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无双魏帝-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混乱的时局反而让地方豪族带来了病态的发展,颍川钟家的庄园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钟家的庄园之中,不但有农耕用地,甚至还有林、牧、渔等其他产业,范围之大令人咋舌:竹木成林,六畜放牧,檀棘桑麻,闭门成市。是对钟家庄园最好的诠释。
曹操父子和乐进在下人的带领下策马穿过了广阔庄园中的耕地,桑麻之林,放牧草场、养鱼池塘,来到了一片楼宇成群的建筑群之前,当先一幢建筑是一个典型的汉代建筑,有阶梯漫道,不高,也有十来阶。汉瓦无釉,基本上都是青黑色,而墙壁的砖块则是用石灰着色的方式进行上色工艺,看起来就是白墙黑瓦。眼前这个建筑有三层,顶部设计为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共五脊组成,看起来就是一个四面梯形房顶,这叫做四阿顶,后世称为庑殿顶,因为美观大气,所以如今很多富贵人家都会使用这种设计,同样,这用顶用料也比较多。
汉朝的房子墙壁只是起了隔断和挡风的作用,起支撑作用的是内部的梁柱,所以汉朝房子素有“墙倒屋不塌”的说法,因为墙壁不起支撑作用,门和窗的设计就不受局限了,眼前这个建筑的窗棱雕工精致,造型新颖,而门上房檐之下的斗拱也是制式复杂,总的来说,一砖一瓦都显示出了世家气派。
此时这个气派的建筑之前有一群人,领头的是一个中年男子,此人气质儒雅,相貌清俊,身穿白纨襜褕,外罩长袍。头上戴着一个跟曹操和乐进都截然不同的帽子,这个帽子在发际线的地方围着一圈冠套,头上则用缁布(黑色的布)制成帽梁罩在头顶上,这是汉朝最流行的进贤冠,这种帽子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其标示身份的方法比较简单,帽梁上镂出的梁越多,身份就越高。此男子的帽梁只镂了一根梁,那就意味着他身上没有官职。
那人看到三人策马而来立即步下漫道站定,脸上洋溢出热情的笑容,一边把手藏进了袍子的袖中,左手压右手,举手加额,鞠躬九十度。一边嘴上说道:“钟雅常拜见司空。”
曹操哈哈大笑,一跃下马拉起对方,佯装发怒:“雅常这等见外,真是让孤心寒啊!”
司空,位列三公的官职,有道是三公九卿,三公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极人臣,已经有了称孤道寡的资格。早在来庄园之前曹丕已经知道,眼前这个钟雅常是东武亭候钟繇的亲弟弟钟演,字雅常。如今的颍川钟家当家做主的人就是他,毕竟钟繇现在不在家中,而是在许都当差。曹操之所以对此人如此亲切其一是因为钟家在颍川乃是世家大族,如今的许都也属于颍川境内,跟地头蛇搞好关系那是必须的,二来是曹操对钟繇非常欣赏。
其实在钟繇还没有投靠曹操的时候已经在汉朝天子身边当差,官至黄门侍郎,后来董卓专权,诸侯讨董,接着天子被掳至长安,又经过吕布杀董卓,李傕郭汜驱逐吕布,接着两人内讧,钟繇趁机伙同尚书郎韩斌共同谋划献帝出逃,让曹操捡了便宜,奉天子幸许都,从一个地方官变成了朝廷大员,在这一层关系来说,钟繇可是帮了曹操大忙,所以曹操对钟家是青眼有加的。
钟演闻言连称惶恐,先上前和曹丕、乐进见礼,再吩咐下人把三人马牵走,这才引着三人上阶梯入内堂,在行走间,钟演还向曹操告罪,因为汉朝迎宾要着正装在门前相迎,因为钟家庄园巨大,没有修葺正门,都是防御流寇的寨门。正门只能以住宅建筑为准,所以才在庄园之内迎接。
曹丕现在脑中一大摞当代典籍,自然也知道这些礼数,不过心中还是感叹经学治家的世族这种一丝不苟的态度,或许迂腐,却也可敬。
曹操连说不碍事,跟着钟演进入那壮观的房屋里,汉朝的内饰以深色调为主,无论是案、几、屏风都以漆以深色,摆放的样式讲究对称性。此时中国的彩绘漆木工艺已经到了很高的水平,钟家正堂的装潢古典大气,很是考究,曹丕上一世的亲爹也迷醉于古典装修风格,他的家中装修就颇有汉朝遗风。
此时宴席还是一人一席,没有到一伙人围着桌子吃饭的年代,上首为曹操座位,钟演坐在下首作陪,曹丕在钟演对面,乐进则居下,除此之外,席间已经没有旁人,刚才跟在身后的一群人都站在了屋外。显然在钟演看来,除了他之外,其他人也没有资格陪座。另外一点,就是曹军刚吃了败仗,也不适于大摆筵席,各种分寸,钟演掌握得还是很好。说是座位,其实并没有凳子,大家都是两腿并拢,跪在地上,屁股坐在腿上,此为汉朝标准坐姿,也称为坐容。
不一会,各种菜色就由婢女呈上,这几日行军,曹丕吃的都是粟米加肉脯,粟米后世称为小米,这里人称种出粟米的农作物叫做禾,后世俗称狗尾草,在现代,粟米多用于酿酒,在是在如今,却是军粮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些家境一般的人家的主要食粮。
行军打仗的时候,只有主帅,高级将领的粮食里才会有肉脯这种东西,其实就是腊肉,一般的士兵只有在大战或者承担伤亡重大的奇袭任务时才能够吃上肉脯,不然就只能吃粟米。
钟家的家境不错,庄园极大,自然不可能只有粟米,款待曹操这等人物,呈上的主食是当时在北方比较流行的由小麦面粉制成的芝麻饼,还有在北地并不多见的大米饭。要知道现在这年头,北方一斗大米可是能换两斗半的粟米,吃大米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曹丕已经很久没吃到大米饭了,虽然他不挑食,但是看见着实内心高兴,毕竟小米是粗粮,吃着尝鲜可以,吃多了口感就不好了。就着当时成为貊炙的烤全羊肉以及和着一些蔬菜和豕肉炖成的肉羹(猪肉羹)一口气吃掉了两碗米饭。
饭间,还有下人送上了葡萄酒和茉莉花酒,这年代的酿酒工艺比起后世确实差了不少,不过胜在原汁原味。葡萄是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丝绸之路后由外域传入中国的,毕竟是域外之物,培育不易,物以稀为贵,葡萄酒在这个年代已经是最高级的酒了,至于茉莉花酒则是因为钟家善于酿制此酒,才一并呈上。
汉朝人的宴席是无酒不欢的,加上这种酒度数不高,又能助兴,所以曹丕虽然年幼,也能喝上几口,毕竟这里没有未成年不能饮酒的说法。在汉末,流行的盛酒器具叫做觞,其实就是一个椭圆形的扁碗,这种碗的材质大多是木头,富贵人家喜欢在觞外侧上漆,显得美观,此时曹丕席上有两个觞,一个装着葡萄酒,一个装着茉莉花酒。
大家对饮几觞后,钟演笑道:“此时的鱼不够肥美,不然捞上几条脍而食之,定是佐酒佳肴。”
曹丕已经接受了这个身体里的各种知识,听到这种生僻字已经是秒懂,脍就是切成薄片的意思,说白了,钟演就是说要吃生鱼片,对于这个,曹丕是不奉陪的,毕竟这年头的鱼不知道有没有寄生虫什么的,加上现在医疗不发达,生了寄生虫说不定直接就挂了。
曹操听到钟演这么说也笑了笑,只道:“熟食足矣。”
钟演笑了笑,又开始说一些文坛轶事,对于钟演来说,读书治学才是作为家主的他应该做的事情,毕竟出仕为官有他兄长钟繇,钟演的任务就是让自己在钟家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读书人,或出仕为官,或打理家业,在任何一个年代,知识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够保持一个家族的活力也是需要不断的培养出有知识的人,这些人或巧舌善变,或计谋百出、或精于算计、或善于政治,只要人尽其才,出仕能有一官半职,在家中能够学以致用,才是一个家族长盛不衰的基础。
比如曹操的曹家,和其堂弟曹洪、曹仁都不是不学无术之辈,甚至可以称得上文武双全,后代曹丕、曹植也是文采斐然之辈,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在那个年代的人是很重视读书治学。
比起曹操、钟繇这些为官之人,钟演是个更纯粹的文人,关心的也是文人之事,只听他突然说起来当代大家郑玄之事。
第四章 汉末第一经学大家()
郑玄此人的名声在如今可说是如雷贯耳,此人注释了当代几乎所有的儒家经典,囊括众家之言,删裁繁芜,刊改漏失,择善而从。要知道在汉朝很多典籍都是凭借师授而无注解,除非是颍川四大家族这种经学治家的书香门第,能够接受一套完整、系统的儒学教育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毕竟不是每一个老师对于儒学的理解都是完全正确的,难免有错漏的地方。
甚至如颍川四大家族加起来也不过是精通几部或者十几部典籍罢了,远远谈不上精通当时所有儒学典籍,但是这一点,郑玄做到了。他几乎把所有在当代能够找到的儒学典籍全部归纳过了一遍,不止是最早的《论语》、《孝经》。还有孟子、荀子、以及提出君权神授的董仲舒等各种学说都一一注解过了一遍,遍注群经,就是对此人最好的形容。另一方面,此人还著书立说,自成一家之言。
曹丕的脑袋里就有郑玄撰写的《六艺论》,其中详细讲解了周朝孔子开私学传授的六艺即儒学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内容、沿袭、传承、以及发展,同时结合了如今的天下大势述说了六艺在天下大乱的当下应当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不过此时钟演说的却不是郑玄这些成年旧事,而是提起郑玄如今已经把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之融会贯通,再度整理其所注释的所有经学典籍,抱着“以今释古”的初衷,遵循“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主旨自成一家,创立郑学。
曹操听罢也非常动容,所谓古文经学特指在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在孔府旧宅里一块墙壁(后世之人称为孔壁)上用六国文字书写的各种经典,包括《尚书》四十六卷五十八篇,《逸书》十六篇,《礼古经》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