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水浒任侠-第6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仁多将军,逃亡嗣武城的那拨宋军又当如何?难道就任由着放那厮们逃了?”
仁多乙哩闻言顿了一顿,他只略作思付,便又十分干脆的说道:“教妹赖头人率领他的族人,前去和于北路设伏的擒生军儿郎汇合。不过伏击的兵马有限,那一拨宋军护卫的重臣若是能生擒活拿住得最好,不过察哥宁令有命在先,我军奇袭宋军后方军阵,眼下打破城池,夺得宋军的粮草辎重为重,待杀尽临夏城中的宋军,再调拨人马去擒拿宋国的大臣也不迟!”
826章 绰大枪的宋将,就在这里()
第三次攻城战从一开始,就是极为惨烈的局面。
天刚蒙蒙亮,夏国泼喜军的旋风炮便又开始向临夏城呼啸着抛射出大量飞石。前列数百名夏国士卒也在弓弩手的掩护下举着盾橹,迅速奔至城墙根处,又架起了五六架长梯。很快密密麻麻的士卒便蜂涌着攀上梯子,只不过第一批冲上去的战士在滚木擂石的打击下几乎全部当场丧命,可是很快便有更多的士兵踩踏着同僚的尸体,悍不畏死的攀上了长梯。
距离城墙下方的尸体与石块不远处,数排劲弩手阵列在护城壕沟的前面,他们在官将的督促下不停的朝着城头扣动机括。而眼下城中宋军守城军械大量折损,在敌军紧凑的猛攻下也无法尽快修补防御工事,宋军将士只能在城头拼命的用长矛搠刺攀登到近前的敌人,或是弓弩朝着长梯上人头涌动的夏军猛射过去。就连许多军役伙夫都用上了城头,举起刚从城内房宇上拆卸下来的硬木、石块朝下方砸去。
可饶是如此,却仍然有源源不断的夏国军健往城头扑去。对于宋军而言他们没有退路,而对于夏军而言他们也十分清楚如果不能在此截断敌军的补给,宋军童贯、种师道、种师中、刘法等将领率领部队很快便要侵占他们的家园故土,是以大多横山羌的战士也都抱着必死的决心,如飞蛾扑火一般拼命向临夏城头上攀爬过去!
仁多乙哩也率领着西夏卫戍军中的一千精兵亲自前去督阵,本来他放着东、北两面的城门不攻,打算威迫城内的敌军不战而退,好让他能够轻易截获东线宋军的后勤补给。如今临夏城中的宋廷要员分兵逃出城池,虽然有些出乎自己的意料。。。。。。不过既然也已达到了消减城内守军的效果,为了尽快打破城池,仁多乙哩又发下军令,命麾下部队也开始向临夏城东、北两处城门发动起了猛攻。
而的攻打城池的夏国兵马,有仁多乙哩统领的一千卫戍军以及别部剐兵(守卫夏国首都及战略要地的卫戍军兵源补充部队)四千人,两千擒生军,四千步跋子以及沿途调动而来的横山羌诸部族民万余人。而临夏城中经过前两轮血战厮杀的伤亡,又有一千兵马离城而去,现在也仅剩下的正规禁军加上役夫乡勇堪堪四千左右的人手,要死守敌军从四个方向的猛攻,压力可想而知。
一排利弩夹杂着凄厉的破风声向城头激射过去,又有数十名躲闪不及得的宋军兵卒被射翻毙命。可是从城垣上方也时不时有箭簇疾射而至,专朝着城墙下方督战的夏国将官头盔和盔甲间露出的空隙射去,不一会的功夫,便有五六个低阶军官在利箭的阻击下当然丧命。
麾下军官向仁多乙哩报说,在城头上有个面如冠玉的宋将藏身于城垣女墙垛口后面,每次他探出头来,几乎都要一箭射杀个在城下指挥兵卒攻城的将官。那员宋将奢遮的箭法也早已引起了城下夏国兵马的注意,一排排锋利的弩矢与激射而出的飞石也尽往那个宋军将官藏身的方向招呼过去。
仁多乙哩闻言心思一动,他想起了自己刚率军冲出横山山岭,并且向城外猝不及防的宋军发动奇袭之后,从临夏城中就曾冲出两员骁将率领十余骑接引军卒逃奔回城内,当时就有个纵骑驰骋时百步穿杨神臂健的宋军将领引起了他的注意。
而更加让仁多乙哩感兴趣的,却是另外个手持着一柄錾金大枪,胯下骑乘着一匹鬃分火焰、尾摆朝霞的赤色骏马的那员宋军虎将。
那人到底是宋国西军中的后起之秀,还是由宋廷调拨过来守卫重臣的禁军将官?现在那人还在不在临夏城中中死守,亦或者已经护送着宋廷大臣北逃去了?
在那个时候,仁多乙哩眼见那员宋将如披荆斩棘一般杀出己方军阵,又锐不可当的掩护着宋军兵卒奔回城内,仁多乙哩当然也很清楚似这等敌军中出现这等人物,若能杀得也当尽早除了,可是除了对那人所展现出的武勇同样也是心生敬重,当年作为一员斩将夺旗,也曾亲手杀死数十员宋军将官的仁多乙哩也似是感觉到自己武人的血液也渐渐沸腾了起来。只可惜现在做为统领一路兵马的主将,甚少有机会与敌将捉对厮杀,也很难再让他找回自己当年在战场与敌人浴血奋战时,而被撩拨起的那种血脉贲张的感觉。
想到这里,仁多乙哩轻了哼一声,想道如今自己担负着指挥大军的责任,又怎能似当年出头军伍那般亲自轻易的去与敌军斗将?那员宋国的官将固然了得,可是能冲锋陷阵的勇士大有人在,自己又何必为敌军区区一个骑将而挂心?
就在这时,忽然有个军吏奔至仁多乙哩面前,报道:“仁多将军,我军已攻占得临夏城东面城头!”
“好!”仁多乙哩脸上登时绽起狰狞的笑意,只要一举攻破临夏城,截断宋军的后勤补给,宋夏战事的第一场大捷是由自己立下的,也教仁多乙哩感觉到这才不负将门祖上的荣光!
“传令下去,教所有攻城的将士听令,由临夏城东门速速杀进城内!”
仁多乙哩扬起手中的大斧,断然下令喝道。可是这时不止是他,连同所有夏军士兵都没有注意到在东北面远处有一人一马缓缓出现在了地平线上,在他身后又有许多黑影缓缓蠕动集结在一处。
为首的那员战将一挟马腹,胯下的赤红似团火块的神驹立刻晃了晃脑袋并打了个响鼻,开始迈着碎步徐徐前行。身后的骑众纷纷随着那员战将策马驰骋,渐渐的,轰隆隆的马蹄声愈发响亮。伴随着烟尘碎草卷起,为首的那员骑将大喝一声,连同身后滚滚劲骑也争相策马疾奔,霎时间八九百匹劲骑汇聚成一股洪流,并直朝着攻打临夏城池的夏国军队后阵席卷而去!
烟尘滚滚、蹄声如雷,在夏军阵中终于也有人发现在后侧有一拨骑众疾冲而来,随着军阵中有个夏军将官发出歇斯底里的示警声,仁多乙哩心中也是一震,他忙朝着那边疾冲而来的那彪人马望将过去,但见骑众之中数立着一杆随风猎猎飘荡的旌旗,上面用朱红色的丝线绣着个偌大的“宋”字!
虽然有敌军如惊涛骇浪一般向己方席卷过来,可是前来攻打临夏城的奇兵现在按仁多乙哩的调遣,押上大半兵力向东侧城门发动猛攻,在主将周围戎卫的兵马也只有千人上下,是以面对突如其来的敌军冲锋,仁多乙哩周围的夏国兵马立刻卷起了一阵骚动!
827章 战争的目的,与名将一起成长()
奔腾的铁蹄激烈的叩击着大地,发出紧促的轰鸣声,眼下两军相距已经不到三百步,而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的萧唐眼见夏国后阵空虚,便知道吴玠的计划已经见得奇效了。
萧唐也很清楚正史中的吴玠在和尚原、饶凤关、仙人关抵抗金军入侵之际,他就是一个不甘只据险死守的将军。吴玠不止派遣别将,便似如今夏国奇袭平夏城一般从小道绕出敌后,而切断金军粮道,他甚至敢于率领少量精锐主动出击,奇袭几次进攻兵力都达十万以上,并且锐气更在顶端时期的金国主力部队。
在兵力处于劣势,还是在守城的的情况之下,吴玠就是一个善于调遣精兵迂回至敌军身后打突袭战的名将。这对于统军主将的要求可就不止是英武骁勇并且不惧战死,而是要靠自己能够在战争局势的变化下准确的抓住时机,并且绝对不会放过的指挥能力。
而吴玠的计划也得到了萧唐身边心腹谋士萧嘉穗、许贯忠等人的肯定,他们分析战局,也能推断出夏军发动奇袭战,对方同样也是出于朝夕必争的紧急时刻。当对方误以为临夏城中军心动摇,坐镇城中的宋廷重臣已经率领一部分兵马逃离城池,敌方也必定会不遗余力的发动猛攻,而当敌军将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都放在攻打临夏城的时候,也就是派出的奇兵化作一把尖刀,狠狠捅进夏军后方军阵的最佳时机。
只不过与吴玠自荐做为奇袭军主将的计划略有不同的是,萧唐也拿定主意与他一起出兵,两员猛将一并向敌军后阵发动突袭。虽然萧嘉穗、许贯忠、花荣等兄弟敬佩吴玠过人的指挥才能、毒辣的战略眼光,而对他的为人秉性甚不放心,可是他们也都知晓吴玠暗中所做的勾当,倒也不担心吴玠会趁着这个机会对自家哥哥不利,再加上萧唐十分坚持,是以萧嘉穗等人也只得应允了。
萧唐虽然与吴玠绝对称不上挚友知交,可是他也十分清楚现在两人必须通力合作,而在这般两国交战的重大战事之中,与那些青史留名的名将一起成长,这也是萧唐必须要赶赴边庭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时在夏军阵中,仁多乙哩的脸上阴霾之色愈发明显,他心中暗付道:敌军其中近有千骑之多,而如此规模的敌军逼近过来,为何不见于伏于绥德州几处要道,留意其它宋军军镇援兵动向的部曲探马来报?
遮莫这一彪宋军劲骑便是从临夏城北门逃奔出的那一支人马?我派出去观察那厮们动向的横山羌部多是步卒,难道他们抛下车仗,又立刻甩开我部兵马,从一开始就打算迂回过来向我军后阵发动突袭?
“不过才八九百人的骑兵,遮莫真当我夏国卫戍军的儿郎是不堪一击的乌合之众么!?”
仁多乙哩嘹亮的咆哮声忽然破空响起,旋即他又暴喝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