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宗明天下-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松也说道:“允,陛下,父皇是想让你使大明更加强大,而不是让你在这里哭!”

    允熥这才缓过劲来。慢慢的止住了哭泣。郭宁妃拿出手绢给他擦眼泪,说道:“现在大明已经交到了你的手中,你只有带领大明更加的强大,才是对大行皇帝最好的祭奠,相信大行皇帝也不愿你一直在这里哭泣。”

    允熥也用手抹抹眼泪,说道:“对,你说的对,爷爷把大明的江山交给我,不是让我在这里哭泣的。”说着,给郭宁妃行了一礼,又说道:“多谢娘娘。”

    慌得郭宁妃马上让开并说道:“当不得,当不得。”

    允熥走到庭院之中,把王步叫来。王步此时和其它的宫女、宦官一样,正跪在地上哭泣,听到允熥的呼喊,忙起身走过来。允熥又把苏怀恩和李进忠叫过来,几名身强体壮的宦官也被叫过来了。

    允熥指着李进忠说道:“李进忠听旨。”

    李进忠心中浮现出不好的想法,但是还是条件反射般跪下。

    允熥说道:“大行皇帝遗旨:朕甚喜李进忠服侍,欲其从之于地,特赐李进忠陪葬。”然后对周围的宦官说道:“还不执行大行皇帝的遗旨?”

    周围的宦官愣了片刻,马上上前拖住李进忠。李进忠此时也顾不上别的了,大声说道:“先皇怎么可能下这样的遗旨?这……”然后他的嘴巴就被捂住了,然后他被拖到了一处僻静之地,然后他就死掉了。不过留了一个全尸。

    在李进忠被拖走之后,允熥就不在关注他了。允熥盯着身边已经瑟瑟抖的苏怀恩说道:“你放心,大行皇帝留你继续帮着朕掌管后宫。”苏怀恩这才恢复过来,并且谢恩。

    然后允熥对他说道:“你马上下令整个皇宫服丧。朕刚才已经听到了钟声,派人去通知礼部的官员进宫,到谨身殿去。”苏怀恩答道:“是,陛下。”

    允熥对王步说道:“你现在为苏公公的副手,协助他打理皇宫内的事情。”王步也答道:“是,陛下。”

    允熥走向熙瑶在的宫殿,问侍书道:“熙瑶现在怎么样了?”

    侍书说道:“回禀殿,陛下,娘娘在生下小皇子之后,就已经睡过去了,现在还未醒。要不要奴婢叫醒娘娘?”

    允熥说道:“不必了。不,若是明日一早还未醒,则叫醒她,现在让她睡吧。”允熥的命令不是很合规矩,但是允熥个人的想法就是这样,也没有人能来阻止他了,所以就得到了执行。

    但是刚才侍书提到了小皇子,让允熥心里想到了一件事情:“这个嫡长子到底要叫什么?”

    大明帝国的皇族起名是非常有特点的,具体的就不介绍了,反正导致名字很不好起。允熥站在门口想着:“要不用‘垠’字?不妥不妥,朱文垠,不好听。用‘基’字?朱文基?也不是怎么好听。”

    这时,苏怀恩跑了过来,对允熥说道:“陛下,有件事情我忘了说了。大行皇帝生前想过皇次子的名字。用这个字。”说着,他拿出一张纸。允熥仔细一看,纸上写着“朱文垣”三个大字。“大行皇帝说就起这个名字。”苏怀恩补充道。

    允熥想了想,觉得朱文垣还可以,并且即使不好听也只能用这个名字了。所以他说道:“那以后朕的次子就叫做朱文垣了。”

    允熥看着又要被抱到熙瑶身边的小婴儿,虽然解决了他的名字问题,但是允熥还是心中不太舒畅。但凡历史上当储君时间很长的人,大多会跟当时的皇帝闹得很不愉快,互相不信任甚至闹出大事。

    历史上比较著名的例子就是刘彻和刘据、朱棣和朱高炽、玄烨和胤礽、路易十四和路易十五等等。朱元璋和朱标也有点儿这意思,只不过朱元璋身为大明开国皇帝,完全不担心朱标会篡位而已。

    所以允熥本来为了防止这种事情,不打算于明年正式改年号之后就册封他为皇太子。但是现在老朱可以说就为了等着刚刚起名为朱文垣的小婴儿多活了几天,他就不得不迅的立他为太子了。

    朱棣造反当得皇帝,但是在经过了两年多的犹豫之后还是不得不立朱高炽为太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朱高炽是朱元璋生前立得世子。

    不过现在在想也无用了,允熥吩咐好好注意保护朱文垣,然后走向了谨身殿。8

第187章 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 
允熥来到谨身殿,此时礼部的官员还没有到,谨身殿内只有允熥的属官们。?

    他们见到允熥,马上跪下行礼说道:“见过陛下。”

    允熥在后宫为了震慑后宫诸人和自己的叔叔、兄弟自称朕,但是在这些亲信面前却不必如此,因此他说道:“孤还未登基,等到登基以后再称呼孤为陛下吧。”

    但是陈性善说道:“陛下,礼不可废。虽然陛下尚未正式登基,但是先帝已崩,陛下就是大明的皇帝。”其它的人也纷纷附和。废话,谁敢不附和?那不是自己找病吗?

    允熥倒不是很坚持,所以就接受了。然后他要说的是很重要的事情。

    允熥说道:“陈卿,朕命你兼任内阁学士,主修。”

    内阁这个机构是早就有的,只不过一开始只不过是一个顾问机构而已,并且实际上只是翰林院的升华版。所谓的学士只不过是五品官,完全看不出后来的半个丞相的风采。另外半个是司礼监掌印太监。

    主修也不像是后来,象征着很大的展前途。不过修还是证明皇帝比较信任你,所以大家都在心中恭喜着陈性善。陈性善本人则躬身说道:“是,陛下。”然后他接着说道:“那,陛下是已经决定,将大行皇帝的庙号定为太祖了?”

    允熥说道:“是。”开国皇帝的庙号就那么两个,倒是没什么可争的。并且历史上老朱就是太祖。

    允熥想起了老朱,又止不住的要掉眼泪。他赶忙仰起头,又用手绢擦,等到不流了才低下头。

    底下的陈性善、卓敬、杨任等人见到允熥哭泣,不约而同的在心中想着:“陛下提到大行皇帝就止不住的流泪,可真是孝顺。”

    然后允熥说道:“太祖以聪明神武之资,抱济世安民之志,乘时应运,豪杰景从,戡乱摧强,十五载而成帝业。崛起布衣,奄奠海宇,三皇以后未之有也!而能礼致耆儒,考礼定乐,昭揭经义,尊崇正学,加恩胜国,澄清吏治。”

    “正后宫名义,内治肃清,禁宦竖不得干政,五府六部官职相维,置卫屯田,兵食俱足。武定祸乱,文致太平,太祖实身兼之。至于雅尚志节,听蔡子英北归。晚岁忧民益切,尝以一岁开支河暨塘堰数万以利农桑、备旱潦。为汉、唐、宋诸君所未及也!又有何人可比载。”

    允熥一边说着一边又忍不住哭了出来。陈性善没听明白允熥说这段话的目的是什么,不得不问道:“陛下,这是何意?”

    允熥未答。还是秦松聪明,他偷偷地拽陈性善的衣服,等陈性善回过头来之后道:“这是让你加在实录最后的,对太祖陛下的称赞。”

    陈性善马上说道:“这、这、这,哪有继任的皇帝给先皇写这个的?再说了,这实在是称赞过甚了,最少西汉的高祖就是平民出身。况且哪有和三皇在实录中相比的?”

    秦松用恨铁不成钢的语气说道:“你不说,咱们都不说,谁知道这是陛下的意思?另外,汉高怎么和本朝太祖一样平民出身了?汉高先是为秦国的亭长,后起兵反秦,在灭秦以后因功得以加封汉中王,镇巴、蜀、汉中。之后为义帝报仇灭项羽,然后才在诸王的一致推举下当了皇帝,怎么就是平民出身了?”至于最后一个把老朱和三皇在实录中相比,秦松也实在是没法反驳,只能不说。

    但是陈性善还是看着秦松,心中冒出了大大的问号:‘这也行?’

    秦松见陈性善还是不太接受,心中着急。不料接下来陈性善自己说道:“那好吧。”他虽然正直,但是在官场混久了,知道该妥协时得妥协。

    这时允熥说道:“不必如此,这就是朕的意思,不必隐瞒。”

    允熥站起来接着说道:“太祖之功,善莫大焉,难道及不上这样的称赞不成?”

    因为列在最后的‘赞曰’一般都会着重描写功劳,淡化甚至不写过失,所以写上这个赞倒是也无妨,除了那句‘三皇以后未之有也!’有些过了,把老朱直接和尧舜禹三皇相提并论,之前还没有皇帝这么干过以外,其它的都比较符合事实。

    但是陈性善还是说道:“在中写下这个赞语无妨,但是绝对不能由陛下的嘴中出来,这与陛下的名声有碍,恐怕千年以后还会有人拿这个来,批评陛下。”

    允熥真的很想对他说:‘用不了五百年,中国对于皇帝的分析角度就会生极大的变化,到那时没人关心这个了。’但是允熥还是接受了陈性善的好意,说道:“朕知道了。”

    这件事就定下来了。允熥见礼部的官员还没有来,又说起另外一件事情:“你们觉得现在的京城适不适合为都城?”

    是的,允熥有一点迁都的想法。

    不过允熥绝对不会迁都北平的,因为北平现在,并不适合为都。

    有后世的历史学家说中国从宋代以后的规律是政治中心北移,经济中心南移。但是经济中心南移是自然而然生的,政治中心北移却是意外事件。

    先看先后定都北平的四个国家:金、元、明、清。其中金、元、清都是异族政权,他们定都北平的原因很简单,离着他们老巢很近,万一汉人造反可以逃走,蒙元政权就凭借着这个逃回了漠北。金和清也并非不想逃回去,只不过他们遇到的麻烦不是,或者说不全是汉人造反,所以没有利用到,并非没有这个想法。

    而明代比较特殊,他是朱棣造反成功以后才迁都到北平的。理性分析朱棣迁都的两个重要理由是:1、他习惯了北方的生活;2、老朱生前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