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春秋我为王-第7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踱步走出大郑宫,外面的人已久候多时。

    知果见子蒲如众星捧月般与一众秦国公族、大夫迈着毫不收敛的步伐走出来后,便立刻上前去拜谢。

    “晋国亡人知果见过大庶长,敢问秦君可愿接纳知氏?”

    子蒲淡淡地说道:“开春朝会时,你我便是同朝之臣了。”

    这是成了的意思!知果闻言大喜,再拜道:“多谢大庶长,知氏会把自己当成秦人,为秦国尽忠,之前答应大庶长的事,也会尽快去做,屠原是大庶长的了!”

    子蒲笑眯眯地接受了知果的逢迎,接收河西,能让秦国得到一处战略要地,讨好解开这个心结的公族和国人,让自己大庶长之位更加稳固,还能得到一个食邑,简直是一石三鸟,于公于私都有好处,他何乐而不为呢?

    “屠原是我这支公族得名之地,失而复得,心中甚喜,日后知氏与本庶长同朝为臣,当齐心协力,一同抵御晋国赵魏韩三家兵锋。”

    子蒲一顿,继续问道:“不知知伯身体如何,我与他通信时,听他自言垂病,命不久矣?”这也是他极为关心的问题。

    “父亲在少梁城病倒了”

    知果脸色凄苦,屋漏偏遭连夜雨,知氏也是走了背运,连续的败亡,昆父兄弟一个个死去,连家族的顶梁柱知伯,眼看也快不行了

    “他说在死前,只想见一个人。”知果再度抬头,知氏的金帛钱财多半入了子蒲的腰间,这是他最后一个请求。

    “知伯想见谁?”

    “大庶长能否派人在秦国查查老子下落,听说他在太华山隐居?老父死前,只想见老子一面,以解其惑”

    老子?

    子蒲想了想后,摇了摇头:”此人神龙见首不见尾,据说已经不在太华山,又不知去何处云游去了。“

    三百年前,骊山之难,犬戎入寇,秦襄公因勤王有功而列为诸侯,赐与歧西之地,因他的叔父也参加了这次救周行动,所以周室同时将秦襄公的叔父秦康封到大河西岸的梁地,称之为梁国。

    梁国传承了几代人后,迎来了末代国君,这位国君别的不喜欢,就好土木工程,他征发全国民众,修了偌大的城池,又挖城壕。作为秦晋间弱小的诸侯国,梁伯此举远远超出了国力的允许范围。繁重劳役早已使民众们疲惫不堪,怨声载道,人心向背引发了逃跑和反抗,于是秦穆公便乘此机会,灭亡了梁国。

    其后秦将梁国名为少梁,因为少梁地处大河以西战略地位异常重要,是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也使的少梁流离失所,时而归秦,时而归晋,如今则在知氏手中。

    腊月将至,知氏在大河东面的残部已经完全被剿灭,幸而他们也得到了来自雍城的消息,秦国已经接纳知氏,并将派兵来少梁支援,帮助他们击退魏氏的进攻。

    少梁城里的知氏家臣们只能指望今年大河不会冰封,以及已经卧病月余的知伯跞能多撑些时间,不要在这个时候抛弃宗族,随他的孙儿而去

    或许是祈祷应验,或许是昊天护佑,十二月时,大河没有完全冰封,未得到赵韩两家相助的魏氏只能望着险要的龙门而叹,对岸已经有秦军进驻了,他们放弃了强攻河西的打算。

    而知伯也撑过了最危险的几天,他虽然已经精神恍惚,但每每到垂危之际总能醒过来。

    这一日,正是夏历一月初一,严阵以待的少梁城外来了一个奇怪的组合。

    一头老青牛毛光发亮,被养得膘肥体壮,在路上极为醒目,看得出平日打理费了多少心思。不过也显出一些老态,而且断了一支牛角。它舔了舔路边冰消雪融流下的溪水,睁着湿润的牛眼,看着薄雾中的少梁城晃了晃脑袋,仿佛通人性。

    一只苍老的手拍了拍牛角,青牛背上有鞍,鞍上坐着一位鹤发童颜,目光深邃,笑容和蔼的老者,他除了一件脱毛的裘衣外身无长物,只带着一根竹笛,一身潇洒,就这样骑着老青牛,慢悠悠的向少梁走去。

    老者吹奏的笛声在晨雾中转折回荡,一人一牛仿佛春天的使者,在他的身后,河西正在渐渐苏醒过来。

第818章 道可道() 
这个冬天,赵无恤是在温县与季嬴、妻儿一起度过的,他们向赵鞅供奉祭品,告诉他赵氏已再度成为晋国执政的消息。

    “赵邑翼翼,四方之极。赫赫厥声,濯濯厥灵。寿考且宁,以保我后生!”

    次年(公元前494年)春暖花开的一月初,他马不停蹄,又再到铜鞮来晋国的新“都城”行使上卿职责,并等待第一批绛地移民前往邺城。不想在此盘桓期间,却遇上了一位拜访者,一个老熟人。

    “知伯死了。”

    信件从赵无恤手中被递给了一位披着灰色深衣,仙风道骨的长者,他是姑布子卿,消失了将近十年的相面者。十天前突然来到铜鞮拜访,让赵无恤喜出望外,未穿鞋履,只着足衣就跑出门去迎接,直道自己找遍了天下,却没找到姑布子卿之所在。此人在自己少年时的分量很重,很大程度上是他的那句“此子乃真将军也”影响了赵鞅择嗣,开始对赵无恤加以瞩目。

    如今预言成了现实,赵无恤身为晋国上卿,让姑布子卿也名声大振,只不过他已经改行,视相面为小道,再不接活。

    于是赵无恤将姑布子卿引为上宾,每日殷勤招待,但宴飨都被姑布子卿以清净修为为由婉拒了。

    但赵无恤还是时常过来,与其闲谈,到了他这个位置的人,需要一些契机让精神和哲学层面发生跃进,而不是永远停留在原来的程度。

    在这方面,姑布子卿是个很好的谈话对象。

    将信递过去后,赵无恤叹息道:“虽然想过无数次,但今日知伯终于死去后,我心中却无悲无喜。知伯死前会想些什么呢?对自己抉择的懊悔?对失败的可惜?亦或是诅咒我没有好下场?他毕竟是我的前任,也曾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曾把赵氏逼到角落里,现如今却就这样在少梁凄惨死去,真是发人深省,人的性与命,真是无从参透,先生能否为无恤解惑?“

    “常知楷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性与命此两者就是楷式,此两者的变化万千,以其深远之不可测,不是我这种摆摊子糊口的相面先生所能参透的。”

    姑布子卿的话玄之又玄,却又让人不明觉厉,赵无恤笑道:“先生亦不能解,那何人能解?”

    白发爬满鬓角的相面者微微一躬:“老子能解。”

    “老子?”赵无恤收敛了笑容,问道:“听说在知伯死前,老子曾现身少梁,与他见了最后一面,众人皆言知伯乃老子弟子,学上善若水之法,不知是真是假?”

    “那时候,老子还在周室做管守藏室的太史,他从陈国入周室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为太史期间,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无所不知。故诸侯卿大夫、士庶闻其名而往者,如过江之鲫。鲁之孔丘,宋之辛文子,周之苌弘,皆向其求学,虽未拜师,但犹如师徒。知伯也在其中,只是其所学……”

    姑布子卿面上露出一丝不认可的意味,举着小拇指道:“仅仅是老子之学的皮毛而已。”

    “愿闻其详。”

    “知伯把老子的道,简单理解成了争权夺利的术,以功利争强斗狠之心,假行不争之法,此乃败亡之径也。”

    据姑布子卿自称,自己是在太华山拜访老子,向其学习“道”,几年下来颇有所得,在外行走时便颇以老子的真正传人自居。

    这也是赵无恤将他敬为上宾,常常过来的原因之一,虽然还未有机会见到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老子,但姑布子卿却是他了解老子,了解道家的一面窗户。

    于是赵无恤表现出很感兴趣的样子:“敢问老子真正的学问。”

    姑布子卿等的就是这一刻,当即说道:“老子之学,道也。”

    “道?”

    “然。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虽然与后世的《道德经》有些许出入,但大致是相同的,赵无恤心中窃笑,这一段话耳熟能详,他也能背出来。

    “我听闻在宋国有巫创建了天道之教,言万千鬼神皆是天道所化,不知与老子之道可否一致?”

    姑布子卿严肃地说道:“不同,有一物混混沌沌、无边无际、无象无音、浑然一体,早在开天辟地之前它就已经存在。独一无二,无双无对,遵循着自己的法则而永远不会改变,循环往复地运行永远不会停止,它可以作为世间万物乃至天地来源的根本。我不能准确地描述出它的本来面目,只能用道来笼统地称呼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故此道非鬼神之道,而是法自然之道。”

    赵无恤拊掌而笑:“虽有差异,但亦有相似之处,大可两相互补证,先生若是有机会,何妨去与宋国大巫交流一番。”

    在宋国流传的天道教本来就是赵无恤以道家思想为核心,结合宋国当地的鬼神观塑造的泛神教,在蛮夷之地,此教的传播要强调的是鬼神的一面,在思想较为先进的中原城邑,需要强调的则是哲学的一面,不过因为中原士人和理性,平民的功利尊神,此教一直很难流出宋国境内,仅向宋国与楚、吴的边境有一定传播,影响局限一隅。

    只看姑布子卿的脸色,大概是认为天道只是道的一种异端而已,也不知老子听说后是何表情……

    一念及此,赵无恤认真地问道:“敢问,老子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姑布子卿捋了捋胡须,心怀向往地说道:“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这就是老子,如神,如龙,在他身边呆了数年,我依然未能参透其百分之一。”

    真是华夏数千年第一神秘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