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春秋我为王-第8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地的豪长、三老早在六年前,赵无恤征邯郸途径此地时,便见识过他的雷厉风行,那些个被投进浩浩漳水里淹死的女巫的求饶和惨叫,还留在他们记忆中。所以当井田被取消后,他们心里滴血,却不敢抗议。当大量移民涌入,占据了原本被他们划在自己地盘里的山川、湖泽,将其化为农田时,他们明面上认同“邺城百里之内,一切土地所有权归赵氏分配”,目光却充满敌意,总感觉移民是外来的小偷,偷走了属于自己的财产。

    至于移民,在迫于刀剑的顺从下,何尝不是怨声载道。

    虽然赵氏在强迫他们迁徙的过程中,派了兵卒、辎车协助,还在沿途设置医馆和粥棚,尽量保证不要死人,也避免了很多人水土不服。

    但到了邺城,看着一片荒莽的陌生土地,以及最初一年略显窘迫的生活,让大家都开始怀念起故乡来,他们纷纷望着西面高高的太行山,唱道:

    “忧心慇慇yīn),念我土宇。

    我生不辰,逢天僤dàn怒。

    自西徂东,靡所定处……”

    可搬都搬了,还能怎样?中人之家的民众只能嫌弃地看一眼新田地,叹了口气,省着吃官府发下来的粮,男人拉犁在前,女人捧着种子在后,赶紧在新土地上播种,等待秋天的丰收。

    这还没完,随即,一个晴天霹雳降临了。

    五万故绛移民的涌入,让他们成了这里的主流人口,开始迁徙时,各氏族抱团移动,计划着到了地方后,也要聚族而居。然而来到邺城后,他们却傻了眼。

    因为赵氏的律法明文规定:“禁止大宗小宗,昆父兄弟同室居住”!乡吏挨家威胁说,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将取消三年免税政策,并在来年加倍征收户口税!

    这种强制推行个体小家庭的做法,是赵无恤跟商鞅学的,可以增加户税,扩大国家赋税和兵徭役来源。还可以将抱团的各氏族拆分得支离破碎,让他们失去反抗官府的可能性,也能杜绝强宗大族在这片新土地上快速出现。

    然而,这种移风易俗,对于喜欢三世同堂,喜欢大宗小宗相互依仗的故绛移民来说,是有些难以接受的。

    为了免税,为了不被惩罚,背井离乡的氏族大宗开始自我分裂,分散到邺城各地,但对这种新的生活很不适应。没有宗族兄弟庇护终究少了点安全感,看着陌生的邻里满腹狐疑,他们又开始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哀怨不满。

    “绵绵葛藟lěi),在河之漘)。

    终远兄弟,谓他人昆。

    谓他人昆,亦莫我闻!”

    而让当地人和移民都感到咬牙切齿的,当属邺城“臭名昭著”的“十二渠”工程了。

    ……

    在赵氏官府看来,十二渠的挖掘,其实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这是由邺城和障河的地理决定的。

    漳水河在太行山崇山峻岭间曲折穿行,有高山阻挡,漳河水不得不蜿蜒前行。但当它冲出高山,进入邺地平原地带后,水流就分散开来,沉淀的泥沙日积月累形成扇形冲积平原。

    这些泥沙十分肥沃,特别适宜农作物的生长,邺城理应人烟稠密才对。但这里时常受到洪水的威胁,每当洪水暴发,万壑奔腾,洪水如脱缰的野马冲出高山,向平原一带横冲直撞,摧毁房屋,吞没土地,过去数百年间邺地的百姓只能呼号奔突,四处逃荒,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村落,还不容易繁衍的人口,一场大水便能让这些统统化作乌有。

    正是由于对大自然刻骨铭心的恐惧,这里才会让巫祝们乘虚而入,搞活人祭祀河伯。赵无恤沉了巫女,但要想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还需要彻底解决可怕的“河伯”,给它套上枷锁,让它不能再兴风作浪。

    而十二渠的挖掘,能完美解决漳水之患。

    赵氏工匠众多,不缺这种大型水利工程的设计者,原本“匠人”的职责其一是“建国”,即给都城选择位置;二是“营国”,即规划都城,设计宫室、道路;三是“为沟洫”即规划田畴,设计水利工程。何况还有鲁班和诸多数科计吏,就在赵无恤破邯郸之年,邺城沟渠的规划便出炉了。

    工程计划建在漳河出山口,即冲积扇的上端修建十二道低堰,呈梯级层层拦截流水,再在每个低堰的上游的南岸修建一条水渠。

    就在当年,第一任邺令成抟便征发当地民众,与数千俘虏一起开始开凿沟渠,花了三年时间,一年修起一道堰,一条沟。三年后,内战结束,故绛移民来了,他们里的青壮才在新家站稳脚跟,播撒下春天的种子,就被第二任邺令计然再度征召,三年时间,把剩下的九条沟渠一一修完,这也是攻代、攻齐、攻秦三战,赵无恤都没用邺地劳役兵卒的缘故。

    漳水旁也有小溪、小泽,但从无到有开凿沟渠,工程不可谓不大,民众不可谓不苦。

    虽然赵氏也有做宣传,却终归无法传到所有人耳中,这种不知所谓的劳累会让人生闷气,于是当地人和移民难得地同仇敌忾,又有人唱道:“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对赵无恤不敢骂,他们就骂新的邺令,宋国人计然来,甚至还恶狠狠地说:“取我氏族而离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计然,吾其与之!”

    此举也引发了任章等力主与民休息,无为而治者的抗议,认为十二渠已成恶政,应该叫停。

    “这是因为民众对修渠的好处不够了解的缘故。”

    赵无恤却站出来力挺工程,并宣称:“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如今邺地的父老还看不到好处,苦于劳役,然三年之后,吾必令邺地父老子孙富足安康!”

    于是工程得以继续,并在去年秋收前顺利完工,与此同时,十二渠的功效,开始逐渐体现出来。

    去年雨水连绵,秋水时至,邺城的土著都面色苍白,只以为“河伯”又要发怒,水淹邺地了。但从上游汹涌滚来的洪水,首先要经过的是长达20里的邺城上游河段,在那里,12道石筐堆砌而成的低溢流堰出水而立,每道堰的上游均开一个引水口,设闸门控制。

    这样一来,洪水时水流从低堰滚过,经十二道低堰层层拦截,水流自然变缓,分杀了洪水的水势,流经邺地的时候,便平息了不少,于平原田地无害了。

    本来收拾细软打算逃跑的邺城豪长、民众看着这种“奇迹”发生在眼前,不可思议之余,望向那十二道让他们苦痛劳累的河堰时,态度便不一样了。

    “莫非,是这些河堰遏制了河伯之怒?”他们面面相觑后,终于得出了这个结论。

    更明显的好处在今年秋收里得到验证,今年和去年不同,雨水较少,漳水水流并不充沛,从故绛迁徙来的农夫们都自认倒霉,以为会得到一个荒年时,却是他们深恶痛绝的十二道沟渠救了收成……

    原来,枯水时十二道低堰也能拦蓄水流,供给渠道足够的水量,这些沟渠再流入邺城周边十二座乡的田地里,使邺地的十万亩农田都得到灌溉。

    而且,除了可以解决灌溉用水外,漳水多泥沙,泥沙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可淤沙肥田,排盐卤,于是在水渠的滋润下,邺地两岸广大的盐碱地得到改良,使昔日的盐碱荒滩成为膏腴之地,粮食亩产较修渠前提高了两倍以上!从原来的亩产一石,一石半,一跃至两石、三石!

    所以才有了今年秋收的万民欢呼雀跃,加上免税三年、鼓励生育、少有所教、逢年过节小恩小惠等策略,当地人和移民对赵氏政权,对邺城令的态度也改变了。

    这一日,巡视完秋收,又和计然定下“损有余而补不足”和“损不足以奉有余”一内一外两条储粮策略后,赵无恤和计然乘车离开。路过其中一条沟渠时,恰巧听到几名在沟渠边龙骨水车上欢快踩踏的孩童,正用清脆的嗓音唱着当地童谣:

    “我有子弟,上卿诲之。我有田畴,计然殖之……”

    PS:晚上还有一章

    。

第902章 为有源头活水来() 
晴朗的天空下,清澈的沟渠边,几名总角孩童扶着横栏,踩在龙骨水车的踏脚上玩耍,他们一边踩踏,一边用天真的声音唱着近来在当地人中流行的歌谣……

    “我有子弟,上卿诲之。我有田畴,计然殖之……”

    赵无恤侧耳倾听,片刻后拍膝大笑,对计然道:“有国有家者,务必知道民众在想些什么,而最适宜于表达民情的自然是歌谣了。故宗周之时,还专门有采风之官,走遍列国收集歌谣,于是就有了十五《国风》,为政者可以从中知民间疾苦,反思得失。“

    “我也建立了一个乐府,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先生治理的宗旨是不要让民众旷时废业,这三年可把邺民役使得够呛,平日里没少唱歌诅咒先生。不过如今听来,他们终于理解先生的苦心了,有如此政绩,哪怕百年之后,先生之名也能得到称颂。”

    计然苦笑道:“能听到这歌,老朽这三年也没白费。不过完成这十二堰渠,我也要从位置上卸任,专心做治粟内史了,能不能让这些沟渠经久不废,还是得看后任者如何做。上卿,正如诗言,’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所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接下来几年,不应当在邺城再追加大工程,让民众劳累了。”

    “本来还想疏通一下漳水到大河的河道,让船只能够通航无阻,但明年兴许有灾,便就此作罢了……”赵无恤笑道:“一直主张与民休息的任章一定会很高兴。”

    计然道:“通河道之事不必着急,有邺城的十二渠,这片都邑数万民众,便可以衣食无忧,安居乐业了,随着明年开始收取税收,上卿的府库也会渐渐充盈起来。”

    望着这一片金黄喜庆的万亩麦田,计然又忍不住赞叹道:“也多亏上卿能找到这么一块宝地,能想出修堰开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