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逆水行周-第16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乌斯藏,是明代中原对西藏地区的称呼,而宇文温,对于情报不利可能导致战略误判这一担心不以为然。

    自晋以来,中原和周边势力之间的科技差距,实际已经急剧缩小,铁制兵器、铠甲的制作工艺,对于众多周边部落、番邦而言,不再是什么“高科技”。

    所以,他们可以借助地利,不断蚕食中原朝廷的边疆州郡,慢慢壮大自己的实力。

    当中原的远征军抵达时,又可以借着各类坚固堡垒和险地据守,硬是耗得中原军队因为后勤撑不住而撤退,然后趁机追击,打出各种“大捷”。

    但是,火器的出现,让双方军事科技的差距陡然增大,装备火器的中原军队,即便只有数百人,也能在边疆孤城,硬抗蛮夷的围攻。

    此是防守,而说到进攻,诸如高句丽山城这类历史上难以短时间攻克的坚城,在火炮面前和纸糊的没区别。

    火器、火药的制作,对于边疆蛮夷、番邦而言就是难以理解的“高科技”,所以,军事科技的巨大差距,让中原和番邦之间的攻守之势再度易位。

    宇文温觉得,不能因为历史上吐蕃的凶猛表现,就为此束手束脚,周国只要抢先把吐谷浑搞定,控制住河湟谷地,控制住西海这一门户,吐蕃就算提前成形,想要东进也是白日做梦。

    而对于周国来说,如今正是一个绝佳的时间段,对南中的经营正在进行,最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只要按照既定政策坚定不移的持续开发,数十年后,当吐蕃试图南下时,会发现同样无法打开局面。

    控制住西海和南中,就堵死了吐蕃东进和南犯的通道,所以,宇文温认为无论如今吐蕃发展成什么样子,都没有必要特意打听,也没有必要担心。

    宇文温说得头头是道,杨济却没这么乐观,因为明末时,拥有火炮的官军依旧无法遏制建虏的入寇,而本来渔猎出身的建虏,很快就学会了如何制作火炮,并以此作为攻城利器。

    那种眼见着大厦将倾、四处奔走却无法挽回的绝望感觉,已经深深刻入杨济的心灵,所以对边境蛮夷有几近于本能的戒备心理。

    契丹人,靺鞨人,南诏、吐蕃,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新罗,东西突厥、薛延陀还有回鹘,这都是这个时期中原朝廷必须面对的边疆强敌,所以即便有了火器,也不可掉以轻心。

    他本来想在辽东驻守,为开发辽东尽一份力,争取花上十年时间,将辽东变得富庶起来,然后趁势扫平朝鲜半岛,将半岛彻底纳入中原治下。

    却被宇文温调回长安,形同享福,杨济觉得如今还不是高枕无忧的时候。

    见着左右无人,他向宇文温行礼,随后说道:“陛下,微臣有个不情之请。”

    “嗯?免谈,太子巡抚陇右,你去凑什么热闹!”

    “呃。。。那,微臣想。。。。”

    “做梦,河套那块宝地,朕还没去过,你凭什么先去?”

    见着宇文温如此有先见之明,杨济有些着急:“微臣不想在长安逍遥,虚度时光。。。。”

    “那行,有个好去处,就不知。。。。”

    “不知陛下所说,是何好去处?”杨济颇为期待的问。

    宇文温盯着对方,板着脸,片刻后忽然微微一笑:“去河南,监考。”

    “哈?”杨济一下子跟不上宇文温的思路,愣住了。

    宇文温拍拍他的肩膀,向前走:“朕这十年来磨的刀可不仅仅只有一把,科举考试的盛况,你不打算见证一下么?”

    “呃。。。陛下,这科举自有刘士元等礼部官员主持。。。。”

    “但他们不知道榜下捉婿的盛况。”宇文温停下脚步,笑眯眯的看向杨济:“你不是有女儿么?”

    “陛下,微臣之女尚在襁褓。”

    “嗯?无妨,你做观察使去监考,万一发生榜下捉婿之事,苦主闹起来,你可得稳住那帮翰林清流,莫要吧喜事当做丧事办了。”

    “呃。。。。陛下,微臣要为国分忧,想去边疆。”

    “一味去边疆有何用?心腹之患不解决,有火器都镇不住边疆蛮夷。”

    宇文温一脸严肃的说着:“吐蕃厉害又如何,唐军大非川一系列惨败又如何?没有安史之乱,唐军还可以卷土重来,吐蕃算哪根葱?”

    “身体强壮的人,寒冬腊月洗冷水澡都没事,身体孱弱的人,出门吹个风都会染上风寒,你呀你呀,莫要老是想着边疆边疆,不把国内的隐患铲除,将士们在边疆奋战又有何用?”

    “你去河南监考,真要有榜下捉婿,那就得搞成大好事,让大家都见识见识,何为‘一朝中选,前途无量’!”

    

第二百八十九章 前程() 
通济渠上,船只如梭,一艘艘烟囱喷着浓烟的火轮船,满载着货物和人员向目的地驶去,舷号为“扬管捌拾伍”的官船上,会议室里,进京述职的交州总管府主簿韦福奖,正和同样进京述职的几名官员座谈。

    在座的官员之中,还有一名来自交州,那就是峰州主簿袁易,韦福奖作为总管府主簿,是其上级,如今一同进京,两人有脱胎换骨之感。

    他们都很年轻,初入仕途,选择到烟瘴之地的交州上任,为的就是以亲涉险地,换得仕途进步。

    如今,他们携带家眷进京述职,经吏部考核后,必然升迁,或在中州任职,或在六部为官,这可比“同年”们在仕途上的进度要快。

    因为韦福奖和袁易从交州而来,同船的江南官员们很感兴趣的问起交州风土人情,蒋州司马吴斗,之前和韦福奖有数面之缘,向对方打听起交州的现状。

    蒋州即原本江南建康所在之地,与扬州隔江对望,每年春天东南风起时,都有来自南方的海船靠泊广陵,带来岭表以及南洋的各种消息,吴斗当然对此有所耳闻。

    他听说自南中流入交州的叶榆水,河水为红色,据说是因为生口买卖中,大量生口在运输途中死亡,随后被弃水中,血水染红河水。

    这种事情,当然是无稽之谈,叶榆水沿岸土地多为红壤,一下雨泥水入河,自然就让河水变成红色,韦福奖简单解释一番,在座官员便恍然大悟。

    叶榆水,源自南中西部的叶榆泽,向东南流淌,经交州入海,蜿蜒千里。

    自从轮船招商总局在交州设立分局,叶榆水上也有了火轮船,从龙编出发的船队,可以直接抵达叶榆泽附近地区,那里是诸诏的地盘,如今有官军筑城守备,直接将诸诏纳入治下,实行羁縻。

    又有商队在叶榆泽常驻,和诸诏开展边市,所获颇丰。

    诏,为当地蛮语音译,就是部族的意思,韦福奖觉得这些西南蛮没什么值得关注的,在座官员也不感兴趣,他们更感兴趣的是交州的风土人情。

    随着交州总管府辖境内种植园规模不断扩大,大量蔗糖、稻米向外输出,往来交州和中原的客商越来越多,所以交州的情况也越来越为中原百姓所知。

    大家渐渐知道,那地方不是外人去了就会死的死地,夏天有冰饮消暑,只要多喝凉茶,多喝熟水,睡觉下蚊帐、平日里防备蚊虫叮咬,一样可以好好的在当地活着。

    来自中原(主要是两淮)的府兵,会定期轮换着到交州驻防,期限一般是一年,走的是海路,大半月就到,还可以经常和家人通信,方便得很。

    普通士兵们渐渐地不再视去交州戍守形同和家人永别,而军府允许士兵们回来时携带一定数量的蔗糖,成了一项不得了的福利,所以两淮的府兵们不再抗拒去交州戍守。

    反倒把去交州当做不得了的经历,回来之后大吹大擂,仿佛自己去了长安一般。

    两淮这般,据说益州那边也是如此。

    益州府兵要轮流入南中戍守,本来也是件苦差事,但随着益州入南中道的拓宽、大量商贾进入南中甚至进入交州做买卖,南中对于寻常百姓和士兵来说,也没那么可怕了。

    大量蜀地商贾,携带蜀锦等名产经由南中入交州,将货物销售之后购入大量香药、蔗糖,贩回蜀地,这一个来回,据说就是几倍的利润。

    所以南中成了蜀商商路的一个重要中转点,大量商队奔走南北,沿途蛮部和贼寇被官军甚至捕奴队反复清剿,全程变得太平起来。

    越来越多的蜀地百姓,沿着热闹的官道进入南中,开荒种地,安家落户,官道沿线有大量定居点出现,进一步聚集了人气。

    因为交通便利,交州官员若要返京述职,可以走热闹的益交道,一路上安全得很,若不是如今正好刮着东南风,韦福奖等官员进京就要经由南中入益州,再入关中。

    走这条路,全程耗时两个多月,若从交州走海路到扬州,再乘火轮船由通济渠入黄河西进,全程大概月余,不过走海路有风险,还得等风信,可以说两条线路各有利弊。

    韦福奖一番长篇大论,让在座官员听得聚精会神,忽然船外传来汽笛声,众人随后感到自己所乘船只似乎在减速,没多久,透过舷窗看去,却见一艘客船自后而来,超过本船,往前方而去。

    居然有民船敢让官船让道,韦福奖心中觉得奇怪,他见着那客船上插着一些旗帜,上书“赶考”二字,心中一动,便问吴斗“这‘赶考’二字,莫非?”

    “正是,如今春闱在即,各地考生赶赴考场,官府体谅学子寒窗苦读不宜,特许搭载考生的船只有优先通航权。”

    “原来如此”韦福奖看着渐渐远去的客船,感慨万千。

    当年,他也作为考生参加考试选拔,屡试不中,却“屡败屡战”,终于如愿入仕。

    那时,考试选拔还未成固定制度,当年落榜的考生,谁也不知道明年或者日后还有没有考试选拔,所以每次考试都有人心态失衡,导致发挥失常。

    现在,韦福奖通过看报纸,还有朝廷发往各总管府的公报,得知学政推行近十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