开春,我们就做各种准备,等到了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就开始行动。”

    听完大个子的话,高长福和张宝发极其高兴,尽管天气寒冷,加上在没上棺材石之前走了那么远的路,全身出得那些汗已经消失了,现在有些寒颤,鼻子和脸冻得发红,但是脸上却显露出一种从未有过的喜悦,心里还是像吃了蜂蜜一样甜滋滋的。

    高长福用手搓了几下脸,环视大家一眼,然后说:“我好多年没到这棺材石上面站一站了,在这上面一站,往山下一看,让人心情格外敞亮。”他右手向前一指说:“你们看,眼前这壮丽的景象,令人心旷神怡。这美丽的一望无际的林海,与我们三家子的景色融为一体,也着实吸引人。”

    高长福的话毫无夸张,时至寒冬腊月,倘若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各种各样的鲜花争奇斗艳,各种色样的蝴蝶翩跹起舞,再加上各种各类的鸟鸣声,到了这里,有天大的愁事,恐怕也会云消雾散,会让人心情更加舒畅。大个子觉得高长福这个深山里的老汉,虽然没读过书,但是说起话来有板有眼,还不时地用比较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的词汇,来描述大自然的秀美,着实让人敬佩。大个子微笑着对高长福说:“你的女婿士礼说,您老人家没念过书,但从您的言谈话语中一听,就像一个读过不少书的先生一样,出口成章啊!”

    高长福一听党代表这句褒扬的话,心里就更加高兴了,于是大笑起来,完后说:“咱们这疙瘩的人,祖祖辈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泥腿子出身,成年六辈与土坷垃打交道,哪还有钱读书啊。说句实在话,那时候连读书的梦都不敢做,别说想了,只不过我从小愿意听书,说书的人一来,我就跟着屁股后转。党代表你知道,听书不能白听,人家是要收银子的;党代表你想想,那时候像我这样穷人家的孩子,大人哪有银子拿出来让你去听书啊;党代表,我说出来不怕你笑话,那时饭都吃不饱,像这样冷的大冬天,穿着个灯笼裤子,不可能拿银子让你去听书,我只能讨好他们,做溜须拍马的事,给他们端端洗脸水、打打洗脚水什么的,特别会来事,他们也挺喜欢我,你还别说确实起了作用,他们看我勤快,会来事,挺招人喜欢的,让我免费听,因此,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听书也是学习的过程吗,如果您老人家要是没听过那么多人说书的话,说话唠嗑用词就不一定那么准确啦。”大个子继续微笑着夸奖说。

    姜德强插话说:“大叔说话有板有眼,确实有学问,真令人佩服。我说话要是能赶上大叔您老一半的水平,那就心满意足了。”

    “哪里哪里,你们可别再‘飘扬’我啦,我可承受不了啊。说了不怕你们笑话,到现在我连自个儿的名字都不会写,那还叫有什么学问,跟你们这些小伙子相比天壤之别,天壤之别呀……”说到这里,可能是冻的,他捏着鼻子一使劲儿擤了一把鼻涕,往旁边一甩,然后将粘在手上的鼻涕向自己的前衣襟上一抹。大家看到他这个举动,都忍不住大笑起来。他误认为自己刚才说的话用词不当,驴唇不对马嘴,怔怔地看着大家说:“我说没喝过墨水的人,说起话来就是不行,有时词不达意,驴唇不对马嘴,让党代表你们这些年青人笑话啦。”

    张士礼怕高长福生气,赶忙解释说:“爸,您想错了,我们笑的不是您用词不当,笑你刚才抹大鼻涕时那个动作。”

    高长福看一眼自己的前衣襟,方才抹上去的大鼻涕已经冻成黄白色的冰花了,随即自己也大笑起来,说:“人上了年纪就是邋遢,有什么办法呢。”他看看大家谁也没再吱声,把话锋一转说:“我真羡慕你们这些年青小伙子,我要是你们这个年龄的话,我非参加游击大队不可,就是你们不要,我也会跟着你们后屁股不放,”

    “大叔,您这种精神让我们这些晚辈着实钦佩。”大个子看着高长福冻得那个样子,用关心的口吻说:“大叔,天气很冷,怕把您老人家冻感冒了,我看咱们回家吧?”

    高长福点点头,表示同意。

    他们一行七人,年青的搀扶着老的,小心翼翼走下棺材石,沿着凤山沟里向山下走去。一路上,一边走一边观察着地形,有时有说有笑。

    高长福的心情特别高兴,自然话说的也比别人多。他说:“现在看来,我们三家子这疙瘩不出名,可在几百年前就不同了。几百年前,我们这一带可有名气了。常言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党代表,你也看到了吧,我们这疙瘩的山好水好人也好,人杰地灵,是个出美女的地方,当年还出过皇宫娘娘呢!什么朝代我就记不清了,史书上恐怕也没有记载,不过是老一辈流传下来的。当年我们这疙瘩住着一户姓许的大户人家,有钱有势。有一年,许家的老太爷死了,找了个风水先生给看坟茔地,风水先生来到这个地方一看,顿时愣住了。对了,就是现在的许家坟,老亲家张宝发知道那个地方。”

    张宝发点点头,没说什么。

    高长福接着讲:“那个坟茔地现在看上去,在我们这疙瘩也算得上是一流的。坟茔地簸箕形状,在凤凰山的支流山脉间,坐北朝南,前边还有一口泉眼。据风水先生讲,老人下葬在簸箕正中的正穴上,不但能出一担二斗芝麻官,而且还能出娘娘大臣呢,当时许家的人听了皆大欢喜,并且多给那位风水先生赏赐了几倍的银子。星转斗移,岁月如梭,转眼间三十多年过去了,许家的小日子越过越红火,有不少人当上了官,势力也越来越大,可就是没有到皇宫当娘娘的。有人说,当年那位风水先生看得倒挺准,现在许家人的各种条件确实今非夕比,至于说许家姑娘能嫁给皇帝当上娘娘,那纯粹是狗戴嚼子——胡勒,只不过是为了多哄骗一些银子而已。唉,你还别说,说话不忌,到了第二年的春天,皇宫里果然派人来选妃子,就选中了一位许家姑娘。听老人传说,那位姑娘长得‘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换句话说,长得双眼包皮、细皮嫩肉的,脸白的不擦胭脂就像剥了皮的煮鸡蛋似的,那个漂亮劲儿赛过西施,胜过貂蝉,人见人爱,谁要是看上一眼,目光肯定恋恋不舍地收回。这位姑娘到皇宫以后,没过几年就当上了皇后,几年之后,不知为什么她对皇宫里的生活有些腻烦了,整天愁眉不展,就是皇帝逗她,她也没露出个笑模样来。皇帝问她为什么不高兴,你们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